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5-08 20:19:06| 人氣4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閉起眼睛選詩 :年度詩選診斷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閉起眼睛選詩
一一年度詩選診斷書 陳去非 修訂稿
去年,筆者在《勁報副刊》上發表<關起門來選詩>一文,正式對「年度詩詩」點火批判後,果不其然地「私厎下」引起一場威力十足的「核爆」。何以說是「私底下」的呢?原來,被我點名批判的詩選老爺和詩作者,沒有人挺身站出來,正面為文駁斥,反倒是一些好事者透過「特殊管道」,暗示要我「收斂一點」。所幸,我的老師向明深知我的拗脾氣,一向支持我要「說清楚講明白」,雖然他同樣也曾是「詩選編選委員」,也在這一波批判中被波及,但卻堅持要我不可以「感情用事」,或許這種溫文儒雅的學者風範,也是他老人家令我這隻「刺蝟」徒弟折服的原因之一吧。
<年度詩選究竟該選什麼?怎麼選?>,許多人會相信這是見人見智的問題,所以並非「無解」,而是沒有放諸四海的「規準」,因為每位評選委員心中自有一把「尺」,同樣地每個讀者心中也自有一把「尺」,「尺寸和規格」若相去太遠,比方您拿的是「公尺」,我拿的是「台尺」,那麼咱們肯定會「雞同鴨講」,不歡而散。在此,我沒打算用我自己的觀點「說服」任何人,如果您不認同,就當筆者在「無的放矢(屎?)」吧。先前那篇<關起門來選詩>,已經以「負面表列」方式痛批過<年度詩選>,總不能「只搞破壞,不會建設」,只善於「點火」,卻不會消炎去熿化膿退火吧?
<年度詩選>體質特殊,基本上應該被視為詩壇及全體詩讀者的「公共財」,如同馬路上的交通號誌,是開放給「不特定用路人」所共同使用的。不僅由於其本身所具有的「引介功能」:導引詩讀者賞析閱讀及抽樣介紹該年度發表在各類媒體上,具有「代表性」的詩作品;並且更重要的是其所延伸出來的「指標功能」:
標舉出該年度各類型詩作品的各種外顯的特色和潛在的各種可能,從而預示出未來年度詩作品的主流風格和價值取向。正因為<年度詩選>所具有的「公共財」
體質,所以參與評選的詩人及詩學家,非但消極地不可以有「劃地自限」的心態,只選自己「甲意」(喜歡)的題材、風格的詩作品,或者等而下之地「公器私用」,以「私下交情」選擇自己的親朋好友故舊門生,亂搞「私相授受、保送上壘」的玩意兒;而且必須要有「向讀者負責,向歷史負責」的積極態度,至少,「留一丁點給人探聽咧」。此外,<年度詩選>的出版單位,也必須「儘可能」把該年度所有發表在各類媒體上的詩作品,搜羅彙整依發表時間排序,而不是選擇幾個詩刊雜誌或幾家報紙副刊,就匆匆「下鍋料理」,這樣肯定端不出具有各地域及各族群特色的好菜肴,畢竟,<年度詩選>雖然是「抽樣性地選取」,「樣本」卻不宜太「寒酸」。如此,似乎給人「說<年度詩選>太沉重」的感覺?沒錯,要玩這麼大的「game」,就得有相對應的「硬牒空間」,否則,就請誠懇一點,正名為「XX報副刊」或「XX詩刊」所屬的<作品年度詩選>,不要分明是小雜貨店,硬是高掛「萬客隆」、「家樂福」的大招牌,魚目混珠誆騙讀者。
再者,就<年度詩選究竟該選什麼?怎麼選?>的實質內涵來看,筆者以為,
其一、就<該選什麼>這問題,牽涉到幾個層面,包括:一、「地域性的比率均衡」,二、「族群性的比率均衡」,三、「個別詩人作品質量兼具的原則」,容後詳述。其二、就「怎麼選」這問題則比較複雜,首先,「前置作業」是評選委員應該先行聚會研商,彼此充分交換意見,凝聚「共識」或者找出大家都可接受的「大方向」,主要為多元的美學觀和創作及批判方法論:兼容並蓄各種不同類型的風格和創作技巧。譬如「寫實和寫意(意識型態)並重」、「藝術性及實驗(開創)性兼具」、「各種流派創作工法並容」,唯有如此宏觀的視野及開放的胸襟,才有可能選出具有時代意義和歷史價值的作品,才是「向讀者負責,向歷史負責」的正確態度。
壹:關於<年度詩選>評選的程序正義
一、「地域性的比率均衡」:
