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30 11:59:44| 人氣32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勤修六和 化解災難(共一集)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勤修六和 化解災難(共一集)

蔡禮旭老師 2011/11/7 霹靂淨宗學會 檔名:09-005-001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

今天來自我們馬來西亞各地的淨宗同修,還有包含我們泰國、菲律賓、印尼,還有台灣,應該還有大陸的同修,我們共聚一堂。在我們儒家的經典當中有說到,《易經》裡面說的,「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兩個人同心同德,力量就非常的大。而今天我們有幾百位同修共聚一堂,這個念力是非常強的,我們相信是上達諸佛聽,佛菩薩會收到我們這一份誠心。

而剛剛看完我們霹靂淨宗學會的同修幫我們所製作的學習光碟,感覺非常的受益,也非常感動。他們是用心良苦,剪輯一個小時,從對零九年災難的情況,到師父給我們的開示,當下我們好像心胸寬大了不少,真正提起為佛法、為眾生的這一份發心。所以,我們也隨喜我們霹靂淨宗學會的功德,在這裡我們以掌聲謝謝這些背後付出的同修。因為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我們隨時要隨喜功德。

而剛剛師父講到:地球有沒有救?有。《弟子規》第一句話說:「父母呼,應勿緩」。這一句話延伸開來,「師父呼,應勿緩」。我們淨宗同修,修行的最重要的指導原則:淨業三福。而這個「淨業三福」,第一福就說道「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所以孝親尊師是我們修學佛道的大根大本。假如我們修學,沒有依照師父的教誨去做,沒有以師志為己志去做,那就沒有佛道的根基了。因為我們淨宗修學,在《無量壽經》當中說,於釋迦牟尼佛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是當生成佛的法門,一定有孝親尊師的大根大本,一定依照《無量壽經》去奉行。

《無量壽經》當中告訴我們,「於諸眾生,視若自己」,「興大悲,愍有情」。現在眾生這麼悲苦,假如我們還不能全心全意去化解災難,那跟《無量壽經》這些經句就不相應了。所以經上又說:「當孝於佛,常念師恩,當令是法,久住不滅,當堅持之」。我們這一生堅定為正法久住,為苦難的眾生。

而經上講到,只要有一個「六和敬」的僧團出現在這個世間,整個世界有福了,災難可以化解。佛門又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這個信心非常重要。大家讀到這一段,四個人見和同解,就能化解世界的災難,大家相不相信?你們沒有回答,我也不知道什麼意思。當然,我們都讀過《金剛經》上講,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我們學佛首先第一個態度:隨順佛菩薩教誨,不能摻雜自己的意思。摻雜自己的意思,很難對很多宇宙人生真相提起信心。

其實信心不容易。所以師長受了具足戒之後,回到台中慈光圖書館看李師公,遠遠的師公舉起手來,對著師父的方向說:「你要信佛!」師父都愣住了,受具足戒,也已經在佛學院講課了,怎麼老師還叫他信佛?

諸位同修,這個故事,我相信我們可能聽十遍都超過了,聽故事最重要的,迴光返到我們自己之身啊。大家有沒有哪一天睡夢當中,夢到老和尚在夢裡告訴你,「你要信佛!」有沒有哪個同修?那這個同修的福報最大,連在夢中都有師父教導。那我們問問自己,我們有沒有真正信佛?「信為道元功德母」,道力皆從信根來。

我跟諸位同修講,這個信心,說實在的,是邊做信心更堅定。記得零五年十月份,在師長的領導跟號召之下,我們在盧江湯池從事《弟子規》的推廣教育。那個時候,師父想用兩年的時間來教化全鎮的老百姓,本來想說兩年才會有效果,結果差不多四個月左右,它整個社會風氣改變就很明顯,我們參與在其中的人都想像不到這麼快。剛開始去的時候,其實心裡都覺得「人之初,性本善」,然後腦海裡有一個問號:真的嗎?

隨著跟這些老百姓接觸,才了解到,真的,人,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有明德。所以善導大師才說:「總在遇緣不同。」他有好的緣分,他的善根就能增長。

而在湯池,因為在大陸的情況,宗教只能在佛寺宣傳,只能宣傳《弟子規》一個根。而我們在大陸以外的地區,好像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都可以三個根一起紮好。一個根就很有效果了,那三個根還得了?我們要掌握可以三個根一起推廣的殊勝機緣。

而剛剛我看到影片,非常震撼,在短短的幾年時光,全世界從未出現過的災難全都出現了。重慶的夜晚,平均三秒鐘打一次雷,我們有一個同仁那一天就在重慶,他是真的沒法睡覺,嚇都嚇壞了。土耳其兩個小時的時間把一個古堡給淹沒掉了。

