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名:末日
漫畫家:望月峰太郎
出版社:尖端
集 數:10集已完
說起末世災難漫畫、首先聯想到的必定是《漂流教室》吧,時光再往前推的則是《陸地沉沒記》,不過看時年紀小,《陸地沉沒記》已經忘掉大半,這套略過、略過。
回來講劇情陰鬱到十分慘淡、剖析了人性黑暗面的《漂流教室》。嗯,呃,啊,老實講,家中藏書最恨不得丟棄的就是它,除了《神的左手‧惡魔的右手》之外,煤圖一雄的作品早已被我塞到連餘光都掃射不著的角落處。《漂流教室》真的是很經典的災難作品,只是、呃、不合我胃口罷了,總覺得煤圖還欠缺了什麼卻又說不上來,還是等到看了《末日》,這套說服力更強、更加透析人性的脆弱與無能為力,藉由阿照與憧子來見證末日降臨時人類所須面臨的種種苦難,這才瞭解到《漂流教室》於我的不足之處。
雖然煤圖關注了地球的未來、期望著加害大環境的人類能有所反省,進而覺悟、善待地球,但深入分析,《漂流教室》具有煤圖個人特質、卻欠缺了當人類真正經歷過或者透過媒體感受到災難威脅的內心衝突與矛盾感受。在險惡環境中,人性能多惡劣,講真的,捫心自問都能夠想像得出來,基本上,《漂流教室》畫出人類內心想的、但道德觀卻會讓嘴巴閉緊不說的事,食物沒了就搶、為了延續性命就得吃同伴屍體、為了自保所以要搞小團體……,煤圖成功在於劇情表達貼切,實際上人性面的處理並不複雜、也沒有想像中的深入。
這麼講起來,前輩其實很難為。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有些作品出得早、佔了缺、顯得珍貴,這也挺狡滑的。
《末日》之所以能獲得我壓倒性勝利的一票,其實也是因現代人嚐到自然界反撲的苦果,尤甚者、還必須承受種族對立將會禍殃全體的可能性。這個世代雖美好卻也艱苦,除了顧及溫飽外、免除不了對於人為及大自然災害的恐懼,而這種末世情結(呃,日本人比較愛鑽牛角尖啦),揮之不去、時時縈繞在心頭,總會讓人生裡產生一絲無所適從的不確定感。
望月在劇情裡頭使用了大量的文字對白,一段接著一段,以文字說明心情的轉折與該如何才能克服恐懼、存活下來。《末日》裡有很深層、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概念,本來嘛,整個劇情吊詭無比,阿照與憧子若在第一時間裡與師長們共赴黃泉,接下來他們也無需受盡身心折磨,『想回家!想回到那個有親人、有歡笑、代表著一切仍如往昔的家!』但就像是遲早都要接受現實,回到面目全非的東京也只是苦難的開始,未來的日子還非常地難熬。
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論就點到了,『一、生理;二、安全;三、隸屬與被愛;四、自尊;五、求知;六、美貌;七、自我實現』,對人類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生理、安全、隸屬與被愛的三大基本需求。當三者備受威脅,人類所剩的僅有思想與過去種種凝聚住人性本善的道德心,一旦過了界,自我蠶食著靈魂,卻又無法淨化自己,人的恐懼只增不減,即然排除不了,那就將恐懼傳達出去吧!到了這時候,很難有人能把持得住不去踐踏他人的生命。
就醫學角度來說,心靈創傷的某帖藥方──讓患者不斷重建現場景像與述說當時的恐懼,很殘忍、成果卻也最為顯著。現實人生受到的挫折,我也會以這種方式把它拋到腦後、繼續過生活,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不過在當下不斷回朔痛苦,反而有助於終止創傷的蔓延,不讓小小事件不斷累積直到產生連鎖性的自毀效應。
人類因未知有所恐懼、也因脆弱才懂得人性的強韌度,所以有種看法是--『災難現場的重建、是為下回的逃難做準備』,透過他人訴說的種種苦難,檢視自身的恐懼,坦誠以對,讓心靈在破壞後的重建下更為茁壯,即使災難尚未發生,人們也能更加理解恐懼的形成以及它的原形,而當災難來臨,人們若能挺過最初的恐懼,活下來的機率才能升高。
《末日》就很像是一帖藥方,很苦很辛很辣,治療某部份的恐懼,卻又引發另一層的憂慮。
說起來裡面最令人恐懼的段落,應該在阿照、憧子、仁村、岩田在伊豆半島這一篇了,光是一個拉遠到太空俯視日本關東的鏡頭,差點被望月的圖像給嚇壞了,整個故事的進行好比重現南亞大海嘯慘況一般。某些情況下,我們會用輪迴這種很阿Q的想法,或者以大自然對於人類的反撲理論去解釋所有的不幸,但在《末日》裡,望月並沒有對以上兩者做出附和,這樣反倒讓我想到以前曾看過的某份報導,盛傳歐洲中古時期的黑死病其實是平衡人口過盛的一種自然機制,人類雖會老病死,卻沒有天敵,在這種情況下只會不斷繁延直到人口爆炸,即然人類壽命增長,那麼平衡機制也隨之改變,因應人口數的增加、地球自然會尋找到另一機制平衡人口過度的問題,嗯,啊,真是可怕的理論啊。
不論如何,反正已經被望月給嚇到了,也從中看出點什麼,最後,和阿照與憧子一樣的想法,『當末日來臨時,死去或活著,請不要讓我孤獨一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