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7-04 16:18:19| 人氣7,61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現代詩修辭學第十講關於「映襯」(to set off)修訂稿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現代詩修辭學第十講
關於「映襯」(to set off)
--兼論現代詩作品中的映襯修辭
現代詩的表意方法論之十
【壹】「映襯」的定義
學者陳望道說:「揭出互相反對的事物來相映相襯的辭格。」;學者周振甫說:「映襯是指用相對的事物來互相映照和陪襯,或用賓來陪襯主。」。
黃慶萱教授說:「在語文中,把兩種不同的,特別是相反的的觀念或事實,對列起來,兩相比較,從而使語氣增強,使意義明顯的修辭方法,叫作『映襯』。」。
陳正治教授說:「從字面來說,映就是映照,襯就是襯托。在語文中,把兩種觀念、事物或景象,相互對照或櫬托,使情意增強的修辭法,就是映襯。」。
綜合諸家論點,筆者對「映襯」的理解為:「在語文中,使用兩種相關、相反的觀念、事實或景象、物色,進行平行對比或主賓相襯,以增強理念或深化情意的表意方法。」。
【貳】「映襯」的表現類型
學者陳望道分為「反映」與「對襯」兩種類型。
黃永武教授分為「反襯」與「正襯」兩種類型。
董季棠教授分為「反襯」與「對襯」兩種類型。
黃慶萱教授將「映襯」辭格的表現態樣歸納出以下三種:
(一)反襯:對於同一種事物,用恰當與這種事物的現象或本質相反的副詞或形容詞加以描寫。例如:「無事忙」,或者「愈幫愈忙」,均為反襯。
(二)對襯:對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例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均為對襯。
(三)雙襯:對同一個人、事、物,用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例如:「啼笑皆非」、「又好氣又好笑」、「不打不相識」、「不是冤家不聚頭」,均為雙襯。
陳正治教授則分為:「對比」、「正襯」、「反襯」和「側襯」四種類型。
(一)對比:對比是語文中,把兩種觀點、事物或景象,對照比較,表達思想的修辭法。其中的「對比」,再析分為「兩方對比」,也就是黃慶萱教授的「對襯」;以及「一方兩對比」,也就是黃慶萱教授的「雙襯」。
(二)正襯:正襯是應用性質相似的客體事物,襯托本體事物,使本體事物更顯
明的修辭法。它的表現形式,大部份是好的襯托好的,壞的襯托壞的
。內容上,客體與本體的性質是相似的。
(三)反襯:反襯是應用性質相反或相對的客體事物,襯托本體事物,使本體事物更顯明的修辭法。這也是以賓襯主的修辭法。它的表現形式,大部份是好的襯托壞的的,壞的襯托好的。內容上,客體與本體的性質不同。
(四)側襯:側櫬則是從側面來襯托本體事物的修辭法,這是特寫受本體事物影響的客體事物的反應情形,以襯出本體事物。
在「對襯」項下,黃麗貞教授另外提出「關聯性的對襯」和「偏重式的對櫬」。
(註1)
(一)「關聯性的對襯」:為了要強調出某種情思和哲理,作者常常安排一些相同或相關的的字詞,藉著特出的形式,讓讀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
以「戒」和「血氣」的關聯,使老、少、壯的人生階段持守,在相互對襯下,分外明析。
筆者按:此段形式設計上係使用「複句排比」,藉著相關字詞的複式排列演出,而整體形式和內容方面,則以映襯深化哲理。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西樓,愛上西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醜奴兒》)
在相同的字、詞、句的關聯下,人生的成長與成熟,心境的不同,便對照得非常清楚,讓人一讀之後,感傷、頓豁的滋味,混蕩在心頭。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上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淺深為所得之深淺耳。」(張潮《幽夢影》)
