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28 19:06:25| 人氣1,0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叮成名--論音樂電視的倒退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電視台的音樂節目,一直是推動音樂工業的重要配件。當電視機開始普及,一般樂迷可透過電視台的音樂節目率先接觸各歌手的作品,從而考慮是否購買其唱片,促進音樂工業發展。比起刊載於<Rolling Stone>這類音樂雜誌,亮相電視台的成效則更為顯著。

不論中外,樂壇總有一個現場表演的音樂節目作為指標性的根據地。香港有<勁歌金曲>、日本有<Music Station>、英國有<Top Of The Pops>、美國則有全天候的MTV頻道……踏進千禧後,互聯網強勢興起,講求媒體與受眾的互動,音樂節目也隨之產生質變。


英國的<Top Of The Pops>率先停播,本港的<勁歌金曲>亦一度淪為遊戲節目的腰斬危機。於是我們不難發現,像<勁歌金曲>這類讓歌手與歌迷現場近距離接觸的平台節目已經過時,它只限唱片公司簽下的職業歌手演出,實際還處於商業銷售的層面而已,基本上平民或普通觀眾是無權參與其中。當整個工業體系大不如前的緩衝時刻,美國NBC電視台的<Americans Got Talent>(全美一叮)大行其道,其他地區的電視台爭相購買該節目的版權,形成音樂節目的全球性變革。

<一叮>系列標榜著,以比賽評分的形式,提供一個表演機會,給予坊間的業餘歌唱喜好者。驟看節目形式,令一般人覺得是類似昔日「新秀」的歌藝較量,有力發掘明日之星,分別只在<一叮>濃縮成一週一次的「小型新秀」,另有加插評審即時公開評語的一環,務求讓觀眾更清晰的認同賽果,以示公允。

整體而言,<一叮>系列的製作概念看來沒甚麼不妥,同樣在孕育業餘歌星,推動樂壇。可是問題卻在深層意識裡。筆者並不怪責參賽者,畢竟要他們由「業餘」躍升為「專業」,實在強人所難。重點是整個比賽所強調的,只是參賽者的歌唱技巧,而非參賽者的音樂本質。


<一叮>系列的比賽標明是歌藝較量,何以連「音樂本質」也要連帶斤斤計較呢?一旦提出這個疑問,那即表示閣下也出現了音樂意識(music sense)的謬誤了!誰說「歌藝」一定要跟「音樂本質」劃清界線,甚或從中抽出來看待?「歌藝」在音樂光譜上屬於「vocal」的崗位,僅是整體音樂的其中一項組件。要是參賽者只管賣弄唱腔技巧,不理會把自己的聲調融入伴奏音樂之內,那便建構不了音樂的協調和完整性。任由節目捧紅過好幾名參賽歌手,提攜他們順利入行出版唱片,到頭來大多都不過是霎眼嬌的短時間熱話而已。說穿了,<一叮>系列成為現今音樂節目的導航先驅,也就是世俗本身的反面現象,無疑是受盡卡拉OK普及的洗劫後,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果。人們手持米高峰唱K,大多都把vocal與伴奏音樂分開來看待:著重自己唱出來的歌聲,而輕視唱機發出來的伴奏音樂。畢竟伴奏的只不過是一具機器,歌者自覺根本沒必要跟一件死狀物體有任何交流。就這樣音樂意識卑劣(不視音符是活著的生命),於是我們在K房不難見到,一些K迷唱完vocal部份後便立刻拿起遙控器「切歌」形同殺生的行為。取而代之,節目觀眾便將<一叮>系列看成唱K的較量。當<一叮>風氣植根電視台,那麼音樂節目的質素也隨著卡拉OK世代而苟延殘喘。

卡拉OK滿足了歌唱喜好者的自戀心理,<一叮>系列則提供了一個公開自戀的空間平台,難免變相成K迷暗自「學藝」的指標盲公竹;所謂拜的師,就是台下嚴詞評語的知名評判了。
 
唱K消遣,懶理樂理知識,只要一咪在手,歌者把自己代入去螢幕裡歌星的角色。是張學友還是李克勤也好,歌者慢慢模仿起原唱歌手的聲線,從而失去了自己。<一叮>系列裡的參賽者,打從意識上的缺陷,早已註定是整個音樂圈災難下的殉難先鋒。
有參賽者一叮成名,彷彿再次引申出唱片公司這背後兵工廠角色已逐漸運作失靈。歌手難覓、唱片銷售量不斷下滑,聽眾捜尋音樂較以往主動(多得網上MP3下載),甚至會自行發掘「新星」,而<一叮>系列得到廣泛認同,就是為迎合這種客觀形勢衍生而來。


由於節目是取決於評語與民意,樂迷難以期望另類樂風有機會衝擊主流,甚或醞釀出一場場充滿革命色彩的歷史性musicial movement。如七十年代的The Sex Pistols、九十年代初的Nirvana以至本地的Beyond,多少都是從一些特定節目媒體推波助瀾中受惠的,成就了名留青史的事業。反觀一些成功突圍、博得群眾注意的<一叮>參賽者,實際是主流媒體炒作的代言人,往往受制於工業的建制內,絕不能負托甚麼革新樂壇的使命了。

再進一步引申而論,觀眾追看<一叮>系列,難以避免扭曲了「天才」的定義。節目強調參賽者的才藝展露,奈何參賽者當中,到底有多少是名副其實的歌唱天才呢?倘若其中果真出現一個天才,那麼該位天才又能否在話題過後,繼續爭取到廣泛關注,並在音樂界創下一番豐偉的事業呢?說到底,作為接收的觀眾根本未必有發掘明日之星的慧眼;莫說是「天才」,就連「明星」也彷似上世紀的過去式詞彙,離我們漸遠矣。

台長:
人氣(1,04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