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參加瓊文喪禮的前夕,一早起床,廣播新聞裡傳出教授自殺的消息,因為教授的兩個罹患罕見疾病的兒子相繼死亡,李教授受不了打擊,跳樓身亡。
我心中惋惜一個生命的流逝,我能明白失去孩子的傷痛將使一個人走上絕路,但叫活下來的太太,該怎麼免面對一家人全部離世的場景?
家裡沒有第四台的我,在吃晚餐的時候,看了一眼電視新聞,沒想到頭幾條消息就是教授自殺的新聞,「台師大教授李天佑跳樓身亡」,看到李天佑這個名字和他的臉,我才想起,我採訪過他,在台大醫院,當他的兒子得到總統獎的第二天。
當時在台大醫院的加護病房外,只有一片闃然無聲,家屬不是拭淚,就是累地躺在等候區的椅子上休息,我等著李教授,心中不安。我不知道該怎麼開始第一句話,我該說,恭喜恭喜,還是你的辛苦有了代價。對一個有個兩個肌肉萎縮症兒子的父親來說,我想他寧可兒子只是一個平凡人,從來沒有得過總統獎,只希望孩子向伊般人一樣平安長大。
李教授在口罩之下,依然保有教授的氣度,接受採訪時,不忘提醒這個社會,對於罹患罕見病友的幫助和支持,當初他帶孩子回國,沒有一個學校要收他,直到他走進立法院陳情,台灣才開始有為罕見病友設立特殊的班級。
提到他的孩子,他心中充滿驕傲,上天給他兩個寶貝兒子,這麼優秀又成熟,拿著孩子的畫,李教授口中陳述著孩子的作品,手卻是顫抖的,他曾經問過上天,為什麼這種事情發生在他家裡,他的眼淚,在演框中打轉。拿著麥克風,站在他旁邊,我無法不注意他眼中的淚水,這麼斗大,這麼清晰透徹。
採訪的結束是因為他的孩子從病房中被太太推出來,要去接受治療了,攝影機拍著他的背影,他對孩子的輕聲細語,還有父親的手,我的眼淚,終於掉下來。
回到公司寫完稿子,我的心中依然很激動,寫一封信給我的教會,希望教會能為他禱告,安慰他這顆為了孩子而痛苦的心。如果我們可以多給他一點溫暖、替他分憂,如果我們能持續的關心他,我想,他應該不會選擇以跳樓的方式結束生命。
一句安慰的話,或許就能挽救一個生命。
===================================================================
教授自殺》李天佑 堅毅一家人 4口剩1口
記者沈旭凱、張錦弘
「我的孩子用『生命』在念書,認真地學習生存!」李天佑曾這麼說。
為了兩個罹患罕見疾病的孩子,他攜妻、子遠赴美國攻讀特殊教育,回台後促成台北縣樹林高中開設特教系,讓兩兄弟順利升學。他們一家四口不向生命低頭的故事,曾收錄於天下文化出版的「絕地花園」一書,但是生命還是太沈重,李天佑最終還是選擇逃避生命。
五十三歲的李天佑,兩個兒子李致仁、李致維都是肌肉萎縮症患者。在李天佑夫妻的悉心照顧下,長子李致仁曾拿過特殊奧運四百公尺輪椅徑賽銅牌,並獲第三屆總統教育獎。
小時候的致仁、致維兄弟活潑好動,但四、五歲時,兩人被醫生診斷出罹患裘馨氏肌肉萎縮症。
當時這對兄弟就讀國小時,曾受到莫名的打擊,肢體也逐漸頹朽,但他們仍然展現堅毅的一面,讓他們的父母感動地無怨無悔燃燒自己,支撐孩子的一片天。
民國八十二年,李天佑為了給孩子更寬廣環境,決定帶著妻兒到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特教科技博士。
暫拋台灣教育的缺憾,致仁、致維在美國受教育,得到應有的尊重及醫療照顧,開啟人生最燦爛時刻;兩兄弟變得愛上學,且熱中體育活動,常坐輪椅打足球、美式足球、棒球、曲棍球及田徑賽,球場上只見輪椅轉來轉去,也抱回一座座獎牌。
但台灣終究是他們的家,五年後李天佑取得博士學位,全家回到台北縣,兩兄弟就讀國中卻面臨特教班未普及的問題。
李天佑因此挺身為孩子爭取權益,終於讓兩兄弟就讀板橋市新埔國中資源班。
高中特教班很少,許多高職學校的名額也不多,身心障礙孩子須面臨「選秀掄才」考驗;當時致仁、致維僅有微弱力氣,無法應付特教班入學考試,李天佑便帶著孩子為身心障礙學子請命,換來台北縣立樹林高中設立特教班。
致仁、致維兄弟抵抗病痛的故事傳開,兩人因而獲得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熱愛生命獎;前年致仁從樹林高中畢業時,還獲得第三屆總統教育獎。
致仁生前有三個願望:希望活得更有品質,更有尊嚴;高中特教畢業生延長修業兩年;希望國內外科學家盡快發明治療裘馨氏症的藥物,救救他們兄弟與其他同病相憐的孩子。
或許這世界進步太慢,致仁、致維兩兄弟等不及了。父親李天佑曾在致仁過世後感慨說,「如有來生,願再續父子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