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6-17 23:02:54| 人氣3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二十二集)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二十二集)  2012/1/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037-0157集)  檔名:29-265-002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六十一頁,倒數第四行:

  『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這是經文。「本經光明遍照品曰: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這段經文很重要,為我們解決了一個疑問。我們很多人常常都想到,佛佛道同,一切諸佛他所證得的都是圓滿的、沒有欠缺的,為什麼阿彌陀佛無論是依報、正報都超過其他諸佛如來?這在理上有一點講不通。應該是平等的,為什麼他那麼殊勝?實報土大家相同,這個可以理解,方便有餘土跟凡聖同居土差別很大,這是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也能講得通。但是他的超勝太多了,這是什麼原因?這經文上給我們說出來了,你看「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這是真的。

  凡夫初學的時候,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一樣,乃至於我們就說《華嚴經》菩薩階位,十信位所修行的決定不一樣,一直到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所修的都不相同。發願,四弘誓願是共同的願,那是總結的。每一尊菩薩都有他自己的本願,因地發的願不一樣,所以果地上到作佛的時候,與他在因地裡所發的願決定相應。因地裡沒有發的願,果地上不會現前。這個解釋我們就明白了。至作佛的時候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這就是講法爾如是,果報現前完全是自然的,沒有預計的。由此可知,因地發願、修行都非常重要。

  今天阿彌陀佛給我們做了最圓滿的啟示,他所發的願為什麼會跟諸佛不一樣?因為他參觀了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二百一十億不是數字,如果是數字,這個數字並不大,這是表法。這一部《無量壽經》它是屬於大經,文字雖然不多,它的內容包括了小乘、大乘,包括了顯教、密教,包括宗門、教下;換句話說,它的內容無所不包,沒有欠缺,這是大經,跟《華嚴》、《法華》可以等齊相觀,同一個法會。二百一十億是大圓滿,二十一是代表圓滿,二百一十億這是代表大圓滿,究竟圓滿,是這個意思。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他一個不漏,全都看到了。看到的時候,對於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美好的,他統統吸收,他都採取,就是他將來成就的這個世界裡面一定有,諸佛剎土裡頭不善的他都不要。所以它才超勝一切諸佛剎土。這個願很多人沒有的,可以說很多人疏忽了。

  在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修行的人,不要說是一切諸佛,就是我們這個地球上,娑婆地球上,學佛的這些同學,我們宗派很多。中國小乘沒有了,大乘八個宗,每個宗裡頭又分派,派就太多了。跟我們臨近的,日本佛教有十三個宗,韓國、越南這都是屬於大乘,從中國傳去的,宗派林立。修淨土的人不多。修淨土,真正對於阿彌陀佛他從初發心修行的經過,一直到極樂世界完成這一段歷史,明白的人很少。極樂世界怎麼來的?說不清楚。由此可知,自己所發的願當然有欠缺,到自己將來成佛,國土現前,這個國土裡頭就有缺陷、就不圓滿。

  我們今天要圓滿,確實不要忘記像阿闍王子一樣,這經文在後頭還沒念到。當年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這個小團體他們都來聽經,阿闍王子帶頭,一共有五百個人,年輕人。我們現在一般人喜歡稱為太子黨,這幫年輕人是太子黨的,人數不多,都是王子。他們聽《無量壽經》聽到世尊說明阿彌陀佛修學的經過這段歷史,他們非常受感動,心裡頭想著,我將來要作佛,要跟阿彌陀佛一樣。他們只是起心動念,沒說話,可是佛有神通,佛有他心通,就知道了。不等他們說話,世尊就給他授記,告訴他,你們將來一定會如願以償,有願必成。我們今天學了《無量壽經》,我們將來要成佛要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個很重要、很重要。我們只是現成的,阿彌陀佛去訪問了二百一十億個佛國土,就是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佛剎他都經歷過了,都去看過。我們不要這麼麻煩,我們只要學極樂世界就行,極樂世界有的,我們將來的世界統統都有。極樂世界真的是大圓滿,它也是集大成,也是會集本,會集一切諸佛剎土真善美的大成。這個要留意、要學習。

  「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這是經上說的。「可見彌陀光明絕勝諸佛」,絕是絕頂,沒有在他之上的了,勝過一切諸佛。什麼原因?「蓋因前生願力超絕,故今自然得之」,也沒有一絲毫勉強,一切法都是從念頭裡頭生的,彌陀在因地有這麼圓滿的大願。這個大願不是自己在家裡想的,不是的,是親自經歷所看到的。諸佛剎土裡有這些好的地方統統都要,不好的統統都不要,是這麼來的。「是以經中復曰」,這經中又說,「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相信了,沒有懷疑。為什麼十方諸佛所不能及?十方諸佛所發的願,沒有去看過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沒有去考察過,這是比不上阿彌陀佛的地方。

