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1-15 23:29:47| 人氣2,75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關於佈展:美的很膩



(2015.11 攝於客廳)






以前有聽說過,美到最後會很膩

也有大概看過,所謂風景糖水照,單一張可以有多膩;

可是我沒有親身體驗過,一張張很美的東西,很大張地一一在眼前出現,會是什麼感覺;

那天我參觀了一個較傳統的攝影展,

沒有策展人佈展,

每一張獨立看,都好美,顏色造型都在水準之上,

印得够大張,讓人目不暇給;

從第一張我走到最後一張,

再繞出展場回頭一望,突然發現自己對自己說: 好膩

我自己也嚇了一跳。美,原來會令人生膩。

所以隔天上攝影課,當阿厚說我的一張(超強)作品,好像就只是美美的而己,沒有第三層語意,

我也是欣然接受。因為我知道,如果只會美美的,問題會很嚴重。


問了阿寶老師與阿昌老師,美的很膩是怎麼一回事,

他們說了關於佈展節奏與數量多寡及調和鼎鼐的事。

而我也才突然體會到,辦展覽像是在寫一篇論文,還是拍一部電影,或寫一本小說,
 
起承轉合,觀者的注意力變化,要永遠放在作者的心中。 

這一句怎麼接到下一句,這一段為什麼接著上一段,這一章與下一章的佈局,乃至整篇架構的考慮, 

都是在下筆之前,就要先想清楚的。

要給觀眾什麼? 結論是什麼?怎麼鋪陳才能到這裡?

我想起陳順築先生在北美館的展出,一個展間就一件大作品,

讓你有空間呼吸,有時間慢慢想,眼光不用急著流轉,心與腦可以穩穩地安在此刻,他想要傳給你的,同一個訊息,使用不同的小細節。

然後一件件一間間作品的情緒累積,才有可能在某一個點,突然勾到我內心,引發淚水。

那是場靜態的電影,隨我怎麼看,或快或慢,但你逃離不了他不斷傳來的意念。

也是要展場够大才行。 突然想起我們明年在社教館租的場地,哇,好像有點太小了。

沒辦法拍電影,只能拍短片,真是有愧阿寶老師的高深功力。


我拍不出第三層語意的照片,這個問題,真的需要被自己正視。
真的不希望自己拍的,最後落得只是美美的,沒有半句想要說的話,沒有意圖,沒有喜怒哀樂,
沒有人的味道。 

(不過我還是要平反一下,古代文人把竹子與花與松樹榆樹等,都賦予第三層語意,如君子有節,孤高蘭花,五大夫六君子等等。幾千年後,換我用相機拍一棵孤樹,就被說成只有美美的? 還是問題出在,現代人的象徵語彙已經西化了,所以一棵樹就只是一棵美樹,很難聯想到其他意思,況且現在也沒有朝廷弄臣,忠膽隱士,所以叫觀者看到一棵樹,要往孤滄想,是不近人情的?還是年紀不够滄桑?

我猜我踩到西方與東方文化的問題了。 
有空要來研究一下古代文人畫是在作什麼。真是對他們一片陌生啊。) 

台長: lutin
人氣(2,751) | 回應(1)|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攝影學習 |
此分類下一篇:二聯作:正負相
此分類上一篇:瓶頸突破:需要多久?

鄭懿嬪
觀賞藝文展比賞歌……等,更得用心甚而花時間去看和聽,並與作者貼近,才能嗅到其背後表達的意涵,有專人導覽更佳,直接瞭解不須臆測,如此才能有所依據地去評論或相較。
太過密集的置展,會讓觀者無法消化呼吸,所謂“膩感”於焉產生,最後淪為走馬看花,結果未免教作者錐心。我看展也常遇此現象,故頗認同你的看法,尤其閣下細膩的感受與分析。
2015-11-17 01:22:57
版主回應
謝謝您捎來的共鳴。因為少有機會與人談這些,這才發現原來這個現象很常見。 希望日後我能學習到如何佈展的細節~
感謝您的來訪~
2015-11-21 20:01:4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