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專用相簿

令人讚嘆的「伏虎和尚」-廣欽老和尚
【廣欽老和尚法語錄】
◎父母生我們,不知從哪裡來,但我們現在要往哪裡去的一條路,即是了生死。不出家在社會上只是吃三餐,逐生死而已。
◎現在佛教在世界上,大體都在弘法、宣傳,雖然很普遍,但是真正要修行很為難。較早的人善根較好,但很少出家。現說釋儒道三教,佛教是修戒定慧,儒教是修禮義忠孝,道教雖然也有道,但沒有佛理存在,不得解脫,最後仍要歸淨土才能了生死。
我們佛教也應出家修行才行,出家不是要過好日子的,是要在衣食住上修,看是否每一樣都能捨,才能修到行,每一樣愈簡單愈好,以方便不起煩惱,心才愈堅,妄想才少,所以說要粗衣淡飯。
◎修行要能耐勞苦,粗衣淡飯,現在這花花世界,每樣都很方便,有些東西可以不必用手拿,不必用腳走路,都
很方便。但我們出家人修行應該觀想:依照祖師們的修
行遺規來修行,才能了我們的生死路。
我們今天不是為享受來出家,是要修食、衣、住‧‧‧
的淡泊,寧可被社會看不起,一切比不上社會人,如果被
社會人看得起,就有愛別離苦,又成生死輪迴,被社會
人看不起,就少攀緣心、妄想心,好專心用功。
◎學佛主要是要打破無明煩惱、捨慳貪而成佛。我們出家
,要學粗衣淡飯,吃,隨便吃,不挑精粗美味,只要東
西能過咽喉,能下肚果腹便可。並不是不要吃,只要不
過份,吃得剛剛飽就好;不要貪食而吃得過飽;穿也是
一樣,衣但能蔽體禦寒即可,不擇美醜。這樣才能消我
們的貪瞋癡,要捨貪欲,佛制「三衣一缽」的意思,也
無非是不要貪。
◎世俗人得富貴的,是過去生中從布施功德而來,今生享
受福報。若沒有無常的磨難、種種的挫折來刺激,便會
沈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再以福布施,種來世人
天的因,等福消壽盡,便會墮落,反而是福中藏禍。
錢是無生命的東西,人則是萬物之靈。所以,我們要會
利用錢,不要被錢所利用。有錢要會布施,腦中才會清
爽息念,才會消業障;否則,整天為錢煩惱,一直絞業
障,這就是被錢利用了。
◎在世俗社會分貧富貴賤,只要走進佛門來,就沒有高下
的分別,無論是貧是富,是貴是賤,一律以慈悲心平等
地對待,生生世世要廣結眾生緣,這樣,我們在成佛度
眾的過程中,才會有殊勝的因緣。
不要說眾生有善有惡,一切的善惡都是我們的分別,如
果真正會修行的人,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善知識。
◎不要看別人對不對,要自己多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做好
,修是要修自己,依法不依人,要恭敬三寶。只要是眾
生都會有錯,但他哪一天懺悔了,就能改過做好。四生
都有佛性,有的胎生很靈通,比人類更靈,只是牠不會
講話而已。
◎看經要能解意,解意要能並行,只有能自觀自行才是在
利用經,才名為轉經,否則便是被經轉。如果看經、看
戒得到一點知解,便拿來批評他人,偵察他人有無做到
,心生分別,徒增我相、我慢與是非,也是被經轉。
◎世人為五欲所迷,想吃好的,殺生滋養身體,殊不知吃
的是自己的肉,吃人家一斤,一定要還十六兩,這是逃
也逃不掉的。就是這樣一生皆在還債討債,死死生生永
遠跳不出輪迴的圈子,況且所吃的是以前父母的肉,於
心何忍?
◎我們只知道我們是父母生來的,可是父母未生我們之前
,我們本來的真正面目又如何呢?死了又將歸向哪裡?
我們既聞佛法,知道有位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只
要念他的名號,命終時即接引我們到西方。他有這個願,
我們也要有這個往生西方的願。我們要深信有西方極樂
世界,有位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具足信願行,隨時念
佛,到臨命終,我們有正念能念佛,阿彌陀佛即來接我
們;但若還惦念娑婆的世界任何一針一草,就要再受輪
迴。
◎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
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罣礙,自心則比西方境
,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
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
妄語。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地念,不要嘴念心不念。念佛是最
重要的,在家學佛要念佛,我們出家學佛,也要念佛,
再學一些種菜、撿柴、劈柴、煮飯、掃地‧‧‧,像從
小學生學起一樣。
學佛要有像觀音、普賢、地藏等菩薩的誓願力,做一些
人家不要做的事,做一些人家不願吃的苦,這樣,才
有道可修。那些成佛、做菩薩的,往往都是那些讓人家
看為笨笨的人在成就的。
◎念佛定來即是禪,故說要有禪有淨土。念佛隨緣,什麼
事情都在念佛中隨緣,沒有說我要念多少佛,我在念佛
,我在做什麼。心心不離佛,行住坐臥,一舉一動,都
在念佛,哭也在念佛,腳踏一步也在念佛。念佛的力量
集中可達三昧,念佛三昧不簡單。每個人帶種種業障來
,不要再帶新業而去。
◎西方在哪裡?西方就在心頭。佛號要念得清楚,念得集
中,念佛要發願生西方,離開苦塵,不要太愛惜這個肉
體。
◎雖然我們現在生在娑婆世界,但如念佛,心淨則佛土淨
,心清淨無煩惱、無妄想,則亦是淨土,此是娑婆淨土
,心即是西方。
◎如果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氣,故應福慧雙修。每個
人要把以前帶的業障消除掉,其方法是:拜佛、念佛、
發心做常住工作、不計較。如計較則生煩惱,即造新業
;如不計較,我們的福慧就會增加出來了。
◎參學是在參自心,參我們的煩惱心、煩悶心、對人善惡
是非的分別心;參我們對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別、不起煩
惱,得無煩惱心、無罣礙心,是心參。一心念佛,最
重要的要能忍辱,什麼事情不順眼,就把耳朵關起來,
眼睛閉起來,裝著沒聽到、沒看到,睜一眼、閉一眼。
對人要和顏悅色。再怎麼說,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
字。
◎受戒是受什麼?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依此去
做,到哪裡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見生歡
喜,亦可感化人。
◎我們必須有不怕別人批評的氣魄,只要心正,就不怕走歪,
即使別人走歪,也不會受其影響。如果一個人做事畏首
畏尾的,怕別人批評,見人私談,心便不安而起猜疑,
以為人家在說他什麼,那是沒有見識、沒有出息的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