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12 11:31:24| 人氣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12)/證嚴上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12)

 

◎證嚴上人
或復聞子,不崇學業,明逐異端,無賴粗頑,好習無益,鬥打竊盜,獨犯
鄉閭,飲酒樗蒲,姦非過失,帶累兄弟,惱亂爹娘。


人生一切的成就都是時間的累積,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時間,分秒必爭。


時間是成就心智的豐富資源


幾年前有位委員,她有個兒子非常喜歡運動,但讀書較不專心,做媽媽的
很擔心,帶他到台北分會來看我。我問他唸什麼科系?他說:「讀貿易。
」我跟他說:「你讀貿易,應該對數目字很有概念。」他回道:「學賺錢
啦!這是個學賺錢的行業。」

我說:「你知道嗎?需要有『經濟觀念』才能賺錢。」「我既然是學國貿
的,經濟方面我當然知道啊!」

我說:「好,但有一種能使你絕對成功的『經濟』之道,你是否知道?」
他說不知道。我說:「不是財務方面的經濟,而是『時間經濟』啊!時間
是成就心智的豐富資源,但你如果不會好好把握時間,經濟地利用,這項
經濟資源就會隨著時間而消逝。」

我再向他說:「人生就是在分秒中累積經驗,學業亦然,你想儲備賺錢的
常識,就必須在求學期間好好把握時間。」

「世間的財物賺來了也會有失去的時候,但失去的還可再賺回來,唯有時
間一消逝是永遠無法再追回來的。我們如果有這分『時間經濟』觀念,在
求學時好好把握住分秒的時間,利用時間的功能,則不但學業能有所成就
,將來事業也會成功而穩定。所以說事業的基礎在學業,學業的資源則在
於分秒的時間。」

這位年輕學子聽了我說的這些話,回去之後真的改變了,充分把握住時間
。他媽媽向我說:「他真的改變了人生的觀念,現在非常用功,如果稍微
浪費了時間,就會說『時間要經濟,時間要利用』。」

人的行為繫乎於觀念,觀念如果正確,人生道路的方向就正確;觀念不正
確,人生的方向就會偏差了。


觀念偏差,好習無益


有的孩子愛玩、不專心學業、好交朋友,如果交到好朋友還可以互相鼓勵
,偏偏結交的是遊蕩嬉戲的損友。結交了不好的朋友,不但荒廢了學業,
也走上歧途。求學就是要學禮義,既不好好學,當然就會變得粗魯無禮節
了。

「無賴粗頑」——「頑」是固執的意思,他自以為是,不肯接納別人的意
見,為反對而反對,從不肯聽別人的忠言勸告。既不尊重父母長輩,何況
是親朋師友呢?他橫逆霸道,開口動舌都是無義恐嚇,態度蠻橫毫不講理


「好習無益」——也就是說所學的都是異端邪行、不利群眾,對人生一點
益處也沒有。平常一個有良知的人,他要追求的是良能效用,他所要學的
也都是對人生有益的事;然而,現在的人大多只想學怎樣可以賺更多錢,
很少想到要如何付出良能效用,對社會有利益。


尊重己能,利益人群


人生來世間最大的目標是服務人群,互相付出。如果每個人都能站在自己
的崗位上,盡一己的良能來利益社會,就是好的人生。

現在有一種很普遍的情形:子女要考大學的時候,做父母的就很擔心他考
不上,一旦放榜知道分數可以錄取時,又想分發到理想中的科系,希望將
來有出路、最吃香。我曾問一位母親為什麼要兒子學醫科,她說:「以後
當醫生可以賺大錢啊!」

說實在的,如果單單只為名利而選讀醫科,觀念就錯了。做父母的如果能
有「人生最苦莫若病苦」的觀念,希望子女去唸醫科,將來學成能身負救
人的功能,這種觀念就對了,也是從事有益社會人群的學業。

得人尊重者必先自我尊重,也就是說啟發自我良能,把它發揮在人生最需
要的地方,這種人生才是可貴的人生。如果只為賺錢而學醫,那就是不尊
重自己,把自己變成為賺錢的工具。