其實我們在看這些影片的時候,我們再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今天我們假如沒有遇到佛陀,遇到師父的教誨,我們想想,我們面對現在的世界,我們的心裡作何感受?大家配合一下,想想看。你睡得著覺嗎?你假如還有小孩,你會不擔心嗎?我們現在是已經有師父教誨,對很多道理明白,理得,心比較能安。我有時候想想,世間人現在不知道怎麼活,難怪現在憂鬱症的人很多。所以我們能夠設身處地現在的眾生的苦難。

我們淨宗同修都很清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八個字是關鍵: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假如我們面對現在眾生的苦難,我們還視而不見,鐵定這個菩提心是沒有發出來,這個是不能僥倖、不能自欺的。所以師長曾經說過,我們活在一個大時代,看起來何其不幸,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何其有幸。為什麼?不是這麼悲苦的世界,很可能我們的菩提心還是發不出來。所以我們要感謝眾生的苦,把我們的菩提心發出來。因有眾生的悲苦,而生大悲;因有大悲,而證菩提。所以我們的菩提道,是眾生的悲苦成就的。

而佛經上又告訴我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只要不是用菩提心修行,統統是福報。福報在佛門修一定很大,下一輩子福報現前,享福了,第三世又墮落,所以佛門常說「三世怨」。所以修行人不能享福,一享福很少有人不墮落的。

其實我們很冷靜看現在的社會,物質生活空前的富裕,尤其是這些公眾人物,政治家。大家看看這些政治人物,以前都是在佛門修大福報,他才當得了總統,他才當得了國家元首。可是你看,貪污腐敗,那結的都是阿鼻地獄的罪業啊。所以有福報沒有學佛,那鐵定是墮落的。所以「忘失菩提心」修的都是福,結果還是「三世怨」。所以我們修學時時不忘記這個菩提心,在一切接眾當中,我們都是用慈悲的心、真誠的心來對待一切人,我們都是為阿彌陀佛,為十方佛菩薩打工的義工,就是在這個做義工的過程當中,歷事鍊心,提升我們自己的境界。

剛剛看到台灣莫拉克颱風,那一天八月八號,我剛好在高雄,那個雨就好像一桶一桶水這樣潑下來,整個村莊幾個小時之內連通知都來不及就整個被沖掉了。剛剛是高雄縣長坐飛機在巡視,已經找不到那個村莊了。

而在莫拉克發生的前幾天,師父到了高雄縣的藤枝,不知道有沒有同修參加了這一次的三時繫念。藤枝就在高雄縣最嚴重的災區。而那一場三時繫念,師父有親臨現場,幾天之後這麼大的水災,整個地區只有那個地方災害幾乎沒有,這個都是佛菩薩、天龍鬼神加持,把這個信心給我們堅定下來,演給我們看,老人家也表演給我們看。

零八年五月十二號,在大陸的汶川大地震,八級地震,安徽的東面是浙江、是江蘇、是上海,四川地震幾乎整個中國都有震感。上海有震感,上海、浙江、江蘇那一帶,還有震到從建築的工具當中掉下來的人,所以代表那些地方震感都很嚴重。可是剛好師父老人家在安徽廬江實際禪寺啟建三時繫念,才過沒幾天,結果整個安徽廬江連震感都沒有。等於是這個八級地震是怎麼震的?是從四川震過來,到安徽的時候跳過去再震到右邊的江蘇、浙江。佛菩薩的話不能不信,要真信啊。

所以我們在這裡也隨喜馬來西亞的同修,整個東南亞地方,災難這幾年多得不得了。奇怪,我們怎麼都沒有聽到馬來西亞有什麼災難?我們做不了這麼殊勝的因緣,我們就修隨喜功德。今年,北京、上海好多地方氣溫都達到四十度以上,熱得不得了,我都在這個電視上看。奇怪了,怎麼都沒有吉隆坡?怎麼都沒有馬來西亞這些城市?所以因果是真理,我們要會學會看,就能夠在當下看到。

所以今天這個殊勝的因緣,就是因為師長在六月份在我們吉隆坡講經,提到這個八千人。才剛說完,隔天我們方湧松師兄帶著好多淨宗學會的會長到師父住的地方,師父一下樓,他們全部跪下來給師父磕頭,然後說:「師父,我們來做,我們一起來為這個世界祈福,化解災難,來找這八千人。」我在當下也是隨喜功德。

