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于99年6月27日】
【閱讀討論】
週二,彭彭老師跟孩子一起討論《你很特別》這本書,無獨有偶,彭彭老師和彩虹媽咪對小瓢蟲出現相同的評價:「這群孩子正面向上思考的能量好強呀!」
彩虹媽咪曾在蜜蜂班導讀過《你很特別》這本書,主軸縈繞在生命教育的課題上,而彭彭老師則沒有預設立場,讓瓢蟲班自由的討論,結果兩個班級的討論內容呈現出相當不同的型態及取向,讓經歷過兩場不同焦點議題討論的我獲益良多。
小瓢蟲銓罕見的以龜兔賽跑的例子來比擬,他說兔子就像身上貼滿星星的微美克人,牠因為擁有太多星星而感到驕傲,不願意去努力,所以最後輸給被貼滿灰點點的烏龜。銓想用這個故事來回應瓢蟲們對「被貼星星貼紙一定是好事嗎」的問題。
討論中也有小瓢蟲反應到:「為什麼所有的微美克人手中都有星星和灰點點貼紙,但總是被貼灰點點的胖哥卻沒有?」這真是個好問題,也是蜜蜂班沒有觀察到的部份。故事從頭到尾都沒有描述胖哥使用貼紙的情形,究竟是因為他沒有貼紙,還是作者故意留下的思考空間?
總是被漠視或輕視的人一定得忍氣吞聲嗎?或者,自卑者慣於弱勢的地位,早忘了自己也有發聲的權利呢?又或者他們隱約明白自己反應了也沒有用,這個世界本來就主宰於強勢者之手?
【反思】
昨天讀到一篇有趣的文章,是關於桃園縣候用校長筆試題目的探討,當中提到一個相當值得深思的課題:年輕教師對教育職場有何影響?文中說道,有人會覺得年輕人血氣方剛,不懂得敬老尊賢,人際關係淡薄,同時行事衝動,易造成職場中的緊張關係……(好像在說我耶),然而新思維可以為單純、保守的教育環境注入新的觀點,促進教育革新的腳步。重點在於學校行政管理者如何看待年輕老師在團體裡的角色,他很有可能是行政業務推展上的阻力,但也有可能成為助力。行政管理者如何運用手中的星星與灰點點貼紙,其態度與思維相形重要。
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年輕教師真的不懂得敬老尊賢嗎?有沒有一種可能,當年輕教師提出的觀點與資深教師不同,在雙方認知有落差的情況下,年輕教師若仍堅持己見就形同違逆了前輩的意思,而被塑造成團體關係與合諧氣氛的破壞者?又或者,年輕教師在團體中無論做多做少,其表現與想法都未能受到正視,在處處受限的職場中,年輕教師若不能做個沉默的無聲者、附和者、或者是聽令者與失敗責任的承擔者,就只好正面迎向權威的制裁?
年初,我意外得知,作家黃春明先生也是屏師校友,透過校友通訊上的文章,對他投入教職卻被某些學校行政長官視為洪水猛獸一事感到莞爾,不知道應為教育行政因襲傳統的態度而造就一顆文壇明星感到慶幸,還是該為教育界少了一個可能影響萬千學子的老師而感嘆?
其實,這就是現實人生。有太多的事情無法以二元論的觀點來評斷是非,我們總是慣以自己的立場與角度來衡量事情,不論說得有多麼冠冕堂皇,其實私心仍是影響決定的因素之一,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的,只要稍經反省,其實誰又比誰強呢?其差異只在於私心佔了多大比例,而自私的結果(或立意)帶來的益處與壞處孰多孰少吧?
然而,總有人在這浮沉之中屹立不搖,甚至是節節高升,也有人一蹶不振、黯然求去。重要的到底是什麼?小瓢蟲說:「其實星星和灰點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健康。」是啊,有什麼比身體與心靈健康更重要的事情呢!
每每遇到一些想不通或陷入極欲掙脫枷鎖的情緒中時,孩子們天真直率的言談,總讓我豁然開朗。其實很多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它怎麼來就怎麼去,何必怨懟。該我受的責難便勇於去承擔,因為那是我種的因;該是誰的收穫便由誰去取,因為那是其結的果。
在不同階段面對不同的考驗時,我總慶幸自己身邊擁有的正向影響很多,因為這些正面向上思考的力量,讓我即便是緩步而行也能慢慢走出自陷的困局中。就像小瓢蟲自《你很特別》中反應到的另一件事:「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就沒有機會。」於黑暗中摸索的我正在努力尋求一個象徵出口的光點呢!
【後記】
Apple說:「忍耐,是一種學問。」
巫婆說:「忘了『忍耐』兩個字吧,有時適度的『妥協』不也是令自己好過一點的方式之一嗎?想想,僵持不下的雙方,有誰真正錯了嗎?唯一的錯,恐怕只是我們都沒有好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從他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及處理事情。既然如此,雙方應該都覺得自己有所「忍耐」吧;既然如此,何不試著各退一步,『妥協』一下呢?!長大的過程本來就不輕鬆,但這些經歷才是我們賴以『成長』的基礎呀!」
(以上引自Apple部落格中的對話)
然而,妥協不代表必須拋棄自我,妥協更不是委曲求全,說當說的話、做當做的事,只求無愧於心!總不能因為害怕被孤立或受到責難,就放棄做人的原則,也放棄對自我的挑戰與對理想的堅持,只是我們必須涵養自己的器度、胸襟以及見識、智慧,以便分辨其中的是與非,同時也接受結果的試煉。
親愛的孩子,你知道的,當我在與你談心時,這些話不只是對你說而已,同時也是在對自己說。我曾跟博班同學談到,每一回讀聖嚴法師的書,我總是很難說服自己做到書中說的「無怨、無恨」,那種「讓人打了左臉還把右臉伸過去讓對方打」的精神,我恐怕永遠也無法體現。然而,同學說我做的已經夠了,即便知道自己做不到仍能去讀這樣的內容,一遍、二遍……,只要持續不斷,終有一天我便會因領悟其背後的意義而開始轉變。
所以,孩子呀,這就是我在遭遇矛盾,憤怒、悲痛、怨懟、哀號、悔恨……之後,還勉強自己去聽、去接納不同觀點與見解的原因,也許就是因為知道自己的過於不足,才更需要張開眼、耳、心,而你們就是那不斷提供我正面向上思考能量的來源之一。
感恩你們!
最後,提醒自己也提醒你們,不要因為想要維持那可能有所偏頗的自尊,就認為接受不同的意見或改變初衷是一件軟弱丟臉的事情,人的每一個「下一秒」都處於未定的「改變」之中,因為體驗與感知不同而改變是很自然的事情,而承認自己的不足更不丟臉,這是需要勇氣與智慧的,我們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