  阿彌陀佛之所以有這樣的緣分,那是因為他的悲願無量無邊,他常常想著六道眾生太可憐、太苦了。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的世界有六道輪迴,我們在《華嚴經》「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看到,也有純淨的世界,沒有三惡道的,也不少,純淨的世界;也有善惡混雜的世界,像我們娑婆世界就是善惡混雜,這裡頭有善有惡、有染有淨。這都是諸佛如來在因地修行時發願不同,有人喜歡我的國土全是淨土,沒有穢土;有一些佛悲心很重,這些罪業深重的這些眾生我來照顧、我來幫助,釋迦如來就選的這種方式。而彌陀他那裡四土具足,跟娑婆沒有兩樣,但是他以本願威神加持,將四土變成一土,變成一個清淨的極樂世界,這個是一般很少人能想到的。他在因地做比丘的時候想到,果地上就自然成就。所以,一切諸佛剎土不能跟他相比。

  諸佛有沒有嫉妒?凡人有嫉妒,有嫉妒是凡夫,不是聖人,聖人沒有嫉妒心。不但出世間的聖人沒嫉妒心,我們這個世間,跟諸位說,天人就沒有嫉妒心。這就是說明,有嫉妒心的人,天都不能生。為什麼?生天的條件,上品十善業道,還要加上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經教裡面我們看到,從煩惱的頭數來說,色界天以上沒有瞋恚,沒有瞋恚就沒有傲慢、就沒有嫉妒。欲界有,愈往上面去愈淡薄。色界有十八層天,初禪以上就沒有了。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文,「《大法炬陀羅尼經》謂諸佛有兩種光明」,一種常光,一種放光。「常光者,謂圓明無礙,無時不照」,這是常光。無論在什麼時候你都看到,這個光大小是一丈,四周都是一丈,常光。頭頂有光,身有光,常光一丈。「放光者,謂以光(使人)驚悟,有時而照,或現或收隨宜自在」,這是放光。我們看佛講經教學有放光,本經三次放光,序有,正宗有,流通也有,這是大經。通常佛的放光多半在正宗分,一次多,有三次的不多。證明這部經是大經,它有《華嚴》、《法華》那種架勢,文字不多,容易記誦,便利於學習,非常之難得。放光是讓聽眾警覺,放光之後佛一定有非常重要的開示,讓大家驚覺到。「今願所指是常光」,這十三願裡面講的放光是常光,這個不是放光。《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這部經就是《阿彌陀經》,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兩個本子,我們常常讀誦的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這是玄奘法師翻譯的,這個經流通很少,很少人讀這部經。這個裡面經文有一句這麼講法,「彼如來恆放無量無邊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這個光當然是常光,「是為常光之明證」。

  我們要注意到,阿彌陀佛的常光不可思議,常光遍照十方剎土,這個不是普通佛有的。普通佛的常光不遠,無量壽佛的常光,就是這個願文裡講,「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這是常光,不是放光。一般諸佛放光有的時候能遍照十方,阿彌陀佛常光就遍照十方,難怪諸佛稱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有道理。因地當中就發這樣大願,果地上就變成事實真相。這一願,善導大師稱它為五願裡頭的一種,這五種願是四十八願最殊勝的五願。阿彌陀佛光明照注之處,那就是有緣的地方,沒有緣他怎麼照?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地球、我們這個地區,阿彌陀佛的光照不照?照,肯定照到,我們都沐浴在佛光之中。雖然我們迷惑,煩惱習氣重,業障深重,佛光依然遍照。我們展開經卷,就是佛光照我,聽經聞法是佛光照我,我們念佛禮佛,佛光照我,無時不照。我們要自己能夠感受到,這就好。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老是以為:我的罪業很重,我的煩惱很重,恐怕不能成就。這一生真的他不會成就,他不能往生,為什麼?他不相信他能往生,他不相信阿彌陀佛來接他,這個就沒法子。我們深信不疑,阿彌陀佛必定來接,不能有絲毫的疑惑。大乘教裡佛常講,疑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

  我們再看下面第十四願,「觸光安樂願」:

