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滂沱大雨,下午的植物園剛好捕捉到「黑頭」在開飲機上打盹的畫面,機器溫溫的,牠把開飲機當電熱毯使用,整隻趴在開飲機上面烘乾毛的狀態。
「黑頭」是相較於其他貓咪比較沒那麼傲嬌的一隻溫柔的貓咪,今日未見常常與牠成雙出現的「小小黑」,上月21日又摸到小小黑了,開心。小小黑好像只在黑頭身邊才會放鬆。
黑頭跟小小黑常常一起出現,小小黑對人的信任度比較低。聽巡邏員說過小小黑是黑頭帶入植物園的,因為小小黑很瘦小一隻,所以命名為小小黑。感覺黑頭很照顧小小黑,只是沒想到小小黑竟是黑頭撿到的。貓咪之間的友誼。
最近看的書簡介。
森鷗外《舞姬》是一本短篇小說選,從愛情故事、哲思到風俗考,主題多元;記得一邊喝咖啡一邊讀到如何切腹,也詳述的太讓讀者感覺歷歷在目了。後面幾天,咖啡店書架上隨手撿一本《松本清張短篇傑作選 上》閱讀,其中〈某「小倉日記」傳〉、〈刪除的還原〉剛好也從森鷗外引申出故事,也太巧。
《親愛的, 我的腦袋裡住了一隻山雀: 躁鬱症爸爸寫給兒子的信》Lieber Matz, Dein Papa hat 'ne Meise
該書是Sebastian Schlösser 寫給8歲兒子的信,語氣活潑,薄薄的一本小書。『當我們說「你有一隻山雀」是指一個人有精神病。 』,Sebastian Schlösser用簡單的話向他孩子解釋什麼是精神病以及如何與精神病共存的經歷。連誠品已經都無庫存,可能得去二手書店搜尋看看。
《快樂, 多10%就足夠: 一個明星主播如何解除壓力、停止自我批判, 並保持正念的靜心之路》
10% Happier: How I Tamed the Voice in My Head, Reduced Stress Without Losing My Edge, and Found Self-Help That Actually Works
該書作者Dan Harris是人生勝利組,可是他腦袋裡一直循環播放著讓他毀滅的聲音,當他遇到Eckhart Tolle( 《當下的力量: 通往靈性開悟的指引》The Power of Now: A Guide to Spiritual Enlightenment 的作者)時,Dan Harris慢慢找到擺脫藥癮與停止自我批判的方法。
佐藤蜜郎所著《與神聊天: 為什麼看不見99%的幸福, 卻執著1%的不幸?》,這本比上述3本輕鬆很多,它似日本版的《祕密》The Secret,讀起來覺得佐藤蜜郎用他自己的虛構故事把Rhonda Byrne《祕密》的內容重述一遍的感覺。
修女渡邊和子《在落地之處開花》是一本散文集,可以跟
《一日一生》劃為同類,雋永的小書。《在落地之處開花》裡渡邊和子敘述父親在她眼前被殺害(
日本226事件)、罹患憂鬱症與膠原病等等「生命的破洞」的狀態下如何保持向陽;書裡引用八木重吉的詩句「人如果能把無邊的憎恨植入心頭/加溫後使它變成一朵花/我就把它獻給神 」,渡邊和子鼓勵人耐心將經歷苦痛掙扎後從心裡開出的花朵收集成一束,那是唯有自己才能綁出的花束。
月底經過中正紀念堂看到的展,有一種看到了什麼?的感覺(謎之音~這東西不能只有我看到)
正向思考,看了其大作,再去觀賞台北市立美術館等等場域展出的抽象畫,有提升鑑賞力的效果。
月底經過中正紀念堂看到的展,有一種看到了什麼?的感覺(謎之音~這東西不能只有我看到)
正向思考,看了其大作,再去觀賞台北市立美術館等等場域展出的畫作,或有提升鑑賞力的效果?
不小心看完畫,覺得還是看貓比較療癒
也是月底,MOCA(臺北當代藝術館)這檔展沒那麼生猛。
看到
鄭路『〈榮譽的墳墓〉是2014年於摩納哥為保護鯊魚的海洋生態保育而作。在支架上以懸吊方式展出的是,鄭路以人類心臟為藍本的一件雕塑作品,細看則會發現,原來這顆寒光畢露的心臟,是用數萬支市售的釣魚鉤所串組而成的。魚鉤是躲藏在甜美誘餌底下,細小光滑而相當致命的凶器,用魚鉤來雕塑人心,將千百支致命凶器作為心臟結構的基礎,隱喻也諷刺了人心即是貪念、慾望和一切禍亂之源,以魚鉤做成的心臟,一方面藉喻了人類基於私心,對海洋生態的無窮肆虐,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人類將因包藏禍心,而導致自身危機的終極語境。』
腦海裡立刻出現李暉的作品《不死的心》
『
不銹鋼、雷射、煙霧、氣泵Stainless steel, laser, smoke machine, air pump
110 x110 x 310cm, 2009
李暉以機械馬達串接錯綜糾結的血管,結合紅色激光與縷縷上升的煙霧,創造了一顆複合了「硬梆梆」、「活生生」、「血淋淋」、「熱騰騰」等多重感覺的超大心臟,這顆被鐵鍊懸吊在觀眾面前的心臟,弔詭的讓人同時聯想到十字架上的救世主和斷頭台上的死刑犯,現場情境氣氛介於神聖救贖和罪惡沉淪之間,觀者隱約可以聽到它的心跳律動,感受到它的喘息呼吸,並回應到自我身體意識的存在與覺醒。 』
皆以心為題,異中有同,一件藝術品無需解說就能讓觀者感知藝術家想表達什麼,讓觀者對應到自己的生命歷程,這樣的作品是成功的,相較下我覺得李暉的作品感染力與強度都強很多。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