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15 20:00:17| 人氣2,01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續)妙字訣竅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妙字訣竅>吳菀菱作
(序文)百八煩惱
忍辱而苟且偷安不再成為笑話,冥思在自己妄想的問題裡,想要大開一間負債的佛門,又怕無間地獄的到來,勿讓苦果分散我們,心靈相犀的相思,因為弗洛姆會心酸難過,如今已跨越所有男性心理學,的藩籬而建立女學遐想,只因家庭的冤都歸我頭上,日月的法門草率不通大路,而在這個勢利的世界中間,還能與誰惺惺相惜,這裡是古佛山所構成的情調,無怨於父母而調查八根,結果如何我皆無悔,只要向前抹於微塵之東方,遠方的相見已不可能完美,我愛過的都得成佛說法,請來詢問我任何文理,使我憶起智慧如海,相連到天邊的山系,撫平我的哀憂愁想,不道人是非並行於人道之暖和,祝福你在媒體中自在,而我修行止觀,好好的將煩惱現成菩提(完)

第二十二章  神奇腦波的靈感來自再度回憶
    南方升起的月亮使我想起李白的詩句”對影成三人”暗喻空假中的涵義,這天我踏著學習充實感滿盈的心情返家,看到巷口前方羞黃的月亮以原形的光芒向我打招呼,我喜歡月光的詩意和心地光明,總是不爭奪太陽火熱的光芒。曾經在虎年返回台南的家鄉,大家團聚的情感濃得化不開來,只有我一個人在房裡焦慮,我生了?斑症,長在臉上的漬痕使我羞於見人,心情不好食慾更差,過了一個精神很荼蘼的春節,我真的很傷心。回到台北以後,夢見月亮仙子跟我訴苦,她的婚姻真的不容易經營,但是孩子很聰明這學期還得了第一名,反倒是我自己花了不少做藝術品的投資得不到一個申請展的機會,心中頹唐的要命,雖有天賦卻無天命,世界若能向我看見的那個月圓那樣完美圓融就好了,但是我永遠不會抱怨月亮的虧盈,那像似女性生理定律的照明闇途我懂得其苦心,只要我有心回歸初心,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好檀那的。
    前天我去問易經卜卦,那位算天機的小姐告訴我有使命但自己不知曉,而且身魂游離不在專注點上,所以要吃三個月的方便素食,也就是日本所謂的精進素食,於是我去了一間素食菜館,跟老闆娘談了一席話,拿了一些善書和抄經本,以及菩薩的保佑卡片,但是卻使得自己隔幾天之後將放置神明牌的皮包丟在公車上,她的兒子有憂鬱自閉症,不善言詞也不會主動算錢找錢,更別談經營素食館了,我雖然知道她的苦衷,但也不太敢折服她來唸法華經。
    三個月之後我去找算天機的小姐,她跟我約定好要見面看看我的情形,再請幕後的大師來告訴我對於佛法奉獻的使命是什麼,於是我就共養了紅包,然後離去,在街上買一支懷念的豬血糕,以前學生時代我姐跟我最愛吃的,現在過了二十年再吃一次真的好回味那種幸福。姊姊找到了她的幸福人生,因為她肯忍耐奉獻犧牲,而我固執又自立禁忌不喜歡隨順眾生,所以連台南的故鄉也都對我反撲,現在我見到月圓已經有了改變的決心。
    第二十六章  我對南無詩賦之論述
我向來不知道回向是件重要的事,在一顆菩提樹下撿拾落葉,選來選去只找到完美的兩三葉,夾在<平家物語>裡面,最後連書一起贈人了。我好喜歡表達自己的詩學習性,在宗教的文字之間,信任與不信任都是我自己的事務,與別人無關,又贈送給一個製作書法翻拍及排版的男生,這費用並不便宜,但我講價之下已經很便宜了,平家物語>從涅槃經的”諸行無常”寫起,而且插畫十分精美,是依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但是皇室官道卻是爭奪於戰事之中的寵好,權勢的興衰讓人理解了政治乃是一場空夢,此即是涅槃的原意,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不但是名聲權利,還包括生存的事蹟典故。
 我是個篤信佛法的女性詩人,自幼陪爺爺奶奶一起看電視歌仔戲,學會了台語的語法,十歲那年祖母給我買了一個如意項鍊,為保平安,自從那時起我都一直戴著這塊雕琢完美的玉珮,連洗澡也沒拿下來,原來如意是觀世音菩薩的法器之一,化作冰清玉潔的淺綠玉碆型,我覺得非常平安,姊姊得到的是五子登科,但她並不喜歡,就把它丟在廚房的木箱抽屜中,而我的玉珮也因而被拿走,不記得是誰拿去的我已忘記了。大學時曾經和社團朋友討論將每一張詩稿都在大學校園的中央樹林裡,每棵樹木用圖釘貼上一首,可是卻沒有付諸實行。卻用一種像滾筒式衛生紙的方式黏起來,供人邊捲邊念,這應該也算是一種行動詩學吧!
    感謝大學社團的有人讓我開畫展,提早離開那個破爛圖書館和謊言教育的詐騙大學,反對文憑的定義或者任何知是特權,詩就是這種最佳武器與功能,念經念到煩惱都沒有,而智慧不過是瞬間思考,沒有永遠記得的事情或印象,因為詩心把現實和夢想銜接在一起了,我曾經想過拋棄以前寫的俗詩而以舍利圓容發表宗教詩,但是又覺得由俗入真道才是可貴,於是都用真名來書寫,讓讀者知道從良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要一念心正確知見,藉由修行詩論也可以即身成佛。

第二十七章  妙即是第一希有的字義
以前閱讀一本從<菩提長青>廣告買到的僧詩全集,真是非常看,如今以俗身帶髮修行之際寫些詩評,但都已經找不到類似的靈性禪詩的發表,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再寫一本超越的詩集,即為從前未完成的<用神手冊>之詩集,但是需要使用到一些宗教哲思的偽/名相來產生代喻的道理。俗者與僧者的詩學相異處在於有無心驗置於其間,俗是有感而發之文字,而僧卻是精神上的提升,化為澄清化的心境而為文,寫詩的靈感來自念經之一念三千的幻化,然而我認為或針或假的意涵都應該為了助人成道而來下筆,這是迦葉菩薩親口告訴我的勸誡,心不能囚禁被縛,必須懂得從唸誦之中解脫自在,然而當我在網路論壇上寫九識心都的小說時,卻有人不懂釋迦牟尼拈花微笑的秘密,所以我想為他說一些解碼的機密。
 妙字是無上菩提與不思議力,十大弟子在受教化時,世尊手拈一枝蓮花微笑,結果只有迦葉得知祂的用意是以心傳心,此即禪乃佛之心(法住法師所說之重點)的含義,所有的禪定並非停止思慮,而是悟道之大覺醒,澈悟佛心之妙,即在一念之中,無量義經所述的從一法生及唯一即為妙心的意義,關於妙字的出處,我查到佛說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發大誓願第六品中,「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日蓮大聖人說法華經字字皆佛之妙,我的沉思是覺得善巧法才能形成佛到的圓融,而解釋妙趣的妙樂大師所言之妙在<弘決>中,難以求到此本書,於是我只好從實相修智慧,由常初心來行法,才能得知緣起緣滅的總結,穿越時二因緣而得四禪天的次第,最終入於佛道,為凡夫說法。我認為菩提念珠及己心功德聚,一個檀那的所有一百八個煩惱念頭都穿插在四大菩薩(安樂行,淨行,上行,無邊行)帶領的地湧菩薩所弘之妙法,也就是常樂我淨,以及四大誓願的實行,也就是我在每次念觀念文時每每思所其間妙字所相關的觀禪字句,我首先翻得到的幾句中唯有「第一希有」四字甚得我心,這是比喻妙法是最難獲得的佛祖教化之佛法,所以在尊師的指導之下我我們要兩眼注視或心懷妙字來專注念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將自己修成一個活菩薩。

