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5-15 14:38:40| 人氣5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白話百喻經故事

....當代大文豪魯迅,曾於一九一四年九月,捐資銀六十元給南京金陵刻處
印送『百喻經』。這部經是以寓言方式,宣揚佛教教理的一部故事體的讀物,可
見其在文學上有很大的價值..........。

※....卷首語....※

....有一天,佛和他的弟子們在王舍城的一個鵲封竹園裡集會,座中有諸大比丘,
諸大菩薩,以及天龍人部等。在這個盛會中,還有從別處來的異學梵志五百人,
他 ​​們都一心想听佛法,對佛有所詢問,當佛出來坐定後,他們便從座上站起來說∶ 
『我們聽說佛法非常宏大和深遠,所以特來請教。』佛就叫他們提出問題,一一
加以回答,於是那五百梵志,都得到了心領意會,明白佛法的真義。就在佛座下
五體投地受了五戒。接著,當他們重新坐迴座位以後,佛就對他們說∶『你們要
好好聽,我現在給你們說各種譬喻。

....『百喻經』就是這樣的緣起,以下就是正文...........

注【梵志】①志求生於梵天的人②在家的婆羅門③指一切外道出家人


※....笨人吃鹽....※

....從前有一個笨人,到朋友家裡去作客,主人留他吃飯,他嫌菜沒有味道,主
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鹽,他吃起來味道就覺得很好了。笨人心裡想∶『菜的味道
好是從鹽中得來,不多的就已這樣好吃,那麽多吃些,味道一定格外好了。
這樣想了以後,笨人就向主人索取了一杯鹽,一口吞進嘴裡去,不料咸得要命,
就急忙把鹽從嘴裡吐出來。

....這故事比喻∶修行人適當地節量飲食,少欲知足,是對於身體和修行都有好
處的;但一般外道宣傳,矯枉過正,索性提唱不進食,認為這樣就可以得道,因
此有斷食七天或十五天的,結果影響身體,困餓而死,對修行卻一點兒沒有益處,
這是錯誤的。那種作法和笨人吃鹽一樣,是可笑而愚蠢的舉動。


※....把牛奶積儲在牛的乳房裡....※

....從前有一個人要在一個月以後宴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要在事先預備起
來,使臨時不致缺少供應。他心裡想∶『如果把牛奶從牛身上取下來積儲,就需
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也應該考慮到把牛奶放在木桶裡日子久了容易壞。不如把
它放在午腹裡,到宴客那天一併來取,那就既省事,又可吃新鮮的牛奶,不是再
好沒有了嗎?』因此,他就把他所養的那一頭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開,也不
每天去擠奶了。一個月以後,宴客日子到了,他就把奶牛牽來,正要取牛奶,使
客人們嗜到新鮮的牛奶,可是不論怎樣用功,一滴牛奶也取不下來,當場給客人
們譏笑了一頓。

....這故事比喻∶修布施的人,想等待到錢多時再來救濟窮困的人是錯誤的,應
該把握時間,及時來作,否則不就和那個把牛奶積儲在牛的乳房裡的愚人一樣嗎?


※....梨子打破頭....※

....從前有一個呆子,是一個禿頭。一天,有一個人看到他上沒有頭髮,就把一
個梨子打他的頭,打了一個又一個,把這個呆子的頭皮都打破,而且流出血來。
可是這個呆子默默的忍受著,不抵抗,也不避開。這時有另一個人看到,心裡很
是不忍,就對呆子說∶『你為什麽只是站著挨打?如果不敢回手,也應該避開才
是。看你滿頭是血,不怕痛嗎?』呆子回答說∶『唉!這種人愚癡橫蠻到這樣地
步,真太不講理了。他以為我頭上沒有頭髮,當作一塊石頭,好像可以隨便用梨
子來打的,不知道這是我的頭呢。終於打出血來了。你看,唉!這種毫無知識的
人,我對他是沒有辦法的。』另一個人聽了,很是生氣,就青罵呆子說∶『你真
是笨得可憐,難道別人打你,你只是站著不動,弄得頭破血流,倒不癡嗎?

....這故事比喻∶有些學佛人不能真實守戒、習定、學慧,只是外表威儀,以獲
得人家的稱讚,結果自己受苦,就和那個挨打的呆子同樣的愚癡。


※....裝死騙夫的婦人...※

....從前有一個人娶了一個漂亮的妻子,他對妻子十分恩愛,可是他的妻子卻並
不愛他,因為她另外有了情人,她常想拋棄丈夫,去嫁給她所喜歡的男人,於是
這個婦人,就趁丈夫不在家的時候,找來一個老婆婆,秘密對她說∶『我走了以
後,請您去弄一個女屍放在我家裡,我丈夫回來,您就對他說,我已經死了。
那老婆婆果然去弄了一個女屍放在她家裡。後來她丈夫回來了,果然相信了不疑,
很是悲痛,還在屍旁哭了好久,然後把這女屍火葬,把骨灰盛在一個袋子裡,並
且日日夜夜隨身帶著,以紀念他們過去的愛情。至於那個婦人,當時就和她的情
人結了婚,但是日子久了,又覺得這個男子討厭,腦袋又想起原來的丈夫,就跑
回來,對她丈夫說∶『我是你的妻子,現在回來了。』丈夫回答說∶『我的妻子
早已死了!你是誰呢?為什麽來騙我,說是我的妻子呢?』妻子雖然再三說明,要
求他承認,但是丈夫始終相信他的妻子已死了,總旦不肯承認下來。

....這個故事比喻∶先入為主的成見,是很難變更的。一個人不能給別人留下任
何壞印象,更不能輕信邪說;那個婦人的自食其果的惡果,和那個丈夫的死執成
見,同樣是愚癡可憐的。


※....口渴見了水卻不喝...※

....過去有這樣的一個人,在路上走得非常口渴,很想弄些水來,以解除這個苦
痛,看到遠處熱霧,當作是水,可是走過去一看,卻又不是。後來東找西尋,終
於給他找到一條河流,河水滔滔不絕地流著,而且很是清潔;然而,這個人卻只
是呆望著,並不下去喝水。別人看也很奇怪,問道∶『你口渴找水喝,現在找到
了,為什麽又不喝呢?』這人的回答非常奇特,他 ​​說∶『你喝得完這麽多的水嗎?
要是喝得完我早就去喝了。既知喝不完,所以我不去喝了。』大家聽了,都笑他。

....這個故事比喻∶有些人強訶奪理地堅持著怪僻的見解,不近情理,以為佛教
戒律很廣泛嚴格,一時不能全部受持,就索性捨棄不受,仍舊流轉生死,終沒有
得道的希望,那是很可憐也是很可笑的!


