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Sophiaa講完電話,很熟悉地打開電腦開始在自己的新聞台貼文章。目前心情相當輕鬆,雖有些掛心上週六的考試,但是目前正值河晏海清的太平。與之前三月忙著發問卷,四月忙著寫論文相比,現在真的可說是有如北窗高臥般的清閒。
記憶拉回上週四下午,筆者為準備論文口試。下午兩點便借了逸仙樓133教室,裝起單槍投影開始排練簡報的內容。害怕因緊張所以吃螺絲,更害怕到時腦中一片空白不知所云,因此不厭其煩一遍遍地苦練。筆者體質容易流汗,雖然教室有冷氣,但是裝卸器材仍讓我的襯衫與領帶乾了又濕,濕了又乾,也依舊無法掩飾自身的緊張。為了擺脫這種焦慮,快四點時和幫忙的同學去領口試委員要食用的水果盒與餐點,才稍微緩和一下情緒。
口試對一位研究生有很重要的意義,除卻自身畢業與否全看此次口試,更關係你的研究是否能得到認同。這是畢業前非常重要的「過火儀式」,因此總是讓學子白了少年頭,案牘勞形。當日六點半時,口試委員尚有一位未至,筆者當時並沒有委員的手機,急得如熱鍋上的螻蟻,只能在門口苦等。
七點十分時,總算全員都到齊,筆者忙著開始進行簡報。當時在座除了口試委員尚有筆者的同學與大學同窗,但氣氛稍嫌嚴肅,並不像謝師宴般地杯觥交錯,輕鬆談笑。反之,在筆者報告時大家眼神似乎同時凝結而深沈,在灰暗燈光中由投影簡述著符號與數字背後的含意及貢獻的價值。有些心虛也帶著少許自信。簡報完畢開始講評與答辯,委員完全瞭解研究的缺點因此筆者只能就缺點自圓其說,但是這也令我知道其實在專家眼中架構與統計的缺陷是昭然若揭。
約莫九點,口試在指導教授的宣布通過正式結束。我此時胃已隱隱作痛,因為近兩餐沒吃讓我頭昏眼花,且前胸開始貼後背。大學同學與我收拾一下場地,便一起吃飯去,心中一塊石頭總算在此時,放了下來。
很快的,口試過了快一週了。當我與高中同學談起這口試時,雖然能侃侃而談,但當時承受的壓力很難和人說起。不過,喝著飲料舒服地躺在椅子上悠閒地瀏覽網頁似乎必須拜我那篇不太成材的研究所賜!雖有許多困境,我也應該笑著接受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