第二十八章  抄錄真偽御書的天台宗義段落

  1 雖是可辦文義之身,以法華經涅槃經及天台妙樂之釋意推量之 縱或偶然信受法華經 不稍生謗法之人 當布致受餘惡之牽而墮惡道(唱法華題目抄)

 
  •     2 其故天台大師立四教 有四綱目 一是將爾前經分立四教 二是以法華經與爾前經相對 爾前之圓與法華之圓同 有嫌前之教. 三 爾前支圓惙別教 嫌前三教 法華之圓 是立純圓雖同法華 但祇同於法華經一妙中之相對妙 又傳教大師之註釋中 舉爾前八較 入於四十餘年未顯真實之內 或立前三教為迂迴 爾前之圓為直道 無量義經危大直道云可見委細(同上)
 
  •    3 天台云:[西方佛別緣異 故子義不成] 等云云 妙樂云[彌陀釋迦 二佛既殊 況宿昔緣 別 化道不同 結緣如生 成熟如養 生養緣異 父子不成]等云云 當世日本國一切眾生 待彌陀來迎者譬如牛子含馬乳 瓦鏡 映天月(法華取要抄)
 
  •    4 荆谿云{一念信解 即是本門立行之首}其中現在四信最初之一念信解與滅後五品第一之初隨喜 此二處 衣同為百界千如 一念三千之寶篋十方三世佛能出之門也 天台妙樂之二聖賢定此二處之位 有三釋 所謂或為相似十信 鐵輪之位 或為觀行五品之初品位 位斷見思 或為名字即位 止觀會其不定而云[佛意難知 赴機異說借此開釋 何勞苦諍 ] 云云(四信五品抄)
 
  •    5 而智證大師既為慈覺大師弟子 遵遺言請降旨 宣言(真言法華齊等 譬如鳥有二翼 人有二目) 又(叡山可為八宗)云云 此兩人也身雖於叡山雲上 心中雜入東寺里中之靈 看似紹繼本師遺述 實則忽諸聖賢之正義(中略)然至人王七十七代後白河法皇御宇時 天台座主明雲 棄傳教大師止觀院之法華經三部 而附于慈覺大師總持院大日經(下山御消息)
 
  •    6 涅槃經第四如來性品云[復次迦業 諸佛所施所謂法也 是故如來恭敬供養 以法唱常故諸佛亦常] 天台大師法華三昧云[於道場中 敷好高座 安置法華晶一部 亦未必須安形像舍利 並餘經典 唯置法華晶一部] 中略 是釋尊與天台定以法華經為本尊 末代今之日蓮 一如佛與天台 以法華經為本尊其故 法華經事釋尊之父母 諸佛之眼目 釋迦 大日 總十方銖佛 皆出聲自法華經 故今以能生為本尊 能夠書寫於御本尊上授記之故(本尊問答抄)
 
  •     7 人王第五十代恆武天皇之世 有名最澄之小僧後號傳教大師 其人在入唐以前 於真言宗 天台宗二宗之章疏 十五年間一人獨習 後延曆二十三年七月渡漢土 翊年六月歸日 以天台真言二宗授七大寺之碩學數十人(從迦業阿難到天台妙樂)或怍疏 或譯經 猶未見有以法華經題目 如彌陀名號以勸人者 獨唯自身一人唱耳 或講經時講師唱之而已(中 略)佛滅後月氏 漢土 日本國有二聖人 所謂天台傳教是也 此二人可稱賢人天台大師傳自南岳故是賢人(傳承於良師者位賢人 無施而自覺者為聖人)於道場自解佛乘故是聖人 傳教大師自道邃行滿傳圓頓大戒是為賢人 入唐以前於日本國無師悟得真言 止觀二宗 心知天台宗之智慧勝過六宗七宗 是為聖人(妙密上人御消息)
 
  •      8 龍樹天親等天台妙樂等猶所未顯之大蔓荼羅 末法兩百餘年之此際日蓮揭之為弘通法華之殅幟而為顯之  (天台妙樂傳教等雖內鑒及此 終未顯言者然) 日女御前御返事
 
  •      9 妙是死 法是生 此生死二法是十界之當體 又此亦稱當體蓮華 天台云: 當知依正因果悉是蓮華之法  云云  傳教 :生死之二法是一心之妙用有無之二道 是本覺知真德 (生死一大事血脈抄)
 
  •     10 日蓮慈悲廣大在南無妙法蓮華經題目亙及萬年之外的未來世中流布 可開啟日本國一切眾生盲目開眼之功德 無間地獄之道亦可脫離惡趣 此功德乃傳教天台大師之所以超凌龍樹迦業的殊勝之處 (報恩抄)
 
  •     11 縱如說修行之法華經行者 於三類強敵競起時仍矇瞳未知 及迄釋尊御入滅後二千餘年間 如說修行之行者乃釋尊天台傳教三人而已 入末法後由日蓮與門下弟子檀那等弘通佛法(如說修行抄)
 
  •      12 妙法蓮華經之五字 於末法時期始于一閻浮提授予成佛 瑞相 以日蓮為先驅宗師 而分為二種三種支派別 有 一 迦葉阿難之輩略勝天台 二 傳教二陣營以及三 日本小島國中之執權者等人 謹守的信佛態度  閻魔王之責使然 若於佛法使者和名乘宣揚之  社則為下劣凡夫(種種振舞御書)吾黨有志 二陣三陣相繼 須是勝越迦葉阿難超邁天台傳教也  若攝於蕞爾島之威嚇 墮受閻魔王之責 又將如何 升為佛使而竟退縮 須知更無其下者矣 不 可被爾前教邪義所惑而退縮
 
 
  •       13 釋迦多寶之二佛 依妙法五字施用利益時 於事相顯作二佛在寶塔中合議 如是等之法門 日蓮以外 無一人道出 天台妙樂傳教等 心雖知之而未發言(諸法實相抄) 天台之釋如來云 如來者十方三世諸佛 二佛三佛本佛 跡佛之通號  此釋之意謂本佛者凡夫也 跡佛者佛也 天台云 :實相深理乃本有之妙法蓮華 此釋之意 實相之名附于跡門而言之也 而本有妙法乃本門上之法門
 
 
  •        14 傳教大師爰有云: 雖讚法華經 還死法華心 又 雖是無智破戒之男女等 若信此經應使居於小乘 二百五十戒僧之上席 不可坐末席 何況是大承此經之僧 又一代聖教弘之者雖多 然如此重要法門 傳教天台猶未道之 此亦有其道理  末法之始五百年 上行菩薩出世 當弘之法門故也 (新池御書) 末法時碁將法華精置為首要(三三藏祈雨事)
 
 
  •         15 論及真言與天台之勝劣 因弘法慈覺 智證之惑 致日本國人眾 今生受他國之侵 後生墮惡道 漢土之滅及墮惡道之事 始自善無畏金剛智 不空之誤也 又天台宗諸人 後于慈覺 智證者
惙於其智慧 致使其不復為天台宗矣
 
 
  •          16 而昔文永八年九月十二日夜 龍口處斬未成後 思吉若不為隨我者道真實事 於心不忍 遂自左渡國有內為弟子而說之法門  此是自佛以後 迦葉 阿難 龍樹 天親天台妙樂傳教義真等之大論師 雖知之而祕於心中 未外出於口者也  其故乃佛制之云: 我滅後未入末法不可說此大法(三澤抄) 因此類大師飛末法出世不敢妄說法華經
 
 
  •           17 佛道原即是世間事法 金光明經云:若深識世法 即是佛法  涅槃經云: 一切世間外道之經書 皆是佛說 非外道說 妙樂大師更引用法華經第六卷之經文: 一切世間治生產業 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而彰顯其義  釋之云: 彼之二京雖是深欣之經 然較法華晶為猶淺彼 以圍世間法依於佛法 法華經不然 世間法即是佛法全體 (白米一俵御書) 妙法與世法對等並無所謂依存先制關係
 