※....殺子成擔...※

....有一個人,養了七個兒子,其中一個有一天死去了,這個人想把死孩放在家
中,卻讓自己和家人離開那所屋子。鄰人對他說∶『您為什麽不把死了的兒子拿
出去埋葬,卻讓活的人離開家庭呢?這個行為太笨拙了。』這個人聽了以後,想
道∶『話是不錯的,人死了,應當拿出去埋葬;可是叫我怎樣拿呢?哦,只有這
樣吧,再殺死一個,那就可以成擔挑了去。』結果,真的他就再殺死一個兒子,
和那死了的兒子湊成一擔,挑到山上去埋葬了。

....這個故事比喻∶有些人修行人犯了一條戒律,不想改悔,還要企圖掩蓋事實,
假作持戒清淨。被人揭發了,告訴他∶『修行人守戒,應該和保護珍貴的眼珠一
般,怎麽可以違犯而不懺悔呢?』他就索性多作些破戒的惡事,以便一同懺悔,
這正像殺子成擔,以便一同出埋一樣的愚蠢無知。


※....認人作哥哥...※

....有一個人,家裡很富有,而且舉止大方又很聰明,所以遠近的人,對他都很
稱讚、羨慕。那時有一個人看他這樣,就認他作哥哥,來來往往,很是親熱。
為什麽認那富有的人作哥哥呢?目的是為了要想這人的錢用。後來,那個富有的
人變為貧窮的人了,而且還欠人很多的債,他就對這人冷淡下來,還對人家說∶ 
『他並不是我的哥哥。』 ....這個故事比喻∶有一類外道利用和盜竊佛法的一部分語言、方法和儀式,作
為是他們的教法,完全不是真心信奉,只是想遮蓋他們罪惡的陰謀,不可被他們
蒙混欺騙。


※....偷國王衣服的野人...※

....古老的時候有一個野人,潛進王宮,在國王的衣庫裡偷了一些衣服,出來後
就逃到很遠的地方去。國王在發覺被偷了東西以後,就命人到各處去搜查,終於
把那野人緝捕到案,當審問時,這個小偷不承認那些衣服是從國王這裡偷去的,
說是他的祖父留傳下來的遺產,國王就命令他那些衣服穿起來,那個野人不知道
衣服怎樣穿法,把本來應當穿在臂上的,他穿到腿下去,應當穿在腰上的,穿到
頭上去。國王就判斷說∶『你都穿錯了,這就證明這些衣服不是你祖父留給你的;
何況這些都是國王和官吏穿的衣服,你祖父是不會有的。』那野人無話可答,不
得不俯首承認。

....這個故事比喻∶外道利用和盜竊佛教的教義,作為他們自己所有,但因不明
白佛法的真義,偷了去也不會用,弄得顛顛倒倒,不倫不類,結果還不是暴露他
們的本質來!


※....呆子讚美父親的德行...※

....從前有一個人,在許多人面前,讚美他父親的德行,說他父親的心很仁慈,
不曾損害別人,也從未掠奪過別人的財物,待人很是公正直爽,不說謊話,而且
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還肯幫助人家。當時在場的還有一個呆子,就想自己也
應該讚美父親一番,就說∶『我父親的德行,還勝過你的父親呢。』大家就問他,
那是一些什麽德行?呆子回答說∶『我父親的從小以來就斷絕淫欲,不干這種事
的。』大家聽了都哄笑起來,說道∶『你的父親如果這樣,那麽他怎樣會生出你
來呢?

....這個故事比喻∶讚美別人的好處,須要符合實際;捏造的謊言非但不能達到
預期的效果,反而會招到人家的輕鄙,所以佛教五戒中製止妄語。


※....烈火上的糖漿...※

....有一個人,正在家裡煎熬砂糖,那時來了一個富人,他 ​​想趨奉那富翁,請富
翁吃一杯糖漿,就舀了一些砂糖汁到小鍋裡,加了一些水,放到火上去煎熬。
子裡的火很猛烈,糖漿放上去不久就沸滾了,他又怕富翁等得不耐煩,想把糖漿
立刻減低溫度,就不停地用扇子在糖漿上用力扇,可是慌忙間忘記了把小鍋子從
火爐上拿下來,因此雖然扇了很久,糖漿還是在沸滾。那人很著急,弄得滿頭是
汗。旁人看了覺得很好笑,對他說∶『你這樣是作是白費氣力的。鍋子下面不停
止烈火,上面怎能扇得冷呢?

....這個故事比喻∶如果我們不從根本上去除滅貪、嗔、痴煩惱的烈火,是不可
能得到清涼解脫的,儘管您忙著其他無益的苦行,還不是徒勞無功,無補實際的,
將來依舊是流轉生死,受苦無窮。

※....事實證明...※

....有许多人坐在一间屋子里,谈论某人的品行,内有一个人说道∶『这个人别
的都好,只有两件事不好∶第一是他常常动火发怒,第二是他作起事来很鲁莽。』
不料所说的这个人刚从门外经过,这些话被他听到了,立刻怒气冲冲,走进屋内,
用手打谈论他的人,并说∶『我在什麽时候曾经动身火发怒,什麽时候曾经作事
鲁莽?』当时许多的人都对他说道∶『您现在的举动,不是足以证明你的恼怒和
鲁莽了吗?』

....这个故事比喻∶有一种人有过失自己不明白,别人对他提出意见,不但不虚
心接受,反而恼羞成怒,挟嫌报复。这样不但阻碍自己的进步,并且暴露和发展
了原来的过恶,招致了不良的後果!


◎把芝麻炒熟来种◎

....有一个人,吃了生芝麻,觉得不好吃。後来把它炒熟了,吃起来很有味儿於
是他想∶『既然熟的好吃,我就用熟芝麻来种吧。』结果种下去了,却永远没有
生出来。

这故事比喻∶种子焦了,就不可能生长结果;久远劫行菩萨道,修行难行苦
行,才是修成佛困的种子(正因),如果欲速贪易,改修小乘罗汉之道,终不能 
得成佛果。佛诃斥小乘为『焦芽败种』,就是这个意思。


◎杀了领路人去祭祀◎

....从前有一批商人,预备到远方去作生意,要经过大海,不明白怎样走法,大
家商量结果,请来一个领路的人。这样,他们就出发了。半路上,到了一处旷野
中有一所供奉天神的庙宇,依照他们的习惯,必须杀一人来祭祀,方得通过这个
地方,这批商人大家讨论,都认为在他们中尽是亲戚和同乡,不能杀死一个的,
只有那个领路的人是外方人,不如杀他来作祭祀。所以就把那个领路的人杀了。
等到祭祀完毕,他们又动身走了,可是因为没有领路的人而迷失了方向,走来走 
去走不出茫茫的旷野,终於大家都困死在旷野里。