這個都是給我們表演普賢菩薩的行持。不是往生才作普賢菩薩,當下就力行普賢菩薩。當下就力行,頻道就接上去了,那個蓮花早就在西方極樂世界每天都一直在大,愈來愈大,愈來愈大。這個叫「生則決定生」,還沒往生前,頻率就接上去了。

所以《普賢行願品》裡面說到:如教修行供養是第一。師父說了,馬上就去做,這最大的供養。而且眾生歡喜,諸佛歡喜,真的災難能化解掉,師父最高興。讓師父高興,師父就永久住世,那不是這個世間人最大的福報嗎?那這個就是「請佛住世」,「請轉法輪」,普賢菩薩的行持,絕沒有離開過我們當下的因緣。

記得在零五年的時候,師父那個時候在澳洲,剛好一次佛學講座,老人家陪我們散步的時候,走著走著,師父講到:這澳洲是人間的天堂。那是零五年,我現在看到那個零九年澳洲沙塵暴,嚇死人,很驚人,那個時候是天堂。真的是,我們從台灣到澳洲去,抬頭一望都覺得像畫中的情景,空氣清新、藍天白雲,很漂亮。

結果師父說:雖然澳洲是天堂,可是世間的人很可憐,我們還是要到最可憐的地方去、災難最多的地方去。師長都是用身教教育我們,不忍眾生苦。最危險的地方,師父到那裡講經說法每天不斷,所以不只是佛經上說,哪邊災難最多佛菩薩示現最多,師父就表演給我們看。

所以我們這一生,「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東土難生」,我們身為炎黃子孫,三個難得全部都具足。而且我們不只佛法難聞,我們聞的還是當生成就的念佛法門,而且還遇到的是我們上淨下空老和尚,在佛陀滅度三千多年之後,重新又把佛陀的行持給我們表演一遍,表演到今天五十二年講經說法不斷。

從這樣的因緣去分析,我們再想起彭二林居士的那一句,「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是真的被我們遇上了,遇上了不把握,那沒有比這個更可惜、更遺憾的事情了,緊緊抓住這個機會。不只自己要抓住,還盡心盡力勸大眾一起珍惜這個機會,就像《無量壽經》上說的,「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廣度生死流」,一有機會我們就趕緊把這個殊勝的因緣介紹給他,「佛說此人真善友」。真善友不是往生西方才做,現在依教奉行,現在就要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

俗話講,知足常樂,我自己這一生遇到佛法,遇到師父,感覺這一生已經賺翻了,了無遺憾,我覺得已經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睡覺睡到半夜都會偷笑。人知足就無求,什麼都不求,就像師父教誨我們,活一天,為佛法、為眾生做一天,什麼時候阿彌陀佛要接我們,歡歡喜喜跟著走。

這一生什麼都不求,坦白說就什麼都不苦了。苦從何來?師父常說「求不得苦」,有求皆苦,無欲則剛。只要我們生煩惱,絕對是因為有求了,有貪著了。心淨佛土淨,我們是修學淨土法門,這一生時時我們不貪著世間任何的東西,所以師父常勸我們十六個字一定要放下。台灣廣欽老和尚曾經說道,貪戀世間一枝草,就不能往生。

所以我們聽到師父講的這些教誨,馬上想想我們現在還有哪些放不下的。當下聽明白,當下要練放下。愛不深不生娑婆,愛不重不生娑婆。所以只要還有貪愛,臨終就會被這個貪愛牽著走,念不一不生極樂,師父一直教誨我們,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而在這個世間活一天,為正法久住,為苦難眾生。

而師父講到化解這個災難,祈禱是症狀解決了,不祈禱可能災難就來,怎樣才能根本解決?靠教育。

我們聽到師父講,佛教現在有六種形式:有教育的佛教,有學術的佛教,有企業的佛教,有觀光的佛教,還有邪教的佛教。我們在聽師父講到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聽到老人家的心聲?至善圓滿的佛陀教育居然被世人誤解成這個樣子,可見老人家在講這個話的時候,內心是非常的難過。老人家也說,假如釋迦牟尼佛的佛教傳到我們一代變成這個樣子,那我們就對不起佛陀,對不起歷代的祖師。所以我們這一代一定要振興佛教,因為不振興,下一代就接不起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為什麼被誤解?那就是佛教的教育,我們四眾弟子沒有能夠盡心盡力廣宣流布,代佛說法。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我們看,我們聽了師父的教誨,馬上明白,世間其他的邪知邪見,我們一聽就能判斷。所以確確實實「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師父剛剛講,錢別賺了,錢賺來了,災難也跟著來。為什麼?錢是利啊,重利輕義,就「共爭不急之務」,最重要的事沒有做啊。身外之物如夢幻泡影,師父老人家講的,人生唯一真實的,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一定要有人宣揚正法。