 
  •           18 都一代八萬聖教 三世十方之諸佛菩薩 切不可以為我心以外有之 是故天台之釋判云: 若不觀心 重罪不減  若不觀心無量苦行 如斯之人學佛法還成外道 可恥  於此止觀是云: 雖學佛教還同外見  而其間唱佛名 讀經卷 散花拈香 是皆納於我ㄧ念之功德 善根也 須具此信心也(醫生成佛抄)一念向善三千乘佛之根緣
 
 
  •           19 天台云: 法華折伏 破權門理 者誠有其故哉 我等本師釋迦如來 在世八年折伏天台大師三十餘年 傳教大師二十餘年之間折破權李 其間大難不知其數 九橫之難及耶不及不可知矣  天台傳教為法華經故所遭大難 恐亦 不如日蓮之甚 彼僅惡口怨嫉耳 釋尊入滅後二千餘年之間如說修行之行者 釋尊天台傳教三人之外 入末法式日蓮及弟子檀那等耳(如說修行抄)
 
 
  •           20 佛滅後既隔二千二百二十餘年 依何罪業不生於佛在世 不值正法之四依 像法中之天台傳教等乎  天台大師云: 後五百歲 遠沾妙道 等云云  非指廣宣流布之時耶 傳教大師云: 正像已稍過 末法甚近  等云云 是 樂願末法之始言也  若以時代論果報 超 過龍樹天親 亦勝逾天台傳教矣 天台大師云: 何況未來 理在難化 (顯佛未來記)
 
 
  •          21 天台云:見雨猛知籠大 見花咸知池深   傳教大詩云:淺易深難 釋枷所判 去淺就深 丈夫之新也 天台大師信順釋迦 助法華宗 敷楊震旦 叡山一家 相承天台 助法華宗 弘道日本 等 安州日蓮相承 三師 助法華宗流通末法 加一於 三 號三國四師(顯佛未來記)
 
 
 
  •          22<當體義抄>全篇多處引用天台宗諸師之釋解及綜論    1  天台云:十如十界三千諸法 今經正體耳  天台大師止觀云:無明癡惑本是法性 以癡迷故法性變作無明  十論九十五夢譬 誠堪玩味 無明法性其體一也 又明鏡之譬誠已詳盡 更有大乘止觀之釋 闡述無遺 後有佳釋如籤六云: 三千在理 同名無明三千果成咸稱常樂 三千無改無明即明三千並常俱體俱用 此釋分明(當體義抄)     2正說當體蓮華者乃方便品 諸法實相之文是也 天台妙樂引今文以釋今經肢體故 又傳教大師釋云:問法華經以何為體 答 以諸法實相為體  此釋分明 題目之蓮華合說當體 譬喻 天台此釋係但就譬喻一邊言之者 玄文第一本跡六譬即是此意 而第七則係就當體一邊釋之者 故天台以當體譬喻兩說釋題目之蓮華無有失咎 3 諸菩薩之諸字 謂法華以前大小菩薩 來于法華經 得佛之蓮華 其 事 分明見于法華論之文 故之菩薩處處得入者方便也 天台視此論文云: 今解論之意 若言令眾生見淨妙法身者此以妙因開發為蓮華也若言如來入大眾 坐蓮華上者此以妙報國土為蓮華也   又添台為詳釋當體譬闢合說時 引證大集經我今敬禮佛蓮華及法華論之今文而釋之云:若依大集經以行法之因果為蓮華 菩薩處上 即是因華禮佛蓮華即是果華 若依法華論 以依報國土為蓮華菩薩申修蓮華行 得蓮華國土之報 當知依正因果 悉是蓮華之法 何用譬顯 為鈍人不解法性之蓮華 故舉世華為譬 亦何仿乎 右云 若非蓮華 何由遍喻上 來諸法 法譬雙辮故稱妙法蓮華也  傳教大師釋云法華經之意譬喻即法體    4 天台云:權教補處 不知跡化之泉 跡化之眾 不知本化之泉   傳教大師云:是雖直道 非大直道  或云:未知菩堤大直之道故  天台大師釋涌出品五十小劫 佛神力故 諸大眾謂如半日之文云:解者短即長 見五十小劫 惑者長即短 謂如半日
5 傳教大師釋一大事蓮華云:法華肝心一大事因緣是蓮華之所顯 一者實相也 大者性廣博也 事者法性之事 一究竟事是理教智行圓 若達一乘三乘定性不定性 內道外道 阿闡 阿顛悉皆一切智地 是一大事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一切成佛 天台云: 此經編開六道佛種 若謗此經 義當斷也  又南無平等大慧 一乘妙法蓮華經 大凡 妙法五字是末法流布之大白法 地涌千界大士之付囑 南岳天台傳教等內鑑而讓之于末法導師固未弘通  妙法廣宣流布之使命不可誤斷于未來
 ˋ
 
 
 
  •          23 於已說 今說 當說之中 法華經第一也  此是釋迦佛親自所立 顧云法華經為佛立宗 又名法華宗 又名天台宗也 傳教大師釋云: 天台所釋法華宗是釋迦世尊所立之宗法華以外之經 全無已今當知文 已說者謂法華已前四十餘年諸經 今說謂無量義經 當說者謂涅槃經 佛確定於此三說之外 唯有法華經是成佛之宗(法華初心成佛抄)
 
 
  •           24 法華經但為二乘不為菩薩之說乃天台以前 三南七北 七十人學匠之議 天台盡破其義 今久不弘  若云菩薩不與則  菩薩聞是法 疑網皆已除  之文 豈可說菩薩未有得益耶 捨南三北七
用智顗法師之陳主 捨六宗碩德 用最澄法師之桓武天皇 今留賢王之名 智顗法師後浩天台大師 最澄法師後尊為傳教大師是也 (同上) 不得持二乗心強說法華經
 
 
  •          25 昔雪山童子求半偈而投身 常啼菩薩求法賣身 善財童子求法入火 樂法梵士剝皮為紙 藥王菩薩燃臂作燈 不輕菩薩受杖木之責  師子尊者為惡王斬首 提婆菩薩見殺於外道 思 之 此等是出於何時耶  天台大師云: 適時而已  章安大師:取捨得宜 非可一向  法華經雖祇一法 順機適時 其行有萬差(種種振舞御書)佛滅後二千二百二十餘年間 雖迦葉阿難等馬鳴龍樹等南岳天台等妙樂傳教等 猶未弘得之法華經精隨 諸佛眼目之妙法蓮華經五字 今日蓮為其魁而弘之 是末法之始 弘於一閻浮提之瑞相也
 
 
 
  •          26 天台云: 闡提有心 猶可作佛 二乘滅智 心不可生 法華能治 復稱為妙  靈山聽眾 道 敞開悟之天台大師定云: 他經但記男不記女 今晶皆記 等云云 釋迦如來於 多寶十方諸佛之前 在魔竭提國王舍城之艮方 鷲山八年 間所說法華經 智者大師親耳所聞 佛說我五十餘年髓說一代聖教 皆為利益眾生
 
 
 
  •          27 去ㄕ那國三千里東方有國名日本 天台大師入滅二百餘年 此國出生傳教大師 著書名秀:能化所化 俱無歷劫 妙法經 力 即身成佛  定言龍女之成佛(法華經題目抄)震旦國出佛使 名天台 智者大師  斷言女人捨法華經不得成佛 釋教中 小乘 大 乘 權經 實經雜亂 明珠與瓦礫 牛驢二乳不辨時 如天台大師傳教大師等 須嚴格分別大小權實顯密 經文有云 烏之黑也 鷺之白也 皆出於 先業之深 染 外 道不知而云自然  今人對扶顯正法者 多強辯其我身 無 謗法輒左右其詞或姑置之 天台 真言 等 諸人亦竟與彼等同其聲氣 是誠怪事(左渡御書)
 