藉著讀書、看月的關聯,把少年、中年、老年的年齡智慧和心境,作了很深刻的對襯與詮釋。
筆者按:此段形式設計上也是使用「複句排比」,藉著相關字詞的複式排列演出,表意方法上則以譬喻中的明喻引出,而整體形式和內容方面,也以映襯深化哲理。
(二)偏重式的對櫬:對襯正反兩面的份量

【參】「映襯」的心理學基礎和形式構成
【一】映襯的心理學基礎
映襯的心理學基礎,在於人類與生俱來的「差異覺閾」(difference threshold),即「人類對於不同程度的兩種刺激,先後或同時出現時,只要其間的差異達到某種程度,便能加以辨別、、、,刺激強度差別愈大,人類識別也愈容易」(註2)。換言之,刺激的差異性誘使人類心理上產生「對比作用」,而加以區分辨別。
「差異覺閾」或稱為「恰辨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是指「兩個刺激的物理能量差異必須大於某個量值,人們方能感覺到兩者是不同的。這個能讓刺激接受者清楚區辨兩刺激的最小能量差異值稱為『差異閾』或為『恰辨差』。」(註3);其前提概念為「感覺閾」或「絕對閾」(absolute threshold)。「絕對閾」是指「並非所有的刺激均能引發感覺經驗,外界刺激的物理能量必須超越某個最小值,方能被感覺器官所感知,這個最小值我們稱之為『感覺閾』或『絕對閾』。例如:在安靜的環境中,人們最遠可以聽到6公尺以外手錶的滴答聲,故距離耳朵6公尺遠的手錶所發出的聲波能量,約為人們的聽覺感覺閾」。(註4)「德國生理學家韋伯(E、H、Weber)發現差異閾與刺激強度的比值為一個恆定的常數,換句話說,差異閾與刺激強度成正比。」(註5),韋伯定律(Weber’ law)的公式如下:
△ I
I = K
其中,△I為差異閾,I為標準刺激的強度,K為韋伯常數(Weber’ constant)。」(註6)。
【二】映襯的形式構成
構成映襯辭格的外在形式,按「對比」和「烘托」各有不同:
(一)「對比」的形式:「對比」(contrast)是比較通俗易解的說法,包含「對襯」和「雙襯」兩個次元類型,張春榮教授對此有詳細說明:「以敘事句(S+V+O)為例:
(1)對襯:對襯是兩組事物之對比:
S1+V1+O1
S2+V2+O2
兩句旗鼓相當,各自獨立運作。且看以下實例:
「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曹石倉(至屠夫徐五家見懸聯)
黃麗貞教授說:「以對聯的整體來說,上下兩句是對襯;以各句單獨來說,各自為反襯。」(註7)。仗義對比屠狗輩,負心對比讀書人,是相當諷刺的反襯。
兩句均為獨立事件,上下文對映,是「對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則屬對襯。
(2)雙襯:雙襯為一組事物之兩面對比:
S+V1+O1,V2+O2
主詞(S)統一,動詞(V)或受詞(O)相互排斥、對立,卻行成『對立的統一』,深入刻劃事實的真象,打破一元思維的盲點。」(註8)。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王孫公子把扇搖。」
--------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五回:苦熱歌),同樣是透過農夫和王孫公子,對
稻禾枯焦同一件事,表達截然不同的心情,是「對同一個人、事、物,用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屬於雙襯。有研究學者以為此例係「對襯」(註9)。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學者王希杰教授,關於「對比」提出「參考框架」的概念:
「蔣捷的《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矣。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就是靠著對照手法結構而成。從邏輯上看,對照的奧秘在於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這首詞中,同的是『聽雨』,異的是地點和事件及心情。同就是對照的參考框架,沒有參考框架,就沒有對照的藝術效果了。」。(註10)
