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修辭學第十三講
關於「借代」------------論現代詩中借代辭格的應用
【壹】借代的定義和心理學基礎
借代,也叫換名、代稱或替代,是指「同一件事物,換一個新鮮的說法來代替」,參照歷來各家學者的定義及說明:
(1)「所說事物縱與其他事物沒有類似點,假使中間還有不可分離的關係時,作者也可借那關係事物的名稱,來代替所說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辭。」(陳望道《修辭學發凡》)
(2)「所謂『借代』,就是指在談話或行文中,放棄通常使用的本名或語句不用,而另找其他名稱或語句來代替。」(黃慶萱《修辭學》)。
(3)要說一件事物,不直接說它的本名,而用和這件事物有極密切關係的名稱來代替,就是借代法。」(黃麗貞《實用修辭學》)。
(4)「所謂借代,是指在語文中,借用其他名稱或語句,來代替一般經常使用的名稱或語句。」(蔡宗陽《應用修辭學》)。
借代的心理學基礎,建立在「刺激的新穎性」,即所謂「標新立異」。黃慶萱教授認為人類對於經常性的刺激,常有麻木感,所以古人說:「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種現象來自對刺激的「消極適應」,要使刺激有效的引起人類的反應,必需講究刺激的新穎性,新穎的刺激較經常性的刺激容易引起「注意」。
【貳】借代的功能與使用原則
黃麗貞教授認為『借代』的功能有以下三方面:(1)可以突出描寫對象的特徵,使本體事物的形象更鮮明,引發讀者的聯想。(2)可使語言文字簡練含蓄,富有情趣,比直接使用本體更貼切明確。(3)更細膩、妥貼地表達作者的情思。學者蔡宗陽認為『借代』的作用有四方面:(1)突出特徵,強調重點,使語言形象生動。(2)詞語錯綜變化,不重複呆板,使語言新鮮活潑。(3)可以使語言含蓄有味,文筆簡潔精鍊。(4)充份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愛憎分明
,以感染讀者。
借代的使用原則,黃慶萱教授認為有以下七項:(1)必須有貼切感(2)必須具體化(3)必須具有新鮮感(4)必須有豐富的稠密度(5)必須有含蓄之美
(6)必須含有強調的作用(7)必須壁免忌諱。沈謙教授則認為借代的原則有三:(1)語言鮮活,形象躍然(2)重點突出,印象深刻(3)委婉曲折,含蘊深厚。
【參】借代的結構及與譬喻、詞義雙關的區別
借代的基本構造主要包括「本體」和「借體」,本體在本文之中是隱含的,所以不會出現;借體則是足以用來取代本體的事物,兩者建立在「密切的相關性」的基礎上,這密切的相關性,可以是本體的某一部份(如帆之於船),或者是其變形物(如絲竹之於樂器),或者具有原因結果關係(如沾襟之於流淚)。
借代和譬喻中的「借喻」在外觀形式上非常相似,都是省略「本稱」(本體),只提出「代稱」(借體),因此很容易混淆。黃慶萱教授說:「『借代』跟『譬喻』很相近。譬喻是拿甲事物比方說明乙事物;借代是拿甲事物代替乙事物。例如:倫語子路篇:『魯衛之政,兄弟也。』可以說它是『譬喻』中的『略喻』,也可以說它是『借代』中的『具體代抽象』。」,黃麗貞教授說:「借代的代替詞」,和本體事物有極密切的『相關』關係;而借喻的代體,和本體物間是建立在彼此的「類似」(相像)情況上」,請看下例的分析比較:
「而『黃巾』為害,萍浮南北,復歸鄉邦。入此歲來,已七十矣。」----漢、鄭玄<戒子益恩書>
東漢末年,張角為害,史稱「黃巾之亂」,賊寇頭綁黃巾為記,時人稱為「黃巾賊」,「黃巾」是身體上的附屬物,借「黃巾」代為禍的黃巾盜賊。而「萍浮南北」
則是作者說自己「像浮萍」一樣飄忽不定,浮萍與人其實毫無關係。
【肆】借代的分類與實例解說
借代的分類,學者陳望道認為得隨所借事物和所說事物的關係,大別為兩類:「一為旁借;二是對借」,「旁借是隨伴事物和主幹事物的關係。在原則上是,用隨伴事物代替主幹事物,用主幹事物代替隨伴事物,都沒有什麼不可以。不過事實上是多用隨伴事物代替主幹事物;用主幹事物代替隨伴事物的,雖不是完全沒有,卻是不大有的,名為旁借,便是為此。」,又將旁借析分為四種:(1)事物和事物的特徵或標記相代(2)事物和事物的所在或所屬相代(3)事物和事物的作家或產地相代。
黃慶萱教授,將借代分為八種:(1)借事物的特徵或標幟代事物(2)借事物的所在或所屬代事物(3)借事物的作者或產地代事物(4)借事物的資料或工具代事物(5)部分和全體互相借代(6)特定和普通互相借代(7)具體和抽象互相借代(8)原因和結果互相借代。
黃麗貞則援引陳望道體例,根據借體和本體的關係,將借代分為「旁借」、「對借」兩大類,其下又分出若干細目:(一)旁借: (1)借事物的標幟代(2)借事物的特徵代(3)借事物的所在或所屬代(4)借事物的材料代(5)借事物的工具代(6)借事物的作者代(7)借事物的別稱代。(二)對代:(1)部分和全體互代(2)具體和抽象互代(3)特定與泛指互代(4)原因和結果互代(5)定數代不定數。
在我國的文學典籍和詩詞作品中,「借代」辭格的應用極其悠久且普遍: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唐、李白<贈孟浩然詩>
「『千載』後,『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宋、辛棄疾<鷓鴣天>
以下按借代的類型,逐條列舉歷代詩文並簡略提示:
(一)旁借:旁借是隨伴事物和主幹事物的關係,用隨伴事物代替主幹事物,用主幹事物代替隨伴事物,均無不可。
(1)借人事物的特徵或標幟代人事物: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三國、諸葛亮<出師表>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黃髮」意味高壽,是老年人的髮色特徵;「垂髫」是辮子垂在胸前或背後,是小孩子的髮型特徵。
「『紈褲』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唐、杜甫<贈韋左丞詩>
「紈褲」是指衣著華麗的富貴人家子弟,在此泛指富貴人家;「儒冠」指古代男子年二十歲方著冠,著冠為成年禮式,在此引申為書生。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大門漆朱紅色,故曰「朱門」,是唐朝時富貴人家的標誌。
(2)借人事物的所在或所屬代人事物
「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市」----司馬光<訓儉示康>