....这个故事比喻∶要入法海(佛法大海)探取珍宝,应当修善法行,以为导师;
有些人原来倒也修善法行,可是经不起事实的考验,常常会动摇不定,抹煞善行,
妄想蒙混过关,图取珍宝,其结果只会是永堕迷津,终得不到出路。


◎用甘蔗汁浇甘蔗◎

....有两个人,都是种甘庶的,他们作一次竞赛,议定种好的得赏,种坏的受罚。
那时两人中的一个,心里想道∶『甘蔗本来很甜,如果我用甘蔗汁来灌溉培养,
那新种的甘蔗不是更为甜美了吗?』想了以後,他就把很多的甘蔗榨出了汁,用
这些汁去浇新种的甘蔗;可是结果不但没有得著好处,反而把所有的甘蔗都弄坏 
了。

....这个故事比喻∶有些人不遵循正当途径去修学佛法,却异想天开的自己盲修
瞎炼,以为容易『证得果位』。结果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浪费精神和时间,
徒劳无功,犹如那个把甘蔗汁灌溉甘蔗的人一样。


◎为小失大◎

....从前有一个商人,借给别人五分钱,那人很久没来还,他就跑去索取。他到
那面去,路上经过一条大河,雇船用去两角钱,到了那个人家里又不在家,回来
又出了两角钱,来去的渡船费用要花去了四角钱。这样,空劳一场,没有得到什
麽,却损失了数倍於债款的钱。 ....这个故事比喻∶如果光要为争求少利,不惜败坏自己的操行,结果往往得不
偿失,甚至会名利双失,现世受了恶名,世来还须受报,这种作法,实在太愚笨
了。


◎楼上磨刀◎

....有一个人,给国王徵去作很苦的工作,一作作了很长的时间,弄得身体十分
瘦弱,国王见他可怜,就赏赐给他一只死了的骆驼。他得了以後,就运到家里去
剥皮;因为刀很钝,简直割不进去。於是他就在家里找磨刀石,终於在楼上找得
了一块。这样他就就上楼去磨刀,磨了以後,就到楼下剥骆驼皮。割了几下,刀
又钝了,又上楼磨刀磨後再到楼下来割。这样走上走下,多次跑了,使他身体疲 
劳不已,实在觉得太累了。後来他想出一个法子,把骆驼吊上楼去,以便一边磨
刀,一边来割,他认为这样作是很聪明,可是众人都笑他笨拙。

....这个故事比喻∶有一些人往往不从因地上(根本上)改过迁善,只是想多得钱
财以修福果,或只是笨拙地炫耀富贵,把持戒修学放在脑後。这些人正同往返磨
刀,把死骆驼吊上楼去、以便利磨刀的那个人一样的愚痴!!


◎画船面作记号◎

....从前有一个人,乘了船过海,偶不小心,把一只银杯失落到水中去了。他立
刻用手指在船面画个号,画了後,仍旧乘船前进,心中想∶『我已记牢,这银杯 
是失落在这里的水里,将後可根据我画的记纹打捞起来。』经过了两个月,他己
走过很多的地方,那天到了狮子国的国界,看见了一条河,他就想跳入水中,去
捞起那只失去了的银杯。别人看见问他说∶『你到水里寻其麽呀? 』他回答说∶
『我要打捞失落的银杯哪。』人家又问他∶『你失落在其麽地方呀?』他说∶『
我在两月前初入海时失落的。当时我在船面上画过一个记号,并且牢记著。今天,
我看到船面这个记号,所以跳到水里去打捞。』大家听了,呵呵大笑说∶『水虽
没有分别,地已相隔千里,这里怎能捞得到呢?』

....这故事比喻∶外道不修正行,在相似的善法中,枉修无益的苦行,他们那里
知道,差之毫里,失之千里。掌握原则,具择法眼,是怎样的重要啊。


◎割肉百两还千两◎

....从前有一个国王,听说有人在私下议论,说他很是暴虐,不会治理政事。他
听了愤怒得不得了,立刻下令要查办这个议论朝政的人,但一时却查不出究竟是
那一个?後来听信一个旁人的话,把一个贤臣捉来办罪。那刑罚是剥开背脊,割
肉一百两。不久有人证明,说这个贤臣并没有诋毁过国王,於是国王很後悔,认
为不应该冤枉这个贤臣,要偿还他的损失,因此下令以一千两肉去补他的背脊。 
不料这个贤臣,在得到了一千两肉以後,在夜里还是呻吟叫唤,非常痛苦。国王
听了不明白,就去问他∶『你为其麽还觉得痛苦呢?我取你一百两肉,现在已十
倍偿还你了,你还不满足吗?』这个贤臣听了没有力气来回答,旁边有人代他回
答说∶『哦,大王呀,假如有人把大王的头割去,然後还大王一千个头,大王的
头还能够再回原位吗?』国王听了这话,才默默无语。

....这故事比喻∶一个人要谨慎细心,不要鲁莽作事,等到事情作错了,虽竭力
设法,还是不能补救失去的损失的。


◎杀子以求子◎

....有一妇人,已经有了一个儿子,但她还想再得一个,就去请问别的妇女们说∶ 
『谁有方法使我再生儿子呢?』当时有一个老婆子对她说∶『我有方法使你再生
儿子,但须祭祀天神。』妇人问她用其麽东西来祭祀天神。那个老婆子说∶『杀
你的儿子,用他的血来祭祀天神,你就可以再得到儿子了。』这个妇人,真的很
相信老婆子的话,就想去杀死她的儿子,用他的血来祭祀天神。幸而旁边有人阻
止著,并责骂她说∶『你真太愚笨了。你希望再得儿子,现在还没有得到,将来
能不能得到,还不能肯定,而现在的儿子倒被你杀死了。你要想得到二个,会不
会连一个也没有了呢?』

....这故事比喻∶有很多人盲目地听信愚痴的外道和害人的邪说,为求未来福, 
自投火坑,没有理由地和亳无利益地修种种邪法,苦身自害,以求不可希冀的生
天和福报,这是与佛教原理相距很远的。


◎把沉香烧成炭卖◎

....从前有一个作官人家的儿子,到海里去采取沉香,经过了好几年,方才得到
一车沉香运回家来,於是他拿到市场上去出卖。因为价格太高,过了好多天没有
销售出去。这样,他心里很急,而且非常苦恼。那时他看到市场上有很多人挑著
炭卖,总是一挑到就有人买,於是他心里想!『如果把沉香娆成了炭,不是很快
的就可以卖出去了吗?』他就立刻把沉香烧成了炭,果然一到市上就卖脱了,可 
是一车的沉香,还得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这故事比喻∶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生退心,如若见异思迁,或者退求小果,
结果自失大利,犹如沉香娆成炭卖一样,是非常可惜的。


