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25 23:30:48| 人氣1,6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三章:以聯想語法為基礎的修辭系統(上)(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三章:以聯想語法為基礎的修辭系統(上)(1)
第一節:「聯想活動」的學理基礎
【一】想象:最傑出的藝術本領
無論在創作階段或讀者的閱讀評賞,「聯想活動」(the activities of associative thanking)都居於顯著、主要的地位。德國哲學家黑格爾(Hegel, Georg Wilhelm F. 1770-1831)認為藝術作品都是心靈的產物,需要一種主體的創造活動,而這種創造活動,正是藝術家的「想像」(imagination)。透過想象的創造活動,藝術家在內心中把絕對理性轉化為現實形象,成為最足以表現他自己的作品,這種「活動」就叫作天才或才能,是藝術家最傑出的藝術本領。(註1)
【二】想象的心理學屬性:
(1)聯想性思考(associative thinking)與開放式思考(open-system thinking)
對於「思考」的性質,心理學家歷來有「活動歷程說」和「心理能力說」兩派見解(註2)。前者以美國心理學家杜威(Dewey,1910)代表,杜威從思考的功能的觀點分析思考的產生,乃起因於困惑和疑難的情境,當個人處於困難情境中,不能以既有的習慣和經驗作為有效適應時,他必須經由搜尋、探索、分析、嘗試等各種可能的途徑以獲取資料,來消除困惑解決疑難,直到目的達成,思考的心理活動歷程才告一段落。後者以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JP.Guilford,1910)為代表,吉氏採取智力多因論的看法,認為智力是很多種能力的複合體,而思考則是它的表現(進行)方式。按戈式主張,人類的智力可概分為五大類的「心理能力」:記憶(memory)的能力 認知(cognition)的能力聚歛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的能力擴散思考(divergent thinking)的能力(註3)評價(evaluation)的能力,這五類都是心理活動的態樣,但顯然地,前兩者屬於記憶和理解的能力,後三者則屬於思考的模式和能力。
「思考」(thinking)是整個心理活動的歷程,在歷程中個人僅以記憶和經驗去處理各種符號及心象間的關係。在心理學上,「想象」是思考的一種類型,性質上屬於聯想性思考和開放式思考。就藝術家的創作活動而言,所謂的「想像」(包含聯想和靈感),無疑是一聯串的心理活動歷程。「聯想」(亦即「聯想性思考」),係指其思考是由偶然的意念所引起,既無現實目的或待解決問題,思考時無邊際也無方向,由前一個意念引出後一個意念,如此呈現水平地跳耀,擴展開來,亦即所謂的「水平思考」。而「靈感」,黑格爾認為那是「想象活動過程中,和完成作品的過程中,技巧的運用。」
批評性思考和推理性思考,則屬於批評家的思考方式。批評性思考應用在批評家對藝術作品的評鑑,因為批評家必須找出可資依據的標準或規範(方法論),對藝術作品從事價值性的判斷(優劣的評鑑);推理性思考則為批評家在面對藝術作品時,經常使用的解讀方法,批評家必須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從是歸納演繹,推定出結論。至於閱聽者,雖然某種程度上也是「廣義的批評家」,但是閱聽者面對藝術作品時,比較偏重直觀的感覺和審美的欣賞。
(2)想像的三種心理歷程:感官心像、記憶心像、創造心像
在心理學領域裡,「想像」(心像)(imagine)「是指不憑感官只憑記憶而使經驗過的事物在腦海中重現的一種現象」,這種事物重現通常有三種心理歷程(註4):
感官心像(sense organs imagine):
當前存在的物體經由各種感覺器官(視、聽、嗅、味、觸覺)的通路,在心理形成各種物像。根據感官構成的物像,所產生的知覺經驗,使個體知曉物體是什麼,具有哪些特徵。
記憶心像(memory imagine):