人生的價值應該是要把人生的良能發揮在最需要的地方,及最需要的人身
上,那就是佛教中所說的「尊重己能」。學佛如果能有佛陀的精神、菩薩
的志願,再來專心社會上所需要的學業,這種人生就是時時有益於人群,
也就能好習有益,而不是「好習無益」了。

而無賴粗頑、好習無益的人,他們所學的都是「鬥打竊盜」——學怎樣和
人打架,學怎樣去佔別人的便宜,學怎樣去搶去偷……那些對人間沒有利
益的事。


作奸犯科,惱亂父母


「獨犯鄉閭,飲酒樗蒲」——樗蒲就是賭博的意思。以前的人都賭滾豆,
也就是一顆顆四四方方的東西,上面刻有一點一點的,放在大碗中賭輸贏
,賭博一定會有輸贏,有輸贏就會有恩怨。

除此之外,還「姦非過失,帶累兄弟」——不只飲酒賭博,還沈迷於色,
作奸犯科及不法的事,諸如此類都會拖累了他的兄弟,因為家中出了一個
這麼卑鄙的人,做他兄弟的人會覺得很煩惱,做他父母的人也會覺得太丟
臉。

不只是父母兄弟,連同村的人也覺得臉上無光,認為這是村中的不幸。像
這樣的人生有什麼用呢?簡直可以說是世間的害蟲啊!這種人不但對社會
沒有用處,而且還污染了這個世間和他的家鄉。

人生難得來世間,也難得有這分人生的功能,應該要向好的方面去學,做
有益人群、福利社會的工作。

時間可以累積學業、事業,也可以累積道業,當然也會累積惡業,一切的
一切都是時間來成就的,一個人如果能把握時間向好的方面去學,一定會
有成就,反之則造業無量。

有些為人子女者,在年紀輕輕時不會把握時間,學業不專不正,交友不慎
,常常犯罪或惹是生非,讓父母不能安心,讓兄弟覺得沒面子。這些都是
從小沒有培養正確的觀念。

晨去暮還,不問尊親,動止寒溫。晦朔朝暮,永乖扶侍,安床薦枕,並不
知聞。


有些子女不只在外面惹是生非、蠻橫霸道,在家中也不能盡孝道,晨間出
門直到深夜才回來。

他出門並不是為了營生,也不是為了做工、做生意,而是出去喝酒、賭博
,或是作奸犯科。父母看他出門去,就擔心受驚,怕他出門又不知會做些
什麼損人的事,讓父母度日如年,操心不安。


日夜顛倒,不侍父母


以前的人早上一起來一定要先去向父母請安問好,晚上睡覺之前也一樣。
而有些人不只是一早不請安、晚上沒問好,即使父母坐在眼前,他出入也
不願意和父母打一聲招呼,所以說「不問尊親」。

「動止寒溫」——不管天氣是寒是暖,做子女的從不向父母噓寒問暖,不
問看看天冷了有沒有加衣服,天熱了會不會不舒服,從不表達為人子女關
懷父母的孝心。

「晦朔朝暮」——晦就是夜晚,朔就是沒有月亮的時候。這句話也就是日
夜顛倒的意思。也就是說不只早上一大早出去,晚上很晚才回來,有時候
更是晚上出去天亮才回來,日夜顛倒。目前有很多人就是這樣子啊!這些
人過著日也顛倒的日子,又那談得上侍奉父母呢?

「永乖扶侍」——乖就是違背。侍奉父母是做子女的本分,但是做子女的
人在父母睡覺時出門,父母在白天工作時他睡覺,雖然在同一個屋簷下,
卻不管父母的生活起居。

連住在同一屋簷下都無法侍奉父母的生活起居,何況是「安床薦枕」呢?
古時候的孝子如果在冬天,父母要睡覺之前,一定燒個熱水袋或火籠,放
在被子中,等棉被暖和了再請父母去休息。如果家境較差的人,買不起取
暖的工具,就用自己的體溫,先鑽到被中,使被子溫暖了之後再請父母上
床。

