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29 13:57:28| 人氣7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科學與藝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科學與藝術

經濟學的能與不能

    大一經濟學的第一堂課到最後一堂課,老師大聲疾呼的是:「經濟學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最好的方案,只有努力尋求較好的方案。(此一論點似乎可以運用到大學所修的任何社會科學課程以及社會上所有的議題)。想來同學或許不解的是,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研讀經濟學?更令人不解的是,美國大學普遍把經濟學列為基礎必修通識課程。

    接著,老師說:「柏拉圖最佳解之不可得,經濟學家找出次佳理論(second best),建議政策受害者必須補償政策受害者」。所謂次佳理論,就是一個政策,有人受益;有人受害,而受益大於受害。政府應該對受益者課稅,並對受害者補償。因為受益大於受害,所以補償受害者後,國家整體還有剩餘,故對國家整體而言,是有利益的。

 

img278.jpg


科學與藝術


註:(以下為解說討論,可以略去,或是睡不著、閒暇時回來閱讀)

    所謂最佳解就是對所有人都受益的政策。就國家整體來看(這裡localglobal是相對應的概念,需要更大篇幅解說),可遇而不可求。退而求其次,經濟學家找出次佳理論(second best),建議政策受害者必須補償政策受害者」。所謂次佳理論,就是一個政策,有人受益;有人受害,而受益大於受害。政府應該對受益者課稅,並對受害者補償(從成本效益的角度還看,還要分短中長期來討論,以及各項參數(parameter)的設定,此略)(另外一個理論是受害者的感受權數比較大,因此,要特別考量受害者的感受,此略)(以及,價值觀等等議題,在此可以看出來,若是要考量全部的條件,例如999個論點,那討論就龐雜。於是,經濟分析排出重要順序,簡化,以分析。這裡,[簡化]就變成經濟理論的優點和缺點,另文)。實則,經濟學與其說是經濟問題,其最終仍是回歸人類社會上所有的政治、經濟、法律、文化諸領域問題的。

 

科學與藝術

    科學的要求是精確;藝術的要求是創意,創意與心靈的契合。以工業製造為例,製造手機要求每一個零件的誤差必須小於某一個範圍之內,成品必須達到一致性。(我們去消費的時候,我們的期望也是根據以前的經驗。)藝術則有其變動性,第一位畫向日葵的人是偉大的畫家;第二位則是畫匠。即使可以模仿原作,畫出令人難辨真偽的複製品,亦是高明的畫匠而已。

    經濟學既是研究人類社會的科學,就是在其中盡力符合科學的精確。這就是難處。

    科學百分百,2H1O,在特定的實驗室條件下,就能合成1個水。而且是可以重覆,作100遍也是一樣的結果。但是經濟學研究的是人類,無法設定外在的條件,不能重來,只能觀察。因此,不得已,利用[假設]來簡化,就被批評是不食人間煙火,或是思慮不周。這是不瞭解經濟學的特性的。真要考慮周到的討論是可以的,但是可能需要99年才能討論萬一。

    不會的,一般入門經濟學介紹整體的概念,會有許多簡化。接著,在大四、碩士至博士的研究主題中,研究範圍會設定越來越小,簡化會釋放,考量會越來越詳細(這是相對地觀念)。例如ECON100對汽車的假設是四個輪子的運輸工具(不討論國產或進口、汽缸、顏色、四門或兩門、天窗、自排手自排、ABS、轎跑等),但是,研究所階段,研究可能就會比較消費者對國產車與進口車的偏好;或是百萬名車與國民車的比較。

    在蒐集資料上,人們的內心是無法觀察的。Big brother一直希望在他的子民腦中,植入發射器,隨時監控,以便提供最好的服務?(這是一個矛盾,今日Google、電子商務、企業一直透過big data的蒐集與分析,美其名為提供最好的服務,其實,也可能作為監控或喪失隱私的隱憂,另文。)

    除了利用問卷蒐集初級資料或是採用其它單位的次級資料之外。在研究上,行為學者利用實驗的方式,來看看人類的行為是否真正符合經濟學的假設(Thinking Fast and Slow)

 

經濟學的邏輯思考模式

    經濟學人的思考,試著用下圖來解讀,也會暴露出其限制,或曰經濟學的能與不能。

 

1.從人類社會問題出發

    經濟學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而衍生。甚至,一開始只是觀察社會問題的記載。Adam Smith在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中,假設生產因素為勞動與土地。(釋迦摩尼參悟人類的苦惱是婆羅門、剎地利、首陀螺和賤民等四個階級的生、老、病、死苦惱,而今,我們的煩惱又豈僅只於此?)

    經濟學家觀察社會問題,歸納整理,並搜尋相對地理論、模型、數式、變數等,探索古今中外前人學者的研究,歸納其研究不足或是尚未研究之處。

2.超然公正客觀的立場

    第二階段(我稱之為神的領域),必須保持客觀、公正,進行資料蒐集、數理分析、結果解讀並提出政策含意與建議。常常,在這一個階段,未能保持客觀,為特地立場服務,也招致批評,導致民眾對經濟學的失望與攻擊,是自取其辱。

3.回到人間的務實

    最後,第三階段,政策制定者在採用經濟分析建議時,必須1.熟知經濟學的能與不能;2.瞭解理論與實證的落差;和3.制定政策的原則必須考慮針對例外的情境與對受害者的補償。

    經濟學被誤解或批評的原因是民眾在不同階段的思考。第一階段是定義社會問題以求解決,而不是製造社會問題(經濟學也沒有這個能力)。也可以蒐集資料(而不是分析解讀),讓民眾自行分析、解讀,也可以避免被批評。第二階段,特別重要,故稱神的領域。就是強調、告誡經濟學者,在進行經濟分析的時刻,必須超然,客觀,公正,千萬不要預設立場,為結果找原因,切記。(註:這是理想,永遠達不到,核四即是)第三階段,回到人間,就是執行。目的在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理論與實際之間,搭建橋樑。這是從科學納入社會、人性的藝術。若果如此,經濟學才真正為人類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

    一把刀,是好是壞,看人心。問題不在刀。

 

後記:目前大家眼中只見到不公不義,只想立馬解決,不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徒勞而無功。未來,應該回歸,增加學識,養競爭力。可是,大家可能沒有耐心,耐心追求學問,但求懶人包。高深的經典要速成解說速成,就只能說,阿彌陀佛。

    經濟學是嚴謹推斷的科學(在藝術或社會特性的限制前提下,力求科學)。因此,實在不願意急就章地推出推文。速成的文章也容易漏洞百出,被徹底檢視與吹毛求疵。不過,實情是現在根本沒有人願意,沒有人有心情看這種篇大論,因此,也意外地沒有招來漫罵。寫文章的投資報酬率還真低,真是學術貶值(另文),亂世文章不值錢(另文)。不如,講幾個經濟學笑話,來得容易譁眾取寵。

台長: DR.J
人氣(7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經濟分析 |
此分類下一篇:經濟學的能與不能 科學與藝術-1
此分類上一篇:伏冒,一喝就見笑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