沒有具體的物像在面前,單憑記憶而使經驗過事物的像,在意識中浮現起來。
創造心像(created imagine)
即使連經驗中並不存在的事物,在思考歷程中也有產生新想像的可能,我們常說「意想天開」、「別出心裁」所指的正是這種「創造心像。」
在「想像」的心理歷程中,「創造心像」對於藝術家是比較有用處的,能夠不斷地推陳出新,藝術生命才能延續下去。
【三】想象的美學屬性:
(1)知識的兩種形式
義大利美學家克羅齊(B‧Croce,1866~1952)說:「知識有兩種形式,不是直覺的(直觀的;intuitive)(註5),就是邏輯的(論理的;logical);不是從想像(imagination)得來的,就是從理智(intellect)得來的…;總之,知識所產生的不是意象(心象)(imagine),就是概念(concept)。」(註6),克羅齊標舉出知識的兩種形式,這兩種形式同時意味著兩種不同的來源(想像和理智)、性質(直覺的和邏輯的)和產出物(意象和概念)。克羅齊在論及「直覺與聯想」時,進一步提出直覺「與其說是單純的感受,不如說是諸感受品的聯想」,他把聯想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記憶性質的「記憶的聯絡、有意識的回想」,另一類則是創造性質的「創造的聯想」(賦予形式的、建設的、分辨的聯想)(註7)。
(2)「想像」:形成美感的重要的「心理要素」
「刺激、個體、反應」是心理學上研究個體行為的三個基本的變項,「個體從對刺激的感受到反應的表出,必須經過生理的與心理的兩種歷程,生理歷程得到的經驗為感覺,心理歷程得到的經驗為知覺。感覺為形成知覺的基礎,前者係由各種感覺器官(如眼、耳)獲得訊息,後者則是對感官得來的訊息給予分析解釋。」(註8)
「想像」在美學裡,是形成美感的重要的「心理要素」(註9)。就藝術家的創作活動而言,想像的實質乃是建立在過去的表象記憶(形象)和美感經驗(思維)的基礎之上,經由形象的再現、重組與改造所產生的心理活動過程;在想像的整個過程中,感官的感覺(sense)和大腦的理解(comprehend)相互聯結(associate)起來,換個角度來說,就是把感觀的知覺所觸及的形象(藝術作品的形式)以及心靈的思維活動所產生的理解和情感(藝術作品的內容)融會貫通成為一個整體。
第二節:「聯想活動」的美學類型與修辭格間的關聯
由當前感知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件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另一件事物,都是聯想。客觀事物是相互聯繫的,它們在反映中也是相互聯繫著,在大腦的「感覺聯合中樞」(sensory association area)形成「暫時聯繫」,聯想是暫時聯繫的復活,它反映了事物的相互聯繫。
在美學領域裡,「聯想」的初級形式為「簡單聯想」:包含「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和「關係聯想」,較高級的形式為「複雜聯想」,則有「再造性想像」和「創造性想像」(註10)。
(一)簡單聯想:
簡單聯想作為廣義的想像,受到當下感知對象的牽引,是在直接感知時所產生的表象基礎上進行的想像,離不開當時當地特定的生活經驗,所具有的主要是經驗的普遍性,換言之,簡單聯想乃是在既有的美感經驗上,根據「類化作用」
以舊經驗去喚起、融會新經驗的心理活動歷程,跳脫不開原有的經驗局現。
【1】類似聯想:
(1)定義:基於甲乙兩事物在性質上或狀貌上的某種類似,創作者或說話者抓住兩者之間的相似點,以甲比擬為乙,指此說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說明: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憶引起對和它在性質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稱
爲類似(相似)聯想。例如由菊花想到陶淵明,由梅花想到「暗香疏影」。相似聯想反映事物間的相似性和共性。一般的比喻都是借助相似聯想,如以「秋風秋雨」比擬革命形勢,以「松柏後凋於歲寒」形容堅強的意志和過人的節操。