「重北輕南」,一向是國民黨政府主政五十年來,始終死不悔改的政治、經濟及文化政策,這種「地域性的失衡狀態」,使得文化界長期以來懷有「台北是文化首都」、「中南部是文化沙漠」的固執化印象。大環境雖如此,而就詩人生活地及詩作品發表媒體的地域性分佈來看,卻不能隨之起舞,作如是觀。一個簡單的數據即可戮破此一文化假象:南部三個主要報紙副刊(台灣時報、台灣日報、台灣新聞報)一年內所發表的詩作品,按筆者粗估,就倍數於北部三個主要報紙副刊(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的發表總量,這現象至少說明新詩此一文體
在南台灣比在北台灣更受編輯們的青睞和重視,現代詩人在南台灣比在北台灣受到較多禮遇,或許有人會辯解說,「因為」北部三個主要報紙副刊的詩作品「量少質精、技巧表現比較成熟」,「所以」理所當然<年度詩選>要以北部三個主要報紙副刊的詩作品為「主要樣本」。其實,就筆者長期的觀察記錄,這種「論調
根本「似是而非」。如果換個說法:「北部三大報喜歡刊用已成名詩人的作品,南部三大報只能撿人家不要的,當然是些沒什麼名氣和年輕些的詩人的作品」,或許還能勉強筆者苟同,然而這種論調背後卻有隱含北部三大報副刊編輯的「集體偏頗」:因人選詩,而不是「替讀者選好詩」。並且,筆者發現許多發表在北部三大報副刊上的成名詩人或頻頻得獎的專家詩人的作品,即使名號上已是詩壇大佬級的詩人作品,仍常有「凸槌」的演出,就筆者所熟識的副刊編輯私下透露,有些成名作家「得罪不起」,就算投稿來的作品,再怎麼無病呻吟、不知所云,甚至令人讀後當場吐血昏厥不醒人事,也不能叫救護車把稿子掛點滴專程給退回去。所以,在「地域性的比率均衡」上,筆者有兩點積極性的「建議」給<年度詩選>的出版單位:其一是以該年度各媒體發表詩作全數加總所得總量為公分母,再以個別媒體發表詩作品的數量為分子,採比率分配原則方式,分<初選>、<複選>及<決選>三階段,進行<年度詩選>的評選:「初選工程」,宜由兼具有詩學素養、評論實力或創作經驗紮實、詩作品質量兼具的中青代詩人組成一支team把關,交叉進行初步過濾,然後選出數倍於決選作品數量的詩作品進入「複選」。進入「複選」階段,不妨考慮將入選作品post(貼)上網站,讓不特定的網路族詩讀者來個「不重複的積分票選」,按積分高低排序,選出兩倍於決選作品數量的詩作品進入「決選」。進入「決選」階段,則延請頗孚眾望的詩人、詩學者及評論家五或七位(奇數較不會出現<同燈同分、僵持不下>的局面),進行初步交叉投票,最後就有出入者針對評選委員個別美學觀點上及詩作品質地、風格、題材、語言、意象、技巧、結構佈局……等各種詩質素,進行逐篇的攻防辯論,找出多數認同的最大公約數,作為拍板定奪的依據。當然,要紮實地履行這三階段的評審程序,必然曠日費時,得花費相當龐大的人力和財力,但如果不能在「評選程序」上多下工夫,又何以能建立「年度詩選」的「公信力」呢?所以,出版單位倘若真的有心要建立「年度詩選」的「公信力」,就不能單從經濟效益上考量,因為這肯定是「賠錢」的事業,出版單位不妨考慮<國家文藝基金會>等文化機關申請逐年專案獎助,不無小補啦!
「地域性的比率均衡」原則,可以作為維持<年度詩選>評選的程序正義的主軸,再輔之以下述兩個要件,共同建構出「年度詩選」的「程序的公信力」。
二、「族群性的比率均衡」:
歷來的年度詩選,無一例外地都罹犯「族群性的偏頗」,而且詩選出版年度越往前,則病況越見嚴重,甚至出現與近十年來逐漸成為文化主流的「文學的本土性
」相「脫勾」的詭異現象,而此種令筆者啼笑皆非的「文化的超現實現象」,背後成因無非來自特定詩集團勢力的「人為炒作」。筆者此一說法,絕不是什麼「陰毛(謀?)」論,更不是「空穴來風」(sorry,一提到「穴」字,就會身不由己地聯想到詩(濕?)人陳克華的<欠砍頭>詩集….),君不見以往的<爾雅版年度詩選>及<前衛版台灣詩選>,不論就入選詩作者的背景分析和詩作品的題材