  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二十四章每一章的結語。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第十四願,顯佛光所具利生之妙德」,阿彌陀佛光明之中所具的利益眾生的妙德。『見我光明,照觸其身』,凡見佛光者及蒙佛光照及之人,『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這三句是證明,我們學習這個法門,得到法喜了,自然就體會佛光注照,我們一般講佛力加持。這個光明注照就是佛力加持,聽到佛名生歡喜心,聽到這部經生歡喜心。我們看《六祖壇經》,前面第一章,六祖敘述他自己遇佛的因緣。是非常偶然的賣柴,這次賣柴是客棧裡頭要,客棧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旅館。把柴送到客棧,錢拿到,要離開了,聽到客棧裡頭有個人在念《金剛經》。他一聽就歡喜,那就是佛光照他。他又不認識字,從來沒聽過,聽了很歡喜,就停在那裡,一直等他把經念完,他進去敲門。問裡面的人,你念的是什麼?緣從這來。跟《金剛經》特別有緣分,這個緣分不是今生的,宿世的,過去生中結的。一聽,好像很有意思,好像很熟,好像自己曾經學過的,他能聽懂,意思聽出來了。

  經文裡面講,記錄的都簡單。我們想像當中,他進門敲門,人家一定請他進來,問他有什麼事情?他說「剛才聽的經,聽得很有味道」。「哦?你講給我聽聽。」肯定是這樣的,這文字就沒記錄下來,你講給我聽聽。愈聽愈有道理,這位客人愈聽愈有道理。這就發起信心,這個人是個了不起的人,可以栽培。你看,人家拿了十兩銀子給他做安家費,勸他到黃梅去參學,跟五祖去學去。有這麼好的根機,不認識字,沒有學過,居然能聽得懂《金剛經》。這位客人念了多少年還不懂,他能把經的意思講出來,這是佛光在加持。我們聞法生歡喜心亦如是。所以接觸、聽到能夠歡喜,「慈心作善,來生我國」,就發願求生淨土。在本經阿闍王子,那就是典型的這三句為我們做示現。

  「本經光明遍照品曰: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這幾句話「是即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之意」,後面經文上這些話跟願文上相應。「遇斯光者」,彌陀的光確實勝過諸佛的光。淨宗的經典流通比其他宗派流通的肯定要多,多得太多。經典所在之處、名號所在之處,就是佛光遍照之處,遇到的人,垢滅善生。看到佛像,所以相要莊嚴,讓人看到生歡喜心。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在台灣這個地區幾乎到處你都能看見,很多人印佛的名號、菩薩的名號到處去張貼,大街小巷你都會看到。多少人相信、念佛,目的不是求往生,是求消災免難,佛菩薩保佑平安。這個意思我相信佔一半都不止,絕大多數是這樣的心態,都好。

  今天最重要的,如何把這些功德、道理講清楚、講明白,讓人家不迷信。聽到名號要懂得名號的意思,消歸自性。名號的意思是自性覺、無量覺,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覺而不迷,就是阿彌陀佛的意思。我們要求覺悟,就是要求智慧,比知識層面要高。到哪裡去求?到阿彌陀佛那裡去求。阿彌陀佛在哪裡?在《無量壽經》,這最直接的。世尊為我們專講阿彌陀佛有三部經,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還有一部論,《往生論》,這部論是天親菩薩修淨土法門的心得報告,是他老人家修學淨宗跟大家的分享,寫得非常好。三種莊嚴就是他說的,極樂世界「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三種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一法句就是清淨智慧無為法身。講得真好!

  所以經一定要講,不講別人怎麼會懂?念不行,念別人聽不懂,一定要細講。世尊當年在世,一生講經教學沒有一天休息,我們要常常想到。要常常想到求佛菩薩加持,讓我們有這個智慧,有這樣的法緣,利益眾生,幫助佛放光,放光就是接引。聽經聞法確實明白了,垢是迷惑,迷惑他才造罪業,有意無意造作罪業。明白了、覺悟了、醒過來了,善生了,惡就滅了。應對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美國布萊登所講的,「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怎麼落實?他沒說。那我們淨宗同學的回答是,落實在《無量壽經》,細講《無量壽經》,細聽《無量壽經》,這三句話就落實了。布萊登只出了個題,沒寫文章,文章要我們自己做,他把題出好了。

  所以「身意柔軟」,柔軟就是柔和。原本跟這個是相反,現在一般所說貢高我慢、心浮氣躁,統統都可以變成身意柔軟,這些習氣都能改過來。長時間的受經教的薰習,好處就太多了,對什麼樣的環境你都能承受得了,若無其事,這是功夫,這是佛光的加持。「若在三途極苦之處」,這是講三惡道,惡道眾生,「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是因為彌陀的光明,它不是別的。別的光明三途眾生得到了,可以皆得休息,他不能解脫;遇到彌陀光明,他就會往生,往生就解脫了。現在我們知道,惡道眾生往生時有所聞,鬼神往生的、畜生往生的、鬼道往生的、地獄往生的統統都有。為什麼?聽到了《無量壽經》,聽到了阿彌陀佛的名號。

