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12 09:56:25| 人氣2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10)/證嚴上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10)

 

受如是苦,生得兒身,咽苦吐甘,抱持養育。洗濯不淨,不憚劬勞,忍寒
忍熱,不辭辛苦,乾處兒臥,濕處母眠。三年之中,飲母白血。


孩子即使是完全的順產,做母親的還是要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孩子生下
後,開始養育,母親把苦的吞下去,甘甜的留給孩子吃,全心一意地照顧
孩子。


成長發育吸吮母血


母親養育子女,提屎摸尿,再髒再臭,她還是不畏懼、不嫌棄,滿心歡喜
的清洗,一點也不怨嘆,絲毫不覺得辛苦。不管是寒冬炎夏,她為了子女
,一切都願意忍受,乾淨舒服的地方留給子女睡,孩子尿濕的地方自己躺
,總之,她願意代替子女受一切苦。

「三年之中,飲母白血」──孩子從出生開始,三年內都是吃母親如白色
鮮血般的乳汁;能夠發育良好,養得胖胖壯壯的,這些都是源自母乳的營
養。這是母親養子的恩德。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既然得到人身,就要牢記是父母無比辛苦的付
出,才讓我們有機會入如來家、聞如來法,得到這分慧命,希望大家好好
愛惜身體,好好發揮身體的功能,來報父母恩、師長恩、如來恩,乃至於
眾生恩──視普天下的人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樣,去孝養恭敬。

嬰孩童子,乃至成年,教導禮義,婚嫁營謀,備求資業,攜荷艱辛,懃苦
百倍,不言恩惠。


父母為了養育子女成人,除了關心其健康外,還要用心教育,從小給予禮
義的觀念與培養生活所需的功能,等到長大成人,又要為子女婚嫁事業操
心。


自幼至長,慇勤提攜


常常聽到做媽媽的說:「我實在很煩惱。」問她:「煩惱什麼?」有的會
說:「我的一個女兒快三十歲弓,還找不到對象。」也有人說:「師父,
我什麼都很滿足,但唯一遺憾是我的兒子到現在還沒結婚。」

兒女的婚嫁問題也是許多父母的一大責任、煩惱。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兒子
能娶一個賢慧的媳婦,這個媳婦除了能照顧家庭外,還要能輔助兒子的事
業。甚至也有一些人說:「媳婦對我們倆老不好沒關係,只要她能照顧我
兒子就好。」

父母辛辛苦苦地把孩子養大,希望能把他交給賢慧的媳婦照顧,這是媽媽
心,於是,娶個媳婦當然必須好好地費心選擇。要嫁女兒也是同樣的心態
啊!女兒在家像寶一樣,當然希望她嫁到夫家也能獲愛得寵,這也是媽媽
心啊!

由此可見,父母對子女是何等無微不至地關愛,即使他們長大成人,對於
他們的婚姻嫁娶還要用盡心思;而且不只是為他們婚嫁操心而已,還要關
心他們的事業發展,這都是父母心啊!

做父母的只要能力所及,總是安排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留給子女最多的
事業財產;而為了達到這個理想,父母必須先經過一番艱辛的創業歷程。
現在有很多企業家,以前都是從做學徒扛米、洗瓶子……等苦工開始,他
們能有今天這番事業,是要付出多少的辛苦、走過多少坎坷歷程?

父母創業的時候付出勞力,發達的時候,仍是繼續勞累,如履薄冰的守成
,精神責任的負擔很重,還要為子女的婚嫁事業提攜擔心。儘管負擔是如
此的重,但不管是多麼辛苦,也不會奢望子女一絲報答。

父母不願子女吃苦,希望能給子女最好的享受,然而,很多做子女的卻認
為這是應該的,有些人甚至仗著父母親的財產而目中無人,無法體會當初
父母創業時低聲下氣、小心戒慎、看人臉色的艱辛。有很多紈褲子弟在外
面只是吃喝玩樂,如果有人向他說:「你父親以前是多麼辛苦奮鬥,你現
在卻這樣揮霍。」他就說:「這是應該的啊!不然他賺那麼多錢給誰用?
他那麼節儉,我不花錢誰要花錢呢?」這就是無法知恩報恩。現在的社會
有很多這種情形。