如在夏天,父母要上床睡覺,做子女媳婦的,一定拿把扇子搧涼趕蚊蠅,
等到父母睡著了,才輕輕地把蚊帳放下。這是以前的人侍親之道。

然而,現在有些子女卻忽視了這些,本身生活都日夜顛倒了,又如何能對
父母晨昏定省呢?所以經文說「永乖扶侍,安床薦枕,並不知聞」。


一切罪由不孝心態開始


現在社會像這種不懂得侍親禮的人很多,不只子女不會侍奉父母,反倒是
做父母的侍候子女。怕子女房間太熱,就為他裝冷氣;怕太冷就裝暖氣,
蓋房子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子女的書房要設在那裏較為方便起居。對父母的
起居則認為老人家睡眠的時間不多,房間簡簡單單弄一下就好。

看看現在的人,對父母要住的房間就簡單隨便,而對子女要住的房間卻用
盡心思,這是現在社會上見怪不怪的普遍事。不過這種情形如果換成以前
的人,認為一個人既不懂得孝思禮節,對朋友能有仁義嗎?所以人人會輕
視他,不恥與他來往。

孝的表現,是人生最有價值也是最美的,也會受大家的尊重和敬愛。人一
切的罪惡都是從不孝的心態開始,對父母不孝的人,對社會朋友不免也就
有那分相鬥相害的心。

參問起居,從此間斷,父母年邁,形貌衰贏,羞恥見人,忍受欺抑。

父母的生活起居孩子都不理會,子女對父母似已斷了這分親情形態,這對
父母來說,是一件很羞恥的事。


子女乖違,父母蒙羞


以前的人把子女能孝順、有成就,當作是一件光耀家門的事,人前人後把
子女的孝順掛在口中,津津樂道。如果子女不孝,他們會覺得很羞恥,因
為有句話說:「養子不教,父之過」,好像子女不孝或不乖的過失都是在
父母,所以父母會很羞於見人。

父母年紀既老,形態容貌會衰老,再有讓他傷心煩惱的事,他會老得更快
,顯得更憔悴不堪。做子女的如果不孝,又在地方上惹是生非,會使父母
萬念俱灰,不敢外出見人,所以說「羞恥見人」。

「忍受欺抑」——子女不肖,易遭受鄰人親友的指指點點,說他是某某人
的父母,他兒子有多壞多惡……讓人評頭論足、遭人輕視,像這樣父母怎
敢出去呢?做父母的真是有苦難言啊!

子女從小做父母的就用心養育他、栽培他,等到子女長大成人,卻帶來了
很多的羞恥,多可憐的父母啊!

我們學佛就是要報父母恩,父母的精血結合成子女的身體,又不知用了多
少心血培養,使子女有健全的身體,今天能有這樣的生活,完全是父母所
賜啊!


大孝是讓父母慧命增長


父母恩是我們幾生幾世也報答不完的,所以佛陀會向一大堆白骨恭敬跪拜
頂禮,表示那分報恩的心態,這些枯骨是幾百生、幾千生以前的父母所累
積起來的骨頭。他對幾千生以前的父母還是抱著那分感恩的心來恭敬禮拜
,何況我們對今生此世的父母呢?千萬不要等到父母都不在了,才想盡孝
道,那就長留遺憾了。

為人子女者要報答父母恩,除了物質的供養禮敬外,最大的報恩就是讓父
母能無煩惱而得解脫。所以蓮池大師說:「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父母能夠解脫,做子女的孝道才算真正成就。物質的供養,只不過是資生
養命,人的生命只有幾十年,供養物質也只是幾十年的時間而已。學道者
之孝,最主要的就是要讓父母慧命成長,所以我們修行要修得三恩俱報—
—三恩就是佛恩、父母恩和眾生恩。父母給我們的身體,我們當然要報恩
;佛陀給我們的精神慧命,我們應該向佛感恩;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都需
要靠群眾,當然我們也要回報眾生恩。

我們對人群的貢獻如果能讓父母覺得光榮,那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報恩,也
是精神上的報恩。學佛要學得讓父母以子女為榮,這就是在報父母恩了。
請諸位多用心啊!
轉貼慈濟月刊第323期

台長: 自如
人氣(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甘露清涼 |
此分類下一篇: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13)/證嚴上人
此分類上一篇: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11)/證嚴上人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