  三時繫念佛事這個法本,有人說不是中峰禪師作的,是別人冒中峰禪師的名義寫的這個東西,流通出來的。現在我們可以說,不管他是不是中峰禪師,不要緊,他裡面寫的全是阿彌陀佛,沒錯!尤其開示裡面最精彩的一句話,「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太精彩了!這些年來,我們提倡用這個方法,冥陽兩利。因為他每一段的開示都非常精彩,都很感動人,參與法會的大眾得利益,一遍一遍的薰修,得利益,幽冥界的眾生在這個法會裡往生的很多很多。不必忌諱是不是真的中峰禪師,既然說了中峰禪師,我們就認定中峰禪師。他裡面說得沒錯,句句都是實在話,現前眾生能得利益,這就是好法門。所以現在,很多靈界眾生要求三時繫念,這就是證據,東西真好。好在哪裡?我們細心去想想,它跟水陸法會比、跟焰口比、跟梁皇懺比、跟慈悲水懺這些懺法來比,繫念法事是冥陽兩利。其他這些經懺法事,幽冥界得利益,做法事的人得利益不多,修一點福報,不是鬼神。自己要得利益的話,中峰禪師的就多了,裡面這幾番開示太好了,在這個裡面念三部《阿彌陀經》,念千萬聲佛號。你看參加多少人?一個人念一千聲佛號,一千個人念多少聲?這不可思議!所以它的利益很大。這就是聞名、觸光、聽經、聞法,「莫不安樂,慈心作善」的意思。

  「又《禮讚》」這上面說,「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禮讚》上講,這都是《無量壽經》跟《觀經》上所說的,阿彌陀佛在因地發深重誓願,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裡面有以光明,就是這一願「觸光安樂」,有名號,第十八願,用這個方法來攝受、教化十方眾生。「又如《觀經》云」,《觀經》所說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念佛的人愈念愈歡喜,這歡喜心從哪來的?我們一般講阿彌陀佛在加持你,你已經感受到了,法喜充滿。讀經的時候歡喜,講經的時候歡喜,都說明觸光安樂。「光明攝取,正指今願,遇此光者,皆得往生,故云來生我國。」遇到這個光,佛光,能不能往生,那就跟蕅益大師所說的,你有信、你有願,你就決定得生。我真相信、我真願意去,強烈的感應,讓你有十足的信心,那是什麼?你能放下這個世界,念佛堂堂主常說的「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正念就是阿彌陀佛。那個感應非常顯著,不可思議。

  我們早年在台中,星期三李老師講經。有一個老信徒,我們也很熟,他是每個星期三都來聽經,沒有缺課的。這一天正在聽經的時候,家裡有人來報告,家裡面失火了。他聽了之後若無其事,如如不動,經聽完再回家去。這不容易,聽經事大,家裡失火房子燒掉小事。哪個重要?法身慧命重要,身命不重要。李老師看這種情形,往後講經常常提出這樁事情來,讚歎,這是真修行,真把佛法看得重要。一般人,家失火,趕快跑回去看去了,經也不要聽了。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

  「此正顯光之德益」,佛光的德,攝受眾生的德,真實的利益,「不可思議」。「由上可見,光明無量是佛身德」,佛身光放光,「而此光明實為利生」,是利益眾生的。「故云:四十八願,全顯法身,又云:一一誓願,為眾生故。」彌陀在因地就沒有想到自己,念念都是為怎樣幫助眾生。建立一個圓滿修學的環境,讓他在這個地方穩穩當當、平平安安的證得無上菩提,就是幫助他作佛,沒有想到利益自己。我們現在知道,這就是圓滿的利益自己,因為自他是一不是二。眾生全都成佛了,自己才成大圓滿,還有一個眾生沒有成佛,自己還是有欠缺、還有遺憾。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就是這個念頭轉不過來,沒有辦法把一切眾生看成自己,自他當中還有障礙、還有界限,這個界限化不掉。佛沒有,佛為什麼能把這個界限化解?道理明白了,真搞清楚了。

  像賢首國師那一篇《妄盡還源觀》,那篇文章,那篇文章是賢首國師的博士論文,能寫得出這篇文章的人就成佛了。賢首國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是在這個等級那文章寫不出來。修華嚴奧旨,《華嚴經》怎麼個修法?那個報告全講清楚了。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來,這個人就是佛陀,佛陀是佛教裡面最高的學位。這篇文章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跟我們實實在在是一體,這一體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簡單的講就是一個自性,加上圓明體,加上清淨,圓明體加上這個字。告訴我們,自性是清淨的,就跟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圓是圓滿,明就是智慧,圓滿是講德,圓滿具德,萬德萬能,無量的德能他統統具足,他沒有欠缺,用圓字,明是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智慧。體是一切萬事萬物的本體,宇宙的本體、萬法的本體是我自己的本體,跟宇宙、跟萬法一個本體。