◎用锦绸包裹破毡◎

....有一个贼,走进一个富人家里偷东西,他偷得了一块很值钱的锦绸,另外又
偷了一条破毡和一些破烂的衣服。偷了以後,他把那块锦绸当包里布,来包那些
烂东西,打成一个包袱带出来。後来许多人和道了,都把这事作笑话讲。

....这故事比喻∶已发正信修学佛法的人,不能再贪世间利益而破清净戒律,弄 
得事情颠倒,得不偿失,被人所笑。


◎水和火◎

....有一个人,在家中作事,他要用到火,同时也要用到冷水所以他就拿了一只
瓦盆,装了火种,放在房中,又拿了一个铁罐子,盛了水,放在有火种的瓦盆上,
他这样想∶『我把火和水都已预备好了。』过了一些时,他去生火,火却已经熄
灭;再去倒冷水,冷水也已经变成热水了。

....这故事比喻∶有一人种,既出家求佛法,但对家中的妻儿和欲乐的享受,还
是念念不忘,困此既未能脱离欲海,丧失了功德的火,又掉了持戒的水,而其结
果,修道与世事双破双夫,正和上面所说的故事一样。


◎学著国王的样子◎

....从前有一个人,要得到国王的欢心,就请问人家说∶『我怎样才能讨好国王
呢?』那人对他说∶『如果要得到国王的欢心,就得处处学著国王的样子。』
这人就跑到国王跟前去,看看国王的举动,一心要学国王的样子。那时国王正在
不断地挟眼睛,这人也就不断地挟眼睛。国王见了,觉得很奇怪,问道∶『你的
眼睛有毛病吗?还是给风吹痛了呢?』他回答说∶『我的眼睛没有毛病,也不曾
给风吹痛,我是要得到国王的欢心,处处学著国王的样子,所以国王挟眼睛,我
也就挟眼睛。』国王听了,就非常生气说∶『你真是一个大混蛋!』就叫人把他 
痛打一顿,并把他驱逐出境。

....这故事比喻∶有些人既得听闻佛法,又欲亲近和修学,但不明白佛法的基本
原理。如来法王为著渡众生,出现种种的方便办法,有时故意说些逗引众生的浅
近道理,或示现凡夫的行相动作,或现受『金枪马麦』等果报,这等都是为众生
作方便的示现。有些人竟专拿这些浅迹或示现的缺点也来东施效颦,或者讥讪毁
谤,结果於佛法中永远失掉真的利益与悟证,反而堕入三恶道中受苦。


◎医治鞭伤◎

....有一个老百姓,被国王鞭打一顿,受伤很重,他就用马粪去敷治自已受伤的
地方,使这伤的地方能够早些痊愈。当时有一个呆子看到这件事情,心里很是喜 
欢说道∶『我知道一种医治鞭伤的方法了!』立刻跑回家去,就对儿子说∶『你
快拿鞭子来打我的背脊,我有一个医治鞭伤的好方法,一定很灵,此刻要先来试
验一次。』儿子,只得听父亲的话,就拿鞭子打父亲的背脊然後拿马粪敷上去。
呆子的行动,自己认为十分聪明,可是大家都在窃笑他。

....这故事比喻∶不要困药反成病。修学佛法,不要把对治习气的法,反惹起烦
恼习气的现行。如听说修『不净观』可以了生死流转的五阴色身,便故意去行淫
欲而观不净示但『不净观』修不成,结果却为色欲所迷,重增生死流转沉沦的业 
报!不善用药,因药成病;不善修法,反增业累,就是这样的值得我们提高警惕。


◎割下了两个鼻子◎

....从前有一个人,娶了一个妻子,她的面貌很美丽,不过鼻子生得不好看。後
来这个人在外面遇见一个女人,不但容貌很美丽,而且鼻子更是端正可爱,因此,
他心里打主意说∶『如果我把这个女人的鼻子割下来,装到我的妻子脸上去,那
不是很好吗?』他果然就去割下那女人的鼻子,拿著急忙跑回家去,对他的妻子
说∶『快来快来,我给你换一个好鼻子!』说了,就把他妻子的鼻子也割下,要
替她上这一个好的,但是无论怎样,终於装不上去。这样,他既割了别个女人的 
鼻子,又失去了自己妻子的鼻子,没有得到好处,却损害了两个女人。

....这故事比喻∶有人痴心妄想主观很深,自骄自大,轻举妄动,结果常致两败
俱伤害人自害。


◎贫人烧去粗衣◎

....有一贫人,要去作客,穿了一件粗布短衣。在路上有人见到他,对他说道∶
你面貌生得很端正,一定是个贵人的儿子,为甚麽穿这样的粗布短衣?我现在教
你一个办法,使你可得到上等而很好的衣服,你要相信我,我决对不哄骗你』贫
人听了很欢喜,说道∶『我一定依从你的话。』那个人就在路旁烧起火来,对贫 
人说∶『你把所穿粗布衣服脱下来投入火中,这粗衣烧掉後,你可在这里等候著,
立刻可得到上等的衣服。』贫人就照他话来作,把所穿的粗布衣服脱下来烧了。
可是等来等去,等不出上等的衣服来。

....这故事比喻∶依照佛法来说,人身是很难得的,我们既得到人身,应该好好
进德修业,依照正法来如理修学。但是那些外道却妄造种种欺骗人的鬼话,说甚
麽舍身赴岩投火,可生天上呀······等等,这些无稽之谈,万不可相信。
如果上了圈套,那就不但害了现在,更要贻误将来,正如那个贫人的受骗一样。


◎牧羊人◎

....有一个牧羊人,很会牧羊,他所豢养的羊繁殖得很快,没有多久,他的羊从 
几千只到一万只了。他很是节省,从来不肯杀一只羊请客或自己吃。别人见到他
虽是眼红,可是却也奈何他不得。那时有一个人,很会机巧诈骗,走过来甜言蜜
语地和他作成很好的朋友,牧羊人信以为真。於是这个人就对牧羊人说∶『我和
你已成为知己朋友了,心里不论甚麽话都可以来谈。我知道你没有妻子,很是寂
寞。现在我打听东村有个女郎真是美丽极了,给你作妻子,很是合适。我作介绍
人,是一定可以成功的。』牧羊人听了很欢喜,就给他很多羊和一些其他礼物,
算作聘礼。过了几天,这个人走来对他说∶『她已经答应作你的妻子,而且你的 
妻子今天已经生了一儿子了,我特地来给你道贺。』牧羊人听到还没有见过面的
妻子,就已经替他生了个儿子,心里更加欢喜,就又给了他很多羊和别的东西。
再过了几天,这个人又走来说∶『唉!真可措,你的儿子今天死了!我真替你难
过呢。』牧羊人听了以後,便号啕大哭,悲痛不止。

