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積極的人會用智慧去努力做對的事情,這與個性急躁的人急著在做錯的事情不一樣。心態消極的人缺乏正念,更不可能把人事看開或放下。
有一次,我與一群年輕朋友座談,幾位大學生與我交談對人生的看法。在“社會大學”裡,不要說是年輕人,有時候連我們年過半百,甚至已經是七老八十的人,都還會有心中起疑惑的時候。因此我們才會說:活到老學到老。一旦去學了,才深深體會: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言行舉止改善,形象氣質提昇,
再加上主動關懷別人,
這樣就會讓人看了心生歡喜,
也就是一個有人緣的人了。
席間,有三位年輕朋友的問題,我覺得可以讓我們學習很多。有一位問道:“我常覺得自己很令人討厭,生活中總感覺很不如意,原因何在?”
我告訴他,《靜思語》有云:“看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有問題。”這是指“看人”的人而言,現在你認為“被人看”不順眼,這需要趕快下反躬自省及自我覺察的工夫。不能做到孔子“一日三省吾身”的修惟,至少也要做到“三日一省吾身”的鞭策。時常檢視自己;幫別人做事有沒有敷衍了事、虛應一應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正信實的地方?前輩或先進傳授給我們的經驗或心得,我們有沒有歡喜信受、謙卑學習呢?如果自認是問心無愧,卻仍被人看了討厭,這表示我們“人緣”很不好,也就是人際關係不好。人緣或人際關係會不好,這跟自己尚有不良的“習氣”有關,所以要趕快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與觀念。言行舉止改善,形象氣質提昇,再加上主動關懷別人,這樣就會讓人看了心生歡喜,我們也就是一個有人緣的人了。生活周遭盡是廣結善緣,那就是身處吉祥的情境裡,如此當然就會自在如意。
有慎始及用心的過程,
其結果自然水到渠成、八九不離十。
即使尚有不能盡如人意之處,
至少也能無愧我心。
這就是“過程盡力”
而“結果隨緣”的生活智慧。
另一位問道:“我很害怕做決定,因為總會為自己的決定後悔,該怎麼辦?”
我跟她經驗分享:決定之後總是後悔,明顯地,這不是令自己滿意的決定,或所做的決定是“事與願違”。我們每一個人的每一天都在做決定,小抉擇影響一天,大抉擇影響一生。所以才說:“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生命的經歷就是選擇的過程。”因此我深深認為,選擇的過程重要過選擇的結果,這與“努力的程度不如努力的方向”道理是一樣的。有慎始及用心的過程,才會有“胸有成竹”的把握,一件事情因準備充分而做得很有信心、很有把握,其結果自然會是水到渠成、八九不離十。即使尚有不能盡如人意之處,至少也能無愧我心。這就是“過程盡力”而“結果隨緣”的生活智慧。它啟示我們:該提就要全部提起,該放就要全部放下。切忌:要提又提不起,好不容易提起了,要放卻又放不下。這就是我們之所以常常三心兩意、狐疑不決、進進退退、拖泥帶水之故。
要讓自己做了決定後不後悔,就要:一、凡事三思而後行,要慎始。二、路要走出來,需先問出來。在做決定之前,多虛心請教善知識。三、心神不定、情緒不穩的時候,切忌做任何決定。人在身心散亂或心浮氣躁之際容易意氣用事,造成失去理性思考的空間,如此決策品質當然不會很好。四、如自認已是用心盡力在做決定,然而結果還不是很好,則可能是經驗不足、時機不對或因緣不好。此時,已盡人事但聽天命,既成事實則過多的自責也於事無補,唯有從失敗中去找尋成功的訣竅,這就是學習的過程。
學習放下”才會心中不執著,
“輕易放棄”是逃避現實。
“無常觀”不是讓我們消極懈怠,
而是讓我們積極地學習與準備。
也有一位提問:“人人都有理想與夢想,若不追求、不執著,如此‘學習放下’,會不會造‘心態消極’”
我回答:不是一味地追求或凡事執著,就代表生活很積極,也不是看開放下過後心態就會消極。個性積極的人會用智慧去努力做對的事情,這與個性急躁的人急著在做錯的事情不一樣。心態消極的人缺乏正念,更不可能把人事看開或放下。追求理想或期望夢想成真,那是人生的願景與抱負,是好事一樁。但是,一旦有“有所求”的希望,心理就要有所準備,準備面對“求不得”的失望。萬一求不得時,我們更要立即提起正念,學習看開放下,如此才不會有“求不得苦”,這就是生活的至理。“學習放下”才會心中不執著,這是積極正向的心念。“輕易放棄”是逃避現實,那是消極悲觀的心態。此有如“無常觀”一樣,不是讓我們消極懈怠,而是讓我們積極地學習與準備。
學海無垠,學然後知不足。生命中,我們常常會因心結不解,而心有千千結。然而,解鈴人就是繫鈴人,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貴人。六祖惠能大師說:“迷者師度,悟者自度”,不論師度也好,自度也好,只要能轉迷成悟,那就是撥雲見日,快樂出航,航向歡喜自在的人生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