所以那一天,我們九月十九號在吉隆坡,我們幾十個淨宗學會的會長、幹部,我們共聚一堂。我們李瑞奇會長在講臺上呼籲:所有的會長,所有的同修、幹部要出來講經說法。我在這裡也要隨喜李會長的功德。這個都太殊勝,也是太重要,太關鍵了。

不只我們這一代的人要責無旁貸,要當仁不讓的站出來,我們也要栽培下一代。馬來西亞的孩子們有福報,讀儒道釋的經典,今年第十個年頭了。諸位同修,是不是這樣?我都調查得挺清楚,因為這是重要訊息。這些孩子從小可以薰,薰到現在有人薰第十年了,那就有佛門龍象的根基。「護佛種性,常使不絕」。所以馬來西亞的諸位同修,你們的下一代有當龍象的機會,假如你們沒有把他教成龍象,就有罪。是吧?因為機緣被你們碰上。當然,假如哪一個地方的孩子有這個根性,那我們不分彼此都應該盡心盡力來成就成熟的因緣,佛門要破分別,要破執著,不能分彼此。所以俗話又講:好人要做底,送佛要送到西天。所以諸位同修,你們這一輩子一定要把下一代教成龍象,這是你們的天職,被你們碰上,用閩南話講,福氣啊,是吧?人家培養龍象還不一定培養得到。所以我們請佛住世,不只盡心盡力栽培當下的弘護人才,還要盡力栽培下一代的人才。

而一個地方真正奉行「六和敬」,光照大千。因為他們真的做了,他就給世間所有的人信心,哪一個地方發心做,都能光照大千,全世界一定爭先恐後到那個地方去請教、去挖寶。所以,把自己的道場、把自己的國家,真正落實儒道釋聖人的教誨,就供養了全世界。所以佛門提醒我們,尤其印光大師提醒我們:敦倫盡分。所以落實「六和敬」,落實「廣修供養」,絕對離不開我們個人的修行,離不開我們的家庭,離不開我們的團體、我們的道場,還有我們的國家。

我看到今年的佛誕日,馬來西亞納吉首相到了我們小乘的道場,一起慶祝佛誕日。師父聽到了非常讚歎,因為納吉首相那一天說,要把馬來西亞建設成和諧社會,宗教和平的示範國家。師父說,這個心叫發菩提心啊。所以馬來西亞有這麼好的國家元首,那上下一心,我們相信一定可以帶好正法復興的路。

而做好正法的教育,很重要的,身教大過言教。師父常講:「為人演說」。「演」一定在前面。所以一直給我們信心,也期勉我們,當下落實三根,落實「六和敬」。所以我們現在有信心,只要有「六和敬」,只要正法弘傳開來,災難一定可以化解。

那接著,我們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生盡心盡力復興釋迦如來的正法。而四弘誓願也告訴我們,發了願之後,緊接著很重要的,「煩惱無盡誓願斷」。所以我們修學「六和敬」,很重要的是要先調伏我們的煩惱,才能跟人和睦相處。有遠大的目標也要回到當下,回到根本來用功夫,所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從根本下手,它才有生命。沒有了根,再好看的花朵幾天就枯萎了。世人常說:「君子立志長,小人常立志」。常常立很大的志向,為什麼不能達到?最重要的原因,忽略了從根本下手。

所以「六和敬」,我們要能做到「和」,那一定心量要大,要能容忍,沒有不能包容的人、事。要「敬」,要恭敬,恭敬,我們就不傲慢,我們就不應付,我們就能盡心盡力去對人、對事、對物。所以能夠做到恭敬,要落實「六和」就比較容易。

所以在《普賢行願》第一願就期許我們,「眾生……」我講錯了,我是看大家有沒有在打瞌睡。剛剛我補的這一段叫「倘揜飾,增一辜」,講錯了就要承認,不可以找籍口。《普賢行願》第一願,「禮敬諸佛」,這個「禮敬」是一切皆恭敬。所以,假如我們到道場來,「同修,您好!」很親切,回到家裡對另外一半講話都口氣就不一樣,對家人態度都不一樣,那這就沒有敬了。不只沒有敬,可能還以身謗法。為什麼?親朋好友被我們這個態度一對待,他會怎麼想?「那個學佛的到道場去,親的跟什麼一樣,回到家連父母都不恭敬,這個佛不能學。」不是佛教徒,要以身謗法謗不了,他搞殺盜淫妄,人家不會跟佛法扯在一起;我們佛弟子所作的行為跟佛法不相應,人家一看我們,說佛法不能學。所以佛弟子才能斷人慧命,其他人斷不了。