....这故事比喻∶佛教里有种多闻的人,经不起名利食色的诱惑,便贪著於世间
的欲乐,为它所诳惑,而抛弃了修习善法功德的财宝。结果,不但丧失了善法,
而且也丧失了生命及财物,弄得大忧苦,大悲泣,正是自寻烦恼。


◎买了一头驴子◎

....从前婆罗门教,要举行一个盛大的集会需要很多的碗碟盆盘,他们的教主就
叫徒弟到市上去雇请一个窑工来造。徒弟奉命就到市上去找。在路上,他碰到一
个窑工,正赶著一头驴子,驴背上负了很多的窑器,运到市上去出售。那驴子忽
然失了一脚,身子一歪,把它背上所负的窑器都落在地上打碎了。这个窑工就哭
哭啼啼,懊恼得不得了,徒弟见了觉得很奇怪,就问那个窑工说∶『你为其麽哭
得这样悲伤呢? 』窑工回答说∶『我怎能不哭呢?这些窑器,我整整花了一年
功夫才作成,今天原想运到市上去换钱的,却不料这头坏驴子,顷刻之间都给我 
打碎了,你想我懊恼不懊恼?』这个徒弟听了,心里却很欢喜,他想∶『这头驴
子很好,窑工要作上一年,它只要转瞬之间就能毁坏了』於是,他就对窑工商量
要买这头驴子。窑工正是求之不得,立刻把驴卖给他。这个徒弟就骑著驴子回来,
见了教主,教主问他∶『为其麽不把窑工找来却买来了一头驴子?』那徒弟回答
说∶『这驴子的本领比窑工大得多。那窑工一年所作成的窑器,它只把身子一歪
就毁得乾乾净净了。』教主连连摇头,对徒弟说∶『你真是笨人,一点知识也没
有。这驴子能在顷刻之间打破窑器,但它却一百年也作不成一个窑器呀!』 ....这故事比喻∶世上有很多人,受人供养很久,不但没有报偿,且常作损害的
事,这种背恩忘义的人,和他亲近,和他在一起,是有损无益的!


◎富翁造三层楼◎

....有一个富翁,是愚蠢无知的人。一天,他到另一个富翁家去,看到这个富翁
所住房又是三层楼,高大壮丽,华贵无比,心里很是羡慕,他想∶『我的钱,并
不比他少,为甚麽不造一座三层楼呢?』於是他回家以後,立刻去请来了一位建
筑工程师,问他说∶『你能造三层楼吗?』建筑工程师回答说∶『能造的。我已
造过多处了。』富翁就说∶『那麽很好,你就立刻替我造。并要和我朋友所建筑 
的那座楼房一模一样的。』建筑工程师领导著工人们动手先平地基,垫础石,打
墙脚,忙个不了。富翁等了几天,看不见楼房的影子,就把这位工程师叫来问道∶
『你现在是作甚麽啊?』工程师回答说∶『我给你造三层楼呀。』富翁又问道∶
『怎麽造三层楼要在下面造,不在上面去造呢?』建筑工程师说:『要一层一层
造上去,不先造好了下面两层,又怎能造第三层呢?』不料富翁立刻阻止他说∶
『不,不,我不要下面的两层,我只要第三层,你给我造最上面的一层就可以了
!』建筑工程师听了大笑,一再说明,但富翁很固执。坚决要他只造第三层,弄 
得建筑工程师没有办法,只得停止工作回去了。

....这故事比喻∶佛弟子不肯恭敬承事三宝,切实地从『戒、定、慧』基本三学
修起,只是懒惰懈怠,却又想不经过三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何、三果阿那
何,而立即证到四果的阿罗汉,正像这个富翁一舣,不过是痴人的空想罢了!


◎国王要女儿立刻长大◎

....从前有一个国王,生了一个女儿,对她非常锺爱,希望她能立刻长大。於是
就去叫来一个医生,和他商量说∶『你是不是可以给我一种药,使我女儿契了立
刻长大?』医生回答说∶『良药是有的,我一定办得到,但我要到很远地方去采 
取,要求国王答应我一个条件,那就是在我在采药期间,你不要去看公主,等我
回来给她吃了药,你才可以再见她。』国王答应了。医生就到远地去求药。经过
十二年长久的时间,医生说是办到药回来了。公主吃了药以後,就由医生领她去
见国王。国王见公主已长成了,很是欢喜,对医生说∶『你真是一个好医生呀,
我的女儿吃了你的药,立刻长得这样大了!』说後,并命令左右侍臣赏赐这个医
生很多的财宝。当时的人都笑国王无知,竟不知道算一算他女儿的年龄。

....这故事比喻∶修习佛法只要平实作去,自会水到渠成,圆满功德。那些不肯
持之以恒,克实用功,希求速效的人,他们正像国王一样的愚蠢可笑。


◎商人偷金◎

....有两个商人,在一处作生意,一个贩卖金,一个贩卖棉花。一天,有人向那
个卖金子的买金子,要当面试验是不是真金,便把金子放到火里去熔解。那个贩
卖棉花的商人,私自偷了一块,恐怕别人见到,连忙把这块金子塞入棉花中,不
料滚热的金子,立刻把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样,偷窃的行为马上被戳穿,他不但
偷不到金子,反而把自己的棉花却都烧掉了。

....这故事比喻∶外道偷取佛法,妄称是他自己的法,但因为他们不明原理,不
善运用,不但得不到好处,曲解了佛法,而且也混乱了自法,终究是马脚毕露的。


◎砍树取果◎

....从前有一个国王,在他的园中种有一株好树,非常高大茂盛,在结果的时候
能生出一种很好的果子,这果子香而甜美,为别处所没有。有一天,来了一个外
国的客人,国王领他去看这株树,并对他说∶『这株树能生出一种果子,甜美无
比,可说是世上所少有的。』那外国的客人接著问道∶『既然有这样好果子,能
不能给我尝几只呢?』国王听了,就叫人来把这树砍倒,希望能得到果子,可是
甚麽也没有得到。後来又叫人把栽倒的树再种植起来,然而想尽办法,却终不能
把已断了的茎和根接起来。这株树就从此枯死,当然不能再生果子了。

....这故事比喻∶释迦世尊曾指示我们持戒功德像大树一样,它能生出种种禅定、
神通、智慧的殊胜的果。假使我们要得到这些果子的话,首先就应当持戒,还要
修许多的功德善法来灌溉它,方能得到圆满成就。但是有些人不懂这个方法,竟
毁犯了戒律,去希求定慧神通,这无异砍树求果,连根都枯了,那里还有果呢?


