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
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标点符号
一般标点
撇号 ( ’ ' )
括号 ( [ ], ( ), { }, ⟨ ⟩ )
冒号 ( : )
逗号 ( , )
顿号 ( 、 )
连接号 ( ‒, –, —, ― )
破折号 ( —— )
省略号 ( …, ..., . . . )
叹号 ( !, ! )
句号 ( . 。 )
书名号 ( 《》, 〈〉 )
连字号 ( ‐ )
问号 ( ? )
引号 ( ‘ ’, “ ”, ' ', " " )
分号 ( ; )
斜杠 ( / )
虚缺号 ( □ )
隐讳号 ( × )
分字符
空格 ( ) ( ) ( ) (␠) (␢) (␣)
间隔号 ( ·,‧ )
一般排版
&号 ( & )
@号 ( @ )
星号 ( * )
反斜线 ( \ )
项目符号 ( • )
脱字符 ( ^ )
剑标 ( †、‡ )
角度符号, 角分符号, 角秒符号 ( °, ′, ″ )
同上符号 ( 〃 )
叠字符号 ( 々 )
井号 ( # )
№号 ( № )
除号 ( ÷ )
百分号、千分号 ( %, ‰, ‱ )
段落符号 ( ¶ )
分节符号 ( § )
波浪号 ( ~ )
下划线 ( _ )
竖线、断竖线 ( |、¦ )
知识产权符号
版权符号 ( © )
注册商标符号 ( ® )
录音版权符号 ( ℗ )
服务标记符号 ( ℠ )
商标符号 ( ™ )
货币
国际通货记号 ( ¤ )
货币符号
( ₳ ฿ ₵ ¢ ₡ ₢ ₠ $ ₫ ৳ ₯ € ƒ ₣ ₲ ₴ ₭ ℳ ₥ ₦ ₧ ₱ ₰ £ ₹ ₨ ₪ ₸ ₮ ₩ ¥ ៛ )
特殊排版
数学符号
疑问惊叹号 ( ‽ )
参考标记 ( ※ )
手写符号
手写符号
相关
附加符号
空白字符
非英语用法的引号 ( -« », „ ”- )
书籍(英文) · 分类 · 主题
查看 讨论 编辑
文字
文字史
字位
文字列表
拼音文字相关
字母
字母的历史
类别
表音文字
全音素文字
辅音音素文字
元音附标文字
半音节文字
特征文字
音节文字
语素文字
辅助使用
速记
音标
特殊使用
数字
盲文
相关条目
象形文字
形意文字
搭配使用的符
号
附加符号
标点符号
可转换为文字
的其他使用
电报编码
字符
标点符号,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1]
西方的标点符号在16世纪主要有朗诵学派和句法学派两个学派,主要是由古典时期希腊文和拉丁文演变而来,在17世纪后进入稳定阶段。俄文的标点是依希腊文而来,到了18世纪采用西欧的标点方法。
古代中文无通用的标点符号,到了19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日本在8世纪时,使用返点和训点作为标点系统。
历史[编辑]
中国古代文书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符号”:句号貌似现在的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现在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有时会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例如清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2]在古人的记载中,《宋史·何基传》称赞何基:“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清章学诚《丙辰札记》考证:“点句之法,汉以前已有之。”《增韵》云:“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间。”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丶),解释:“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𠄌),解释:“钩识也。”清段玉裁注:“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3],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
又因为古代文书普遍不加标点符号,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的困难,因此在1919年11月29日,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2月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常用的标点符号[编辑]
中文标点符号所占的空间大小通常与汉字一样。因为中文的版式有直排、横排两种,某些标点符号也有直排、横排两种。
名称 符号 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民国教育部 别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民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民国教育部
句号
。和. 。 占一个字的位置,横排居左偏下,直排居右偏上。 占一个字的位置,居中。
问号
? ?
叹号 惊叹号、感叹号 ! !
逗号
, ,
顿号
、 、
分号
; ;
冒号
: :
引号
(正常) “ ”
﹃﹄ 「」
﹁﹂ 左右符号各占行中一格
(内部) ‘ ’
﹁﹂ 『』
﹃﹄
括号 夹注号 圆括号 () 甲式:( )
乙式:—— ——[4]
方括号 [][1]
六角括号 〔〕
方头括号 【】
破折号
—— 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上下居中
省略号 删节号 …… ……
连接号 — 占一个字的位置
长横 —— 占两个字的位置
半字线 - 占半个字的位置
浪纹 ~ 占一个字的位置
间隔号
· ‧ 占一个字的位置,上下居中 占一个字的位置,居正中
书名号 双书名号 《》 左右符号各占行中一格
单书名号 〈〉
书名号 浪线书名号 ﹏﹏ 文字下方(直排时左方)画浪线
专名号
__ 文字下方(直排时左方)画线
着重号 . 文字下方(直排时右方)画点
引号的使用问题[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先用双引号“ ”,内部如需再引用,再用单引号‘ ’,若再需引用,使用双引号“ ”,以此类推。直排仍保持双引号在外,改用『』和「」。 [1]
中华民国教育部:先用单引号「」,内部如需要引用,再用双引号『』。而双引号内部又需要引用,则再用单引号,如此类推。
英文标点符号[编辑]
句点:英国英语(BrE):Full Stop;美国英语(AmE):Period,“ . ”
问号:Question Mark,“ ? ”
感叹号:Exclamation Mark,“ ! ”
逗号:Comma,“ , ”
冒号:Colon,“ : ”
省略号:Ellipsis (众数:Ellipses),“ ... ”
分号:Semicolon,“ ; ”
连字符:Hyphen,“ - ”
连接号:En Dash,“ – ”
破折号:Em Dash,“ — ”
括号:Parentheses,小括号(圆括号)“ ( ) ”(parenthesis; round brackets);中括号“ [ ] ”(square brackets);大括号“ { } ”(brackets; braces)
引号:Quotation Marks,双引号“ " ”(quote);单引号“ ' ”(single quotation marks)
缩写及所有格符号:Apostrophe,“ '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