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答案是:「親情」。
論述一則最近看的一篇古文「鄭伯克段鄢」。
莊公母親;生下二位男孩-一位是莊公另外是共叔段。
但是生產過程,茲因生莊公時,遇到難產,所以莊公母親偏心只愛共叔段。
這篇文章中,也提及到親情中會有的「偏心」問題;似乎古今中外都在發生,而這問題似乎也是現在父母要重視且關心的。
(不過生育率降低,偏心問題減少,但是集所有愛於全身的獨子/獨女們,對於他(她)們未來的人格發展也要注意,過程中走偏路,要馬上導正方向)
當時莊公是一國君主,但是自己的胞弟想要掠奪王位,加上有母親裏應外合下,莊公對於母親的偏心非常的失望…
史書記載:「鄭伯(莊公)在鄢城戰勝了共叔段(胞弟)」之後,莊公把姜氏(自己母親)放逐到城穎,並發誓說:「不到黃泉,永無相見。」可是不久又後悔了…。
當時一位顈考叔在潁谷做地方官,他聽說這事後,便籍著進貢的事,拜見莊公。
莊公賜他食物,他故意把肉留下來不吃,莊公問:「何不食肉?」
他說:「家有老母,不曾嚐過君王的賞賜,因此請准許我把肉帶回家給她嚐嚐。」
莊公感慨說:「你有母親可孝順,我卻沒有。」
穎考叔說:「我不明白您說的,可否放便告訴我原因?」
莊公說:「我曾發誓對我母親說:不到黃泉,永無相見」-我貴為君王,君無戲言無法收回我的話,而感後悔。
顈考叔:「把地掘深一些能觸及泉水開一條隧道,母子便能在此相見了」
後來莊公和他母親的心結也化解開了,而這也是顈考叔的用心給予莊公這樣的智慧轉念呀!
這篇文章,莊公因為顈考叔的孝心,而感化自己,進而讓自己心境改變去化解自己和母親之間的心結,這算是好結局。
有時候作人子女,似乎還是主動一些,去關心自己的父母,畢竟父母是長輩,自己是晚輩,敬老尊賢的道理還是要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