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人與妻子,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人,強人喜歡中國式的戲劇、傢俱、餐飲、格局、設備、穿著,並汲汲於權力、政治。強人的妻子喜歡西式的歌劇、電影、擺設、飲食、宴會、禮服與社交,並沉浸在藝術、享樂。
強人的宴客,是為你端上中式菜餚,請你拿起筷子,在餐間與你討論時事,嚴肅拘謹的沒多少聲音,飲酒也是淺嘗即止。往往只有半飽,更多時候根本令人無心用餐。
強人的妻子宴客,是為你在長長的餐桌上堆滿西式食物,笑聲與酒杯碰撞的聲音此起彼落,談論著藝術與當時的高尚活動,美酒佳餚務使賓主盡歡,絕對酒足飯飽。
這樣的夫妻,使這幢宅院充滿驚奇,從外到內,每個角落都充滿著強人夫妻一中一西歧異卻合諧的生活步調。
處處有景的園林,固然是為了令居住其中的強人夫妻心神愉悅,更是因為強人的妻子喜好藝術,鍾情國畫,隨處都是她寫生的好位置。整片的梅花林、前後花園各異其趣的丰姿,四時更迭的花木各自綻放。後花園的一株山櫻花會搶在花季之前開花,在繁花正盛的時節飄落緋紅色花瓣,灑滿整個池面。這座優雅嫻靜的魚池有上下兩層,花瓣飄落時自上層隨池水流瀉而下,將下層池水逐漸渲染得嫣紅。四周梅花正盛的時節,池水緩緩搖動紅色波光,池邊種植了筆筒樹,增添了一點浪漫南洋風情,亦中亦西。
我們訪問這座庭園時已過了花季,無緣見到這美麗的景致,不過卻在這株碩美的櫻花枝幹上看見台灣藍鵲的巢。解說員打趣的說:「台灣藍鵲是啞鳥,很漂亮,但是叫聲很難聽。」也算是另一種收穫。
這幢簡潔造型的居所,有著中式的格局。大門正對面是依據古代建築形式而建的白色照壁,這座照壁的功能是區隔內外,彰顯主人的勢力範圍,將其他市井繁雜阻擋在照壁之外。大門前有延伸的「軒」,可以將車子直接開進軒內,不論晴雨都可以優雅進出。
走進大門,主建築是回字型的中式建築形制,若以大門為南向,主屋在北,東西各有住房。走廊將各屋相連,當中的庭院依舊種植了花木,氣氛悠閒。
大門這向僅二樓有住屋,大門兩側是有著不同形狀窗洞(當時解說員說的是「窗窺」,圍牆上提供透氣、透光兼具美觀的各式洞口)的圍牆。這樣的窗洞在中正紀念堂的圍牆上也可以看見,是中國園林建築的特色。
主屋一樓中央為正廳,面向正廳右手邊為廚房、餐廳、起居室;左手邊為強人的辦公室及外賓接待室。整個一樓是大型的社交區。大廳與兩旁側廳以上好柚木製成的活動屏風相隔,必要時可以打開,變成一個大型的活動場所。
正廳擺滿紅木家具,雖然擺設已非當時原貌,但家具確實為當時所設,扶手上依稀可見搬動造成的擦痕。廚房、餐廳、起居室皆為西式設計,每個活動區域都設有壁爐,以取暖及驅逐山上的溼氣。配合這些裝潢,所有的家具呈現歐式風格。座椅是米黃色的沙發扶手椅,小邊桌及茶几搭配燃燒紅焰的壁爐,飯後在這裡啜飲一杯紅茶,無疑是最悠閒的情趣。中式外觀,西式傢俱,正是這幢房子的特色,也是強人夫妻的寫照。
餐廳擺設西式的長型餐桌,足以應付小型家宴的長度。牆上掛了強人與孫兒們遊戲的照片。照片中強人操控一種足球的遊戲檯,附有把手的長桿子上有多個踢球模樣的人偶,轉動把手就可以控制人偶踢球,在一些遊樂場中還可以看見放大版的遊戲檯。強人的兒子與孫子圍觀,小孩子手上還抓著圓球型的「籌碼」,顯然這是場提供押注的遊戲。
解說員神秘兮兮的問我們:「妳們猜,小孩子手上拿著的是什麼?」
我立刻回答:「桂圓。」其實,就是未去殼的龍眼乾。在那沒什麼零食可吃的年代,桂圓是小孩子最嚮往的甜食。
解說員老先生笑呵呵的說:「對!就是桂圓。」他對我的直接反應十分讚許與開心,畢竟這年頭還認得桂圓的年輕人實在少見。
於是,他心花怒放地開了個玩笑:「這是從福建漳州來的桂圓,那個時候的說法,就是『匪貨』!」
我們被這用詞逗得大笑,不負我們放下矜持地要求進這裡一遊。
廚房因年久失修,未開放參觀,但老先生用誇張的口氣形容裡面的設備:「裡面設置了當時最先進的設備,可以烤雞的大烤箱、大型的冰櫃、非常大的流理台,全部用的都是最好、最高級的設備。夫人喜歡西餐,所以裡面還有很多料理西餐的用具,讓總統和夫人隨時可以宴請賓客。」他的口氣充滿當年風光。
我們隨著老先生的腳步轉往強人辦公室與外賓等待的接待室。
接待室依舊維持起居室的西式風格,但一走進辦公室,就完全變成中式風格。
辦公桌上放置著當年強人使用的筆,連位置也未移動。辦公室裡還掛有強人母親的畫像,讓強人可以隨時看見自己的母親。(強人是孝順,還是戀母?不得而知。)
老先生解釋:『總統住在這裡的時候,這裡稱為「中興賓館」。總統逝世之
後,閒置了一段時間,後來,他的兒子蔣經國先生將這裡捐給國家,就作為國民黨聚會、開會的地方,改稱為「陽明書屋」。所以,這當中的擺設都已經不是當年的樣子,不過,還是有許多小地方維持了原樣,像是辦公室裡書桌的位置與書桌上的筆,還有牆上的老夫人掛像。』
小石有個小發現:「地上的地毯,是不是當年就有的?」
「是的。這是當年就鋪在這裡的地毯。」老先生饒富興味地看著小石。
「難怪踩在上面的感覺就不一樣。好紮實!很高級的感覺…」小石對我說,還踩在地毯上,不肯移開。
那是一片白色的長毛地毯,柔軟厚實的感覺與現在壓克力毛地毯完全不同,服貼與密集的質感,非常高級。地毯有縫接的痕跡,不過非常工整,看不出材質是什麼,也無法從氣味分辨出來。然而,那種紮實地承接著腳步重量的感覺,真的非常舒服,如同踏在雲端。
「平常是不能踩在這片地毯上的,今天人少,所以比較輕鬆。」老先生完全是前輩的口氣,而我們正是激起他熱血的可愛後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