◎缩短路程◎

....从前有一个村庄,距京城有一百里。这个村上有一口井,井里水很是清洁而
甜美,因此国王就命令这个村庄的老百姓,每天送水到京去给国王饮用。那些老
姓天天奔走,弄得疲劳不堪。大家都想迁移到别的地方去。这事被那个村庄的村
长知道了,连忙召集了一个村民大会,说道∶『你们都不要迁走,我立刻去请求
国王,把一百里改为六十里,那末你们就会近得多,不会感到疲劳了。』村长随
即去请求国王,国王立刻批准他的请求,下令把一百里改为六十里。村民们当时
听到都很快乐,说现在近得多了。从此,村民们都很相信国王的话居在这个村上
不迁移了。

....这故事比喻∶世人修行正法,以求渡脱生死轮转的苦,但因长期修学,感到
劳倦,往往中途要想退心,不欲再求进步了,幸亏如来法有大方便门,把一乘的
佛法方便说成三乘,使得小根小智的人们听了,以为很容易修成,就会鼓起勇气
来修善进德,以求了脱生死,等到他们证到自己解脱的小乖果位以後,佛再告诉
他们,佛法原来有一乘,所谓『惟此一事实,馀二则非真,』到了这时,他们因
笃信佛语,就能回小向大,信受不疑,安然进修大乘菩萨道了。


◎宝箱中的镜子◎

....从前有一个人,很是贫穷,且欠了人家很多的债,没有办法偿还,只得逃到
别处去躲避。一天,他逃到了荒凉的田野里,看见放著一只葙子,他打开箱子一
看,里面都是珍珠宝贝,上面装有面镜子覆盖著。当时这个人见了很是欢喜,就
动手去取那些珍宝,但他看到镜中照出的人,吓得他连忙停止,心里感到很不安,
就对镜中人说∶『我以为是一只空箱子,里面是没有东西的,想不到有你在这里
请不要见怪吧!』接著他就急急地溜跑了。

....这故事比喻∶世上的人,常被很多烦恼所缠绕,成为贫穷苦恼没有福德,又
常为生死迁流的『魔王、债主』所逼迫著,因此欲求解脱生死的痛苦而修学佛法。
他们作了种种的功德,这好像碰到了宝箱,可是又往往被『身见、我执』所惑乱,
在无常无我中妄执有我。这『身见我执』譬如镜中的面像,他们误作真实,困此
不能修成禅定道品等无漏功德的道果。这和已遇到宝箱而竟无所得是很相类似的。


◎错挖了眼睛◎

....从前有这样的一个人,他上山修道,学得一种法术,能看到理藏在地下的一
切财宝。这事传入国王耳中,国王听了心中很是欢喜,便对臣子们说∶『我要邀
请这个人,长期住在我国,不让他到别的地方去,使我能得到国内藏在地下所有
的财宝,那麽我就很富足了。』当时有一个臣子,马上答应去找这个懂法术的人。
後来他果然找到了这个人,但却不请这个人到国王那里去,而是把这个懂法术的
人的双眼挖了出来,拿回去呈给国王,并且说∶『臣已经取来这个懂法术的人的
双眼了,现在即使他再到别处去也不妨了。』国王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真的
太笨了。我所以要去请这个懂法术的人,是因为他的双眼能见到地下埋藏的财宝,
你今已毁了他的双眼,还有甚麽用呢!』

....这故事比喻∶世人有看到在山林郊野中刻苦清修的高僧们,非常恭敬地把他
请到家里来供养,不知道这样作会使他不能刻苦用功,甚至毁破他的善法和戒行,
使他不能成就道果。这是在家佛教徒常常会犯的毛病和过失。护法不知法,供养
不如法,或以世俗情谊妨扰出家大德的戒定清修,自他两受其害,过失是很大的。


◎杀了一群牛◎

....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二百五十头牛,常把它们放在草原上吃草。有一天,跑
来一只老虎,把他的一头牛吃掉了。这个人看到後,心里想∶『我的牛失去了一
头,已不是全数了,我还要这些牛作甚麽呢?於是他就把所有的牛都赶到一个深
坑里去,在坑底排著队,统统把它们宰杀了。

....这故事比喻∶有人受持如来的『具足戒』----二百五十条戒,本来很好。後
来偶然犯了戒,他不生惭愧心,不求忏悔还净,却反作这样想法∶『我已破了一
戒,戒既然不具足了,何必再继续持它呢。』於是索性无所忌惮地、把所有的戒、
都一概舍弃不持。这正如因死一牛而杀群牛一样的愚痴可怜!


◎水依然在流著◎

....有一个人,走路走得很口渴,在路旁看到岩石里有一泓清泉涓涓流出面前盛
有木桶,水是满满的,他就开口大喝,喝得足够了,那时他就举手木桶说∶『我
已经喝好了,你的水可不要再流出来了。』可是水依然在流著,并不停止。这人
在桶边大怒大闹个不休。有人见了,笑责他道∶『你不要它,你自离去就是了,
何必定要它不流出来呢?』

....这故事比喻∶世人常在生死渴爱中饮用著五欲的水(五欲是∶财、色、名、
食、睡,或者是色、声、香、味、触,这些境界,常常使人们颠倒迷惑。)有时,
感到厌倦了,希望色声香味等不要再来相扰。这就应该收摄六根,从内心用功夫,
使自己的心念不去攀缘,不生妄想。不这样从自心远离作功夫,而止要求外面五
欲的境界不来侵扰,那是既不可能阻止声色等显现,也不可能得到烦恼的解脱,
这是徒劳无益的。


◎用谷子粉刷墙◎

....有一个人,到朋友家里去,看到他的家里墙壁粉刷得很光滑,又很乾净,就
问朋友说∶『你用甚麽东西粉刷的,使墙壁这样光滑美观?』朋友回答说∶『我
是把米糠浸在水里,和入泥土中,再把它们调匀,然後涂到壁上去的。』这个人
心中想道∶『用米糠有这样好,如果用谷子涂上去那不是更好吗?』他回到家中,
就用谷子和泥土去粉刷墙壁;可是结果不但糜费了许多谷子,反使墙壁弄得凹凸
不平,而且还裂了很多的缝儿。

....这故事比喻∶误解佛法的意义,或自作聪明,修行不如法,往往会弄出毛病,
无益有损的,譬如凡夫听了圣人说法,修行诸善,等到此身死去後,可得生天,
或者得到解脱。他竟断章取义地自杀了身体,望得生天,结果徒自丧命,对修道
却毫无所得,犹如上面说的那个愚人一般。


◎秃头求医◎

....有一个人,头上光秃秃的没有头发,因此冬天觉得特别冷,夏天又被太阳晒
得特别热,还有蚊子来叮,很是苦痛。他到处打听医生,要治愈他的毛病。後来
探知一个医生,据说这个医生不论甚麽疑难杂症都能医治,他就跑去请教,对医
生说∶『我的秃头病实在太痛苦了,现在知道只有大医生,能治我这个病,无论
如何请你给我医治一下。』不料这个医生,立刻脱下帽子,把光秃秃的头给他看,
并说∶『对不起,我自己也是患著这个毛病,很是痛苦。假使我能治愈这病,我
不是早已把自己医好了麽?』

....这故事比喻∶世上的人,因为有生老病死的苦恼,欲求长生不死之道,不知
向已了生死已证圣因的佛菩萨出世圣人们求学,却盲目地向外道婆罗门之流问道,
那里知道他们自己也是在生死轮回中无法解脱的人啊!


