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台灣通俗文化專題期末報告
指導老師:戴寶村教授
學生:國北師院台文所二年級陳朝松
學號:9137014
題目:拜壺民族:西拉雅(Siraya)人的文化與生活初探
【一】台灣地名的由來:西拉雅民族的社地-----大員
臺灣,在當代以前,有著幾個不同的稱呼,例如:琉球、大員、福爾摩沙等等。許多人不知道,臺灣的稱呼是來自於四百年前居住在台南地區原住民族之一的西拉雅民族的社地------大員,也就是今日台南市的安平一帶。
在荷蘭人入台以前,住在台南安平一帶的西拉雅人,稱為赤崁社,相傳初到安平的漢人向這裡的原住民問說:這是什麼地方?原住民回答說:Taiwan,於是漢人就叫它大員,也有翻譯成台員,或者叫做台灣,當時安平是一片沙洲,就叫作台灣嶼,荷蘭人來了之後,稱安平一帶的港灣為Tayuan,後來由於漢人的流傳,台灣成為台南地區的通稱,到了西元一八六四年,台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被稱為台灣府,於是台灣成為全島的稱呼。
「臺灣」當時在西方人的眼中是景色秀麗、物產富饒、民情敦厚的好地方。從中國的版圖看來,臺灣位處邊陲;但是從世界的角度而言,台灣是亞洲大陸與太平洋的交會點,也是黑潮與闊葉林的交會點。
四百年前,臺灣島上聚居了二十多個民族,而西拉雅族只是其中之一。然而,臺灣的歷史卻是從西拉雅族而展開的,他們曾經活躍於十七世紀以前的台灣歷史舞台。
【二】「西拉雅」代表「人」的意思
「西拉雅」代表著什麼意思?西拉雅族分佈在哪裡?西拉雅族和臺灣歷史有什麼關係?
事實上,西拉雅族的稱呼相當晚,原先並沒有稱為的「西拉雅」的民族。在早期的中國志書之中對中國以外的民族都是以「番」、「夷」、「蠻」、「狄」、「戎」稱之,而臺灣的土著民族則被稱為「東番」。「番」,有兩層的意義,其一是指沒有文化的人;其二是指種稻(禾)耕田(田)的人。
在清朝(1683-1895)早期的時候,漢人依據臺灣土著民族學習漢文化、接受漢文化的程度以「野番」稱呼不懂漢文化的土著,以「土番」稱呼開始學習接受漢文化的土著,「社番」以稱呼完全接受漢文化的土著。
後來,清朝又以「生番」取代「野番」、「化番」取代「土番」、「熟番」取代「社番」。到了清朝中葉以後,臺灣土著族群與清朝的政府接觸多了,歸順服從的稱之為「官番」或「屯番」,不順從的就稱之為「流番」或「凶番」,而那些居住在平原地區又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土著就稱之為「平埔熟番」。從這些稱呼,我們知道,清朝對土著文明的對待,是以漢文化為中心,看待周邊民族的「大漢沙文主義」。
到了日治時期(1895-1945),許多受到西方人類學影響的日本學者,為了瞭解臺灣的各種不同民族,以便日本殖民帝國的統治與管理,開始對臺灣的土著民族進行有系統的族群識別與分類,日本學者依據體質、語言、社會組織、文化等方面的異同,將臺灣的土著族群區分命名。當時命名的原則儘量以該民族自我稱呼或是對「人」的稱呼說法命名,而「西拉雅」就該民族對「人」的稱呼。
【三】西拉雅族的分佈地
1.西拉雅Siraya﹕
西拉雅支族,荷蘭人稱為Sideia,原來是住在台南的平地,有九個主要的部落,其中以新港社(今台南新市)、大目降社(Tavakan)(今新化)、蕭壟社(Soulang)(今佳里、七股、將軍一帶)、目加溜灣社(Bakloan)(今台南縣善化鎮)及麻豆社(Mattau)(今麻豆)較著名,尤其新港社就是原來赤崁社遷來的。
