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0-15 10:30:45| 人氣1,9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對於觀看照片的各種回應 :練習預測觀者的回應 (part 1)



(2015.07攝於LA)


對於觀看照片的各種回應 :練習預測觀者的回應 (part 1)
摘自
<Varieties of Responses to Photographs: exercises in the prediction of other people’s responses> by Minor White. from Aperture Magazine, Vol. 10. NO.3, 1962, p.323~326>
對於觀看照片的各種回應 :練習預測觀者的回應 
【結論】[摘按:是的,作者竟然先寫結論]
1. 攝影師不太容易能預測別人對他作品的反應, 原因是 a) 拍照時他本人就在現場, 或至少以為他在現場; b) 他以為相機是他買的, 所以拍出來的照片也是他的
2. 處方是: 把自己的照片, 看成是別人拍的
3. 若處方用的好, 會幫助攝影師從男孩成為男人
4. 在學習預測反應時, 攝影師最好有直接搜集觀者回應的經驗, 因為第一手經驗提供攝影師了解自己與作品及這個世界的關係
【通則】
1. 要攝影師拿著照片直接去問觀眾的反應,有時會費時又傷自尊。因此根據我與學生互動的經驗,在此提供新手攝影師一套觀眾回應的種類向度
2. 回應VS批評: 對於 【好/壞/應該/不應該 】這種字詞,在討論照片時較不客觀; 用使 【回應】(response) 則較為中性,沒有對錯。因此我們會避免使用價值判斷的詞, 以讓攝影師理解, 如何客觀地鼓勵與接收觀眾的回應。
3. 所謂的批評,是把自己未經深思,或出於嫉妒等等的偏見,投射在別人的照片上。而回應,則是在觀者自己的脈絡裡為真的事實; 也就是觀者所說或所寫的, 對於他自己來說是確切的, 但對照片本身來說, 不見得為真,即便他的反應源頭就是來自這張照片。
4. 這樣的預測練習,可以對觀眾的反應、對人的認識及對自己的照片,更有覺察力。
【學習與觀者的回應相處】
觀者時常看了照片一眼,就以為自己經完全了解它;但有些東西是需要時間,慢慢讓它浮上意識,例如回憶,憤怒,挫折,渴望等。看得太快,觀者時常會[只看自己想看的]而自動忽略其他細節,也連帶把自己內在的反應封閉。
那些把我們惹怒的照片,其實具有深意。照片與觀者內在心防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這類照片可被稱為Equivalents. 它們會從人們的心防間隙溜了進去,在觀者發現之前,逮住觀者。有些人就是因此而惱羞成怒。一但心防被動搖,只有那些具有耐心及決心的觀者,才能進而卸下心防,再次觸及那最初隱藏的喻意。 但大多數的人,卻選擇視而不見,以免被照片襲擊。因此,我們收集到的回應,有很多是無動於衷的反應。
學習與觀者的回應(而非意見)相處,有時很難不去多說什麼。有些攝影師傾向忽略太直白的回應,把它當觀者的個人意見(opinion)處理;有些攝影師則體認到,觀者的回應,以及意見,可以擴大攝影師對於人的理解,以及對人的惻隱之心。
【多重意義】(multivalence)
有時一句回應,背後可能有多重的意義;例如當觀者說: 我喜歡這張照片。有可能其實他內心是尷尬的,或心裡其實在說:這張超無趣的;或因為攝影師是他朋友,所以他得說好話。有時人們太喜歡某張照片,而決定保持盡在不言中。因此攝影師一開始面對回應,就得處理這棘手的多重可能。此外,還得考量到觀者口語表達能力;有些人光看著他講話就很痛苦, 有人則口若懸河。如果大家心所想所感的,只能有一部份能從舌頭裡吐出來,那該怎麼辦呢?有一個方法可以試試:觀察他們說話是的語氣及手勢。非語言訊息其實透露得最多。觀者時常會先談自己,接著才談照片本身。
我們還發現,照片可以把人們分類。最好的例子是那種照片裡很難區辨被攝物是什麼的。這種照片 (大家常誤稱它為抽像照) 可以很快地把一群人一分為二:一群是氣照片讓他們看不出個所以然;第二群人裡,則有愛思考的人,或者不怕讓想像力奔馳的人。孩童常會出現在這一群裡,還有些童心未泯的成人也是。在第一群裡又可以區分出喜愛人物或風景的二群人;他們的反應也會有所不同。