 
 
  •         28 本跡混合 水火不辦佛雖是分明說別但自佛入滅迄今二千餘年之間三國及一閻浮提之內 分別說別者無人 有之僅漢土之天台 日本之傳教 粗粗分別之 於 本門與跡門為大事支圓戒 尚不分明 所詮 天台 與傳教雖内鑒了然 然一則時未至 二則 飛機三則未得付矚故 (治病大小 權實違目) 止觀有十境 十乘之觀法  天台 大師說後 無人行之 妙樂傳教在時行之 因 敵弱故 未受ˋ注目 止觀之三障四魔於行權經之行人 乃當於今日蓮之時者也 又較諸天台 船教等時之三障四魔 於今更 勝一籌 一念三千觀法有二 一理二 事  天台 傳教等時是理 今乃事
 
 
  •         29 <太田入道殿 御返是> 止觀第八云: 若偃臥毘耶 託疾與教 乃至 如來寄滅談常 因病說力 云云 又云:明病起因緣有六 1四大不順故病2飲食不節制故病3坐禪不調故病4鬼得使 5魔所為6業起故病 云云 譬如良醫能辨毒為藥 乃 至 今經得記 即是變毒為藥  云云 止觀雲: 若有 重罪乃至人中輕償此是葉欲 謝 故 並也  云云 餘 經非 祕密 法華 為祕密也 云云 止觀云:法華能 治後 稱為妙
 
 
  •          30 嘉祥寺之吉藏大師 是漢土第一名匠 三論宗之元祖 獨 步 吳會 慢幢最高與天台大師爭 論已今當 之文時 頓破邪執 為 滅謗人謗法之重罪 特語於百餘人之高德 願以身為肉橋以頭承足 恭迎智者大師 七年之間採薪 汲水 廢 講 散眾 為 倒 慢幢不誦法華經 大師滅後隨帝往  雙足  攝
流淚告別 觀見古鏡羞愧自影欲滅業病 懺悔如上(太田入道殿御返事) 
 
 
 
  •           31 像法一千年中間一百年 南岳天台出現於漢土 粗略弘宣法華之實義 然而於圓慧圓定 雖為國師 但以圓頓之戒 場未建之故 舉國未仰之為戒師  六百年以後法相宗自西天傳來 太宗皇帝用之 故歸依天台 法華綜者漸稀 於此得隙則天皇后御宇時先破之華嚴再起 稱勝於天台宗(曾谷入道殿御書) 1 像法末八百年之頃 傳教大師託生和國不僅糾明華嚴宗等六宗之邪義更於叡山建立圓頓戒壇此南岳天台所未弘者也 日本一州 學者不餘一人 盡為大師門弟 但論天台與真言之勝劣 雖知有誑惑而不分明 意欲留待末法正之 此為徬論 故暫置之 但我師傳教大師於叡山建立三國未弘支圓頓大戒壇 此是專為持用上藥以治眾生之重病者也 2天台云: 他方此土 結緣事淺 雖欲宣授 必無巨益 云云   3 陳隋之際 智者大師出而糾正南北之僻見始消(夫由齊出以至梁末 二百餘年之間 南北碩德光宅 智誕等二百餘人引涅槃經: 我為悉名邪見之人  之文 斷法華經為邪見之經 迷惑一國僧邑 並及王臣等) 傳教對稱德天皇時邪論悉予論破  4 涅槃經云:內有弟子 解甚深意 外有清淨檀越佛法久住  天台大師有毛喜等之相語 傳教大師以國道 弘世維特姑之
 
 
  •           32 天台大師釋云:若值惡友 則失本心  本心者 信法華經之心也 失者 替換法華經之信心 移心於餘驚是也 天台云: 其失心者雖與良藥 而不肯服 流浪生死 逃逝他國  若此也(兄弟抄)天台大師之摩訶止觀 為天台一期之大事 一代聖教之肝心 佛法渡漢土五百餘年 南北十師 智齊 日月 德遍四海 然猶迷惑於一代聖教之深淺 勝劣 前後 次第 智者大師不僅重明佛教 更於妙法蓮華經五字之藏中 取出一念三千隻如意寶珠 徧予三國之一切眾生<摩訶止觀>第五卷ㄓㄧ念三千乃津更深一層之法門 說此法門 魔必出來 魔不競出焉知正法 弟五卷云: 行解既勤 三障四魔紛然競起 .....不可隨不可畏 隨之將人向惡道 畏之 彷修正法  天台宗諸人中雖似信法華經將人向爾前者 是使人入惡道之獄卒也 (天台大師入法華經三昧時 父母住左右知膝 以為佛道之'障 此乃天魔現形之障)
 
 
 
  •            33 天台傳教等僅弘跡門理之一念三千法門 猶遭怨嫉支難 於日本 由傳教而傳義真 圓澄 慈覺等弘之 今日蓮弘通之法門  似 窄而甚深 乃因較彼天台傳教等所弘之法 一重深入之故(四條金吾殿御返事:煩惱即菩堤御書)
 
 
  •            34天台大師之 後五百歲 遠沾妙道 是 期於未來也  傳教大師之 正像已稍過 末法甚近 是說像法之末 尚非法華經流布之時 嘆我與時之不遇也 章安大師云:壞亂佛法是佛法中怨無慈詐親 即是彼怨等云云  又云:為彼除惡 即是彼親 等云云(呵責謗法滅罪抄) 修行妙法之時機
 
 
 
  •            35 <祈禱抄>法華經之名醍醐 本於天台大師勘辦涅槃經文而判一切經中法華經為醍醐(箴言盜天台醍醐)
 
 
  •             36 是以雖有傳教大師慈覺大師之聖跡 然即其荒廢 世人亦謂其非念佛堂 而加棄置 別立新廿佛堂於其旁 復取進於故跡之田 以獻於佛堂 如像法決疑經所言 此等所作 功德顯少 以此等事 當知 破大善知小善雖為善事亦為墮於惡道之業也(南條兵衛七郎御書 慰勞書)
 
 
 
  •            37 佛以四十餘年遂出世之本懷 天台 大師三十餘年傳教大師二十餘年間不可申計 此固多所陳述 余則歷二十七年也 期間之大難各人業知之甚詳(與門人等書)
 
 
  •             38 龍樹天親等 天台 妙樂等皆不顯此大曼荼羅(御書全集)
 
  •             39 藥王菩薩是天台大師觀世音為南岳大師彌勒為傳教大師(呵責謗法)
 
 
  •             41  如天台智者大師之破南三北七 而日本國是弘天台 真言之二宗 至今四百餘歲 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之四眾 皆已定為法華經之機 善人惡人 有智無智 皆具五十展轉之功德(南條兵衛七郎殿御書) 止觀五云:黃瓦礫以為明珠 是也 一切眾生握石以為珠 申說念佛捨棄法華是也 若申說此事 反而發怒 罵法華經行者 更加無間之業矣 (是五) 第四卷云:而此經者 如來現在猶多怨嫉 況滅渡後 第五卷:依切世間 多怨難信 等云云
 
 
  •             42 妙樂大師云: 豈有難伽耶別求常寂 非寂光之外別有裟婆云云  又云:實相必諸法 諸法必十如  十如必十界 十界必身土也 云云(上野殿後家尼御返事) 妙樂大師釋此事(  支佛受到獵師供養終成普明如來  云 稗飯雖輕 以盡所有 勝及於田故 得勝報 云(上野殿御返事)
 
 
  •             43 (迦葉尊者)此人前世之事 請問於佛 佛說於昔日飢饉之世 供養麥飯一盃 故生於忸利天千遍 今値遇釋迦佛而成為僧中之第一 於法華經授名光明如來記載於天台大師文句第一也
 以此思之......豈可今檀那之白麥是低賤 而不得成佛乎
 