  第一段就把這個顯示出來,這是科學跟哲學裡就缺乏這個東西。科學跟哲學都不知道宇宙從哪來的,都不曉得人從哪來的、萬物從哪來的,都不知道。從一體起二用,這是講什麼?宇宙從哪來的?就從一體起兩個作用,這兩個作用,一個正報、一個依報,依報是宇宙,正報是自己。宇宙從哪來的?我從哪來的?宇宙跟我是一體,就從一體裡變現出來的。所以整個宇宙跟我是一體,宇宙這些所有一切萬事萬物跟我都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有不能分的關係。這誰知道?佛知道,賢首國師知道。而宇宙是幾時發現的?在佛法裡頭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時間、空間是假的。佛是怎麼回答?「當處出生,隨處滅盡」,講真話。這句話現代量子力學家證明了,一點都沒錯。沒有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未來,講過去、現在、未來是假的,毫無意義。講真的,沒有,我們所看的現象好像是存在,那是一種如夢幻泡影相似的相續相,現在科學家說作糾纏。這三種現象糾纏在一起,讓我們感覺好像有東西存在,實際上不存在。這些現象,十法界裡的現象,全是從妄想在做主宰,念頭做主宰,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外面境界隨著我們念頭在變。

  我們相信科學研究的報告是真的,不是假的。報告裡面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用這個意念,把意念集中起來,他的經驗告訴我們,你想一樁事情要繼續想三十分鐘,時間短了不能產生效果,要想三十分鐘。每天一定的時間想三十分鐘,要想一個月,奇蹟就出現了,就能產生效果。好像我們身體,我們有毛病,天天專注想,譬如有皮膚病的,我這個皮膚正常了,我皮膚正常了,就想這個。想到哪個地方我們想這個,一天三十分鐘,一個月,那個皮膚上毛病就真好了。這是他們的報告,很多人做這個實驗,實驗成果科學家蒐集,蒐集證據,證明念力控制物質環境是真的不是假的。實在講這也就是一種修定的方法,佛在經上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也叫止心一處,我們把心定在一個地方,它就會產生效果,它就會讓這些物質環境產生變化。物質,一切物質都是剎那剎那在變化的,沒有不動的。指揮這個變化的就是念頭,誰的念頭?自己的念頭,不是別人的。

  我們再看下面第十五願,第十五「壽命無量願」。這一願也是善導大師指出來,五種重要的大願裡頭的一種,壽命無量。壽命無量願這個地方的經文: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

  就這一句。下面這兩句應該要放在底下第十六願,第十六是「聲聞無數願」,要放在這個地方。第十六願聲聞無數應該是「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要這樣接,這個地方科判經文有一點錯誤,再印的時候把它移過去。因為它這個底下也有一句「壽命亦皆無量」,但是「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可能是過去判的時候,因為底下有「壽命亦皆無量」,放在這個地方。在二十四願裡頭沒有關係,它是因為連在一起的,這兩個願連在一起,可以這樣說的。如果把它分開來,還是『壽命無量』這一句,就是「壽命無量願」。

  「此章含第十五壽命無量願及第十六聲聞無數願」,兩願在其中。所以這個分法勉強也可以,但是明顯的,應該把第二句是放在後面。「至於壽命無量願中,既指佛之壽命無量,兼明國中無數聲聞天人壽命亦皆無量。今此一願,在《魏譯》分為兩願,可見今此會本之四十八願,所攝彌陀願德,廣於任一古譯」。這就是會集本圓滿,會集得好。壽命無量是佛,『我作佛時』,法藏比丘成佛的時候壽命無量。這個無量是真的無量,不是假的。古大德註解有說這個無量是有量的無量,為什麼說是有量的無量?因為佛住的報土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所住修行的處所,從圓教初住到等覺菩薩都住在這個地方。

  他們為什麼會有這個土?我們現在明瞭,我們是從斷煩惱、斷習氣裡面悟出來的。古人也有說,但是都不清楚,我們學習的時候疏忽了,太大意了。習慣我們都明瞭,阿羅漢斷見思煩惱,見思的習氣沒斷。見思煩惱只要一斷就超越六道輪迴,他就不住六道,他住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他提升了,他到聲聞法界去了;見思煩惱沒斷決定在六道,他出不去。見思煩惱就叫做執著,《華嚴經》上的執著,那就告訴我們,執著要不斷出不了輪迴。阿羅漢斷掉了,於一切法不再執著,知道什麼?全是假的、全是空的。但是習氣在,到四聖法界聲聞法界裡面去斷習氣。習氣斷盡,他升級了,這個升級就是變易生死,他就變成緣覺,他不是聲聞了,變成辟支佛。在辟支佛這個地位上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了他就升級,他不叫辟支佛,他升作菩薩,他是菩薩了,變易生死。但是塵沙煩惱斷了他還有習氣沒斷,所以在菩薩這個地位上,要把塵沙煩惱的習氣斷盡。斷盡之後,塵沙煩惱是分別,分別的習氣都沒有了,他又升級了,十法界裡最高的,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就成佛了。你看,見思、塵沙習氣統統斷盡了,就是十法界的佛。