男女有病,父母驚憂,憂極生病,視同常事,子若病除,母病方癒。

不管是子是女,只要他們有一點點病痛,父母就受驚、擔心,甚至父母擔
憂得比子女病得還要嚴重;這點相信為人父母者一定最能體會。


子若病除,母病方癒


子女生病,父母照顧他們,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若是父母生病,子女去
照顧,人家就說「好孝順喔!真是難得!」

有三位兄妹,他們的父親在台北住院,到花蓮看我一直是他父親念念不忘
的心願。當子女的非常孝順,就向醫院請假,隨車放了一部輪椅,開車載
父親到花蓮來。

這位父親中風,手腳不靈活,坐著輪椅,講話也不清楚,兒子扶著父親的
肩膀,女兒拉著他的手,倚在一旁傳達他的語意,我看了的確從心底感動
,一再向他說:「你的子女好孝順,你實在是很有福啊!」

父母心就是菩薩心,父母愛子就像水由高處向下流一般自然恆長;而低處
的水要往上流,則必須裝上馬達,所以我一再褒揚做子女的孝順,希望讓
為人子女者能因為獲得這分尊重與讚美而更力行孝順。

「子若病除,母病方癒」──只要看到子女的病痊癒,做母親的病自然不
藥而癒了。子女如果有病,父母的病會比他還嚴重,不只是身病,同時也
是心病啊!

父母對子女的恩德,不論是從小到大,或是婚嫁事業,沒有一項不是他們
要操心的,甚至子女身心的疾病,也是父母所擔憂煩惱的,可以說孩子從
頭髮至腳底,沒有一寸肌膚不是父母所關懷的。我們如果能常常憶想父母
這分關懷,就要徹底檢討反省──人生最大的孝,莫過於讓父母安心、莫
過於讓父母揚眉吐氣,我們只要能發揮人生的功能於人間,最起碼不會令
父母有所遺憾。什麼事會讓父母遺憾呢?不務正業,危害人群。所以為人
子女者應恪盡的基本孝道就是要讓父母歡喜安心。

如斯養育,願早成人,及其長成,反為不孝。尊親與言,不知順從,應對
無禮,惡眼相視。


父母這樣用心養育子女,希望兒女早日長大成人;一直到真的長大成人了
,有些子女不但不孝順,反而對父母忤逆傷害;就是親族長輩好言相勸,
仍出言頂撞,態度無禮,怒目以對。


和顏順悅是孝


看看「瞋」這個字──雙眉拉直,雙目睜大,一副兇惡相;我們應該以笑
目迎人,不可以惡眼相視,尤其是對父母。

有句話說,和顏順悅是孝。不會和悅順從,常常忤逆父母的人,即使給父
母吃山珍海味、穿綾羅綢緞、住豪屋華夏,也不算是盡孝道。反之,有些
人雖然無法讓父母豐衣足食,但卻能敬重順從父母的心意,父母也會深感
甘甜、貼心啊!

所以,並不是提供豐裕的物質就可以讓父母歡喜,最主要的是要悅從──
現代人極容易忽視這一點精神層面的需要。

人與眾生的區別,在於人能敬慎知禮、有節有度。禮節包括了語言,也包
括了上下有序的行為,這是我們必須注意的。知禮要形於禮,千萬不可以
惡眼視人。如果大家都能注意禮節,謙善和氣,就可避免在人際間造成傷
害。

欺凌伯叔,打罵兄弟,毀辱親情,無有禮義。雖曾從學,不遵範訓,父母
教令,多不依從,兄弟共言,每相違戾。


現代的青少年很多只顧反應自己的心情好惡,對於長輩也失去應有的禮節
,有些人如果祖父母管他,他就會說:「你管那麼多做什麼?我有父母管
,憑什麼要你管?」這是欺凌。如果叔叔伯伯說他兩句,他就會說:「我
父母親說我,我都不聽了,你囉嗦什麼?管到我家來?」這也是欺凌啊!

總而言之,面對至親尊長而不懂得敬重的禮節,就是欺凌長輩啊!