「東市」位在長安城東郊十里,為漢代誅殺罪犯之地,在此意為「刑場」。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唐、李白<贈孟浩然詩>
「紅顏」是紅潤的臉龐,為年輕人的顏面特徵;「白首」是老年人的髮色特徵。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唐、杜甫<春望>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落木」是指落葉,借「木」來代替所屬得葉子。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廟堂』均為建築物,「廟」是祭祀祖先的場所,「堂」是議事的場所,在此借為「官位」。
「大江東去,浪滔盡,千古風流人物。」----北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是指長江,在此借為「大江滔滔不絕的流水」。
(3)借事物的作者或產地代事物
「私家收拾,半付『祝融』」----清、連橫<台灣通史序>
『祝融』是夏神也是火神,在此借為「火災」。
「慨以當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三國、曹操<短歌行>
『杜康』是人名,以釀造美酒聞名,伊士珍《瑯嬛記》中卷說「杜康造酒,因稱酒為杜康。」
(4)借事物的資料或工具代事物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唐、劉禹錫<陋室銘>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絲竹」是製作樂器的材料,借代為樂器,在此又由樂器借代為音樂。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干戈」是軍士所持的兵器,在此借代為「戰爭」。
「平生聞若人,『筆墨』極奇峭。相望二千里,安得接談笑?」----南宋、陸游<謝徐志父帳幹惠詩篇詩>
『筆墨』是寫字作畫的文具,在此借為「文章」。
「半簾花影自橫斜,畫簷間丁當風弄『鐵』。」----關漢卿<侍香金童>套
「鐵」就是鐵馬,用鐵片製成的風鈴,聲音清脆。
(5)借事物的別稱代
「何方化作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陸游<七十八歲梅花詩>
「放翁」是陸游的別號,在此借為作者自己。
「滄海風高愁燕遠,扶桑春老記蠶眠。」----歐陽修<仙意>
「扶桑」是古代的國名,後來成為日本的代稱,因為當地植有很多扶桑樹。
(一)對代:旁借是隨伴事物和主幹事物的關係,用隨伴事物代替主幹事物,用主幹事物代替隨伴事物,均無不可。
(5)部分和全體相代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借「鱗」來代替「魚」。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滿江紅>
借「頭」來代替「頭髮」,在此引申為「年齡」、「歲月」或「光陰」。
「『舳艫』千里,旌旗蔽空」----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舳艫」是古代大型長方木船,船首為艫,船尾為舳,在此借為「船隻」。
「梳喜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溫庭筠<望江南>
「千帆」是形容船帆成千,帆影迤邐相隨,在此借為船舶極多。
(6)特定和普通互相借代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溫庭筠<望江南>
「廉頗」為春秋戰國時的名將,原是一特定人物,在此借為泛指「一切不服老的人」。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白居易<慈烏夜啼>
「曾參」即曾子,以孝行聞名鄉里,在此借為「孝子」,說慈烏是鳥中的孝子。
「湖南是中國的『斯巴達』」----蔣夢麟<西潮>
以「斯巴達」來代替「居民富有尚武精神、民風剽悍的地區」。
(7)具體和抽象互相借代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唐、《禮記》<禮運篇>
「男女」意指男女間的情慾關係,是具體的意象代替抽象的關係。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唐、杜甫<贈韋左丞詩>
「浩蕩」意指水面湮波,也是借具體事物代替抽象的狀態。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宋、歐陽修<采桑子>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宋、李清照<如夢令>
前例中的「群芳」即眾花,以花的抽象香氣來代替具象的花朵。「殘紅」意為落花,以花的顏色來借代。後例中的「綠」指綠葉,「紅」為紅花,也是以花葉的顏色來借代。
(8)原因和結果互相借代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東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衣帶日已緩」謂因日夜思念而形消骨瘦,為結果代原因。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唐、白居易<長恨歌>
「漢皇重色」此指唐明皇偏好女色,以致怠忽朝政,任由外戚及籓鎮胡人毀壞朝綱,唐朝國運盛極而衰。「漢皇重色」是原因,美色傾國是結果,借原因代結果。
「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宋、柳永<八聲甘州>
入秋後花葉逐漸枯萎凋零,一片蕭條景象,這是原因代結果。
「逾三年,余『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袁枚<祭妹文>
唐代考取進士,披宮錦袍。這裡借「披宮錦」代考取進士。
(9)定數代不定數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宋、柳永<八聲甘州>
千和萬乃誇張其多,並不是實數。
「『一兩』句別人閒話,『三四』日不把門踏,『五六』日不來呵在誰家?『七八』遍買龜兒卦。『久』已後見他麼?十分的憔悴了!」----元、湯式<紅繡鞋>
這首曲子使用數字序列的手法,但這些數字在意義上都是「虛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