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宋朱熹
胜日尋芳泗水濱①,
無邊光景一時新②。
等閒識得東風面③,
萬紫千紅總是春④。
[作者簡介]
朱熹(xī)(1130年——1200年),字元晦(huì),號晦庵,婺(wū)源(在今江西省)人,進士出身,官至寶文閣待制。南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講學為主,門徒眾多。他繼承了“二程”的理學思想,並又有所發展。後世並稱“程朱理學”。他的詩歌擺脫空洞的說教,形象鮮明,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註釋]
①胜日:風和日麗的好日子。尋芳:到郊外春遊。芳,泛指花草。泗(sì)水:水名,源出山東省東部。濱(bīn):水邊。
②光景:風光景色。一時:一時間。
③等閒:隨便,很容易。識得:認識到。面:面貌。
④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絢麗多彩。
[譯詩 ]
陽光明媚沿著泗水河畔去踏青,
無邊無際的春天美景盡收眼中。
人們所到之處都感到春風撲面,
只有春天才總是百花盛開萬紫千紅。
[賞析]
這是描寫春天風光的一首詩。詩人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風之中,看到滿眼春色,不禁發出“萬紫千紅總是春”的讚嘆。“胜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這兩句寫郊外踏青時所看到的情景。詩人選擇了麗日晴空這樣的好日子,沿著泗水河畔去郊遊,看到無邊無際的春天景色煥然一新,心中有說不出的喜悅。“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兩句是對美好春光的不盡讚美。詩人在這裡把春天寫得生機勃勃,青春熱烈。春天萬物復甦,春天百花爭奇鬥艷,萬紫千紅,這美好的景緻都是春風帶來的,如果沒有春風,就沒有這美好的春天。讚美之中又發出理趣,別具一格。朱熹是理學大師,是儒家道統的繼承人。他在這美麗的春天來到泗水之濱——當年孔子講學的地方“尋芳”,是別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賞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他是把孔子的學說比作春風,她博大精深,化育萬物,澤被後世。這首詩寓情於景,語言清新活潑,尤其是後兩句以其內涵豐富,形象鮮明,一直廣為流傳。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胜日尋芳泗水濱”,“胜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註釋
1. 墨梅:水墨畫的梅花。
2. 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裡化用這個典故。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藉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三、四兩句盛讚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豔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讚譽梅花,實際上是讚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