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27 18:04:55| 人氣1,277|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賦詩填詞之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賦詩填詞」是抒發感情的方式之一,每個人在並不完善的精神健康狀態的自我調整作用上與「讀書撰寫文章」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的自我調整方法就是盡量使自己保持一顆童心,恢復到童年的心理狀態。心地坦然了,免疫系統功能也加強了;腦細胞負荷減輕了,自然就不易染病。在生活遇到挫折時,賦詩填詞可以積思頓釋,堅定信念;在情緒低落時,賦詩填詞可以紓緩痛苦,重新振作;在高興時,賦詩填詞可以表達熱情;在遇事感慨萬分時,賦詩填詞可以抒發所思及表達所感。

古人云:「詩必窮而後工」。這裏的「窮」並不一定是指沒有錢,主要指的是不幸運,包括工作、生活及身體的不順利。現實生活的不如意,有時未必是一件壞事,這些會使人冷靜,從而正確認識自己,重新認識人生,往往在這種情況下完成的詩詞最完美。

有人把社會比作一個泥潭,人在踏進社會之前,本是站立在乾淨的水邊。一旦進入社會,就進入濁泥世界,進入得愈深,就被濁泥污染得愈重。周敦頤的《愛蓮說》歷來被人們所鍾愛,蓮花的可愛之處,就在於「出淤泥而不染」。在人類社會中,這種品質則被稱為「童心」,人在踏入社會之後,處於濁泥而終生不被浸濁者。兒童的生活是歡樂、直言和單純的,是一種輕鬆的生活。生活中也會有這種人﹕他們真誠坦率、純潔熱情,幾乎是透明的人。這種人與人相處,易於肝膽相照,患難與共;這種人身上最可貴的,就是那種永不變質的「童心」。

人們常說「夕陽無限好,祇是近黃昏」。其實生理年齡步入老年並不可怕,與日俱增的皺紋、白髮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可怕的是失去童真的心、飽滿的精神、青春的心態。

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歷盡磨難,但仍然樂觀豁達、積極進取、熱愛生活和勤奮工作。無論他或她是六十歲、八十歲還是九十歲,都能夠保持這種精神。這樣的人是永遠不會衰老的。

「填詞」與「賦詩」有何不同?俗話說:「詩言志,詞抒情」。詞的魅力在於其字裏行間浸滿的是說不出來的感情。著名詩詞評論家葉嘉瑩教授說:「詞是一種有很豐富想像餘地的作品,可以給讀者更自由的聯想。而詩則是言志的,即使寫得再好,可是卻都說出來了。」

其實,詩詞歌賦都是一種形式,重要的是借助這種方式淨化心靈及調整心境。賦詩填詞的人親自講解的內涵往往都能打動人心!其才情大志與詩詞融合。真格是: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


  七言絕句詩    葉嘉瑩 [現代]

春花秋月水雲辭,天賦清才獨愛詩。
贈我佳篇彌感愧,忘年耄耋許相知。

台長: 在下輝覺
人氣(1,277)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認識一本書知道一個人
此分類上一篇:「九七」箴言

昨夜微霜
/人們常說「夕陽無限好,祇是近黃昏」。其實生理年齡步入老年並不可怕,與日俱增的皺紋、白髮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可怕的是失去童真的心、飽滿的精神、青春的心態。/

說得好!永保,赤子之心!