  十法界的佛他要斷的就是無始無明,無始無明斷掉了他就又升級,離開十法界,他到實報莊嚴土,就是圓教初住菩薩。無明煩惱斷了,無明煩惱的習氣沒斷,帶著無明煩惱的習氣到實報土。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法子斷,為什麼?無始無明就是起心動念,無始無明斷掉了,就是不起心、不動念。諸位想想不起心不動念,你還有什麼方法斷習氣?所以無明習氣沒法子斷,帶到實報土。什麼方法斷?隨它去,不要去理它,時間長了自然沒有了。要多長的時間?要三個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所以叫無量壽,這個無量是講有量的無量。三大阿僧祇劫,習氣自然沒有了。沒有了,實報莊嚴土也沒有了,他到哪裡去了?到常寂光去了,這真正圓滿,究竟圓滿。只要無明習氣沒斷他就離不開實報土,一斷了實報土就不見了,那叫究竟圓滿,無上正等正覺。這個我們把它搞清楚了。菩薩果位全在放下,不是在你知道不知道,知道沒用,要真放下才行。我們也就曉得,這些報土依正莊嚴是究竟怎麼來的,我們也搞明白了。

  回到常寂光,常寂光什麼都沒有,就是回歸自性。現在科學家叫回歸零點的能量場,零點能量場很像佛法講的常寂光,講的自性,回歸自性。但是數學裡頭的零是什麼都沒有,佛法裡頭的自性它是什麼都有。雖什麼都有,它沒有現象,佛法講隱現,完全隱藏,沒有表現,什麼都有。有緣他就現相,什麼緣?眾生有感,他就有現,十法界的眾生有感,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不是自己意思,他絕對沒有起心動念,他連起心動念的習氣都斷掉了,他怎麼可能起心動念!但是他非常靈敏,眾生一有感,他立刻知道,隨著眾生的感現身說法,幫助眾生。眾生想見佛身他就現佛身,他自己沒有意思,沒有起心動念。這個現是自然的,就是《楞嚴經》上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心應量。隨眾生的心,不是自己,自己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

  所以這一點我們要了解,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示現八相成道,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沒有起心動念。他要是起心動念,他是凡夫。他是從常寂光裡頭來的,不是從實報土。實報土裡頭也能來示現,他無始無明習氣沒斷;常寂光裡面來的,無始無明習氣斷盡了,不一樣。在實報土裡頭,圓教初住菩薩也能跟十法界眾生起感應道交,他起不起心動念?不起心,他也不起心動念。所以他的作用,跟常寂光妙覺如來的作用沒有兩樣。那個無明習氣在不礙事,礙的是什麼?礙的是他回不了常寂光,就礙這個事。除這個之外,他什麼事都不礙,跟十法界眾生感應道交,跟妙覺如來一模一樣。無始無明習氣斷掉了才能夠回常寂光,障礙就在此地。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總算把這些東西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東西好多好多我們初學的時候這些大德都說不清楚,說到最後他討厭、他發脾氣了,以後不敢問了。他說你們太囉嗦,說我們妄想這麼多,追根究柢。答得也沒錯,叫我們回去老實念佛,別胡思亂想,這個答得也不錯。可是我們不清楚,總是有疑惑。這麼多年在大乘經裡面咱們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斷疑才真正生信。有疑,這個信根沒有辦法,生不起來。

  我們看註解後頭這一段,「第十五壽命無量願中,首為彼土教主壽命無量」,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己壽命無量,才能叫所有大眾壽命無量。這個裡頭最重要的就是凡聖土跟方便土,實報土沒有問題,雖然三大阿僧祇劫是有量,但是有量跟無量它接起來的,它當中沒有間隔。無始無明習氣一斷,它就變成真的無量,回歸常寂光就是真無量,那不是假無量。到那邊去是有量的無量,最後是真的證得無量的無量。但是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不然,極樂世界這兩土也是無量壽。這個是他方佛國土裡頭所沒有的,只有極樂世界獨有。這是什麼原因?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換句話說,這個壽命都是依靠阿彌陀佛恩惠,阿彌陀佛給的,我們講阿彌陀佛保佑、阿彌陀佛加持,這一點都不假。