(二)「烘托」的形式:「烘托」包括「正襯」、「反襯」和「側襯」,由主體和賓體共同構成,表現以賓襯主的形態,賓主之間應有主從關係且結合緊密。陳正治教授說:「在正襯、反襯、側襯裡,客體事物是為了襯托本體事物的,因此客體事物和本體事物應該相關,而且緊密結合。違反了這個原則,或者是喧賓奪主,讓人體會不出要表達什麼,就不是好的映襯句。」(註11),且看以下詩例:
(1)正襯:
「春冰薄,人情更薄;登天難,求人更難」,前面的詞語是客體事物,後面是本體事物,以客體襯托主體,凸顯出主體,這是直接形式的正襯。另外尚有比較婉曲、間接的表現形式,陳正治教授稱為「間接的正襯」,且看陳正治教授的說明和舉例:「有些正襯的句子,先寫句子相似的景,再寫相關的情,例如元曲中,馬致遠的(秋思),先寫『枯藤、老樹、昏鴉』,以及『古道、西風、瘦馬』等衰敗蕭條的悲景,再寫『斷腸人在天涯』的情,這是以悲景襯悲情的正襯。」(註12)。
(2)反襯:
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兩句從對比的形式設計觀察,是相當工整的「正對」,屬於「對偶」的一種形式。若從「映襯」所偏重的表意內容觀察,「蟬噪」用來襯托「林愈靜」的主體,「鳥鳴」用來襯托「山更幽」的主體,正是以動態之筆描寫靜態之境。「蟬噪鳥鳴」均為現實的具象的實體,「林靜山幽」則是存在於詩人內心的抽象的思維感受,以具象的實體襯托抽象的心境,正是「實者虛之、虛者實之」情虛景實、虛實相映的手法,實景與虛境透過對比,以賓襯主以實襯虛,達成「實虛互掩」創新意境深化情思的目的。職是之故,張春榮教授指出:「『反襯』用最通俗的講法,即是『襯托』,(或曰『烘托』),只不過『反襯』特指從反面或相反特徵去襯托主體。」(註13)
(3)側襯:
<漢樂府、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係,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湘綺為上裙,紫綺為下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歸來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在這段樂府詩裡,詩人以含蓄之筆側寫羅敷的美貌。「青絲為籠係,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湘綺為上裙,紫綺為下襦。」,僅白描羅敷外表的穿著和打扮,並未言及羅敷的美貌,從「行者見羅敷」到「歸來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這一段文字敘述裡,詩人刻意避開對羅敷美貌的直接與正面的描繪,不說她如何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只著力於記錄旁觀者看見羅敷時的反應,因為只是記錄旁觀者各自的反應,必然是比較客觀而具有公信力的,所以一方面更能夠取得讀者的心理認同,另一方面也讓讀者更有寬廣的想像空間,如此的巧思的確有其高明處。
【肆】「映襯」與「對比」、「烘托」、「對偶」的區別
(1)「映襯」與「對比」和「烘托」
詩人兼詩論家蕭蕭說:「『映襯』異於『烘托』,是以相反或相對的事物,反映或襯托主體、真象的一種方法。」,「對比是相反相成的兩股力量,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結合,因此,它的氣勢與說服力不可低估,是詩藝術中扭轉乾坤的大手筆。」(註14),至於「烘托」應如何界定,蕭蕭並未另作說明。
大陸學者王希杰說:「對照(筆者註:即「對比」)是A和B兩者平等并列,不分彼此。對照的變格就是映櫬。在映襯中,A和B不再是平等的、並列的,一個上昇到了主導的地位,另一個則下降為陪襯的地位。」(註15); 又說:「對照的A和B之間的語義關係可以是同類的相似的相近的,也可以是相反的相對的,分為。在映襯中,A和B不再是平等的、並列的,一個上升到了主導的地位,另一個則下降為陪襯的地位。」,王希杰教授已經將「對照(對比)」和「映襯」(烘托)之間的些微差異,明白點出來,但是很顯然他把「映襯」就當作「烘托」。