蕭瓏社座落在蕭瓏河出海口一帶,活動領域在今八掌溪與曾文溪下游間。大概只需沿河上溯半荷哩或十五分鐘路程,即可到達。Soulang一詞,大概是「河川曲流處」的意思。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管轄的時期,蕭瓏社曾是西拉雅五大村落中人口最多的村落。因為近海的緣故,蕭瓏社也可能是西拉雅各村對漁產依賴最強的村落之一。1657年,荷蘭人在臺灣的宗教評議會(consistory),即曾提議要將蕭瓏社一帶豐盛的漁產運往麻豆社,以供應在那裏接受神學院(seminary)課程訓練的西拉雅青年。
如果我們的訪客繼續順著蕭瓏河而上,將會遇見另一座西拉雅人的大聚落
麻豆社,活動領域在今急水溪上游以南至曾文溪中游北岸之間。Mattau,當地語言的意思叫「眼睛」;此村之所以如此自稱,是因為村落為網狀水系所包圍,村落所在恰如眼睛般嵌置於網川之中,。在一六三0年代,當荷蘭東印度公司想在西拉雅人生活領域擴張統治權威時,麻豆社據載是和其它西拉雅村民處於戰爭狀態之下。
在蕭瓏河南方,約在麻豆社的東南邊,有一叫目加溜灣的村社,活動領域在今曾文溪與鹽水溪的上中游之間。Bakloan在當地語言的意思,可能與「動物宰殺」有關。1629年,目加溜灣社與麻豆社聯手攻擊並屠殺了一群荷蘭士兵;事後,遭到東印度公司派遣一支230人的部隊,施以焚村的報復。一年之後,目加溜灣社在距離舊址約二到三荷哩處,重建村社。
目加溜灣社的南邊,另有一時常在荷蘭文獻被提及的村落新港社,活動領域在今鹽水溪(新港溪)以南至二仁溪以北之間。東印度公司曾在其臺灣政經中心熱蘭遮城(Zeelandia)所在的連島沙洲對岸陸上,築有一名叫普羅文西亞(Provintia)的市街;新港社,則是離此一市街最近的西拉雅人村社。因此,每當東印度公司人員參訪、出巡臺灣島上的村社時,新港社通常是第一站巡訪的地方。當宣教士人手短缺時,臺灣的教會也會將新港社劃入熱蘭遮城教區(Parish)。
新港社以南,另有叫大目降的村社。Tavakan的當地語言,可能是「樹叢與山丘之處」。在荷蘭東印度公司轄理臺灣之際,大目降的人口,比上述其它四個村社來得少。
自從荷蘭人占領台灣以後(1624),西拉雅人就成為外族最先統治的臣民,而歷經荷人及漢人的侵迫,西拉雅族群也逐漸無奈的移居到台南縣境內以及高雄、屏東地方,主要分布在台南平原曾文溪、急水溪、鹽水溪以及二層行溪流域一帶,在臺灣早期對外歷史上,西拉雅族曾扮演過重要的角色。其主要部落如新港社、麻豆社、目加溜灣社、蕭壟社、大目降社等,可說是平埔族中與漢人接觸最早的部落。
【2】馬卡道Makatao﹕
這一支原居於屏東平原下淡水溪沿海附近的平埔族,在1904年伊能嘉矩提出最早的平埔族分類架構中開始稱之為馬卡道,並劃分為與西拉雅不同的獨立族群。至1944年小川尚義才以語言的相似性為由,將屏東平原和台南平原的平埔族視為同一族,統稱為西拉雅族。舊志中出現的「鳳山八社」,就是指馬卡道族中勢力最強大的放索、阿猴、塔樓、加藤、武洛、力力、上淡水、下淡水社等八個社群。由於居地緊鄰排灣族的分佈範圍,因此和附近排灣族有密切往來關係。道光年間,部份族人遷徙至現今恆春一帶的瑯橋地區,被稱為「瑯橋平埔」。
【3】四社群Taivoran﹕(大武壟)
四社群又被稱為「大武壟系統」;原居地大約在烏山山脈西麓,並擴及楠梓仙溪和荖濃溪流域附近,包括現今台南善化、大內、玉井一帶。主要聚落有大武壟社(頭社、二社)、霄里社、芒仔芒社、茄拔社等四社,因此過去被稱為「四社熟番」。這一支族與鄰近的鄒族有密切的互動關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