所以諸位同修,我們沒有後路可以走了,這一輩子只能往前走。好不好?好事!有一句成語叫「破釜沉舟」,就是因為這樣才成得了。有後路可以走,又回去搞六道輪迴了。

所以《無量壽經》四十七品一開頭:「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大家讀到這一段高不高興?高興哦,別高興太早。為什麼?「已曾供養諸如來」,代表我們已經學過無數次佛法了,雖然積累了些善根,但是沒有一次聽話、真幹,不然我們早出離六道了。那就是沒有一次真發菩提心,沒有一次「破釜沉舟」,不往後走。這一輩子道理明白,勇往直前,「一心求淨方,決定往生極樂國」,不起其他的念。

所以這個「敬」,對一切人。《弟子規》裡面講:「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家裡人每天跟我們相處,老人了,厭故了,對家人反而不親,去親別人了。「背親向疏」,《太上感應篇》提醒我們,這是我們的習氣。所以一切皆愛護,一切皆恭敬。

包含我們在團體當中,面對我們的領導恭敬,面對我們的下屬也恭敬。假如對領導恭敬,對下屬很傲慢,那對領導的恭敬也是假的,是什麼?是諂媚。

我曾經看到一個單位的領導者,我們剛好在交談,談了幾句話,「是是,好好好」,對我笑得很開懷。剛好他們單位一個同仁走過去,他一看到,馬上臉轉過去,眼睛瞪得很大,然後很兇的罵他,「你趕快給我怎樣」,罵得很兇,然後一講完話轉回來又是笑臉對我。我那個時候雞皮疙瘩掉一地。

有時候我們在這個世間,習氣自己看不到,每天在犯,我們還覺得自己依教奉行。所以這個修行最怕的一件事就是自欺,自己怎麼樣都不清楚,被自己給欺騙了,被自己給出賣了,別人給我們賣掉還不可憐,自己被自己給賣了,把這個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機會自己給錯失掉了。所以修道之人,要打破自欺這一關,要時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有沒有跟「禮敬」相應,有沒有跟「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

對人要恭敬,對事也要恭敬,「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我們常說我們是替阿彌陀佛打工,替老祖宗打工,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們也代表佛門,代表老祖宗的教誨。世人看我們做事的態度是鞠躬盡瘁,他對儒道釋的教誨肅然起敬。假如我們做事的時候沒有盡心盡力,做不好了,沒有盡心了,我們嘴上還說:哎呀!因緣不具足,隨緣了,隨緣了!那不叫隨緣,那叫隨便。我們自己隨便了,還得要誰來幫我們扛住?「佛菩薩說的,隨緣了。」所以我們犯錯,把佛菩薩都拖下水,這個罪可不輕啊。

今天我們是修學《無量壽經》,於釋迦牟尼法當中,「得名第一弟子」。第一弟子不是只有會念《無量壽經》,第一弟子會轉《無量壽經》變成他的生活,變成他的工作,變成他的處事待人接物。所以應該佛弟子做事要超過世間人的盡心,這樣才展現佛教的智慧。假如我們做事的積極度反而不如世間團體,他怎麼來佩服佛陀的教誨?所以「為人演說」,不是只有在念佛的時候是演說,我們在做事的時候完全跟正知正見、完全跟做事的道理相應,這個就是在身教。所以「禮敬」當中,還要對所有我們弘法的工作要盡心盡力。

佛門說不要攀緣,攀緣、強求,自己辛苦別人也辛苦。所以緣分只有三分,別強求成五分,懂得水到渠成,懂得有耐性,懂得厚積薄發。但是假如緣分有八分,我們不能給它做成只有五分,這樣就糟蹋了三分的因緣。但是麻煩在,可能我們八分因緣做成五分了,我們還非常沾沾自喜:我有五分的功德。其實那五分都是佛菩佛的護佑。

所以我們在佛門為大眾服務,我們有一個信念,也是師父常常期許我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每一件事情經過了,我們要好好的反思,總結經驗,下一次不再犯。積累經驗才能不浪費人力、物力、財力;不積累經驗,浪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統統是十方的供養。

所以《無量壽經》上又告訴我們:「作事倉卒,敗悔在後」。我們做事要穩,我們做事要有計畫,不能亂了方寸。尤其佛門講的,要練禪定的功夫,那個定功也在做事的有條理、「事勿忙,忙多錯」當中建立起來。所以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恭敬。