長幼失序,反愛為仇


連自己祖父母、叔伯、姑姨等長輩,都不被放在眼裏,何況是同輩的兄弟
姊妹呢?如此,這些親情都在他的欠缺禮節、不順從教訓中,蕩然無存了
;更嚴重的,甚至反親為敵、反愛為仇,現代社會存在著很多類似情況。

幾十年前,社會講究友誼、珍惜親情,不論是同宗或是世交,大家的情誼
都非常親密,儘管各自在外謀生,但親族之間每年都會固定在祖厝中聚會
數次。起碼在三十年前的社會仍普遍的存有這種形態。

而這種禮節卻隨著時日慢慢變淡了,甚至有人會認為祖厝沒有用了,土地
價格飆漲的這麼快,應該把祖產賣掉。一旦談到祖產出售,大家的情勢就
對立起來,有些人想要爭多一點,如此就產生了爭吵、敵對的形態,把這
分親族血緣忘掉了,失去了情誼禮節。

父母不只生養子女,還費心地培育他讀書,從村莊的小學到鄉鎮的中學,
進而到城巿的大學。父母親留在鄉村中節衣縮食,想盡辦法還是要讓子女
能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好的膳食住宿,一切的起居與學業所需,無不是
父母克勤克儉,省吃儉用而供應的。

而子女在外面求學,是否能真正體會到父母的愛心呢?有些人不好好地用
功唸書,整日流連於歌樓舞榭或是不正當的場所,拿取父母的心血錢吃喝
玩樂,浪費金錢、浪費時間、糟蹋父母的心血,這就是「雖曾從學,不遵
範訓」。

儘管上課的時候也會聽到老師所舉古聖先賢的例子,一旦下課之後,這些
話就被拋諸腦後了。老師的教示都不依從了,何況父母親的叮嚀呢?父母
如說他幾句,他就頂撞:「你懂什麼?現在的教育水準提高了,你的想法
已經落伍了。」父母讓他接受教育,沒想到他卻反過來輕視父母不合時代


有些人的父母年紀較大,當兄長的很辛苦地兄代父職,讓弟妹完成學業。
但弟妹是不是懂得感激兄長的付出呢?

以前的人尊敬長兄就如同尊敬父親一樣,所以有句話說「長兄若父」,社
會上也有不少兄姊犧牲自己,成就弟妹的感人事蹟。偏偏有些人,連父母
都不尊重,何況是兄長呢?他們甚至輕視兄弟的學問不如他,時時抱著抗
逆排斥的心理。

出入來往,不啟尊堂,言行高傲,擅意為事。父母訓罰,伯叔語非,童幼
憐愍,尊人遮護。


這段經文是說為人子女的人,不懂出入的禮節,不知尊重父母。


言行高傲,擅意為事


孔夫子說過一句話:「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父母在的時候一定
不出遠門,如果非去不可,也一定要讓父母親知道去向。為人子女最基本
的禮節就是這樣。

以前大部分子女在未換外出服之前,會先徵求父母的同意,如果父母願意
讓他出去,規定幾個小時之內要回來,他們一定遵循吩咐,在時間之內回
到家。或是隔天要出遊,一定先向父母親報告行程,讓他們知道行蹤。

現代家庭常可看到子女在衣服換好了之後,才丟下一句「媽!我要出去了
。」然後轉頭就走;有些子女甚至連招呼也不打一聲,更遑論事前稟報了


「言行高傲,擅意為事」──子女對父母長輩講話的口氣、態度都非常高
傲,執著於自己的意見,目無尊長,無法採納長輩的建議。

「父母訓罰,伯叔語非,重幼憐愍,尊人遮護」──因為父母有教養的責
任,如果子女犯錯的時候,難免要教訓他、處罰他。過去都是大家庭,孩
兒遭長輩責罵了,不只是母親會心疼,連一些嬸婆、妗婆也會把孩子拉到
一旁安慰:「我好心疼啊!心肝寶貝兒!」一些子女不敢違背長輩的原因
,也就是依於此種親情的呵護,這是互相的。

現代父母大部分也是凡事以子女為第一,父母愛子女、祖父母疼孫子,有
時候孩子犯錯,父母想教訓處罰,做祖父母的卻要掩護他,或是父親在教
,母親捨不得;這種一方要教、一方要袒護的情況,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心
態。
轉貼慈濟月刊第321期

台長: 自如
人氣(2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甘露清涼 |
此分類下一篇: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11)/證嚴上人
此分類上一篇: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9)/證嚴上人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