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21 08:32:32| 人氣3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學探微——從當代審美文化看書法傳統(五 隋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五 隋唐
後人向以“漢唐”並稱來概括和顯現中華學術思想及其藝術文化的渾圓氣象和恢宏風範,而隋唐時期,尤其是大唐帝國又堪稱其獨特而重要的階段,不僅規模隆盛,氣象萬千,而且澤被後世,影響深遠;同時,作為中華文化史的重要一頁,唐代又成為新舊交替的重要樞紐和轉捩點。隋唐時期的文化特徵,是隋唐時代歷史轉型與社會變革的必然產物,它可以從各個角度加以考察。從時間的縱向即歷史文化淵源的承繼關係上看,它是以楊隋和李唐為代表的“關隴集團”對華夏文化所進行的一次變革性的繼承和創造性的轉換,並最終呈現為隋唐時代獨具的新興文化精神;從空間的橫向即現實文化組成的整合層面上看,它融合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徵,從而建構起一種能體現隋唐氣象,具有相容並蓄特性的新型文化範式。所有這些方面都彙聚成鮮明濃郁的底色,輝映並凸現出隋唐時代複變渾融的審美意識和多樣複雜的美學思想。
隋唐美學思想既不同於漢代以儒家詩教為中心的倫理化美學思想,也不同于魏晉南北朝以老莊、玄學精神為核心的審美性美學思想;同時,它又區別于兩宋以理學內蘊為基質的主體性美學思想。對這幾種美學思想的抽象概括雖不能包容它們所處社會時代美學的豐富內容,但約略可以見出其時代美學思想的總體精神和基本格局。然而,要對隋唐美學思想作出類似的抽象和概括,則是不容易做到的。相比之下,隋唐時代的美學思想及其所賴以產生的歷史—文化語境則要複雜得多。從中國美學思想史的一般發展和隋唐美學思想嬗變的內在特質出發,我們首先將隋唐美學思想分為兩個時期:處於唐代大歴中葉思想學術、藝術審美等歷史文化發生轉變以前的時期為前期,之後的為後期。
從總體上講,與唐代社會的歷史文化和時代精神相一致,唐代前期的美學思想是逐漸走向偏于漢魏風骨、追求氣韻雄渾的審美境界。這在樂舞、書畫和詩文等領域裏都有表現,其中在書法理論和詩學理論中更為突出。前者可以歐陽詢為代表,後者則集中體現在陳子昂的美學思想。
在唐代前期,崇尚剛健峻拔、“筋骨精神”的,書畫美學要略早于詩文理論。儘管李世民深慕南朝文化,對尚意重韻、俊灑飄逸的右軍書法推崇備至,但在他的心目中筋骨筆力佔有更重要的位置:“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9]“夫字以神為精髓,神若不和,則字無態度也;以心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10]顯然,李世民在書法美學思想上,傾向于魏晉書家衛鑠重風骨勁俊、剛健有力的美學思想,把心、神、筋骨與勁健、氣韻統一起來,追求一種骨力神氣相協的審美格調。
與此相應,歐陽詢不僅以其骨氣勁峭、峻利嚴整的書風奠定了歐體的風範,同時,在書法美學上歐氏於法度嚴整之中偏重氣骨:“每秉筆必在圓正,氣力縱橫重輕,凝神靜慮。……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癡;又不可瘦,瘦當形枯;復不可肥,肥當質濁。”[11]重“氣力”、求骨勢的審美意識不僅與李世民的“求其骨力”在精神上可為相通,同是追求骨力峻拔、剛健遒邁的美學理想;而且直接影響到稍後的書論家孫過庭的書法理論。唐代前期的書法美學思想從一個重要的側面映現出時代文化和審美精神的熱切期待,而陳子昂振臂呼喚“漢魏風骨”正可謂對它的同聲相求、前後呼應。
唐代後期的美學則是在唐代變化了的歷史—文化語境的深刻影響下,尤其是在復興儒學、儒佛相融等社會思潮的強烈衝擊下,使唐代美學思想發生了裂變和轉化。一方面,前期所包含的以儒學思想為基礎的審美觀念、藝術理論以新的形式再度興起;另一方面,受佛學、道家思想的影響,注重藝術自身審美特性、闡揚藝術本體獨特規律的美學思想也逐步趨於深化,遂使唐代後期美學思想以其內蘊的多維張力直接影響到宋代美學思想的形成,它既是隋唐美學思想發展的轉折,又是宋代美學思想的先聲。
唐代書法的發展,在唐初,由於李世民的推薦,形成受王羲之影響下的王派書法;盛唐、中唐受唐帝國繁榮福強的影響,形成以“豐肥”為特徵的書法;晚唐一反常態,走向以“瘦硬”為特徵的書法。但不管怎麼變,都以形式上的方平、中正,結構的嚴謹,氣象的雅正為美。而唐代書家對後世影響最甚的當屬張旭、顏真卿。
《新唐書》將李白、張旭、斐旻列在一起,他們三者的共同之處是有規矩而不受規矩所囿。張旭雖然遵其舅父陸彥遠書,但只取其錐畫沙法。細究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一文,張旭住在斐儆家一年,顏真卿問以斐儆為師有什麼收益?張旭說:“惟言倍加工學臨寫,書法當自悟耳”,可見張旭並不重視點畫的死規跡,而是重視點畫間道理。當顏真卿問張氏筆法時,張良久不言,而左右盼視,可見筆法不是容易說得清的。張氏後來說:“書之求能,且功真草。”接著提出橫、縱、均、密、鋒、力、轉、決、補、損、巧、大小等一系列問題,試探顏真卿如何理解。其實,這前面的七個問題都是基礎,後面的五點才是應變的法則。[13]以上說明張旭的筆法在“悟”,非細節處的死規定。其草書不僅是圓轉自如,結體謹嚴,筆至情生,更是奔放跌宕、奇偉瑰麗,“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12]
顏真卿,世代為官,祖上歷代都以儒學和書法著稱。由他的家學淵源和身世,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一位恭順孝親、忠君愛國、正氣凜然、剛而有禮、公言直道、為天下稱揚的儒子。他的書法傳世者較多,楷、行、草皆善,尤以楷書著稱,“剛毅雄特,體嚴法備,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唐人尚法,顏真卿楷書成就之所以被列入“神品”就在於它的“法”——“自秦行篆籀,漢用分隸,字有義理,法貴謹嚴,魏晉而下,始減損筆劃以就字勢,惟公合篆籀之義理,得分隸之謹嚴,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14]

台長: 玉堂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