  為什麼別的佛菩薩加持你得不到?你不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加持你你也得不到。什麼原因?在極樂世界天天上課、天天學習,道理就在此地。他沒有叫你空過,經典上說得很清楚,阿彌陀佛講經教學沒中斷;換句話說,你在西方極樂世界,速度佷快,很快向上提升,去的時候是凡夫,很快你就入了境界。入境界是什麼?極樂世界是大乘,沒有小乘,一佛乘,它裡頭有十信位。證得初信位你就升級了,升到方便土一年級,那就變成正科生。換句話說,生到同居土,很快你就入位,入菩薩的地位。十信在方便土修圓滿,就升到實報土。這個是要教學,我們相信在極樂世界學習速度非常之快。極樂世界的人,極樂世界叫光明世界,每個人身上放光,阿彌陀佛有身光,所有天人都有身光。光明世界,沒有黑暗、沒有夜晚,所以他學習不中斷。

  他們的身體是法性體,居住的國土是法性土,這個要懂得。法性土是什麼?是心現心變的。我們這個地方的居土是通過阿賴耶識,識變的,雖然是心現,但是識把它變的,識做主,心不做主。所以我們是法相土,極樂世界是法性土,不一樣。我們是法相身,他是法性身,法性身永恆不變,法相剎那剎那在變。彌勒菩薩講的,一秒鐘多少變化?一千六百兆,我們這個身跟土都是無常,剎那變的。極樂世界不是的,它不變,連凡聖同居土也不變。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法性身,乃至於邊地受生都是法性身,這還有什麼話好說!太殊勝了!我們要知道它殊勝,才能把這個世間一切全甩掉,不再搞這個玩意,知道這些東西統統都是惹麻煩的,搞得我們受這麼多的辛苦,不能向上提升。所以真把它統統放下,真智慧。放不下,愚痴,放下是真實智慧。一心一意我就取西方極樂世界,我哪裡都不想去。我就跟阿彌陀佛,跟定了,這一尊佛、一個修學的場所,決定成無上正覺。這叫壽命無量。

  「如《法華》說山海慧如來:壽命無有量」,就像阿彌陀佛一樣,「以愍眾生故」。為什麼要長壽?憐憫眾生。底下有解釋,「蓋教主住世時短,則化事短促,眾生難遇」,遇不到佛,壽命太短了。在佛沒出世之前遇不到,佛滅度之後又遇不到,這就是什麼?時間太短。釋迦佛住世八十年,八十年中國人講,中國人算虛歲,出生就算一歲。外國人算實足年齡,釋迦牟尼佛住世七十九年。所以眾生遇佛不容易。佛大慈大悲,現無量壽,「教主長住,則化緣無窮,利生無盡」。當然,成佛了,要看眾生的福報,眾生有福佛長住,眾生沒有福,沒有福是什麼?不學了、不聽話了。甚至於還造謠生事毀謗佛陀,那造的是地獄業,佛又不願意看到人墮地獄,就不來了。眾生有福是什麼?好學、好善、好德、尊師重道,佛就長住。長住,教化眾生的緣就無有窮盡,什麼時候都可以遇得到他,利益眾生無有盡時。「故澄憲讚曰:佛壽無量,化道至德也。誰不渴仰此願!」彌陀發這個願,眾生歡喜,因為有這一願可以長時期跟佛學,沒有一個不成就的,發的是無量壽的願。你到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就,極樂世界一切設施是我們想像不到的。

  「又彌陀是報佛,極樂是報土」,這個報佛,實報莊嚴土。「教主壽命無量,是真實無量,非有量之無量,以現在語言表之,壽命無量,指絕對之無量,非相對之無量。」這個話說得正確,為什麼?極樂世界去往生的人,往生就是上學,入學的人,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他那個學校入學是插班的,不一定都是從頭念起的,從頭念起當然很多,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等於說是從頭念起的。當中的全是插班的,有人到同居土、有人到方便土、有人到實報土,每天去的人多少,這個我們要知道。每天在極樂世界畢業的人有多少!在同居土,到等覺菩薩了,最後一品無始無明習氣叫生相無明,斷掉了,實報土的相沒有了。所以《般若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諸佛如來的實報土,也不是真的。告訴你,那裡也不要留戀,你才能入常寂光;你要留戀那個地方,常寂光就去不了。

  真正覺悟,不是假的覺悟,那麼殊勝莊嚴的報土都要捨離。同居土,經上描繪的極樂世界全是同居土,為什麼?實報土描繪不出來,說不出來。不但實報土說不出來,阿彌陀佛的四聖法界,就是方便土,也說不出來。所以經上種種描繪全是凡聖同居土,你要留戀你就離不開,不留戀就提升,就往上提升。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比什麼都重要,要常常記住,決定不留戀,我們講不斷向上提升。一定要證得究竟圓滿無上菩提,《華嚴經》上講一定要證得妙覺如來的果位。

