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19 12:14:36| 人氣7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粉彩九龙公道杯

粉彩九龙公道杯


粉彩九龙公道杯景德镇市曙光瓷厂

  粉彩九龙公道杯,九龙公道杯是只造型别具一格的杯子,杯身绘有八条形态各异的大飞龙,杯正中露出一个雕刻得细致入微的龙头,犹如蛟龙出水,栩栩如生。它是根据气体压强原理的虹吸现象制作的,盛水在九成九之内,平静正常;如果再加一点水满口,即刻下漏.直漏得滴水不存。此即所谓公道也。(景德镇市曙光瓷厂制)

“九龍公道杯”的來歷


 

    明代洪武間,官府在景德鎮開設“禦器廠”,亦名“禦窯廠”,專門為皇宮製造禦瓷。當時的景德鎮隸屬於江西浮梁縣,臨近的都昌、撫州、豐城、樂平、波陽等縣 的瓷工聽到景德鎮開辦“禦窯廠”的消息後,紛紛聚集到景德鎮,其中以都昌、撫州的瓷工人數為最多。禦瓷要求高,製造難度大,凡是選到“禦窯廠”的瓷工都是 一些制瓷手藝高超的能工巧匠,經他們之手造出的禦瓷皆是精巧之至的佳品,“九龍公道杯”便是其中一種。

    據傳說,當時的浮梁縣令為了討好皇帝,博得皇上的賞識,指令“禦窯廠”的瓷工半年內制出一種“九龍杯”用來進貢皇上,好則賞,不好則罰。指令發出後,縣老 爺親自監製。由於“九龍杯”的製造難度大,時間又短,瓷工們個個急得寢食不安。他們日夜研製,充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經過三個多月,幾十次的反復試驗, 終於獲得了成功。看到精製的“九龍杯”,縣太爺喜笑顏開,親自快馬加鞭將“九龍杯”送至京城,進貢皇上。洪武皇帝朱元璋看著浮梁縣令進貞的藝術珍品棗“九 龍杯”,愛不釋手,連聲誇讚景德鎮瓷工制瓷技藝高超,誇讚景德鎮不愧為瓷都之稱。浮梁縣令由於進貢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賞識,不久便加官晉級,由縣令升遷為 府臺。

    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後,便經常使用這種珍品盛酒宴請文武大臣。在一次宴會上,洪武皇帝有意獎賞幾位心腹大臣多喝一點酒,便特意為他們把禦酒添得滿滿的, 而對其他一些平時喜歡直言不諱進諫忠言的大臣則將酒篩得淺淺的。結果事與願違,那幾位被皇上有意照顧的大臣點酒未喝,禦酒全部從“九龍杯”的底部漏光了, 而其他大臣都高高興興地喝上了皇帝恩賜的禦酒。皇帝對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 掉,一滴不剩。

    為了謹記“九龍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龍杯”命名為“九龍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九龍公道杯”的典故告訴了人們辦事必須講求公道,為人不可貪得無厭。

    “九龍公道杯”是運用虹吸原理製造而成的。為了進一步發掘陶瓷傳統工藝技術,景德鎮曙光瓷廠陶瓷藝人對“九龍公道杯”實行了大膽的改進,原來的杯子龍頭角 度朝下,裝飾單一,且盛水不足杯子容量的70%時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經他們反復試驗改進的“九龍公道杯”龍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裝飾得五彩繽紛,美觀之 至,且盛水容量也由原來的70%上升為90%。現在的“九龍公道杯”馳名中外,可稱得上是一種陶瓷高級藝術珍品。1982年,工人日報曾經發表過一篇題為 “‘九龍公道杯’轟動日本”的報道,指出此杯深受外商青睞。現在,凡是來瓷都觀光的遊客,見到這種珍品都是讚不絕口,皆為“九龍公道杯”所傾倒。(景德鎮 臺辦)


台長: kk
人氣(7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