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組會議要討論十二月份的學術研討會。難得地,指導老師也一起出席會議﹔老師問我們開始撰寫論文沒?眾聲一片孤寂。這情形並非第一次了,大家以為只要做好自己論文的章節,出不出席會議參與討論,沒啥關係。所以,來的人數廖廖無幾,到場的人也是噤若寒蟬。要不就是,爭意氣之勇,忘了決定主題在即。上一次還大聲與人辯論研究主題的,今天卻還不到。等下次一來,推翻前議,獨挽狂潮的又是他。
有時分工是為達成目的。但實際上分工卻更常使團體成員各行其事,不僅首尾不相連,更不如單打獨鬥的效率。因為責任分散,事不關己,就如拖死狗一般拖了十萬八千里;等論文發表時間快到了,各幹各的。文氣不相連不說,資料一再重複更令人自暴其短,而每次會議常不到的,照例上台報告並備詢,但討論都不到,一本論文臨時給他報告,當然破綻百出,徒然遭人攻擊。最後,做最多的同學還得上台支援當炮灰;年年如此,上一屆如此,這一屆也難逃宿命。
我們常說成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偏偏團體的要事卻不在這些人的責任範圍,是認知不同還是向心力的問題?觀雲居士自己雖然位居小腳色,但每次都到,只是我仍看不出開會的效率何在?眾聲喧嘩,在無意識中做決定,在爭論中指派工作,在anything goes 的態度下各行其事。唉~~,真想乾脆自己做算了!難怪老師說,團體寫一份論文,時間不僅比個人撰寫來的慢﹔品質更比個人來的差,因為每個人只用百分之十的心力,就算一百人一起來搞,也只是一篇東釘西補的作品。誠信然耶……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