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0-20 15:10:56| 人氣3,256| 回應1 | 上一篇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安棲」:謝素梅觀展心得

https://youtu.be/ZyGiGmAiSwc

2019年北美館謝素梅的「安棲」展,充份運用造形、顏色,同質異相、異質同相等視覺元素,將各區間的展品,指向同一個互相呼應的主題。一開始看著入口紫色的泉池、樹枝及空鳥籠,觀者大概還無法理解這三者之間的關聯性;特別是反常的紫色池水不斷湧出又墜落,非常吸睛卻又不知所指為何。

空空的鳥籠,開著的小門向著池中央抱著自己翅膀的小天使,似乎在暗示關於自由或者存在意義的議題。接著走進一間放了許多尚待開鑿的礦石群,隱約可見石頭裡點點斑斕的寶石身影;這一區石頭的素材,可以呼應門口由大理石作成的小天使湧泉;相較於被精緻打造的噴泉造型,這一區是尚待開發的、有潛力的石材;外表看似平凡,但實際的價值也許還比看似光鮮的小天使湧泉,更來得不凡。小天使湧泉的意像,大概在歐美已算是一種重複出現在公園廣場、會令人痲痹無感的造型。因此作者用紫色的水與斷翅的處理手法,讓觀者大腦會被這個反常吸引住。至於「尚待開發的石材」意像,其實在中國的書籍、語言及生活環境裡也不斷出現這種比喻,但也許歐亞混血的藝術家,尚未意識到它可能會令中國文化的觀者感到痲痹,因此沒有特別為這區作處理。

接下來的展間,是我認為最精彩的(展品11~19). 
16號作品「痛苦的不協和音」,在十幅畫框裡重複出現相同的五個橫格,但每個框裡卻有不同大小及方位的墨點,不規則排列在橫格上。有學習樂器的觀者,大概馬上就能與"樂譜"的意像連在一起,雖然畫框裡出現的東西,與樂譜相較起來,是變形的,但這種"異質同相"的運用,卻能帶給觀者主動聯想的觀賞趣味。

右邊吊著一直串五顆鴕鳥蛋;相較於黑色的大墨點,這時音符變成白色圓型蛋,但「圓」的造型被保留住,以貫穿這二份展品;在意義上蛋給人一種等待、孕育的聯想。中區吊著許多大小不一的空畫框,觀著同樣可以從剛才牆上的十幅小
畫框,將四方型的造型呼應至此。這三區彼此造型呼應,但疏密排列皆不同,可以造成一種佈展的韻律節奏感,那是一種隱約的美,會讓觀者會心一笑、感受到作者/策展人巧思的雙向共鳴。而空畫框在意義上則有:等待揮灑的聯想。
在左方牆,有本次我最喜歡的作品:14-Word 及15-另一種語言。

牆上方有黑色的英文字母木板WORD平放,打出來的影子則成了相反;
這令我聯想到,文字語言本質除了模糊不清之外,常見的意識型態裡二元對立的爭辯,也是令人覺得溝通挫折的來源;於是字遂化為了鉛粉一堆攤在木桌上;牆上的「木」化為了桌,而「字」則成了最初的原料「鉛」,再一次藝術家把玩同質異相的方式,針對語言的本質讓觀者自由聯想:是否我們所說、所寫、所講的,都真的如實傳達到對方耳裡心裡?
亦或是對方只不過收到一灘鉛粉,等待他自己重新再組造意義?

鉛粉的「黑」及其 「一灘」的圓造型,可呼應剛才黑墨點於十幅畫框的作品;至於前方豎著紅色的梯子,橫格造型仍可呼應
十幅畫框裡的五個橫格;而梯子裡是否有任何圓點?大概要向對面牆望去,第19號錄像作品 「雪國」裡,女子拖拉著大型網格,來回在石子廣場走著,鏡頭有時對焦在不斷跳躍而起的小石子,這時「格」與 「小圓石」二個元素,又重新聚在同一個畫面裡了 ,對照十幅畫框作品的 「格」與「圓」,我們可以發現,除了二邊都有「跳躍」的韻律在呼應,錄像還多了 「石」的元素進來,剛好又可以呼應之前門口的大理石小天使及第一展間待開採之石陣,達到材質之間的相互呼應。(其實五顆鴕鳥大白蛋,遠看也蠻像大理白石的)。

但在這些造型/材質之外,關於意義的想像又為何?此錄像之於這個展間,又想給觀者什麼訊息?
錄像裡來回整地的動作,會給有 "農田"背景經驗的觀者,一種準備要作大事之前的清理意像。而這種 「挽起袖子準備開工」,又與旁邊牆上二幅 「工作室」能有呼應。

至此,看了三間展品,大概需要有能力猜出主展的方向為何,然後再把這樣的猜想,拿去後面幾間展品去找呼應的關係; 若連得起來,大致的猜測就不太會錯了。似乎好的攝影書也是這樣;看了前面5~10頁,有訓練過的讀者就要能捉到要義。

我猜想,作者大概是在個人本質/潛能,與未來成就之間(例如紅色梯子的意像)作探討。人的潛能,透過一連串轉化,終究能透出個人的光彩。至於展名 「安棲」,大概取法一種道家安然自得的概念,安住在你所居之所,將心力轉向內心的寶藏去開採。
後面的展品,可以看到馬鈴薯配著紅色的芽,「圓」與 「紅」的造型可呼應「石」與「向上紅梯」,石與馬菱薯皆是「具潛能的個人」的寓意,而後面展品有「白噪音」裡唱片上的白球、水晶球、「眩轉人生」裡的白色球、「封手」裡關鍵的白棋,皆能象徵潛能經過開發之後所產生的無窮精彩。展間後段有出現濁且生鏽的長鏡,映照著觀者自身,一轉身還可見陳列著各種己開發出來並打磨上光的寶石,呼應一開始第一展間尚未開發的粗石陣。

運用石頭的意像來喻意個人潛能之開發,老實說對中國人而言,會稍嫌老套,因為在各大賣石頭店家裡,時常皆能看到類似的擺置,因此對我們大腦來說,有點喚不起新鮮感。這大概也提醒創作者在使用各種意像之前,需要從文化的角度來感受不同觀者可能產生出的心理效應。不過,也因為藝術家本人具歐亞混血的背景,因此從這個展覽裡,東方人能很快的從她使用的東方意像物件,去感受她可能想傳達的訊息;這種聯想的速度感,大概就是平常西方觀者觀賞西方文化創作時,就在大腦享受的馳騁感吧。(嘆)











台長: lutin
人氣(3,256) | 回應(1)|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生活雜記 |
此分類上一篇:李宗盛教楊宗緯的事:關於藝術

新聞台Blog小天使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哈燒文章,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哈燒文章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內容,加油!
2019-10-21 11:49: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