許多修辭學專書,經常將「映襯」與「對比」和「烘托」三者混為一談,筆者整理各家說法,作出個釐清。「映襯」應包括「對比」和「烘托」這兩大類型,亦即彼此平行對等的「相互對映(對比)」和主體與襯體不對等(俱有主從關係)的「相互烘托」,換言之,映襯是「對比」和「烘托」的聯集。對比包括「對襯」和「雙襯」;烘托包括「正襯」「反襯」和「側襯」。張春榮教授說:「『對襯』、『雙襯』均為並列關係的語言結構,而『反襯』卻為賓主關係的構成;彼此貌相似而神相異,實質大不相同。『對襯』、『雙襯』中彼此地位相當,而『反襯』的重點在以賓形主,重點在後。」(註16)
學者張仁青教授則使用「觀念聯合」的心理學學理,將「聯想」分為「類似聯想」、「接近聯想」、「對比聯想」三類:
(1) 類似聯想:說到「狗」,想到「貓」;說到「菊花」,想到「向日葵」。
(2) 接近聯想:因「櫻花」,想到「日本」;因「勞力士」名錶,想到「瑞士」。
(3) 對比聯想:是以兩種殊異的事物對立,如白與黑、春花與秋月,而使其
特徵更明顯。「青山」與「綠水」、「才子」與「佳人」,是正對;「光明」與「黑
暗」、「驕矜」與「謙遜」,這是反對。正反雖殊,其出於對比聯想則無疑義矣。
(2)「映襯」與「對偶」
「對偶」是中國文學獨特的精華,中國字獨形單音的特性,提供「對偶」此種表現形式充分的發展空間,使得「對偶」發出最大的光芒。「對仗又稱排偶、對偶、偶對。由兩個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或相近之句子構成。其兩兩成對,如古代公府儀仗結對導行,故名。作為一種常見修辭手法,對仗廣泛運用於古代辭賦、駢文與詩詞創作,尢以詩歌為多。除古體與律絕不嚴格要求對仗外,其它形式之律詩中間兩聯均須對仗。……..對仗名目甚多,恰當運用,可增加詩歌內容之含量,並賦予停韻整贍之形式美。」(註17),且看古詩中「對仗」的實例: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閣序)
「無邊落木蕭蕭下,無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唐。李商隱<無題>
王勃有「初唐四傑」的美稱,四傑為初唐駢文巨匠。「落霞孤騖」兩句,對偶工整,素來膾炙人口。
「對比關係」是「映襯」辭格的演出方式,而「對偶」亦脫胎自「對比關係」,但在形式上有更為嚴格的約定。「對偶」和「映襯」如何區別?陳望道《修辭學》將「對偶」歸入「章句上」的修辭,偏重形式方面的要求;「映襯」則歸入「材料上」的修辭,偏重內容方面的表意。陳望道認為「對襯在乎將相反的兩件事物互相對照,句法是否對偶在所不問;對偶在乎將相類的兩個句子互相對照,事物的相類相反在所不問。因此,對偶可說比較偏於形式一面,對襯比較著眼在內容一面。」(註18)
黃慶萱教授將「對偶」置於「優美的形式設計」,「映襯」置於「表意方法的調整」,基本上也是把握住兩者「互為表裡,重點不同」,前者偏重外在形式,後者偏重實質內容,兩者所具有的不同特徵。亦即張春榮教授所指出的:「前者注重表層『語言結構』的相對」,後者注重『語言結構』裡層之『意義』上的對比。」 (註19)。
【伍】「映襯」在中國詩詞中的應用
(一)、反(對)櫬與陪襯
在我國文學作品裡,很早就大量使用「映襯」修辭:
(1) 以反(對)櫬來表現:
學者周振甫說:「用淒苦的景物來寫快樂,用美好的事物來寫悲傷,這是反襯。」(註20),又舉實例說:「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反襯的明句。」
《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上>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周振甫說:「采薇寫守邊兵士的勞苦,兵士出征時心裡是愁苦的,詩人寫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楊柳在春風中飄盪的美好景物來反襯士兵的愁苦,春天是歡樂的季節,士兵卻在這時被迫出征,所以加倍顯得愁苦。士兵回來時的心情是愉快的,詩人寫道:『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在雨雪中趕路是苦的,用苦景來反襯愉快的心情,見得士兵為了急於回家而不顧雨雪忙著趕路,加倍顯出心情的愉快。」。黃慶萱說:「四句十六字中,季節的變遷、空間的轉移、人事的倥傯,藉映襯的文字,作冷靜的對比,於是征人久役於外的寂寞悲傷,也就從此相反情境的對照下,鮮明地表現出來了。」,<釆薇>是透過不同時間之下,場景變遷的「對比」,以傳達出人世的滄桑。在春天楊柳依依的良辰美景裡,士兵被迫出征,當真情何以堪?而時值嚴冬,雨雪紛飛,士兵解甲返鄉,歸心似箭,