  古大德說有量的無量,說無量的無量,我們這裡都搞清楚、搞明白了。兩種說法都沒錯,有量的無量是在修學的階段,無量的無量是畢業的階段。阿彌陀佛本身,確實他是無量的無量,示現在實報莊嚴土,是實報莊嚴土裡面的報身佛。他的本身呢?本身是在常寂光裡面的法身土,法身佛。法身沒有形相,我們常講的三種現象都沒有,法身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法身沒有相。法身佛《華嚴經》稱作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遍一切處,他沒有形相,遍一切時、遍一切處。我們在不在法身佛身相裡面、身土裡面?是,從來沒離開過。法身是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就是賢首國師所說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那就叫法身。

  「此願下明」,這一願底下說「國中人民壽命亦皆無量」。佛的壽命無量,國中人民,特別注意人民兩個字,為什麼?這是凡聖同居土,包括下下品往生,包括邊地疑城往生,那都是人民。只要生到極樂世界,壽命都是無量。所以這句話重要。澄憲法師說,「人民壽命無量,淨土第一德也」,淨土無量功德這是第一,壽命是第一,沒有壽命全部落空,那什麼都得不到。所以頭一個要有壽命。接著他說:「修行佛道者,死魔為恐,生死間隔,退緣根本也。」這個話說得千真萬確,修行人最怕的就是死,把死看成非常恐怖。為什麼?一死,我們道業沒有成就,又墮落了,隨業流轉,這個很可怕。

  學佛為什麼要那麼長的時間?就是因為進進退退,進得少、退得多。你說人死了,算你這一生修得很好,持戒、修福、積德,來生怎麼樣?再到人間來。像悟達國師,十世,修得不錯,十世不失人身,死了以後又到人間來。還算不錯,還記得,又出家修行,一世一世的修,累積到十世。他要不出家,帝王命,那個福報要傳十幾代、幾十代,那帝王命!他出家了,做國師。所以出家當個國師也不簡單,也要十世以上,沒有十世以上當不上國師,你沒那個命。這個東西不能貪求,我要想做什麼什麼,那叫打妄想。你真正修成了,它自然的,不是你去希求的,自自然然。所以自己要有實德,真實的德行,不能有絲毫勉強。

  其實,人生在世,古人說的話說得對,「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那個人是什麼?人是自己,我要想怎樣怎樣,不行,你沒那個命,一生都是命給你注定的。命可以改變,改變是你心改變、行為改變,命就隨著改變。《了凡四訓》是很好的榜樣,很多同學都讀過。看過《了凡四訓》,你就會相信命運,如果看過《了凡四訓》還不相信,還自己以為怎麼樣,那對《了凡四訓》是完全沒有體會到。你只是聽一遍這個故事而已,裡面的真正道理、理論、真實的現象你沒體會到。體會到,像他那樣學,你的命運很快就轉變。他在一年當中能改變命運,所有的人,跟他一樣那種堅定的願心、毅力,發願要改過自新,我相信一年肯定命運改變。真快!袁了凡能做到,人人都能做到,那是世間法,小事一樁,跟佛法比差太遠了。佛法是教你作佛去,一生都能作佛,一生改善一點命運,多一點收入,級別再提升一點,這小事,跟成佛怎麼能相比?成佛都行,何況世間這些小事!

  當時雲谷禪師沒有把它講透,如果講透了,袁了凡當時就作佛去了,不想再做官了。做官,積功累德能累積多少?很少很少一點。現在我們知道,積功累德最殊勝的是念佛。所以,我們決定不能瞧不起鄉下的阿公、阿婆,真了不起,他一天到晚佛號不間斷,心裡是佛,口裡是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他往生實報莊嚴土,我斷定上輩往生,不敢說上上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這個三類是他們的去處。為什麼?積的功德太大了,一聲佛號無量功德。你真懂得了,你不念佛、你還有雜念,那多可惜,把你的光陰全空過了。你一天二十四小時積多少功德!所以,念三天可以把阿彌陀佛念來,道理就在此地。他為什麼來?你功德太大了。我沒做功德。念佛就是功德,念佛是無量功德,沒人曉得,做多少的好事,不如在家念幾句佛號。我們要是不細讀這部經,我們怎麼會知道?真正不可思議。用清淨心去念、平等心去念,功德就愈來愈殊勝。好,現在時間已經到了,我們今天學到此地。

文摘:http://ft.amtb.tw/dv.php?sn=29-265-0022&lang=zh_TW

敬祝 諸大善菩薩 身心健康 福慧無量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台長: 自如
人氣(395)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淨空法師 |
此分類下一篇: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第二十三集)
此分類上一篇:信即大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