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08 00:54:05| 人氣68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觀雲老師的建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Yvonne,關於推薦甄試裡自傳、讀書計畫與口試,老師的建議如下:

(一)自傳方面
我想妳高一升高二時應該有參加過文學方面的營隊。如果我沒記錯,一般來說也都有自傳的寫作。自傳基本上是委員能直接瞭解妳背景的資料,所以寫作上以能明確地交代動機為原則。自傳除交代家庭背景外,把妳的成長歷程跟妳為何選擇念中國文學系的動機做接軌。以前幫同學看自傳常常發現有的同學會把自傳寫成得獎紀錄,當然不是說得很多獎不好,而是要考慮看的人本身的觀感以及文章在組織這些零碎經驗上的取捨。老師建議妳,在高中之前的敘述,得獎部分不用寫太多,而是花較長的篇幅敘述妳如何培養對文學的興趣,還有妳做了哪些努力及課外的閱讀與創作等等。高中階段的描述,得獎部分與參加營隊的經驗可稍為偏重,得獎的作品亦可多加著墨。當然,最重要的核心還是為何在高中階段會選擇中文系當妳日後進入大學的主修?不管是師長鼓勵,自幼的庭訓,還是妳自身的理念與價值都可交代,讓妳的動機既合理且多元。文章的口氣盡量謙卑,不要有誇張或自傲的語氣流露。像在敘述別人的事情一般,但是也別過份冷漠。我想文氣的拿捏,不用老師說妳應該可以掌握得很完美。重要的是在文中須要顯示熱情與動機的時候,在不矯情的情況下充分將妳對文學的熱愛表現出來。記得寫完給妳的國文老師看一下,也聽聽她的意見,同時也可請妳信任的同學朋友給妳一些意見參考。


(二)讀書計畫
在架構妳的讀書計畫前,建議你上政大中文系的網站先瞭解課程架構。其實所謂的讀書計畫,不要太侷限於要跟委員介紹從大一到大四讀什麼書,洋洋灑灑地寫個書單給他們。廣義的讀書計畫,其實就包含妳的修課計畫與妳研究興趣與傾向。大學談研究會不會太早?其實不會,我相信妳將來就算是從事創作與教學相關的工作,也必然會繼續進修。尤其目前教職的取得,研究所以上學歷已經實屬必然,所以這方面還是可以稍稍提及的。以老師當時在系上修課的順序,大一有必修群修,像「文學概要」是在大一必修,「詩選習作」也在大一。大二「古文選讀」、「詞選與習作」、「文學史」等必修。大三「曲選與習作」、「文字學」、「聲韻學」,大四「思想史」、「訓詁學」等。

在這些必修群修之外,就是妳個人興趣的斟酌與考量,畢業學分一般為一百三十(二)個學分。當時老師還在政大中文時,我們粗分為「文學組」與「經學組」。依組別不同,系上對同學的選課也就有不同建議,文學組就要多修一些現代文學或者戲曲小說的課。若是經學組,就免不了要常和古文典籍打交道,在當時這不是很嚴格的限定。目前的系上政策,得看妳的簡章以及網站上的訊息。妳可以敘述如何安排自己修課的順序,以及配合妳課外閱讀的資料,交代研究興趣及在這領域已做了什麼樣的努力與能展現什麼樣的成果等。這樣的讀書計畫就可算是較完整且富邏輯性。以妳喜歡的女性研究與女性文學為例,這部分若單以文學領域來看,應該屬於「比較文學」的課程,妳就可以在讀書計畫裡稍微交代妳想要在何時選修這樣的課,做了怎樣的準備,預期有怎樣的表現與成果。政大中文的確有開「比較文學」可供選讀。由於性別研究與女性主義跨了社會學、政治學、教育學、語言學領域,所以妳也可以在計畫中提到可能去社會學系、語言學系、教育系外修一些相關課程。不過,這方面的陳述不宜太多,點到為止即可。現實考量下,妳進去後再自行張羅這些外修事宜,不然妳寫很多關於要去外系修課的訊息,委員可能會想:「既然妳的興趣大部分是在社科領域,那妳何必還來中文系甄選呢?」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下筆前請斟酌委員的心態及站在自身甄選者的立場,尋求一個有利於自己的陳述。我想這方面,妳的文筆與學養應該可以表達得很完美。寫完除了給自己的國文老師過目外,也可以拿給自己信任且文筆不俗的同學或友人等觀摩切磋,彼此交換意見,讓修辭與構句都能將妳的意念充分表達並臻於完善。


(三)口試
一般委員最常問到動機的問題。妳為何想讀中文系?這部分妳可以把自傳提到的稍微做個摘要或補充,甚至妳可以講一些自傳沒有提到的想法,讓妳的回答活潑且有創意。基本上委員的問題多半植基於妳交過去的資料,所以這些都可以喚起臨場時記憶的檢索以及增加妳的信心。不過,不按牌理出牌的問題也是有的,有些委員為了看妳的臨場反應,可能會問一些比較尷尬或具攻擊性的問題。目的是要妳馬上做適當的反應,並且能從容應對。比方說,他(她)可能會問:「讀中文系,妳將來想從事什麼行業?」通常問題就是繞著妳的回答進行。如果妳回答:「我想當老師。」接著可能遇到的問題便是:「現在當老師很辛苦,妳不怕得面對缺額不多且艱辛異常的教師甄試?」這些問題是屬於比較攻擊性的,面對這樣的問題,要面帶微笑不疾不徐地給予正面肯定的回應。