對物恭敬,在道場裡面所有的物品我們都會非常珍惜,「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尤其很多道場的餐廳都有「食存五觀」的教誨:「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正事良藥,為療形枯」,最後是「欲成道業」,要成道業,「方受此食」。因為在修行的路上,其實順境比逆境更難修,逆境,挑戰來了,我們非常警覺;順境在享福當中,容易提不起警覺。因為師父威德很大,福報護著我們,所以我們不愁吃,我們不愁穿。俗話講,「大樹底下……」我們方師兄改了一下,「要幹活」,不是「好乘涼」,要更盡心盡力惜這個福,為佛菩薩辦好事情。

我們團體能落實「六和敬」,就是如教修行供養。而「六和敬」具體的落實,第一個「見和同解」。而在這個見解當中,我們一定隨順佛菩薩教誨,每一個人我們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我們在一起討論事情、探討問題的時候,所談的都是經典,就容易建立共識,「不欣世語,樂在正論」。我們有一個警覺性,只要講出來的不是佛菩薩的教誨,馬上警覺,絕不再隨順煩惱習氣。

而一個團體當中,受領導者的影響特別大,在儒家講到「人存政舉」,在每一個朝代,假如這個皇帝、這個天子是榜樣,整個國家就大治。上行下效,孔子也講「其身正,不令而行」。所以一個弘法團隊能夠真正利益大眾,領導者的福報最大,功德最大。換另外一個角度看,假如沒有依照佛陀的教誨去弘法利生,領導者要負的因果責任最大。

諸位同修,我這一段話是在提醒我自己,因為我覺得我這一輩子只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條路就是依教奉行到西方極樂世界,另外一條路就是到阿鼻地獄去報到,我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

我們在香港一起參加「六和敬」課程的時候,我也有把我這個心境跟大家分享,因為我這幾年做錯太多事,我現在背後只能背一個「戴罪立功」的這個牌子。結果我分享這個心境之後,我們宋前會長,宋珍保前會長回到馬來西亞,他給大家講說:「地獄門前會長多。」所以在佛門,我感覺「直心是道場」,什麼是直心?「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我自己負責一個單位,我體會到我不好好幹,我要負最大的責任,我也要盡力的提醒所有我們團體的負責人,這是我的本分。不然到時候閰羅王把我們調下去問話的時候,大家說當時候蔡禮旭沒有跟我勸告這一點,那我又加一條罪。修道人很重要的,絕對不要聽好聽話,要聽什麼?要聽真話。

所以從這些經典當中,我們負責一個團隊,我們要戰戰兢兢來帶好頭。尤其一個團體的風氣跟我們領導者的心境完全相關,一個領導者脾氣很大,跟著他的人三個月、六個月之後,每個人脾氣也基本上都變大。為什麼?學好的東西學三年還不一定學會,但是學不好的習氣兩天就學會。修行為什麼難?難在這啊!要有高度的警覺性。而一個領導者時時反省自己的時候,他的團體的人感動:「我們能跟到這個會長,真是我們無始劫來修來的福報現前,跟著會長走,跟著會長的修持,效法他,我們同生極樂國。」這個是真正轉《無量壽經》,「付囑汝等,作大守護」,護念大家的法緣。

而見解要相同,很重要的,薰習決定不能停下來。在宋朝的讀書人有講到,「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情況,請問諸位同修,多久不聽經臉色就變呢?那撐不了三天,一天不聽都不行。所以我們在這裡,雖然法無定法,到底要怎麼修行好?它不是固定的,因人因緣不同。但是現在我們不薰習,正念就保不住的情況,我們縱使為大眾服務,決定要把薰習還是要擺在第一位。一不薰習可能服務大眾服務了三個月、六個月,整個貪瞋痴慢就伏不住了。等到伏不住了再要靜下來,難哦。

甚至於因為薰習的根基不夠,生了煩惱,是非人我在腦子裡一直轉,最後自己還否定佛法,否定自己的團體,最後離開了,那就太可惜了。無量劫來的因緣,卻因為我們一個團隊的護念沒有做好,讓他誤解,讓他錯失了這個機會。所以我們不希望來到我們面前的因緣,因為我們的關係讓他喪失信心,這個我們一個都不願意見到。

所以我們整個團隊在運作的過程當中,要保持足夠的薰習能伏得住煩惱,能增長定慧,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之下,才能長期服務大眾。不然忙到最後,老人離開了,結果我們說,沒關係,新人再來。其實離開的人可能我們都有責任,問題是再來的人我們有把握護念好他們的修行嗎?