◎两鬼争物◎

....有两个鬼,找得了一只箱子,一根手杖,一双木屐;他们都想独得,争执了
起来,相持不下。那时有一个人走来看到,就问他们两个鬼说∶『这三件东西究
竟有甚麽用处,你们争得这麽起劲?』两鬼回答说∶『这只箱子,能够变出一切
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和晚上睡觉盖的棉被,以及一切资财。这根手杖,你只要
拿在手里,一切仇敌就都向你归服,不敢抵抗。这双木履,穿上了,就能够飞行,
无论要到甚地方,一眨眼的时候就到了。』这个人听说後,就对两鬼说∶『你们
走开一点,我来给你们公平分配罢。』两鬼就听信他的话,走开了一点。这个人
立刻抱了箱子,拿了手杖,穿了木屐,飞到空中去了。他在空中对两鬼说道『你
们现在可以平安了,因为已经没有东西可以争执了。』两鬼听了非常懊恼但都柰
何他不得。

....这故事比喻∶布施譬如宝箱,人天一切享用物资都从布施的善因出生∶禅定
如宝杖,修定能降伏烦恼的怨贼;持戒如宝屐,戒律清净必升人天道中。两个鬼
譬如诸魔外道,外道们在有漏法中强求果报,结果是空无所得。只有一心一意,
修诸善行,以及布施、持戒、禅定,就能脱离苦恼,获证道果。


◎绸缎盖死骆驼◎

....从前有一个商人,带了两个学徒,牵了一头骆驼出外去作生意,把那些珍贵
的绸缎和上等的毡毯一类的商品都载在骆驼背上,在路上那头骆驼死了,这个商
人,剥下骆驼的皮,自己先走了,留下两个学徒在那里看守。临走时对两个学徒
说∶『你们要好好看守这些货物。这张骆驼皮也不要使它潮湿。』商人走後不久,
天就下雨了,两个学徒怕骆驼皮被雨打湿,就连忙拿那些绸缎和毡毯去覆盖。这
样,比骆驼皮价值高到很多倍的绸缎和毡毯都给烂掉了。

....这故事比喻∶学佛法的人,不去严持净戒,修定开慧,仅作造塔供僧等的财
施功德,这是舍本取末的行动,是不能出离生死证到道果的。所以应当先精严地
护持戒律,再修财施等善行,如两个学徒应当先护本来贵重的绸毡等货,再护骆
驼皮才是。


◎用大石头磨成小石牛◎

....有一个人,每天很勤劳地磨一块大石,经过了好几年的功夫,把它磨成一个
小石牛,结果只能当作玩具,没有别的甚麽用处。他在这一事上所费的时间和劳
力虽然很多,而所得到的却很是微小。

....这故事比喻∶人们精劳苦地修学,应该志求高胜的道果,如果只是为求一些
闻名闲利那用力多而收获少,或者得不偿失、反而增长过患了。


◎多吃了六个饼子◎

....有一个人,肚子饿了,到饼店去买煎饼吃。他一连吃了六个,觉得还是不饱,
就再买第七个吃,刚吃了半个,就觉得很饱了。这时候,他心中很懊悔,用手打
著自己的嘴巴说道∶『我是这样的愚痴不知节约,如果早知道後头的半个煎饼能
吃饱,那麽我只要买这半个煎饼就是了,前头的六个煎饼不是多吃了吗?』

....这故事比喻∶修行的人,劝苦修学经历多时,才有贯通言证的一旦,不经多
时的劝修,但羡一旦的悟证,正同那人吃饼的痴想,是不可能。


◎呆仆人管门◎

....有一个人,因有事要到远地去,动身时叮嘱仆人说∶『你要好看守门户,同
时也要好好照管住系驴的绳子,不要让驴跑了。』这个主人走了以後,有一天,
碰到邻村在演剧弹唱得很好听。那个仆人听到後,心便不能自主,就想去观看一
下。於是他就把门板拿了下来,放在驴背上,牵著驴子去看戏。仆人去後,家中
所有财物都被窃贼偷得一空。等到主人回来,他看到家中财物都没有了,很是奇
怪。就查问仆人说∶『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呀?』仆人回答说∶『主人叫我看守
的是门、驴子和系驴的绳子;现在这三件东西都好好地存在著,并没有缺少。别
的一切,我都不知道。』主人听了更加气恼,大声责骂仆人说∶『你这笨坯!叫
你管门,正因为屋里有著财物,现在财物既已失去,留著一扇门有其麽用呢?』

....这故事比喻∶如来教导我们,应当常常摄心,守护共根的『门』,不要被六
尘的『贼』侵入(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修行就要从摄心觉照,守
护六根门头著手;色、声、香、味、触、法叫作六尘,不知六尘的虚妄,执著它
们、迷恋它们,就会染污六根,造作种种恶业)。有些人却不听这个教诫,去贪
求名利,就是在静坐的时候,还是念念攀缘著名利食色,牢守著无明的驴子和贪
爱的绳索,却洞开了六根的大『门』,结果被六尘烦恼的盗『贼』侵入,弄得道
品的功德财宝都散失完了。


◎偷牦牛◎

....有一个村庄上,村里的人共同偷得了一头牦牛共同把它宰杀吃掉了。那个失
牛的人跟踪寻到这个村庄上来,见到了那些村人,问他们说∶『我的牦牛,是不
是在你的村庄上?』偷牛的村人回答说∶『我们并没有村庄。』失牛的人又问∶
『池边不是有一株树麽?』他们回答说∶『并没有树。』失牛的人於是再问∶『
你们偷牛,是不是在村庄的东边?』他们仍旧回答说∶『并没有东边。』失牛的
人又问∶『你们偷牛的时候,不是刚刚正午麽?』他们还是回答说∶『并没有正
午。』这样失牛的人就说∶『依照你们所说,没有村庄,没有池,没有树,或者
还可说得通。可是天底下那里会没有东边,没有正午呢?因此,我知道你们说的
都是谎话,不可相信。牛一定是你们偷吃了,是不是?』那些村人知道无可抵赖,
只得承认把牛偷来吃了的事情。

....这故事比喻∶修持佛法而破戒的人,每每把罪恶隐藏起来,不肯如法发露忏
悔,改过迁善,却常常想假造理由,自圆其说;但结果终掩盖不了所作的罪恶,
受了种种的苦恼。只有勇於承认自己的过失,恳切地发露忏悔,才能走上佛法的
大道。