  •             44 法華經第四云: 如來現在 猶多怨嫉 等云云  第五云:一切世間多怨難信等云云 天台大師或許尚未讀此經文 一切世間皆信受雇也 傳教大師亦不可及 未符合 況滅渡後之經文故也
(單衣抄)
 
 
  •             45 天台釋云:今言戒者有律儀戒 定共戒 此名源出三藏  律是遮止 儀是形儀 能止形上諸惡 故稱為戒  定是靜攝 入定之時自然調善防止諸惡也 道是能通 發真己後自無毀犯 初果耕地 蟲離回寸 道共力也 文 (戒體即身成佛義) 是以天台御釋云: 所被之人唯為大士 不為二乘  又云: 既別部外 稱菩薩戒經 文 又 云:於三教中即是頓教 明佛性常住一乘妙旨 文 天台大師云: 三藏盡壽菩薩至菩提 爾時即廢(同上抄) 故天台梵網經疏有 :正出戒體 第二出體者 出戒體者 不起而已 齊即性無作假色  文  近來唐土之人師 不辨梵網 法華戒體之不同 維亂談失天台之戒體矣 (同上抄) 第三法華開會之戒體者 佛因佛果之戒體也   '唐土天台宗之末學論戒體時 或云理心戒體 或論色法戒體 未委細辦梵網  法華戒體之差別 (同上抄) 釋以天台釋云: 昔方便未開 謂住果報 今開方便行即是緣因佛性能趣菩提 之云   妙樂大師云:趣向權乘道者 以一實觀一大弘願體之導之   云云
 
 
  •             46 (戒法門) 妙樂大師引提謂經云: 不妄語戒如四時 土為中央之主 中央以脾為主 脾臟以身與土而成 為四季之主 不妄語戒亦遍於四季 身遍於五根
 
 
  •              47 (南條殿御返事) 天台大師云:天子一言不虛 又云:法王不虛
 
  •              48 故妙樂大師曰:阿鼻之依正全處極聖之自身 毗盧之身土不逾凡下之一念 云云(色心二法抄) 故止觀八云:天地二氣交合 各有五行 故弘決六芸: 頭圓天也 足方地也 身中空種 則是虛空也 腹中熱春夏也 被剛秋色也 四體四季也 大骨十二是十二個月小股三百六十是一年三百六十日也 鼻氣出入山谷風也 口氣出入虛空中風也 目二明也  開目晝也 閉目夜也 髮天空之星也眉北斗也血脈江河野 骨石瓦也肉地也 毛生長於大地上之草木也 五臟在天謂五星 在地謂五岳 在陰陽謂五行 在世上謂五常在體內謂五神  止觀五云:無明癡惑本是法性 以癡迷故法性變作無明 起朱顛倒善不善等 如寒來水便作冰 又如眠來變心有種種夢 今當體諸顛倒即是法性不一不異 雖顛倒起實不起滅妄謂起滅 只指妄想悉是法性 以法性緊法性 以法性念法性 常是法性無不髮性時 體達既成 不得妄想 意不得法性 還源還本 法界俱寂 士名為止
 
 
  •              49(大白牛車書)傳教大師云:生死二法一心妙用 有無之道 本覺真德 云云  天台云:十如是乃至今鏡是體 云云
 
 
  •             50 (無間地獄抄) 於日本國 法然上人乃淨土宗之高祖也於十七歲習一切經 涉及天台六
十卷 兼學八宗 放言一帶聖教大意 天下無雙之智者 山門第一之學匠也云云 然天魔入其身乎空有廣學多聞之智慧 拋棄諸宗頂上之天台宗 成庻民百姓
 
 
  •              51(十二因緣書) 弘決云: 頭圓項天  足方像地 身內空種即是虛空野也 腹溫法春夏 背圓法秋冬 四體法四時 大節十二法十二月 小節三百六十法三百六十日 鼻息出入法山澤溪谷中之風  口息出入法虛空中之風 眼法日月開閉晝夜 髮法星辰 眉法北斗脈法江河 骨法玉石 肉法土地 我法叢林 五臟在天法五星 在地法五岳 身肉是土骨汁是水 血是火 皮是風 筋是木 人之六根是眼見物之色 耳聞物之聲 鼻嗅物之香 舌識一切之寒熱鹿細而痛苦 此五根之功德顯 以眼可見知之間易也  第六之意者 一切眾生雖持於我等身中都不知之也 我心尚不知不見 況他人之事乎 佛亦說心者不可思議也 況其以下乎 不知故 此心離長 短 方 圓之形 非青 黃 赤 白 黑之色 言語道斷心行所滅之法也 非以行往坐臥 語莫作作 因緣表白可喻 亦非以畫可作出之物 亦非可習學之物 佛授與記別之事亦無 承神託宣之事亦無 讓自親師匠之手 事亦無 又非自天降 從地涌之物 極大不可思議之物也
 
 
  •               52 如此之曲者(曲折離奇) 天台 妙樂二聖人之御釋 玄文云:心如幻焰 但有名字 名之為心 適言其有不見色質 適言其無複起慮想 不可以有無 思度 故名心為妙 妙心可軌 稱之為法
 心法非因非果 能如理觀即辦因果 是名蓮華 由一心成觀亦 轉教餘心 名之為經已矣 籤云:言有則一念 都無 況有十界質像也 言無則復起三千慮想 況一界念慮乎 不可以此有無思故則一念心中道 冷然 故知 心是妙也
 
 
  •              53 玄云眼耳鼻舌皆是寂靜門 離此無別寂靜門 籤云:實相常往如天之甘露 是不死之藥 今釋妙法能通實相 故名為門矣  寂靜者法華經也 甘露者法華經也 止三云:如來無礙智慧經卷 具在眾生身中 顛倒覆之不信不見  (十二因緣書) 釋云:蓮華八葉表彼八教 蓮台唯一表八歸一 一中之八 巴中之一 常一常八 唯一唯八 成一成八 無前無後 止云: 夫一心具十法界 介爾有心即具三千  弘云:一身一念遍於法界  義云:云三千云法界 法華經異名也  經云;閻浮提內廣宣流布 閻浮者 天地也 父母也 (中略) 如此我等種生之身 併為法華之體
 
 
  •              54 (三種教相事)文句九云:隨他意 語是說他身 隨自身之語是說己身 文  籤十八紙云:當知法華約部則尚破華嚴舨若 約教則尚破別教後心  玄一十九云: 第二教相下餘教當機益物 不說如來施化之意 文   籤一云: 雖寄漸及不定不以餘教為種文 玄十初紙云: 若弘餘經不明教相於義無傷 若弘法華不明教相者文義有闕 文  籤三五紙云:若依法華凡消一義 皆混一代窮其始末文 玄一十四云: 教相為三  一根性融不融相 二 化導始不始終相 三師弟遠近遠近相  教者聖人被下之言 相者分別同異也 一聲聞聖人 二 緣覺聖人 三菩薩聖人四佛果聖人 前三聖人分証聖人 後一極果聖人  籤一本四十四云:前之兩意約跡門後之一意約本門  籤一本四十五 云: 初根性中為二 初明八教以辦昔 次明今經以顯妙文  弘三十五云:此文既依法華經意而釋名等大概
準破 相待是麁  義當麁論妙 絕待是妙 義當開麁論妙 此二亦名廢麤開麁 文  籤六云:唐本七 正直捨方便相待 開方便絕待意也   玄五云;破三顯一相待之意也 即三是一 絕待之意 文  籤一本五十一云:又今文諸義凡一一科 皆先約四教以判麁 妙  則前三為麁 後 一為妙 次約五味以判麁  妙 則前四味為麁 醍醐為妙  全不推求上下文意 直指一語 便謂法華劣於華嚴幾許誤哉 幾許誤哉   玄二三十三云:此晶唯論二妙更無非絕非結之文 文 籤二(六紙)云:當分通於一代 於今便成相待 跨節唯在今經 佛意飛適合也 又 六十四張云: 若相待中展轉明妙  前 猶存 今論絕待絕前諸麁無可形待 記一(本四十)云: 具如玄文約相待以判麁次約絕待以辦妙 文  玄二(三十八紙)云; 用是兩妙 妙上三法 
眾生之法亦具二妙 稱之為妙佛法心法亦具二妙 稱之為妙文  籤二(六十八紙)云:二妙妙上三法者欲明三妙 在於法華方得稱妙 故須二妙以妙三法 故諸味中雖有圓融 全無二妙 文
 
