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歷史的角度來欣賞文學作品,給自己一個記憶點就能輕鬆背古文!
敬宜(小布丁)問巫婆有沒有背過「木蘭詩」(註一),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只要你在臺灣就學,很難避免讀到一些古文,然而,古文不盡然都是無趣的,端看你從哪個角度來欣賞它!
簡單來說,古文就是歷史的一部分,它不僅僅是當代作家的留世巨作,其間的一字一句更是整個時代背景醞釀出的抒情語言。所謂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與戲曲、以及民初的白話文運動,每一個時代之所以會發展出特定文體或流行某種寫作體例,絕對與當下的時勢有關。
多數時候,我們覺得古文很難,其實難的不一定是它所使用的文字,而是我們無法解讀出其文字背後的意義,畢竟我們生活的現代離過去太遙遠,以我們浸淫(沉浸、陶醉其中之意)在科技與多媒體絢爛聲光的腦子,因生活便利、物質慾望高張而逐漸遠離純樸或困乏生活的身心靈,李白、陶淵明、胡適、徐志摩、李清照……都不如九把刀更貼近我們現在的思考邏輯。
但這並不意味這些舊東西可以被淘汰,事實上,沒有這些文化的累積,如何衍生得出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而少了經典文學的傳承,許多文字的使用也無法精確的敘寫出令人嚮往的意境。
如果,古文讓你頭疼,或許你可以從歷史的角度重新去審視你對文學的觀感,而巫婆過去的學習經驗只能供為參考之用,每個人都應該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與領略文學之美的方法。
就以敬宜提到的「木蘭詩」為例吧!如果單純將之視為一首古詩去閱讀與背誦,那無疑是乏味的,至少對我來說。所以在看到這首詩後,我會先尋找相關的題材來閱讀,例如:當代的歷史。再來,就是我會試著從木蘭的角度來看事情的演變與發展。在戰亂的時代裡人們可以有多少選擇?關於從軍與否、生活貧富的種種。身為女子,又如何能在重男輕女的社會價值觀中走出自己的路?又或在完成使命後如何拾回往日的生活?在經歷與情感上,這名女子生命的轉折處與轉變會是如何的有趣?
此外,木蘭詩雖然篇幅不短,但內容卻是依時序而寫,所以並不難讀,加上對這首詩背景的認識,你或許可以更進入詩的情境裡,對詩中的人物多些認同感,這樣不論是閱讀或背誦,都是在理解中進行的,應該就不會感覺文字或內容太艱澀或太乏味了。
除了這個方法外,敬宜也提到:為什麼不教一些可以入歌的詩詞呢?其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到理解或記憶方法,入歌也是其中一項。
還記得以前在布丁班上課時,偶然間提到某些特別的字彙或內容時,子宗和威彰當場就可以引吭高歌起來,最經典的不是就那「白鴿……白鴿」!當時不管講到什麼內容,他們就是有辦法做出一串掰歌來,逗得我們笑呵呵,而「
屋頂之廚房篇」不也是因他們倆的挖掘才從布丁班紅透校園的嗎?
巫婆的同學中也有不少這類型的「天才」,不管老師給的是什麼題材的文章,就是有辦法以最簡單的旋律將它唱起來,然後輕而易舉的在默寫中拿高分。我只能將他們編好的歌記下,卻沒有辦法學得他們入歌的技巧,我想那是需要天份的,因為什麼旋律適合什麼樣的內容,什麼調子可以讓文字活躍起來,這些都是需要有特別能力才可以掌握得宜的。
以前在上教育實習課時,我們的教授常讓我們欣賞一些教育相關影片,當中有許多充滿個人風格的教學方法,教授說:「讓你們觀摩這些影片的用意不是要你們學習這些老師的教法,而是希望這些教學法可以觸動你們的心靈,啟發你們的思維,更重要的是,能夠讓你開始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因為這些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都是他們熟悉與駕輕就熟的風格,卻不一定能為我們所用,當我們彆扭的使用這些自己不熟稔的方法時,只會突顯自己的缺點,對教學一點助益也沒有。
所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讀書方法是很重要的,而尋找過程中,觀摩與學習更是不可少的。任何東西都不會從天而降,不去嘗試永遠不知道可能性在哪,潛能也是需要開發的喔。
最後,提供一個「不負責任的」建議,如果你真的覺得古詩文很無趣、很難記,或許可以試著給自己一個有趣的記憶點,那就是把現實生活融入文意中。以「長干行」(註二)為例,年輕的你們應該還蠻難想十四歲就嫁做人婦、獨守空閨的心情吧!其實這首詩並不難理解,但如果你能將詩中的男主想像成子宗、女主想像成威彰,也許要不了十分鐘,你就能將這首詩全背熟了,畢竟將故事改成下面這樣,想遺忘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吧!只是……有點對不住子宗和威彰就是了,兩位大哥別介意喔!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助人為快樂之本嘛!如果大家能因為你們的幫助而找到學習的樂趣,兩位也算功德無量嘍!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