以上述的問題為例,妳可以這樣回答:「我認為天下沒有一項職業是容易的。雖然教師甄試不好考,但是因為有了甄試所以保障了教育的品質與成效。我相信只要我辛勤的付出,熱衷於教學並不斷改進技巧及累積經驗,就算甄試不好考也終有讓我圓夢的一天,畢竟所有的老師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另外,還有一種問題是屬學術類的,同樣也比較直接。妳資料上寫妳喜歡女性文學,委員可能就會要妳對於瞭解的女性文學或女性主義作個介紹。甚至可能會有這樣的問題:「妳讀過哪些關於女性主義的作品?國內有哪些女性文學的作家?妳知道國外的女性文學嗎?請挑一兩部作品介紹並分析。」如果妳讀書計畫或自傳有提及,那就選妳記的住的稍微解釋。如果書名不記得,那就介紹理念,以及妳讀過較為印象深刻的篇章,略述自己的看法。盡量記個自己喜歡的作家或作品,讓妳的回答有所引述也有立論根據。

萬一遇到不會的問題,可以承認不熟悉這議題或禮貌地請委員把問題陳述清楚,也可只就妳所知道的回答,不瞭解的可稍做猜測但語氣上宜舒緩應對:「這部分我不太瞭解,但是我有這樣的想法,不知對不對?」像這樣就算說錯也可以被接受。但是如果不懂硬是裝懂,會遭來委員更多的問題。即使不被追問,委員們心裡也有數。所以懂多少就說多少,口試並非要妳全部都會答,而是讓他們瞭解妳是怎樣特質的學生,誠實與虛心總是受歡迎的。此外一些小細節,記得保持笑容與禮貌,不要太緊張,進試場前深呼吸穩住自己的情緒才能侃侃而談。不管怎樣,保持笑容就是最好的應對。老師偶爾會覺得妳比較含蓄,不常微笑。希望妳在面臨口試時,一定要保持笑容。原本就很有氣質的妳在談吐與應對上一定會加分。至於穿著以素淨整潔為上,不用穿套裝或高跟鞋,也不要濃妝豔抹,一定要的話淡妝即可。我想或許連身長裙或素潔的洋裝應該很適合。老師這方面不是很懂,妳就問一下令堂或其他女老師的意見,總之穿著以符合學生身份為原則。


底下關於女性文學的網站連結,妳可以稍微瀏覽一下。
1. http://www.complit.fju.edu.tw/complit/booklist/chen-a.htm (輔大比較文學研究所方法論參考書單)可就女性文學的部分參考中文的資料。
2. http://www.complit.fju.edu.tw/complit/student/studdata/02-2-2.doc (網路上找到一篇關於性別研究,尤其是跨國女性研究的學期報告,研究生:洪淑娟)可就她的參考書目中文書部分去做延伸閱讀,而報告本身對女性主義沿革有做介紹,可參考一下。
3. http://public1.ntl.gov.tw/publish/bookboom/019/44.htm (一篇介紹中興大學外文系教授邱貴芬的文章)由這篇文章可以就這教授的作品去搜尋,他是國內致力女性研究的學者。
4. http://www.nctu.edu.tw/~globe/courses/class91/AC1005079.htm (沈冬青女士在交通大學通識學程所開的「台灣女作家作品選讀」課程大綱)妳可以看一下她的參考書目有不少關於女性文學的書籍,可選擇幾本去閱讀。
5.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6%96%87%E5%AD%B8 (維基百科裡對台灣文學的介紹,有提到女性文學)雖然這不是很正式的百科全書,但是妳可以在裡面檢索女性主義及文學,相信有不少作家及作品的介紹。
6. http://scholar.google.com/ (這是Google 學術的搜尋引擎)妳可以利用它檢索相關女性主義與性別研究的論文,看一下人家研究的摘要,瞭解一下研究趨勢,同樣的雅虎學術與國家圖書館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也可以搜尋。

老師拋磚引玉,資料與網站當然不只這些,希望你多利用央圖論文檢索系統及各搜尋引擎或書局網頁等檢索找尋資料然後閱讀。以後妳上大學這些能力也都是必須的喔!老師能幫的實在不多,如果有任何問題隨時歡迎妳來信,只要老師可以幫忙的,一定盡力幫妳解決問題。此外祝福並期待妳如願甄試進入政大中文系成為學妹。

新年快樂 順利平安

老師

台長: 丹陽青碧
人氣(683)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校園社團(社團、班級、校友會、同學會) | 個人分類: 期期難抑 |
此分類下一篇:Who needs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
此分類上一篇:留學講座 Ed.D & Ph.D

鳳公冶
這封信寫得真專業,
連我都獲益良多!
觀雲老師,受教啦!:D
2007-02-09 10:44:36
版主回應
鳳:
我不能算專業呀!畢竟不在其位。說到專,妳給的建議才算的上是。鳳老師,我也開眼了。(這好像是大陸說法,常聽他們這樣說)
2007-02-09 12:39:17
鳳公冶
呃,這個詞我還蠻常用的耶。^^a
我是心繫祖國的哈大客啊!
(「哈大客」典故由來,請參見敝台某篇文章。:P)
2007-02-09 17:02:32
版主回應
那篇文章我有印象,很久了。2005時的事吧:)
2007-02-09 21:53: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