 
 
  •               55  (衣座室御書) 玄義四云:文云如來莊嚴而自莊嚴 即圓聖行  經云:如來室(梵行中慈悲也) 者 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 玄義云:如來室即圓梵行  玄義云四云:如來衣有二種 柔和即圓嬰兒行 忍辱即圓病行 玄義四云: 如來座即圓天行 
 
 
  •               56 (六凡四聖御書)文句四云:二乘作佛始自今教 籤一云;菩薩處處得入 二乘唯在法華  弘六云:遍尋法華以前諸教  實無二乘作佛之文及明如來久成之說 故知 並由帶方便故   文句七云:他經但記菩薩不記二乘  法華經第五云:始見我身 聞我所說即皆信受入如來慧
 
 
  •              57 (一代聖教大意)天台云破見惑故離四惡趣 天台解釋云:初果耕地蟲離四寸乃道共之力也 第四果之聖者云:阿羅漢為無學 亦云不升 永斷盡見思 於三界六道此生盡後不得生 無見思之煩腦故也
 
 
  •              58 妙樂釋云:遍尋法華以前諸教 實無二乘作佛之文 文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又云:圓滿修多羅(一代聖教大意)故天台御釋云:若弘餘經部明教相於義無傷若弘法華不明教相者文義有闕 (中略) 天台妙樂勸進末代凡夫 文句云:好堅處地芽以百圍 頻伽在繭聲勝眾鳥 文   此文釋法華經五十展轉第五十功德 知文也(中略) 妙樂大師重釋云:恐人謬解者 不測初心功德之大 而推功上位 篾此出心故今示彼行淺功深以顯經力 文
 
 
  •              59 (上野殿御返事) 傳教大師舉出法華經之勝知過一切經之十項中有 即身成佛化導勝  此事也 此法門乃天台宗之最要 稱為即身成佛義 是文句之義料也  真言天台兩宗之相論也(中略) 天台之學者 慈覺以來雖對玄 文 止三大部總是以料簡(存有不良之主意) 架構義理 如去年之日曆 昨日之剰食 今日無用也(離法華經之題目無有成佛之人) 天台 妙樂 傳教等 是見刀杖不加 故又是欠缺也
 
 
  •             60 (一代聖教大意) 妙樂大師對末代捨此法之事 嘆云:聞此圓頓而不崇重者 良由近代
習大乘者 雜濫故也 況像末情澆信心寡薄 圓頓教法溢藏盈函 不暫思惟便至暝目 徒生徒死 一何痛哉 有人云:聞而不行於汝何預 此未深知久遠之益 如善往天子經 聞殊告舍利佛 聞法生謗墮地獄  勝於供養恆沙佛者 雖墮地獄 從地獄出還得聞法 此乃以供佛不聞法者 而為校量 聞而生謗尚為遠種 況聞思惟勤修習耶  又云:一句染神咸資彼岸 思惟修習永用舟航 隨喜見聞恆為主伴 若取若捨經耳成緣 或順或違終因斯脫文 私云:若取若捨或順或違之文銘肝也  
 
 ˊ
  •            61  (一代聖教大意)妙者 天台玄義云:所言妙者 妙名不可思議也  又云:發祕密之奧藏稱之為妙  又云:妙者最勝修多羅甘露之門 故言妙也 法玄義雲:所言法者十界十如權實之法也 又云:示權實之正軌 故號為法  蓮華玄義云:蓮華者譬權實之法也  又云:指久遠本果 喻之以蓮 會不二之圓道譬之以華 文  經玄義云:聲為佛事稱之為經 文  (中略)玄義二云:又一法界具九法界即有百法界
 
 
  •           62妙樂大師勸末代之人進言:並以三千而為指南 請尋讀者心無異緣 文  多達六十卷三千丁之法門 亦無由 但此初二 三行可意得也 止觀五云:夫一心具十法界 一法界又具十法界 百法界 一界具三十種世間 百法界即具三千種世間  此三千在一念心文  妙樂承釋云:當知 身土一念三千 故成道時 稱此本理一身一念遍於法界 文 日本之傳教大師建立北叡山時 奠根本中堂之地基 從地中掘出舌八讑 持此讑入唐 奉值自天台大師第七代妙樂大師之御弟子 道邃和尚 傳習天台法門時 乃天機秀發之人故 道邃和尚悅 開天台所造之十五經藏 于其閱覽 只開十四 一藏不開 當時船教大師云:請師開此一藏 邃和尚云:此一藏無讑可ˇ開 煙台ˇ大師再世方可開云云  當時傳教大師以從日本隨身之鑰開啟 當此經開時 自經藏之內光滿室 若尋此光之本 自此一念三千之文所放光之也 尊貴之事也  當時邃和尚返禮拜傳教大師天台大師之後身云云 依之天台經藏之所釋 毫無遺留度日本也 天台大師親筆之觀音經 章安大師親筆之止觀 今收藏於比叡山根本中堂也(一代大意抄)
 
 
  •            63 是以申說滅失人天 惡人之身成佛 妙樂大師名此為厭離斷九支佛也 (同上) 此經有二妙 釋云:此經唯論二妙相待妙二絕待妙相待妙意 於前四時之一代聖教對法華經 以爾前嫌之云爾前為當分法華為跨節  絕待妙之意 開會一代聖教即法華經也 又法華經有二事一所開二能開 開示悟入之文 或皆已成佛道等文 一部八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三百八十四字 一一之字下可皆有妙之文字
 
 
  •            64 (一念三千理事)
  (应) 十如是者 如是是相身也  玄二云:相以據外覽而可別文  籤六云:相唯在色 文
  (報) 如是性心也 玄二云:性以據內自分不改 文 籤六云:性唯在心 文
  (法) 如是體身與心也 玄二云: 主質名為體 文
        如是力身與心也 止云:力者堪任為用 文
        如是作身與心也 止云:建立名作 文
        如是因心也 止云:因者招果為因亦名為業 文
        如是緣者 止云:緣者緣由助業 文
        如是果者 止云:果者剋獲為果 文
        如是報者 止云:報者酬因曰報
        如是本末究竟等者玄二云: 初相為本後報為末 文
        三種世間者 五陰世間也 止云:以十種因界不同故名五陰也 眾生世間者 止云:十界重生寧得不異 故名眾生世間也 文 國土世間者 止云:十種所居通稱國土世間 文
 
  •            65 (百界千如三千世間事) 止觀五云:心與緣合者三種世間 三千性相皆從心起 文  弘五云:故止觀正明觀法 並以三千為止南 乃是終窮究竟 極說故序中云:說己心中所行法門 良有以也 請尋讀者心無異緣 文 又云:不名妙境一念三千 如何可識一掇一切 三千不出一念無明 事故唯有苦因苦果 文 又云:一切諸業 不出十界 百界 千如 三世間也 文  籤二云:假即眾生 實即五陰及國土 即三世間也 千法皆三 故有三千 文 弘五云:於一念心不約十界收事不遍 不約三諦掇理不周 不語十如因果 不備無三世間依正不盡 文 記一云:若非三千掇則不遍 弱飛圓心不掇三千 文   玄二云:但眾聲法太廣佛法太高 於初學為難 心則為易 文  弘五云:初引華嚴者 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 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 如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应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一念三千理事)
 