所以不覺一路風雪艱苦。這首詩第一節經由過去楊柳依依的時空場景與當時帶甲出征的不捨心情,對比出環境與心情間「物是人非的反差」;第二節則反轉過來,表現出「人是物非的反差」,這兩個「反差」正是構成戲劇性的張力(tension)所在,透過景與情之間相反相成的溶接(dissolve),營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圍,而作者所使用的正是反襯的修辭手法。
又如<小雅><鴻鴈>:「鴻鴈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明哲知理的人洞悉民隱,所以肯定我的勞苦與作為,愚昧而思慮不周的人不察民瘼,所以誤會我驕慢不恭。哲人與愚人,是「人物的對比」,不同的人物,對同一件事、同一個人,往往出現截然不同的看法和評價。
又如<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盡瘁國事;或息偃在床,或不己于行;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此詩諷刺周幽王時代,政治黑暗、官場善惡同流、勞逸不均,詩人於是發出不平之鳴,也正是使用「映襯」辭格,以對比的方式凸顯那時代的勞役不均,印象格外鮮明。
又如東漢時代五言古詩<上山採蘼蕪>:「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此詩也是採取「人物對比」的敘寫策略,以「新人手爪不如舊人,新人織縑不如舊人織素」,對襯出「新人不如故」的題旨。
(2)以陪櫬來表現:
學者周振甫說:「用美好的景物來寫快樂,用淒苦的事物來寫悲哀,這是陪襯。」(註21),又舉實例說::「杜甫的<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陪襯的名句。」。「陪襯」即陳正治教授所說的「側襯」。
(二)映襯所使用的各種「對比」
唐宋以降的詩詞裡,「映襯」辭格更是履見不鮮,筆者茲以「對比」的各類形態作為線索,分別提列:
(1)顏色的對比
「白雲迴望合,青靄入看無」-------------------唐。王維<終南山>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宋。周邦彥<玉樓春>
(2)聲音的對比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半樓月影千家笛,萬里天涯一夜砧」-------清。陳恭尹<虎丘題壁>
(3)時間的對比
「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宋。王安石<春夜>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
笑春風」-----------唐。崔擭<題都城南庄>
(4)空間的對比
「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王維<使至塞上>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登鸛鵲樓>
「白水滿時雙鷺下,綠槐高處一蟬吟」-----宋。蘇軾<溪陰堂>
(5)場景的對比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6)情境的對比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唐。李商隱<樂遊園>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宋。秦觀<春日五首。其一>
「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明。屈大均<壬戍清明作>
