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生平:茅盾
個人簡介
作家,政治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有玄珠、方璧、郎損等。浙江桐鄉人。1916年畢業後進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職,從此開始他的文學生涯。1920年任《小說月報》主編。同年12月底,與鄭振鐸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積極從事政治活動,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武漢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教官,《民國日報》主編。大革命失敗後,東渡日本。1930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49年後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文化部長,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作品簡介
茅盾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蝕》、《虹》、《子夜》、《第一階段的故事》、《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中篇小說《路》、《三人行》;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國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里程碑,顯示了現代文學在長篇小說創作方面的實績。茅盾生前為團結廣大作家,培養青年作者,促進文學理論建設,增進國際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貢獻。其作品歌頌人民、歌頌革命,鞭撻舊中國黑暗勢力,表現了中國民主革命的艱苦歷程,繪製了規模宏大的現實主義歷史畫卷,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文學史界近年來公認茅盾是中國社會剖析派小說的壇主。這一派來源於19世紀法國、俄國的現實主義小說,又同中國古典世態小說兩相結合。我們從《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裡可以看得分明。這部寫於70年代並未經最後修飾的草稿,它的巴爾札 克、托爾斯泰式的敘事,精細的環境與人物服飾描摹所流露的舊說部的筆趣,是再明顯不過了。
重要作品
《子夜》出版於1933年,震動了中國文壇,這部長篇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繪了30年代初中國社會的廣闊畫面:工人罷工,農民暴動,反動當局鎮壓和破壞人民的革命運動,帝國主義掮客的活動,中小民族工業被吞併,資本家家庭內部的各種矛盾……通過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畫面,藝術地再現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風雲,反映了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風貌。茅盾以《子夜》這部長篇傑作的創作,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如同《子夜》一樣、《林家鋪子》和《春蠶》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社會剖析小說。它們長期地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是供青少年學習的範文。《林家鋪子》和《子夜》還被拍成電影,在中國廣大城鄉引起強烈反響。
「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是中國第一次設立的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學獎,於1981年10月正式啟動。茅盾文學獎是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文學獎項之一,每四年評選一次。茅盾文學獎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將自己的25萬元稿費捐獻出來設立的,在中國文壇的影響較大。
資料參考&出處
http://www.ccnt.com.cn/literature/wenxue/xiaoshuo/maodun.htm
http://www.cpmembers.org.cn/szdd8/whmr2/maodun21/maodun21.htm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m/04-maodun/maodun.html
http://www.ssreader.com/today_t.asp?id=3417
2.背景
「一二八」的上海戰爭剛剛過去,由於外貨傾銷,民族絲織工業陷於破產的境地,因而江南一帶農民的主要副產品--蠶絲也就沒有了銷路;封建地主階級的高利貸剝削更加殘酷;資本家也乘機壓低蠶絲的收購價格
深入討論:
看完春蠶之後,引發了我幾個省思:
1.本文將人物刻畫(人物本身的描寫以及人物之間互動的安排)得很生動
2.運用老少、新舊的對比
EX:老通寶是一個勤勞忠厚而又保守落後的老一代農民,相信只有田地熟和蠶花豐收才可能使他們的日子變好,他也相信命運和鬼神,虔誠地遵守、而且要他的兒子阿多也遵守養蠶時的一切禁忌VS阿多性格與他不同,他不相信田地熟或者蠶花豐收就可以改變他們窮苦的命運,他沒有老通寶的那種憂愁,對世事永遠樂觀,他開始對社會現象作更深一些的思索。
3.中國古老傳統的養蠶過程,呈現農民自古以來刻苦耐勞、勤奮堅毅的美德和敬天、畏神的精神
EX:老通寶以虔敬的態度和用蒜頭占卜、整村的人不合眼的照顧蠶
4.中國傳統的養蠶方式極為粗陋,需要注入大量的愛心和心血,把養蠶融入自己的生活當中,作為生命的體驗之一
EX:她就把那些布子貼肉搵在胸前,抱著吃奶的嬰孩似的靜靜兒坐著,動也不敢多動了
5.顯示出農民迷信、保守的精神
EX:荷花家的蠶長不好,因此大家都不敢靠近她、荷花和男孩子們胡調,被罵不要臉
6.本文反帝國主義(EX1)、資本主義(EX2)、舊社會制度(EX3)
EX1:老通寶便憤慨的抱怨洋鬼子的入侵,「銅鈿都被洋鬼子騙去了」,儘管「洋鬼子怎樣就騙了錢去,老通寶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陳老爺的話一定不錯。並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從鎮上有了洋紗,洋布,洋油--這一類洋貨,而且河裡更有了小火輪船以後,他自己田裡生出來的東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錢,而鎮上的東西卻一天一天貴起來。」(「洋貨」代表帝國主義)。
EX2:「就是這麼著,因為春蠶熱,老通寶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債!老通寶家為的養了五張布子的蠶,又採了十多分的好繭子,就此白賠上十五擔葉的桑地和三十塊錢的債!一個月光景的忍餓熬夜還都不算!」
EX3:「那三十塊錢是二分半的月息。總算有四大娘的父親張財發做中人,那債主也就是張財發的東家『做好事』,這才只要了二分半的月息。」
7.它通過農民老通寶一家人蠶花豐收,而生活卻更困苦的事實,無可辯駁地證明了,舊中國農民須在年成豐收之外,去另找真正的出路
"春蠶" 讀後感
以前的農夫,生活本來就不容易,一年四季辛苦的工作下來,卻只換來一份微薄的收入,靠著這份收入,寒酸的過日子,直到下一次的豐收。
這篇春蠶更是把農夫的窘境描寫出來,老通寶一家人,想要透過種“洋種”來賺取更高的價錢,這也是一般農人的想法,只要有機會讓自己的口袋更飽滿,誰都願意投入相當的心血,期待換來一個存在於想像中的美夢,我認為這是在正常不過了,老通寶一家人最後也決定這麼做,只是這樣一廂情願的想法卻換來了更破碎了生活,物品的滯銷,生活品質的再下降,這不但是老通寶一家子的寫照,更是當初許許多多中國農民的切身之痛。
帝國主義的入侵,洋鬼子帶來了新科技,也主導了中國過去五千年所累積下來的歷史,更進一步的說,洋鬼子粉碎了中國的長久所積習下來的習慣,更強迫性的逼我們接受他們所帶來的制度、價值觀等等,原本的經濟體系被打破,換來的是農民更卑賤的地位,一味的被壓榨,就算有苦也說不出理不清,因為他們都是屬於紙老虎底下的賤民,絕對不會有翻身的那一天。最後故事也提到,雖然他們這次的豐收,以及農作物品質在提升,卻無法賣得更好的價錢,原因無他,被商人一層一層的剝削,肥了商家,卻受了農民。我覺得,故事說提到的農民,也可以說是早期中國被西方世界所壓榨的人民,舉凡當時的人、事、務都可以大致上被如此的看待,而茅盾,就是把這種情形透過他的筆寫出來,讓我們能夠對過去做一番醒思,讓歷史不只是歷史,而是一種借鏡,一種警惕。
我在想,當西方事物一窩峰的湧入,逼的我們不得不接受,於是我們就在這種背景下,對外面的世界可說是又愛又恨,最後也形成了我們盲目的崇洋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