 
  •             66 (三身世) 先法身者大師引大經 一切諦苦於如來 即是第一義諦 眾生顛倒釋謂非佛法矣 其次之報身者 大師釋云:法如如之智 乘於如如真實之道 來成妙覺 智稱如理 從理名如 從智名來 即報身如來 名盧舍那 此翻為淨滿  (此法身之本乃眾生之當體也 十方諸佛之行願乃實証之法身也) 此乃如如法性之智 乘如如真實之道 與妙覺究竟之理智法界冥合時 理名為妙智即來也
 
 
  •              67(法華証明抄) 天台釋此事云:如人之倒地 還從地而起 等云 此意是倒於地上之人 還要從地爬起 即斷定毀謗法華經之人倒於三惡及人天之地 還得依靠法華經之手才能成佛
 
 
  •              68 (總在一念抄) 釋籤六云:總在一念別分色心 云云  問云:總在一念 者何物乎 答云:雖難一以完全思定且說一義 則可定為眾生最初一念也  若定心仔細思維之我等最初之一念是云無沒無記 不定於善不定於惡 闇闇湛湛之念也 是所謂第八識也 此乃萬法之總體 被於諸法總在 故稱之為總在一念 但是八識之事一念也(末那識 即主客觀之意識) 此一念若動搖 雖向一切境界 尚未分別所緣之境界 識雲第七識(阿賴耶識 感果相三性觀) 此第七識又動搖 出而對善惡之境 可悅者喜 可愁者愁而結善惡之業 是云第六識  
 
 
  •             69 (同上) 妙樂大師云:當知 身土 一念三千 故成道時稱此本理一身一念遍於法界云云
故於義例(妙樂釋云:本末相映 事理不二 本者實相觀 末者唯識觀 事者唯識觀 理者實相觀也 此一廿三千天台釋云:夫一心具十法界 一法界又具十法界成百法界也 一界具三十種世間 百法界即具三千種世間 此三千在一念心 若無心而已 介爾有心即具三千 云云  介爾者妙樂釋云:謂細念也 云云  意是稍微也 仍可意得者 以次第而言時 一心是本 十界是末 故一念與三千無差別可心得為一法也 仍以天台釋云: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 故非縱非橫 非一非異 玄妙源絕 非識所識 非言所言 所以稱不可思議境 意在於茲
 
 
  •             70 (同上)妙樂釋云:若非正境 縱無妄為 亦不成種 云云  爰知法華以前之諸經 交雜權法而說 故經歷塵劫受持亦不得成佛種  天台釋云:他經但記菩薩不記二承 但記善不記惡 但記男不記女 但記人不記畜 今經皆記也 云云 妙樂釋云:縱有經云諸經之王 不云已今當說最為第一 兼但對帶其義可記 云云 爾前諸經乃方便非成佛直因也 (何以圓教強說爾前諸經不成佛種)爰以大師云:細人麤人二俱犯過 從過邊說俱名麤人 云云 仍以餘經不名妙法蓮華經也 傳教大師云:信謗彼此決定成佛 等云云 天台釋云:本跡雖殊 不思議一也 云云
 
 
 
  •              71  (一念三千法門) 藥王菩薩出世於漢土稱為天台大師 雖悟此法門 先說玄義十卷 文句十卷 覺意三昧 小止觀 淨名疏 四念處  次禪門等許多法門 卻不談此一念三千隻法門 唯有百界千如之法門也  御年五十七之夏 四月前後 於荆州玉泉寺 教其御弟子章安大師名止觀之文有十卷 前帖猶祕之 唯說六即四種三昧等也 至第五卷立十境 十乘  一念三法門 :夫一心具等云云  自此二百年後 妙樂大師釋云:當知身土一念三千 故成道時 稱此本理一身一念遍於法界 云云 此一念三千 一心三觀之法門  乃起於法華經第一卷之十如是 文心是百界千如 三千世間云云 齊次一心三觀者餘宗為如是 是僻是而欠闕二義也 不知天台 南岳之御義故也 如此於當宗如天台所釋讀三遍 則功德最為勝 止一云: 止者佛母 觀即佛父 云云  弘一云:只觀二字正示聞體  關於一心三觀 有次第三觀 不次第三觀 不予委細申說 心得此三觀 已成就之處 天台云:諸水  入海
 
 
  •             72 天台釋云:一色一香無非中道  又:此妙法蓮華經者 本地甚深奧藏 三世如來之所証德也  如此唱此妙法蓮華經時 心中本覺之佛顯現 我等身鈊譬為藏 妙之一字喻為印也 天台釋云:發祕祕之奧藏 稱之為妙 示權實之正軌 故號為法 指久遠之本果 喻之以蓮 會不二支圓道 譬之以華 生為佛事稱之為精 又妙 者褒美不可思議之法也 又妙者十界十如 權實之法妙 云云  唱經之題目與觀念為一之事 愚癡之人思維難以得心  但天台止二筠:而於說默  說者經  默者觀念也 又四教儀一云:非但功不唐捐 亦能契理之要哉 云云 天台大師者藥王菩薩也 此大師釋云;說而觀而  原本天台之御釋有:因緣 約教 本跡 觀心之四種 天台一云:會眾善之小行 歸廣大之一承 廣大者 是說毫無遺漏之引導也(一念三千法門)
 
 
  •              73法華經說:若有聞法者等是也 既然說聞法這者也 若以觀念方可成佛 當說若有觀矣 唯天台之見解乃十如是者十界也 此十界由一念事起 而出來十界之眾生也 此十如是者妙法蓮華經也  此娑婆世界是耳根得道之國也  玄一云: 上中下根皆與記莂 云云   唯思以觀心欲成佛者欠缺方之人也 何況教外別傳之坐禪乎(一念三千法門)

第二十九章 詩靈佛知見


    昨天見到聯合報副刊上有<不足>一首詩 寫著要以色深普渡世間眾生的概要詩篇而我以為陳克華如此之筆法乃是親近色身獻法之愛染明王入俗的意境 是供養現代佛的心意虔誠 而如今到達初禪天的我以經離垢離欲許久了可以看穿世界中存在著悲傷的事情 都成為苦空與障礙 我門必需以詩記得光明或悔懺 才能令讀者成道 然而我已不求名聞名利了 因為此書以使我達到自己常初心的巔峯 所以我認為持守自己的本位不要他移 才是護持佛法的一種正確姿態 必須要明心見性看見自己切勿否認自己的業障或遠遠以來之劫數
      我幼時本來是鈍根 成長之後常以打破砂鍋問到底之心來讀書 所以成為利根而得到幅第一稀貴的御本尊 可得修行妙法蓮華經雖然我犯過戒律而且又毀文字佛 偶爾也撕去自己的文章 但是我都遭刊出最上等的真心之現代詩 我認為詩心乃佛心必須真誠的書寫才能臻至佳境
勿要因為自己的天生才賦而寫太多空無的歌頌情愛之詩句 那不是永久的紀念終會被人們遺忘 我的故鄉在台南市火車站附近的小型三層式社區我的祖父總是期望得到一個男孫來繼承家普衣缽 但是我媽卻一直生女孩 直到我學齡前根機不錯而給我返鄉修行宗教 和祖父母同住一年的親本教育在投稿的路程上 我獲得詩人前輩的賞識而刊登之詩是他們認為較好的作品 而其實我的本心寫在<萬藏詩附>先不管是為誰而寫總之我全心全意都灌注在讚佛禮佛之中 是一種文字供養 去年登山時不能再見到五重塔是一種遺憾 我祈求身心健康而且能達到圓滿的佛智知見像劉建化前輩伊樣真正的成就法造福更多的修行者及其志向成
  