(7)動靜的對比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唐。王維<過香積寺>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唐。賈島<題李凝幽居>
(8)數量的對比
「山中一夜雨,樹梢百重泉。」------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一樹春風千萬枝」------唐。白居易<永豐坊園中垂柳>
「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清。祁文友<出郭>
「有山皆入畫,無樹不參天」-------清。劉爵湛<秀峰寺>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老殘遊記<大明湖。鐵公祠楹聯>
「映襯」辭格在表現效果上,與「反諷」辭格極為相近,均有相當程度的趣味性,兩者均訴諸於「事物的對比」,對比的本身就具有嘲弄(to jeer)的效果。按姚一葦教授<論對比>一文,就「自對比產生嘲弄」,對「嘲弄」的解說:「嘲弄係屬於一種理性的活動,是理智之遊戲。一般人以為凡屬理性的活動往往游離於情感之外,諸如機智(Wit)、詭語(Paradox)、幽默(Humor)、譏笑(Ridicule)、愚弄(Mockery)、諷刺(Sarcasm)、諷諫(Satire)、誇飾(Over Statement)、抑低的敘述(Under Statement)------等活動,主要均屬理智的遊戲。在它們理性活動之中,有的是善意的,有的則懷有惡意:有的強烈到足以傷人,有的溫和中帶有好感;有的作弄他人,有的嘲笑自己;有的含有規諫之意,有的只在訕笑別人;其間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此間所謂的嘲弄,不同於上述各種,它是上述各種活動之總稱;它可以包含上述各種;亦可以包含其中的某幾項;亦可以只有一項,亦即是說它可以是機智的、幽默的、譏笑的、愚弄的、諷刺的…….,或其中某幾項之和,或專指其中的某一項。」,且看現代詩作品中,使用「映襯」辭格的實例:
(1)反襯的實例:
媽袓、觀世音、玄天上帝
保生大帝、魁星
列隊集合
在現代公寓內
玻璃櫥中

非共商天下大事也
而是討論如何脫困
有手有腳
竟寸步難行
威靈顯赫陳啟
卻無法解圍,詩
--------------節錄渡也<木刻神像>
這首<木刻神像>,收錄於詩人兼詩論家渡也(陳啟佑)最近出版的詩集《流浪玫瑰》,渡也以詩論、詩評見長,相形之下創作反而有點「玩票」性質。這本詩集呈現現實精神,生活化的題材,以寫實的策略進行演出,生活化的語言、寫實的意象,平易中饒富趣味:諷諭、揶揄、自嘲,令人時而會心莞爾、時而拍案叫絕。這首<木刻神像>的詠物詩,以「反襯」辭格,寫出神像木偶「自身難保」的窘境,間接反映台灣社會神壇充斥,甚至大舉入侵住宅區的現況。接著,欣賞一段詩人向明同樣以「反襯」手法處理的詩行:
昨天,昨天是月曆牌上的美女
今天卻被解構,褻衣褪至她的鬢角
有人趕了一黃昏的路
拾回一片沒有黎明的早晨
-------------節錄向明<造像>
末句「拾回一片沒有黎明的早晨」是一句反襯形式的「警語」,頗有暗示性,很耐人尋味。詩人向明退休後這些年,生活上非但沒有離群索居,創作方面更見
視野開闊、日益精純,余光中說:「詩人多半老而才盡」,向明偏偏來個反其道而
行,以練達的詩筆清澈的智慧,證明自己是藍色星空中,那顆越燒越有勁的紫微
星。
(2)對襯
有些女人在廊下有些女人在屋子裏
有些總放不下那支歌有些跳著三拍子
有些說笑有些斜倚在那兒而有些則假裝很是憂慮
鳥和牠的巢,戰爭和它的和平
而活著是一件事情真理是一件事情
-----------節錄亞弦<所以一到了晚上>
如果把喜歡擺文字遊戲、經常在形式上搞怪的詩人管管說成「怪才」,那麼詩人亞弦肯定是個「鬼才」。在這一小節裡,亞弦慷慨地連續使用三層「雙襯語」:「有些說笑有些斜倚在那兒而有些則假裝很是憂慮/鳥和牠的巢,戰爭和它的和平/而活著是一件事情真理是一件事情」,以「對比」的形式栩栩如生地描繪「站壁的女郎」(妓女),等著接客時的各種姿態,極盡挖苦、揶揄之能事。亞弦的詩,語言俏皮,富予「嘲弄性」,這是由於他善用「反諷」辭格,此外,他的意象推演,更常「不按牌理出牌」,總是超出讀者理性的推理與感性的聯想之外,讓讀者的思維一再「凸鎚(出岔)」,甚至意識到一再被他的意象耍弄,然而讀者如我,卻一點兒也不會生悶氣,反而常為亞弦的機鋒大呼過癮,彷彿有「被虐待狂」一般,感覺熟讀亞弦的詩之後,整個人似乎也陷入某種程度的「妄想症之類的心理變態」狀態中:
