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滿語:ᡥᠣᠩ ᡨᠠᡳᠵᡳ,穆麟德:Hong Taiji,1592年11月28日申時-1643年9月21日亥時),又譯「黃台吉」、「洪太」、「紅歹是」[1],乾隆年間改用現譯,沿用至今。屬建州女真部落,後世以部落名愛新覺羅為其姓氏。後金努爾哈赤(追認為清太祖)第八子,繼承其汗位。1636年,被漠南蒙古部落奉為「博格達·徹辰汗」,同年改國號為大清,是「大清」國的實際創立者,仿漢制,廟號清太宗。實際統治區域為現中國東北大部及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皇太極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十月廿五申時出生。母為葉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是葉赫貝勒布齋和納林布祿的妹妹。1603年秋,孟古哲哲生病,想要見她娘家母親一面,努爾哈赤派人去通知這事情,納林布祿沒有同意,九月孟古哲哲去世,皇太極時年12歲。皇太極當了大汗後,尊奉孟古哲哲為孝慈高皇后。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攻而未克,皇太極親臨戰場,目睹了八旗軍最慘痛的一敗。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病死,皇太極繼承汗位。
努爾哈赤病逝之時,身後還有代善、阿拜、湯古代、莽古爾泰、塔拜、阿巴泰、皇太極、巴布泰、德格類、阿濟格、巴布海、賴慕布、多爾袞、多鐸、費揚果共十五個兒子(長子褚英已遭處死)。而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為何能繼位,各方史籍說法不一。
稱汗與新政
皇太極繼承大汗位置後與其他三位親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稱為四大貝勒時期。大貝勒禮親王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統稱為「四大貝勒」。
1627年,皇太極親率大軍發起寧錦之戰,再次大敗。他決定繞過關寧錦防線在明朝北方開闢第二戰線。自1629年起多次入塞南侵。在第一次南侵中,他誘使明思宗處死袁崇煥,又仿製紅衣(夷)大炮,並建立現代化炮兵部隊——重軍。皇太極在世時期,將都城瀋陽改名「盛京」。
建立大清
1635年,皇太極打敗林丹汗,取得了傳國玉璽。漠南蒙古各部向後金臣服,為其上尊號博格達汗。崇德元年四月十一乙酉日(1636年5月15日),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皇太極是大清帝國的實際建立者和開國皇帝。1637年,皇太極率軍親自征討不服從後金統治的朝鮮,迫使朝鮮向其臣服;從此朝鮮成為清朝的藩屬。此後,朝鮮的親明派勢力被剷除,後金開始專心進攻明朝。
崇德六年即崇禎十四年(1641年)七月,帶病急援松錦之戰,史載「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椀」,馬不停蹄,晝夜兼行五百餘里。在松山大敗明軍,生俘洪承疇,《清太宗實錄》記載:「是役也,計斬殺敵眾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駱駝六十六、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副。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眾,所棄馬匹、甲胄以數萬計。海中浮屍漂蕩,多如雁鶩。」此役為後來清朝滅明征服天下立下基礎。《清史稿·太宗本紀》評價:「允文允武,內修政事,外勤討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
逝世
皇太極腦中風病逝於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時入關前夕,年五十二歲。後葬於瀋陽昭陵(今瀋陽市北陵公園北)。由於死前未立繼承人,其弟睿親王多爾袞與長子豪格爭位不下,彼此陳兵示威。最終多爾袞獨排眾議,擁立莊妃的六歲兒子福臨,是為清世祖,改元順治。
後來順治帝諡皇太極為太宗文皇帝(滿語:ᡨᠠᡳᡯᡠᠩ
ᡤᡝᠩᡤᡳᠶᡝᠨ
ᡧᡠ
ᡥᡡᠸᠠᠩᡩᡳ,穆麟德:taidzung genggiyen šu hūwangdi)。
皇太極在一方面重用投奔後金的漢族官員為自己的智囊團;而在另一方面,皇太極多次強調國語騎射,是防止滿洲人受到「服漢人衣冠,盡忘本國語言」薰染(《清太宗實錄》 卷三四 崇德二年四月丁酉),危及滿洲民族政權的長遠存在;為此,皇太極反覆告戒滿洲貴族,應恪守滿洲衣冠和善於騎射的風俗習慣云云,還多次下「上諭」強調這一點。
家族
后妃
- 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所有博爾濟吉特氏都是蒙古科爾沁部人),名哲哲。正宮皇后。生三女,下嫁額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宮莊妃。生一子,順治帝。三女,下嫁弼爾塔哈爾、色布騰、鏗吉爾格。
- 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氏,名海蘭珠。關睢宮宸妃。生一子,二歲而殤。
- 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娜木鐘。麟趾宮貴妃。生一子,博穆博果爾。一女,下嫁噶爾瑪索諾木。
- 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巴特瑪璪。衍慶宮淑妃。
- 元妃(1593―1612),鈕祜祿氏。弘毅公額亦都的女兒,皇太極元配夫人,首任大福晉。生一子,洛博會,幼殤。明萬曆四十年卒,年二十。
- 繼妃,烏拉納喇氏。生二子,豪格、洛格。一女,下嫁旺第。
- 側妃,葉赫那拉氏。生一子,碩塞。
- 側妃,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戴青貝勒女。生兩女,一女固倫公主下嫁誇扎,一女下嫁哈尚。天聰九年十月初七日,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被皇太極給了葉赫部的南褚[3]。
- 庶妃,納喇氏。生一子,高塞。二女,下嫁輝塞、拉哈。
- 庶妃,奇壘氏。察哈爾部人。生一女,第十四女建寧公主,下嫁吳應熊。
- 庶妃,顏扎氏。生一子,葉布舒。
- 庶妃,伊爾根覺羅氏。生一子,常舒。
- 庶妃,生一子,韜塞。
- 庶妃,生一女,下嫁班第。
子女
皇太極生有11子14女。
子
女
爭議
本名之謎
皇太極也以洪太極、黃台吉[4]等名字在明末清初的文獻中出現。現代學者多認為皇太極並非其真實名字,而僅僅是其稱號,來源於蒙古貴族的稱號「渾台吉」。[5]
而皇太極的本名眾說紛紜。俄羅斯漢學家G.V.戈爾斯基認為「皇太極」的本名是「阿巴海」(Abakhai)。此說曾一度被西方學界廣泛接受,但這個名字並沒有在當時的漢文和滿文文獻中登場,因此被認為是錯誤的;[6]很有可能系其稱號「天聰汗」的誤解。[7]
在明代陳仁錫的《山海紀聞》裡,皇太極以「喝竿」的名字出現;[8]而在《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中,皇太極以「黑還勃烈」[9]的名字登場。[10]日本學者三田村泰助根據這兩種文獻,提出皇太極的本名大致讀作「Hekan」的說法。三田村泰助將《仁祖實錄》中的「黑還勃烈」還原為滿語「hekan beile」:「黑還」(hekan)是皇太極的本名;「勃烈」(beile)即「貝勒」,是滿洲貴族的一種稱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