詞學大家葉嘉瑩教授的書我也看過幾本。詞之美,意在言外。
2006-11-14 02:39:02
版主回應
霜霜:從事詩詞歌賦,要以真善美的心去創作,才領會箇中三昧,那怕歲將不惑,已是華顛。
2006-12-24 18:49:43
鴻魚
人若沒有極度的遭遇,非常的人生際遇,跟一些非一般人所能去意會、了解的幻想能力,沒有嘗試過生命的最底線,就沒有辦法去激發出意識底下的潛能,也就無法去運用觸動人性當中最深層的情感,那當然就無法寫出或是創造出可以感動人的文章。詩詞的基本結構跟文體,能夠讓人表現的空間有其限度,在形式上有它一定的規定跟的格式在,不過這對於一個曾經滄海桑田的人,或者是有千言萬語都難以表達的人,恰是最好的一種文體結構。這很耐人尋味,沒有深入去體會的人,當然就難以瞭解,那就更難以去應用跟創作了,可是這種文體,所延生出去的層面,跟境界卻相當深遠。他正符合了每一個人,在人性當中的情感,無可表白敘述的代言者。像看到某些
景物的那種感覺跟反應都是一樣的,詩詞就成為一種媒介,借由詩詞一種表白敘述,就會有同樣的那一種感懷。詩詞真的是可以言志、抒情,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志向跟希望,每一個人也有他的情感感受,雖是不同,可是感受卻都是一樣的,詩詞的美就美在這裏。有悲劇心理學來說,它是一種淒涼的美,人性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
2006-11-25 04:58:52
版主回應
鴻魚所言甚是!詩詞存在舊有的陋習,既要講求平仄格律押韵,又要講求意境及符合原譜,像是遠古文物之類的東西。

但我對於此祇是表達一個意思,詩詞自從五四運動提倡摒棄文言文以來,一直生存着,詩詞與富有生機的新詩、甚至散文及小說,彼此都是互相滋養着,並互補不足。證明詩詞有其價值,而且每當寫文章的人有一種不可言喻的情懷需要用一種文體表達時,以詩詞來賦之就最好不過。
2006-11-28 18:44:04
nita
想請問您,"詞是一種有很豐富想像餘地的作品,可以給讀者更自由的聯想。而詩則是言志的,即使寫得再好,可是卻都說出來了。" 這句話是出自葉嘉瑩的那本著作?? 謝謝您
2007-01-25 16:21:38
版主回應
抱歉!這是她接受訪問時說的公開談論,至於曾在哪本著作有論述,就不得而知。
2007-02-01 16:03:19
笑波
  當代詩詞問題    笑波撰文


想起來,心情是有些沉重。

對於詩詞,我實在已有擲筆之想,中外詩刊和吟友稿約雖然一直未斷,我卻怎麼也沒有了那份雅致。即便是這個集子囑我揮毫,那個專刊令我評點,也常常是應付了事。「寄語騷壇清詠客,年來尚為稻梁謀(拙作:岳陽樓雅集感賦),還是留取心魂相守為好,圖什麼虛名?一來我天性懵懂,雖然有時忍不住斯文幾句,但畢竟只在兒時偷了幾句古詩含在口裡,至今尚未消化;二來泱泱詩國的現狀,也著實叫人不知所措,不如歸去來兮。日本友人談到中國詩詞時,常正襟席坐,虔誠之狀如奉神明,然而當中國的詩稿雪片般降臨扶桑時,他們在驚喜之餘,也多了幾分惆悵:平庸之作何故氾濫如斯?此其一。其二,中國詩界的紛爭為甚不亞於商市?我啞然。