第三十章 妙法真的非常的靈驗
上等佛事無上殊勝,正如<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言,是大明咒是無等等咒,潛藏在觀世音普門品中,即為一心稱佛則可得救的妙趣,我經由菩提長青刊物的主編而獲得一本讀了可得入妙法的本質底蘊,所以我決定好要熟讀解經文之部書,再將金剛身心修好,五毒不入不侵法報應三身,我曾經在編輯海鷗詩刊時贈送給教授一張法華經金剛戒的書法,是為了求教於法華經中所書寫之金剛寶器戒,我們所師與別人的物品要有心意,有為之物品能畫人苦楚之心,而別人能環以禮尚往來之,物,也要依善念祈求而化他,不妙的事情是由真言宗的仇恨詛咒而來,這件事弘法大師也提醒過我們,所以我從來未因口業而受難只不過寫的小說都在編劇真相藏在文字底下,因為在文學創作中重敷浣演是不對的,不好的,等同於抄襲,所以我總是用心的故事情節或文字來祕修祝福他人的戀情,能開花結果。佛法由西土東漸,法華經有五種版本,但皆說明女人有五障,其中之一是不能成佛身,佛祖能解因果,但只能秘密說其誓願,五十展轉之功德是的得到什麼呢?是因緣俱足善法滿盈,是經中日月長,是在回首處見到恩惠恩德之人,若是下種不結好緣則見到的會是仇人。說本因本果妙時要記住勿要是非顛倒,善惡不分明.只要是一心祈求光明就惠撥雲見日受到照覽,我感謝逆緣之人令我成就正覺,不把冤枉當作是仇恨,在背後道人是非的撲浪絕非善業,在末法時代的今天,我們必須謙卑度日,每天親善佛學佛道,唸經頌唱己心之妙的希求,如此自己的境界才能完美,犯了十四謗法中有疑顰蹙的我,如今回想起來真不應該怪罪母親,與我念相反的願望,只因為我原本是見不到佛的失冥孩子,如今佛祖為我開目,我應該去還報祂才是,值愈佛法如見優曇花開。 
第三十一章 開示悟入是法師的修練
檀香的根機必須從開示悟入四種步驟來接收來自尊師的講演,依法實行自己所暸知的本性本心,從戒定慧之中去施救於他者,當以心傳心不妙時,我們要忍辱而行法,兩種性別的法性均悉平等。我曾見過一位尼姑位我而哭泣,如今我為自己而哭泣,有一首詩叫做”我佛莫要為我流淚”,但如今卻成為水懺的盲目,因為無法見到思念的人而只能藉文字而互相交換信物,交談向朋友一般,能夠如不背叛對佛陀的誓願一般無畏權勢威脅,就算是見到閻羅王也無所謂,要有死身弘法的精神,才能得到開示悟入的四禪天境界,真如方至其心,定如金剛不動。今天想到文殊師利的寺廟幫祖父母立塔婆,脫離了吳越春秋之名份,送出代喻「入清涼池」給失智的師父他卻賞我「入清涼境」,不知所謂為何?或許每個人都如孤兒失明又迷路,沒有佛祖的指引,了無法愛親情卻能學會解公案說佛喻,在冷的地方說溫情,在暖的地方說悲涼,這樣子是一種療慰的寫作法,只有親自現身說法才能令人動容,否則皆為南無的境界,六親不認而守住自己的真愛,我的供養得到貝葉,可能是本末倒置的意思,原本我出生長血瘤是一種帶業障之身不能成佛的代表,但是我設法想出整型之法來救自己,長大就忘記了別人的恩澤,不明因果,真的很感謝家人親人的關照,鈷是一種昂貴的藥方。
第三十二章  常樂我淨的意義
皈依妙即女性成佛之秘密,男性在像法及正法時代成佛,在資訊科技發達的當今社會,妙在於與佛同心,找到自己守謢的佛法事項憶持不忘,常樂我淨代表的四行大菩薩將於末法時代帶領地湧菩薩去救援如今五濁惡世的眾生,慈悲就是拔苦與樂,為人說道是件善事,而且要非常瞭解修行乃是省喫儉用的現今之法,綠生態的科學是未來的趨勢,明解善行與惡事,善則讚美之,惡則加以訶責,才能令人覺悟,當下即悟是一件非常靈妙的事情,現在是笑娼不笑貧的世界,因為觀己心之妙而不合乎緣起緣滅者乃是外道者,守謢四大天王的方正才是正教之使命,
不能只執一方而修行,我用銀色的念珠唱懺悔經文,時而默念時而讀給別人聽,但是詩心已經失靈了,好的祈求不能成全,反倒是不善念被去掉,我心中的佛念似乎不達堅固的地步,必須再修行金剛寶器戒,方能成就生死涅槃之前的五時八教的醍醐味。助於虛空的天地不可以冒犯也不能說示色身之法,正法華經尚無妙字,所以不適合當代的仁者修行,應當弘妙法蓮華經。而我初次聽說妙法是抄席慕蓉的<七里香>,曇花現前為我天天開而知甲子天天過的痛苦,而<無量壽經>還不是同等的痛苦?至人無夢即是空,化空為妙即是福,金佛與金色蓮華不一樣,因為如何由仁修成佛界如如不動是一條長遠的路,我願讀者將此書唸成正確的妙法,勿要毀壞淨土,造口業,或者犯戒律。父親送的勞力士錶乙及紅色鋼筆,我依然記得這份父愛,他期望我保持真真確確的富趣,不要吝惜施予愛心給苦修不退轉的信徒。常樂我淨是一張菩薩之面目去營救別人內心的苦難,不是快樂的吃喝玩樂,母親送的詩集和共同齊心念經的回憶讓我記住諸法實相的修行法,雖然有時也思考變現的能力,但總是得到小願,如今才想起寄了幾本<當發大院>的手抄御書,希望他們都能真正成道.(完結篇)
 
        
 
 
 
 
 
 
 
 
 
 

 

台長: 吳菀菱
人氣(2,012) | 回應(1)|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佛教文章 |
此分類下一篇:善念想法
此分類上一篇:生的斷層/吳菀菱

pollywoo
心無罣礙/吳菀菱
才寫完題目,秦貴修前輩詩人的訃聞就送到家中.真是感嘆萬千,雖也曾為他祈求過一次,最後卻收到不幸的消息,很後悔未能打電話問候他的健康,賜與殊勝之經書,他就走了.還記得我擔任海鷗失刊美術編委的工作時,一邊校稿一邊欣喜的聊詩話,同坐者有陳慧樺和古教授,以及秦嶽前輩,我總是被請客而以拍照留影為禮,但也因為愛好現代詩而坐無缺席,琴老曾給我一張大陸徵求詩作的聯絡單子,我報了名世界漢詩比賽的首獎,其他人都沒有接下挑戰書,說是曾經被詐欺金錢,只有我一人不顧一切看到順路就走,就在我即將出版佛學詩論集的前夕,他卻一如上期詩刊所自剖的洗腎之苦那樣衰老的走了,我心生憂慮卻不知如何才好,但我想他的遺語深刻的打動了我好強的心,一個好詩人應該懂⋯⋯得著墨於善道,勸人不倦,行道於正途.
看到秦嶽先生熱心教學的事業功德,我深為知暸,不久前也曾寫信給我小學的啟蒙老師,表示謝忱之感懷,這篇文章算是我寫給秦嶽詩人的謝文,他那種為人處事的正直態度真是令人敬佩,看到他"心無罣礙"的遺言,真是謙沖為懷在不過了,感謝他聘請我為海鷗效勞的參與機會,使我明白辦一本詩刊的辛勞與無悔付出,那段快樂的時光如今憶起真是歡喜如故, 他總是靜默的傾聽同仁在審稿時的心念,閑聊八卦時也不毀不讚的中立態度,我知道他也明白我賞詩的角度很高傲,又偏頗,所以才給我下戰帖,實在是非常慚愧,這使我交出了"萬藏詩附"這本宗教詩選的作品集,一切都是因緣際會使我走出了以前叛逆的詩詞風格,改為豁然開朗的心聲,再多次的答謝也不能表達我衷心的感恩,謹祝他一路順風再去極樂世界投胎為來世大詩哲.(完)
2010-06-22 12:43:5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