哈里路亞!我們活著。走路、咳嗽、辯論,
厚著臉皮佔地球的一部份。
沒有甚麼現在正在死去
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

在三月我聽到櫻桃的吆喝。
很多舌頭,搖出了春天的墮落。而青蠅在啃她的臉,
旗袍叉從某種小腿間擺蕩;且渴望有人去讀她,
去進入她體內工作。而除了死與這個,
沒有甚麼是一定的。生存是風,生存是打穀場的聲音,
生存是,向她們------愛被人膈肢的-------
倒出整個夏季的慾望。
---------節錄亞弦<深淵>
這首詩,寫於1959年(民國48年),在那個風聲鶴唳、動輒得咎的年代,如此露骨地揭露女性的愛慾,而竟然沒被「過敏的當局」視之為「精神污染」,頗令筆者感到好奇。光是這一小節的「情色敘寫」,就足以撩人遐思、想入非非了!
(3)雙襯的實例
不是她不愛咱洛陽的琉璃瓦
嫌石階太高,青苔太厚
她只是愛像後艙蔬菜那樣
很快就會枯萎的結婚
--------節錄亞弦<海婦>
這小節裡,詩人使用「雙襯」的手法,間接點出這名婦人是個媚俗的「現實主義信徒」,對於愛情,她視之為誘使男人與她結婚的一種手段或策略,而她同時也是個懂得把握當下的歡樂的「享樂主義者」,套一句時下的流行語:「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註解:
註1、錄自黃麗貞《實用修辭學》〈第三章:映襯〉第78頁至80頁,(台灣台北:國家出版社,2000年4月初版二刷)。
註2、錄自黃慶萱《修辭學》〈第十五章:映襯〉第288頁,(臺灣台北:三民書局,1983年10月四版)。
註3、錄自黃震武、林文瑛等五人合著《心理學》〈第四章:感覺與知覺〉第111頁,(臺灣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2001年月8月初版一刷)。
註3、同註2第288頁。
註4、同註2第288頁。
註5、同註2第288頁。
註6、同註2第288頁。
註7、同註1第79頁。
註8、錄自張春榮《修辭新思維》〈亮麗樂章:對偶、映襯、排比〉第138頁,(台灣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9月初版)。
註9、參閱陳正治《修辭學》〈第六章:映襯修辭法〉第61頁,(台灣台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9月初版一刷)。
註10、錄自王希杰《修辭學通論》〈第十章:修辭格〉第439頁,(中國: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6月)。
註11、錄自陳正治《修辭學》〈第六章:映襯修辭法〉第69頁,(台灣台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9月初版一刷)。
註12、同註9,第64頁。
註13、同註8,136頁。
註14、錄自蕭蕭《現代詩學》〈方法論:對比的力量〉第195頁及197頁,(台灣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4月版)。
註15、同註10,第440頁。
註16、同註8,139頁
註17、錄自《唐詩大辭典》頁930,江蘇古籍出版社印行。
註18、錄自陳望道《修辭學發凡》〈第五章:積極修辭一;第五節:映襯〉第98頁,(香港:大光出版社,1964年2月版)。
註19、同註8,139頁。
註20、錄自周振甫《詩詞例話》〈反襯與陪襯〉第200頁,(台灣台北:南琪出版社,出版年月不詳)。
註21、同註20。



台長: 浪子遊俠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7,610) | 回應(1)|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