說到平庸,有識之士都有同感,當代的中國詩詞基本上都是克隆文化下的產物,多是官本位意識所孕育的畸形兒,不僅主題思想、語言雷同,題材和風格也是千人一面,一個模式。我平均每個月都收到來自海內外的個人詩集和社團專刊十幾本,稍稍瀏覽,就會情不自禁地喟然一歎:怎麼都是一個媽媽生的?某詩刊主編新出個集一冊相贈,要我只提批評意見,實話實說.他如此純真,我豈能違命?當即回復他說,你作為一個政府官員出身的詩家,竟聽不到人民的聲音,詞藻再華美又有何益?這些平庸詩詞,佔據了當代的中國詩壇,花了那麼多錢出集子,還不如將鈔票捐給社會福利院,百年之後還算你的陰善冥德,你這麼瞎折騰圖個啥?說句讓吟友寒心的話,我把中外個集、社團專集當廢品賣出換來的酒錢,已達數百元之巨!你說,你虧也不虧?想附庸風雅還是想青史留名?前者肯定此路不通,後者倒還有補救的希望,有志者請參閱拙作《而已齋詩話》,算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吧。這麼說來,並不代表我的詩作就很高雅,因為評論和創作是兩回事,能說不能做,這是常有的事.前幾年,台北國民黨元老蔣緯國先生逝世,我看在數年忘年之交的緣份上,破例寫了一首悼念之詩,詩云「拂袖滄溟竟不回,百年恩怨頓成灰。匡時人物存公論,醒俗文章是俊才。尺素情馨猶在目,眾生迷惘怎開懷?劇憐終負相期約,落葉蕭蕭入夢來。」詩成之後,我初初一看視覺效果還可以,境界多寬呀,後細細琢磨發覺,這蔣氏後裔緯國先生,果真是個俊才嗎?他的懦弱和無能,他的悲哀和無奈,不正是沒落一代的典範嗎?此詩在國內刊發後,不少詩家紛紛來信質疑:你的詩是寫得不錯,但立論有錯,你得謹慎哦。我想,既然立論有錯,還寫什麼詩?平庸如此,還是老實呆著吧,發什麼感慨?聯想到不少類似的大作,緬懷什麼「偉人」,「名家」,謳歌什麼「節慶」、「良辰』,都沒往深處想.是偉人和名家嗎?他們是不是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難道僅僅因為他們當過大官、權勢顯赫,就值得你去肉麻吹捧?創造歷史的人是咱老百姓,你怎麼就對他們不聞不問?某些所謂「節慶」,帶來的只是虛假的繁榮,在鶯歌燕舞的後面,是老百姓無奈的歎息,作為詩人,你怎麼不代民宣言?興觀群怨和美刺比興,是中國詩詞的優秀傳統,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讓後人津津樂道的還是諷刺之作居多,那些歌功頌德的玩藝誰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沒有人在乎。我們有些詩人剛好相反,昧著良心專事阿諛奉承,以此來搏取功名,自欺欺人。求名求利,並沒有什麼錯,一部中國詩史,即是一部名利史。不要名的詩人可以說沒有,除非他不求發表,只做給自己看,但這類詩人我們不得而知,就像真正的隱士誰也不知道一樣。詩人熙熙,或為名來;詩人攘攘,或為利往,應該不是冤詞。李太白云:「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名人之欲,是不是躍然紙上?杜子美云:「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表面上他看得很破,骨子裡卻是一種求名難得的悵惘。「便作釣魚人,也在風波裡」,那十萬紅塵,你詩人怎麼能看破?倘若你懷才不遇,為像個人樣而爭名求利,又錯在何處?但以平庸之才而窺領主之位,以欺詐之心而謀非法之利,一個「丑」字又怎生了得?詩人應該是真者、善者和美者,如果用自己的作品去逢迎世俗權勢,不論你有多大的才華,終歸是平庸之輩,無足道哉。