作詩時用韻律,由一個字想到同音同韻的字,也是一種相似聯想。相似聯想是暫時聯繫的泛化或概括化的表現。「泛化」是對相似事物還未完成分辨清楚時所作的相同的反應,「概括化」則是對不同事物的共同性質所作的反應。
修辭格中的「譬喻」、「象徵」、「通感」的手法,其心理學基礎正是「類似聯想」。「譬喻」辭格即是應用新舊兩件事物的類似點,在「類化」(generalization)的心理基礎上,利用舊經驗喚起視聽者的新經驗,「以易知說明難知;以具體說明抽象。」(註11)「象徵」則是使用具體的意象表達抽象的觀念和情感,其具體的意象和抽象的觀念、情感間,或者出於理性的關聯,或者出於社會的約定(註12),更可以是匠心獨運的創造性象徵。
「通感」(synaesthesis)原義是指藝術作品裡產生不同衝動的協調,或對立情感的和諧,法國象徵派「主張各種感官可以默契旁通,視覺意象可以暗示聽覺意象,嗅覺意象可以旁通觸覺意象。」(註13)「通感,就是指五官感覺在感受中互相挪移,各感官交相為用,互換該官能的感受領域。」(註14)
【2】接近聯想:
(1)定義:在空間或時間上接近的事物,在經驗中容易形成聯繫,因而容易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2)說明:由於甲乙兩事物在時間或空間上相當接近,創作者在有關經驗中便把它們經常聯繫在一起,以致形成穩固的條件反射,一感受到甲便聯想到乙,並引起相當的情緒反應。例如提到高山鐵路就容易想到阿里山,說到七家灣溪就想起櫻花鉤吻鮭,因爲二者在空間上接近。提到黃梅就想起梅雨季節,說到盛開的櫻花就想起春寒,則是在時間上接近。空間上的接近和時間上的接近也是相聯繫的,空間上接近的事物,時間也必定相接近。感知時間相接近的,空間距離也常接近。修辭格中的「示現」,其美學基礎正是「接近聯想」。學者沈謙說:「示現是透過豐富的想象,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將某一個人或某件事物描繪得活靈活現,狀溢目前,讓讀者如身歷其境,親聞親見的修辭法。」學者黃麗貞說:「用回憶、預想、懸想的方法,把過去的、未來的、或者這時在另一個地方所發生的事,生動地顯現出來,就是示現修辭法。這是一種以變化時、空為基礎的表達方法,它的主要功能是:把不在眼前的事物,展示到眼前來。當說話人或作者使用了示現手法,聽者或讀者有如看到另一侗時、空的『場景』展現在眼前。」,簡言之,「示現」即是一種「穿梭時空、虛擬實境」的聯想。
【3】對比聯想:
(1)定義: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憶引起和它具有相反特點的事物,稱爲對比聯想。對比聯想建立在甲乙兩件事物性質或狀貌對比關係之上的聯想,主要在強化對兩件事物所具有的對立關係的理解和感受。換言之,對比聯想就是指由某一事物聯想到與其相反事物的能力,具有明顯相反特點的聯想。
(2)說明:如由黑暗想到光明,由冬天想到夏天等。對比聯想既反映事物的共性,又反映事物的相對立的個性。有共性才能有對立的個性。如黑暗和光明都是「亮度」(共性),不過前者亮度小,後者亮度大。夏天和冬天都是季節,不過一個炎熱,一個寒冷。對比聯想使人容易看到事物的對立面,對於認識和分析事物有重要的作用。修辭格中的「映襯」,其美學基礎正是「對比聯想」。「所謂映櫬,是指在語文中,將兩種相反的觀念或事物,對立並列,相互比較,以便語氣更增強,意義更明顯…」(註16)
【4】關係聯想:
(1)定義:由於事物的他種聯繫而形成的聯想,可通稱爲關係聯想。
(2)說明:關係聯想類形包括「部分與整體或種屬關係的聯想」,如由紅顏想到美人,或由絲竹想到音樂;「因果關係聯想」,如由歲寒想到松柏後凋,或由火堆想到溫暖等等。事物間的聯繫是多種多樣的,反映事物種種聯繫的關係聯想也是多種多樣的。
修辭格中的「借代」,其美學基礎正是「關係聯想」。「足以用來代替本體的借體,由於兩者之間有密切的相關性,這密切相關情況,可能就是本體的某一部分,或者它的一種情況。」(註17)。

台長: 浪子遊俠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6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