所以儒家有一句話講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轉成佛門,就是我們護持正法,不管什麼弘護的角色,都要以修行的穩定基礎為根本。怎麼讓我們的同修都能夠在做事當中修行,讓他的修學能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之中不斷提升起來。我們有這樣的認知之後,就會重視修學,這個時候,師父在「六和敬」的倡議書當中有講到,「見和同解」的修學基礎,落實《感應篇》、《弟子規》、《十善業道經》這三根。師父也講,其實這三根的教誨落實,就是實質的「六和敬」做到了。

而我們很冷靜觀照我們當前的因緣,師父說落實三根已經說了好一段時間,我們自己團體的同修已經開始做了多少?趕緊精進啊,歲月稍縱即逝。尤其我們晚課常念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有時候功課定得勉強一點有點壓力,反而每天硬著頭皮做下來,三個月、六個月之後都感覺很大的受用。因循、等待、蹉跎,很可能三五年就這樣荒廢過去了。

修學的方式:師父講到一部《無量壽經》或者《彌陀經》,一句彌陀聖號,這個在我們「六和敬」的定課當中都有編進去。修學的方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三個根紮穩了以後,就深入一部經,其實就是深入《無量壽經》。尤其師父現在講《大經解》,黃念祖老居士真是嘔心瀝血註了這一本大經,講得非常非常的透徹,我們好好深入這一本大經解,好好聽師父講解,長時薰修《無量壽經》,用十年的功夫,一經通,一切就可以經通。師父講修學的目標:一生成就圓滿菩提。修學的使命:釋迦如來正法久住,救度全球苦難眾生。

所以在這樣的一個「見和同解」之下,我們有使命感,同時我們也體會到要有危機感,因為人生無常,「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剛剛我們看到這些災難真的是國土危脆,人命在呼吸之間。所以印光大師一再勸我們,「死」字貼在額頭上。當我們跟人相處的時候,想要發脾氣了,馬上想到額頭上的這個「死」字:待會就要死了,有什麼好吵的,有什麼好貪的,沒興趣了。所以這個方法非常好,我們諸位同修,我們貼好了沒有?當然不是真的寫一個字貼上去,你貼回去了你的親朋好友都被你嚇死。我們實質的貼上去,每一次習氣要現前,就想到這個「死」字,習氣就放下了。大家剛剛看前二十分鐘這些災難的時候,我們當下是什麼心情?我當下什麼都沒想,只想念佛,阿彌陀佛趕緊念,那個災難待會輪到我,我有沒有把握?

所以這個是能「見和同解」。第一個能有危機感,習氣就能淡,就能伏住。第二,師父勸我們很重要的一點,把「我」放下,念念為眾生著想。佛門第一關破我執,有了這個「我」的貪著、迷惑,迷惑這個身是我,才會產生種種的煩惱,貪瞋痴慢都是由「我」產生。所以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都是跟「我」作用。

所以我們從今以後,念念為他人著想,不再為自己想。真正無我了,要做到「六和敬」就不遠了。有四個人真正能無我,這僧團就成立了。所以四個人守「六和敬」,其他三個人是誰我們不問,最重要的其中一個人,一定要有誰?諸位大德同修,你們要配合一下,不然我就講不下去,這個叫志氣,這個叫羞恥心。師父叫我們念《了凡四訓》,「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

所以在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裡面講到,發菩提心有十心,其中有一個心態就是「尊重己靈」,尊重自己的如來本性,不要再糟蹋,不要再隨順習氣。時時這麼想,我有本有彌陀佛,怎麼還可以讓他輪迴六道,這個志氣起來,勇猛心就出來,就可以真正奉行,放下自私自利。

「六和敬」第二個是「戒和同修」。

那這個「戒」,具體來講還是落實三個根。而這個「戒」,廣義來說還要遵守國家法令跟社會風俗。今天我們一個正法道場,假如沒有遵守國家法令,讓世間人看到,他會否定佛法。所以這個是重戒,不漏國稅、不犯國制、不作國賊、不謗國主。而這個「戒」當中也包含運作整個團體,也是要有規矩、規範,因為無規則不成方圓,沒有規矩的時候團體運作它就亂了。所以一個團體它也有倫理,要尊重倫理,尊重每個負責那個職位、那個工作的人,我們不能隨順人情,然後亂了整個人家團體運作的規矩,這個就變成以人情作佛事了。只要是用人情作佛事,一定會讓很多辦事人員很為難,一來惱害眾生,二來團體會愈來愈亂,到最後做事的人累垮了,我們也有責任。