◎狗和树◎

....有一只狗,在树下休息,一阵风吹来,把树枝折断了,刚巧堕在它的背脊上。
它就走开,到一个露天的地方去休息,长久地闭了眼睛,不看一看树枝掉下来的
原因,也不去再看那株树。直到天色晚了,还是留在那里。可是後来,它又张开
眼睛,远远地看见一阵风正吹过那株树,所有枝桠都在不停地摇动著,他就自言
自语地说道∶『树在叫我了!』重又回到树下去。

....这故事比喻∶学修佛法,志愿要坚定不移,不能因为师长的轻微诃责就离去,
等到遇到种种烦恼,才再去亲近师长。这样来来去去,浪费时间,实在愚笨而可
笑的。


◎莫名其妙的仙人◎

....有两个小孩子,同在河畔游玩,他们在水里撩得了一把毛,於是,两个小孩
子就争论了起来。一个说,这是仙人的胡须。还有一个说,这是熊身上的毛。两
个小孩子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各说各的理由,大家不肯让步。那时河畔刚走过来
一位仙人,两个小孩子就去请求他判断。可是这位仙人,并不回答他们这个问题,
只从他自己的袋里,取出了一小撮米和芝麻放入口中嚼了一会儿吐到手掌上,给
两个小孩子看,说道∶『哪,我掌中的东西,真像孔雀屎呢!』两孩子都弄得『
莫明甚妙』,这个仙人,可说答非所问。

....这故事比喻∶有人在说法的时候,往往作著空谈,戏论诸法,没有说到正理,
对别人既没有利益,在自己也徒费精神,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情况,正和上面所说
那位仙人的答非所问一样是滑稽可笑。


◎医治驼背的方法◎

....有一个患著驼背的人,请医生医治。这个医生用了一些酥油涂在他的背上,
然後把他夹在两块木板的中间,放在地上,用力压下去,使他平直。这个人一时
痛得连双眼睛都夺眶而出了,可是他的驼背却仍旧没有治好。

....这故事比喻∶有人为著要修福,行布施,用种种非法手段巧取豪夺,争取不
正当的钱财来应用,犹如这个医生把木板硬夹驼背,徒然造作恶业,增加苦恼,
却不能得到布施的功德。


◎五个主人使用一个婢女◎

....有五个人,共同出钱买了一个婢女,其中一个对婢女说∶『你要给我洗衣服
。』以外的四个人,也叫婢女洗衣服。这五个人,都要叫婢女给他洗衣服,这使
得婢女非常为难没法对付。她想∶『我只能先洗一个,然後再洗另一个的。』於
是她把其中一个人的衣服先洗,但第二个人就大发脾气了,说道∶『我同样出了
钱买你,怎麽可以单独给他先洗?』就打了婢女十鞭,婢女只好给他先洗。但其
他四个人又同样发了脾气,同样各打了婢女十鞭。这个婢女,就这样的无故受屈。

....这故事比喻∶依照佛经所说,由於烦恼因缘,合成此身。此身不免常受著生、
老、病、死苦的逼恼,不能自拔,正像这个婢女受五人的鞭笞一样。


◎都是空乐一场◎

....有一个出名的音乐师,国王请他去演奏,允许给他一千个银钱。等待演奏完
毕,国王却并不给他银钱。音乐师就向国王索取,国王决心要赖脱,就对乐师说∶
『你奏乐给我听,不过使我空欢乐一场;我允许给你银钱,也只是叫你空欢乐一
次罢了。』

....这故事比喻∶所有世间的所谓快乐,其实都是虚妄的,在刹那不停、生灭迁
流、无常变幻中,都如水月镜花,那有真乐。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那止有自生
烦恼罢了。


◎老师受欺◎

....从前有一个老师,有两个学生跟随他,这位老师两脚有病,常常要麻木,很
不舒服,因此他就叫两个学生随时按摩,一人按摩一只脚。不料这两个学生,平
日相处都不和好,不是我讨厌你,就是你讨厌我,彼此间好像冤家似的。有一天,
有一个学生走开了一下,另一个学生就把这学生所按摩的脚,用石头敲断了。这
个学生回来时,非常愤怒,为了报复起见,也立刻把另一学生所按摩的一只脚,
用石头敲断了。

....这故事比喻∶佛法中的学人,也有这样情形,常常有大乘的学者排斥小乘,
小乘的学者排斥大乘,或者这一宗派无端地破斥那一宗派。这样的阋墙之争。
是会把大圣的法典破坏的!


◎蛇头和蛇尾的争吵◎

....有一天,一条蛇的头和尾忽然争执起来,蛇尾对蛇头说∶『今天应该我走在
前面。』蛇头说∶『我常常走在前面,怎麽可以倒过来走呢?』蛇头和蛇尾各认
为自己有理,相持不下。结果,蛇头就自管自向前走去,蛇尾却缠住了树牢牢不
放。这样,蛇头走不动了,只得让蛇尾走在前面。不料蛇尾,因为没有眼睛,却
走入一个火坑中,把这条蛇烧死了。

....这故事比喻∶老师和徒弟,应该互相敬爱。可是有些徒弟往往以为老师年迈
了,应该由徒弟来作领导,不肯尊敬师长,可是因为徒弟年轻不懂规矩,没有经
验,作事常常犯错误,使事情搞不好,反而受到很大的损失。


◎但愿给国王剃剃胡须◎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个亲信的侍者,这个侍者平日很忠实,国王非常信任
他。有一次,国王率领军队和敌国交战,国王自己陷入敌阵,很是危急,这个侍
者不顾自己的性命,奋勇去救,保卫了国王的安全,因而国王非常欢喜他。当时
国王就对侍者说∶『你要甚麽,我件件都可答应。』可是这个人却说∶『我不要
甚麽,但愿给国王剃剃胡须。』国王微笑著说∶『你既然欢喜这样作,我就答应
你,满足你的愿望吧!』後来这事给人家听到了,都笑这人太愚笨,认为当时这
个侍者如果要求国王划分半个国家给他治理,或者给他的一些学习的机会,国王
也一定会答应的。但是这个人却不要这些,止愿意当这个剃胡须的小差儿,真是
太愚笨了。

....这故事比喻∶众生得人身难,闻佛法难,如果既得人身,又闻佛法,具备了
这两个难得的因缘,可是心志狭小,只奉持少分戒律,就自己以为满足,不求上
进,更不求涅盘胜妙法,永远流浪生死,把可以获得的伟大利益,硬生生错失了,
这正如那个只愿为国王剃胡须的侍者一样,是非常愚笨可笑的。


 

 

 

台長: kk
人氣(5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