、風格、語言、意象、技巧、結構佈局……等各種詩質素與屬性分析,兩者間壁壘分明,充斥隔空叫陣、互別苗頭的族群對立意味,前者是以年長的外省掛詩人及部分受北部三大報副刊、「創世紀」、「藍星」、「現代詩」等三個主要詩刊所發掘、培養出來的中青代詩人為主要班底;風格上是以變化多端的冒進性的寫意的方式間接地表現情意;題材取向上則集中以懷鄉詩、都會詩、前衛(實驗)詩等順序在不同年代發酵及不同世代詩人作品中輪動;創作技巧上明顯留下由「超現實式的虛無主義過渡至後現代式的虛無主義」,一言以蔽之,就是始終繞著「虛無」此一命題在打轉。後者則是以「本土意識較鮮明的本省籍詩人」及本省籍詩人為主的「笠」詩刊為基幹,結合「文學台灣」、「台灣文藝」和台時副刊、民眾副刊等雜誌報紙;風格上是以「現實主義精神」出發,著重「本土意識」的抒發,創作技巧上採取溫和的表現主義、即物主義及稍嫌直接、較乏語言張力與意象美感的方式,直接地表現情意的「寫實主義」;題材取向上則以即物﹝詠物?﹞詩、鄉土詩、社會寫實詩、政治詩的順序一路走來,一言以蔽之,就是始終繞著「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在打轉。<年度詩選>編選,在詩作者的族群分布方面,倘若能一併考量,不再出現明顯「倚重倚輕」的現象,筆者相信不僅有助於逐漸消弭台灣島內文化界,被惡質的政治惡質化了的選舉文化所一再綁架且激化的「族群對立意識」,並且讀者再有可能以持平的心態接觸並閱讀到各族群詩人優質的詩作品,還原到詩作品的文本,深入見識到各族群詩人的文化特色與生活型態,從而賞析其中各具姿態的詩美學觀點與創作技巧。
三、「個別詩人作品質量兼具的原則」:
個別詩人的該年度發表作品必須質量兼具,才真正具有「詩名的抗跌性及藝術成就的持續性」,也才值得<年度詩選>評選委員透過「三階段評選」後,花費心血予以砂礫中篩金淘洗出來的價值判斷型詩作品,一方面積極地引介給廣大的詩讀者,與<年度詩選>此一「命題」名實相符;另一方面也是積極地給予肯潛心用功的詩人的一份正面的肯定和嘉許。換言之,當評選委員彼此形成:「不因成名詩人而選、不因未成名詩人而不選」的共識,決心讓那些已經「done-hill」(走下坡)的詩人意外地「摃龜」,嚐到被詩選「冷落」的滋味,甚至讓詩壇那些「恃名自負」的大佬級詩人及一整年發表不到三、五首詩的「冷引擎」詩人「意外出局,坐坐冷板凳」,來個徹底的「新陳代謝」時,讀者或許才真的有機會接觸到高詩質的詩作品,順便認識這些深具潛力、後市看漲的「績優股詩人」。
貳:關於<年度詩選>評選的實質正義
<年度詩選>進入實質的評選階段,無論初選或決選委員,都應本著「替廣大讀者挑選好詩」的心情,不該過份堅持自己的美學觀點。唯有彼此敞開心胸放遠視
野,才能中眾多的詩作品中,找到可以被多數讀者接受的優質且具有代表性的砂金。所以,在實質的評選階段:(1)題材方面應儘可能使其多樣化,懷鄉(懷舊)詩、鄉土詩、都會詩、社會寫實詩、政治詩、環保詩、生態詩、人物詩、科幻詩、抒情詩、情色詩、詠物詩….. 等等 ,各種議題不妨兼容並蓄,各有演出機會,充分反映(應)多元社會的多元價值觀。(2)意識型態上大中國派與本土派各有擅場,不妨相互握手不再彼此詆毀。(3)風格方面寫實與寫意無分軒輊,溫柔婉約與跋扈飛揚並呈,健康明朗與曲折象徵各具特色。(4)創造技巧方面則藝術性及實驗(開創)性兼具,即物寫實與超現實後現代等各種新舊流派創作工法相互參照,各種奇花異卉均能遍植於詩土上。說穿了,就是要能端出一道令人食指大動的「什錦拼盤」。
<年度詩選>深具「公共財」屬性,筆者寄望它能積極地發揚「詩教」的正面意義,不再「公器私用」,閉起心靈的眼睛(良知)來選詩,淪為特定詩集團用來沽名釣譽的工具,讓廣大的詩讀者對現代詩不再望之生畏,甚至望而生厭。所謂「事在人為」,希望台灣的現代詩不要一再偏執於詩人集團的個別主張與創作理念,詩人致力作品藝術性的耕耘同時,也能適時地加入一些溫馨的人性,讓現代詩走入社會各階層,兼具精緻性與人性化,成為社會各階層人士生活裡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


(全文完稿,將於近期內同步發表於<台灣詩學季刊>及<台灣新聞部西子灣副刊>,歡迎各文學網站轉載及網友撰文討論或來e賜教指正:shesiya@tpts6.seed.net.tw
shesiya@ms43.url.com.tw
平面媒體(報紙副刊及文學雜誌)此文請勿搶先刊載,違者依著作權法追訴,但歡迎來e,向作者另行邀約同類型評論文字或作者近期詩作品

台長: 浪子遊俠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4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