所以剛剛我們講到「見和同解」要能多薰習、多分享,好的教誨我們互相分享,薰習不間斷,大家建立起共識。都是討論師父這些教誨,不去討論世間的是非人我,這個「見和同解」不斷在提升。「戒和同修」,「戒」是要求自己,「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個也是修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突破,就是「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因為我們只要把別人的過失放在心上,心就不清淨,心就很難不有情緒,可能機會一到脾氣就發出來。所以這個「戒和同修」,我們要多反省,這個「戒」是要求自己,多觀照自己,多懺悔自己。

接著「身和同住」。我們跟大眾工作、生活在一起,就像師父常說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只有我們自己是學生,其餘的人都是老師,都是提醒我們還有哪些不足。我們跟人一接觸了,有起貪瞋痴慢,那就是這個同修提醒我們,我們還有這些習氣,所以不只不會跟他對立,不只不會跟他矛盾,還會感激他提醒我們的習氣,這個就是多觀照自己,這個就是能夠落實善財童子的精神。

而這個「身和同住」當中,因為每一個人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所以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那我們在一起多體諒、多包容、多給人方便,不要多要求,要求我們自己,這樣就容易「身和同住」。

而且「身和同住」,「善護身業,不失律儀」,我們一切在團體當中給團體做榜樣。不殺生,而且不惱害眾生,人家跟我們相處都感覺如沐春風;不偷盜,不偷盜就是不與取,尊重別人,不隨便沒有人家允許去動東西,包含不佔人家便宜,自己可以多吃虧絕不佔人便宜,然後絕沒有這個佔有的念頭;接下來不邪淫,這個再延伸開來就是沒有非分之想,沒有邪念,這個是「身和同住」。

「口和無諍」。《無量壽經》當中告訴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而這個「口和無諍」當中,講到「不兩舌」,不挑撥是非。我們只要一開口,一定是讓彼此的衝突化解,絕對不增加彼此的誤解跟對立。尤其「不言家醜」,不能把自己團體的哪些不妥又出去講,反而讓人家膲不起我們的團體,甚至否定佛教。所以口容易造業,容易造成衝突,所以《無量壽經》把口業擺在第一位是很有道理的。「不惡口」,不罵人,不瞋,不生氣。「不妄語」,講話保守、實在,不講太過的話。「不綺語」,不花言巧語。我們一談話,隨順佛菩薩教誨,把佛法介紹給他。所以這個「口和無諍」當中,我們談話的時候多肯定,多跟別人商量,多跟別人溝通,這個就能「口和無諍」。

「意和同悅」。不貪、不瞋、不痴。我們具體多付出,不貪;多寬恕,我們就不瞋恚;多懂得變通不會死板,不會固執己見,這樣就能夠不愚痴。

最後「利和同均」。這個「利和同均」用我們俗話講,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同甘共苦,不分彼此。而且這個「利」都是想著給大眾享,只有付出沒有任何求取的心。而師父也講到,在這個「利和同均」當中,我們時時可以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幫助、互助合作。尤其我們淨宗團隊是各自獨立,在團體裡面也有各自負責的工作,雖然分工,但是不分家。在團體裡面雖然我負責的是這個執事,但是只要另外一個工作特別忙碌,我有多餘的時間、體力,趕緊去幫助另外的同仁,這分工不分家。

同時我們所有的淨宗團隊,雖然分工但我們也不分家,只要有需要,彼此人力、物力、財力大家一起來協作,我們有這樣的態度,就像兄弟和合一樣,父母是最高興的。我們淨宗團隊愈團結,師父就是最高興的。所以第一次的「六和敬」的大會是在香港辦,那一次是整個全球淨宗華人一起聚會。然後過了沒多久,八月初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辦了一次八月三號的「宗教和平論壇」,師父老人家也帶著我們一起參與,師父很高興,那幾天笑得很開心。接著我們淨宗的幾位會長還有同修們,我們有一個目標,下一次全球淨宗同仁開「六和敬」大會在哪裡開?就在馬來西亞開。而且我們相信透過我們今天的聚會,大家充分交流寶貴的經驗,大家一起回去真幹之後,這個全世界的淨宗六和的大會,再次在馬來西亞召開的時候,我們就能「廣修供養」,把自己在家庭、在公司、在自己道場裡,實實在在做出來的經驗供養出來,那就不是只有理論而已。

今天就跟諸位同修分享到這裡,有講得不妥當的地方,還請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文章出處:http://www.dizigui.com.my/Item/1085.aspx?Code=2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圓滿吉祥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台長: 自如
人氣(322)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幸福人生講座 |
此分類下一篇:幸福在一念之間(第一集)
此分類上一篇:新世紀健康飲食(第五集)

春藥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2 15:46: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