中國詩詞的美學意義,學術界已有共識,平平仄仄需要人品自不待言,它還囊括了從語言文字學到文藝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美學乃至自然科學等眾多學問,不是誰都可以寫好詩的。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媲美的先秦時代,幾百年才孕成《詩經》和《楚辭》,而在漢魏六朝漫長的歲月裡,除民間樂府詩歌稍可吟詠之外,稱得上詩家的卻只有曹氏父子、陶潛、謝靈運、鮑照和庚信等人.唐宋兩代的優秀詩人不算少吧?但時至今日,真正為人們所喜愛的篇章又有多少?好像是十年前,我贈程千帆先生五律一首,項聯雲:&quot人皆雲此老,我欲擇何師?&quot自以為寫得來神,沒想到程老回函說,&quot我還沒死,怎麼就給我寫輓聯?&quot羞的我差點暈過去.當今的所謂詩人們,似乎沒在這方面參悟,脫口成句,下筆成章,大量應時應景、應命應制的平庸之作,經包裝後相繼問世,從不顧忌人們「詩從打屁來」之譏諷。有些人,做官發財是好料子,卻稀里糊塗誤入了詩界;即便這樣,從頭學起也是好事,卻冒冒失失以「著名詩人」自譬,厚顏如此。也有些無聊的政客們,懂一點四六句子和啟蒙俚諺,競不管人們是否作嘔,寫出「獨霸吟壇我與君」、「三百年來我與君』之類的壯語,豈不令人笑出尿來?這些人自封為「導師」級詩家,四處張揚,揮霍公款,沽名釣譽,撈取實惠;或者問鼎中原,老拳相向,搶奪名位,把個詩壇搞得烏煙瘴氣。這些年來,不時有詩界冤家對簿公堂,以不可共天之仇,洩滿腔悲痛之恨,真不知所為何來。尤有可笑者,有些冤家居然找我主持公道,硬要我給個說法,我只好撰文理論說,我位卑言輕,算個啥?但「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這杜甫的警句爾等還是可以借鑒。但能否化解他們心中的塊壘?我就不得而知了。雖然說,不要臉皮,所向無敵的「詩家」不是很多,但培育「詩家」的土壤之差,卻是不爭之論了。

平庸的詩作,來自平庸的環境。從表面上看,當今詩社多,詩刊多,詩集多和大賽多,好一派熱鬧景象,但沒有誕生幾首好詩。縱現中國詩史,元代以前,沒有聽說什麼人組織過什麼詩社,但佳作疊出。直到元初浙江隱士吳渭,他創立月泉詩社和清末在蘇州成立的南社外,再找不到有關詩社的記載,可見詩詞的繁榮與詩社無關。根據我手頭的資料來看,當今全國的詩社至少有一千多個,詩刊約千多種,詩人約十萬之眾,卻很少有人潛心研究詩道。每個詩社大都有顧問、名譽顧問,社長、名譽社長、副社長、秘書長、副秘書長、常務理事、理事、主編、副主編一大串,有的詩社還發紅頭文件,幾千年的官本位思想也進駐了詩壇,這種狀況下,能有好詩問世嗎?難怪有人慨歎:「詩社興則詩亡」,是不是也有點兒道理?翻翻那些千篇一律的謳歌,常讓人有假大空之感,很難想像這樣的詩作水平,竟然這個杯那個杯地操辦什麼全國大賽,且獎項等級分明,大家爭得面紅耳赤。請問,詩詞水平的高下該如何評定?是李白第一還是杜甫第一?聞一多的詩好些還是魯迅的詩好些?評委們的依據是什麼?誰來評估評委的份量?什麼叫作主流?什麼叫作非主流?把詩詞的美育功能詮釋為政治教育,這詩詞豈不成了押韻的政治教條?花那麼多的人力和財力來營造水月鏡花,這樣的名利場還是離遠一點為好。「此心早與靈均共,獨步中宵聽怒潮(拙作:端午懷屈子),我那驛動多年的詩情,此時只剩下蒼茫的回味了。

詩詞的生存本來就舉步維艱,現實允許其存在已屬萬幸,自以為是詩人的人們,應當敝帚自珍,靜心自愛。詩詞的真正繁榮還未到來,那是我們後代的風景。聽說詩詞的欣賞與創作,已然在中國的校園中興起,這才是真正令人鼓舞的喜訊。但願他們不再克隆他們的父輩,不再在束縛中前行,這是我的希望。
2007-10-25 16:36:27
版主回應
衷心感謝笑波博士的寶貴意見,好讓在下大開眼界及增長知識,也得悉你已遠赴海外講學,並停寫博客,雖然可惜,但也恭喜你踏入人生的另一旅程,祝福你!茲記錄你的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abo
2007-10-25 17:28:0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