【那些把我們惹怒的照片,其實具有深意...... 這類照片可被稱為 Equivalents, 它們會從人們的心防間隙溜了進去,在觀者發現之前,逮住觀者。】

 

 


【結論】
[摘按:是的,作者竟然先寫結論]
1. 攝影師不太容易能預測別人對他作品的反應, 原因是 
    a) 拍照時他本人就在現場, 或至少以為他在現場; 
    b) 他以為相機是他買的, 所以拍出來的照片也是他的。
2. 處方是: 把自己的照片, 看成是別人拍的。
3. 若處方用的好, 會幫助攝影師從男孩成為男人。
4. 在學習預測反應時, 攝影師最好有直接搜集觀者回應的經驗, 因為第一手經驗提供攝影師了解自己與作品及這個世界的關係。

【通則】
1. 要攝影師拿著照片直接去問觀眾的反應,有時會費時又傷自尊。因此根據我與學生互動的經驗,在此提供新手攝影師一套觀眾回應的種類向度。

2. 回應 VS 批評: 對於 「好/壞/應該/不應該 」這種字詞,在討論照片時較不客觀; 用 「回應」(response) 則較為中性,沒有對錯。因此我們會避免使用價值判斷的詞, 以讓攝影師理解, 如何客觀地鼓勵與接收觀眾的回應。

3. 所謂的批評,是把自己未經深思,或出於嫉妒等等的偏見,投射在別人的照片上。而回應,則是在觀者自己的脈絡裡為真的事實; 也就是觀者所說或所寫的, 對於他自己來說是確切的, 但對照片本身來說, 不見得為真,即便他的反應源頭就是來自這張照片。

4. 這樣的預測練習,可以對觀眾的反應、對人的認識及對自己的照片,更有覺察力。

【學習與觀者的回應相處】
    觀者時常看了照片一眼,就以為自己經完全了解它;但有些東西需要時間,慢慢讓它浮上意識,例如回憶,憤怒,挫折,渴望等。觀者看得太快,時常會「只看自己想看的」而自動忽略其他細節,連帶地也把自己內在的反應封閉住。

    那些把我們惹怒的照片,其實具有深意。照片與觀者內在心防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這類照片可被稱為Equivalents. 它們會從人們的心防間隙溜了進去,在觀者發現之前,逮住觀者。有些人就是因此而惱羞成怒。一但心防被動搖,只有那些具有耐心及決心的觀者,才能進而卸下心防,再次觸及那最初隱藏的喻意。 


    但大多數的人,卻選擇視而不見,以免被照片襲擊。因此,我們收集到的回應,有很多是無動於衷的反應。學習與觀者的回應(而非意見)相處,有時很難不去多說什麼。有些攝影師傾向忽略太直白的回應,把它當成觀者的個人意見(opinion)處理;有些攝影師則體認到,觀者的回應,以及意見,可以擴大攝影師對於人的理解,以及對人的惻隱之心。

【多重意義】(multivalence)
    有時一句回應,背後可能有多重的意義;例如當觀者說: 我喜歡這張照片。有可能其實他內心是尷尬的,或心裡其實在說:這張超無趣的;或因為攝影師是他朋友,所以他得說好話。有時人們太喜歡某張照片,而決定保持沈默,盡在不言中。
    因此攝影師一開始面對回應,就得處理這棘手的多重可能。此外,還得考量到觀者口語表達能力;有些人光看著他講話就很痛苦, 有人則口若懸河。如果大家心所想所感的,只能有一部份能從舌頭裡吐出來,那該怎麼辦呢?
    有一個方法可以試試:觀察他們說話時的語氣及手勢。非語言訊息其實透露得最多。觀者時常會先談自己,接著才談照片本身。我們還發現,照片可以把人們分類。最好的例子是那種照片裡很難區辨被攝物是什麼的。這種照片 (大家常誤稱它為抽像照) 可以很快地把一群人一分為二:一群是氣照片讓他們看不出個所以然; 第二群人,則分有愛思考的,或者不怕讓想像力奔馳的人。孩童常會出現在這一群裡,還有些童心未泯的成人也是。在第一群裡又可以區分出喜愛人物或風景的二個子群;他們的反應也會有所不同。  (待續)

 

擇摘自 <Varieties of Responses to Photographs: exercises in the prediction of other people’s responses> by Minor White;  Aperture Magazine, Vol. 10. NO.3, 1962, p.320~326>

台長: lutin
人氣(1,96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攝影學習 |
此分類下一篇:藝術家只有一件事可表達
此分類上一篇:暗房反省: 細微的精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