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27 18:00:18| 人氣1,5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教學延伸視野--可樂的歷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歷屆大考試題中,旁徵博引的精彩題幹資料,總能開啟另一種對於歷史教學的新思維。例如九十六年學測試題:德國政府說:「美國人對世界文明的唯一貢獻就是發明了口香糖及可口可樂。」同一時期,日本政府宣傳:「進口可口可樂就等於進口了美國社會的病毒。」這種說法應是何時出現?

(A)1917年美國宣布對德作戰時(B)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

(C)1973年石油經濟危機發生時(D)1990全球討論關稅協定之後答案(B)

這一個題目,選用了與青年學子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飲料--可樂來做為發想,又能夠呼應時代的脈動。是成功的展現生活中的歷史點滴的例子,也引發了筆者的好奇,這罐充滿氣泡的褐色神秘飲品,到底有甚麼魅力?

書市中介紹可口可樂的書大多屬於財經與商戰策略的內容,但在聯經出版社的《歷史六瓶裝》可口可樂成為書中文明史的重要分水嶺。透過這本書,可以看見飲品的出現,也代表時代轉變的過程。因為人類從最純粹的解渴,到嗜好性的挑選採買,即是商業貿業的推動軌跡。從可口可樂成為考題,作為美國文化的代表,即可證明。

在《歷史六瓶裝》一書中,可樂是書中介紹的最後一種飲品,列名在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等飲料之後的可樂。主要是因為其研發的歷史最晚,且和其生產技術有關。其他的飲品獨家往往是其珍貴之處(例如:麝香貓咖啡或著冠軍茶葉等等),但可樂的特點卻是,不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保證喝到的味道都一樣,舉世皆然的單一商品,其關鍵就是工廠大量生產製造。

為什麼是美國獨占鰲頭?回溯十八世紀那場不流血的革命由英國展開,卻從此改變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節奏。工業化的變革就是改變過去傳統工藝純手工的製造流程,將生產步驟分成幾個環節來分工運作。美國把分工的流水線生產,進步成更小的零件生產。而且運用機器生產出零件,最後再組裝為成品。這種大規模量產的方式,打開了大量製造而壓低成本的新境界,而以機器取代工人的模式,也解決了美國技術工人人力的不足。這樣的背景有助於需要大量製造的企業,可樂的歷史也在此時展開序幕。1866年亞特蘭大的藥劑師約翰.彭伯頓發明了一種爽口的碳酸甜飲料就是可樂的雛形,直到1886年約翰.彭伯頓對於不斷修正的配方終於感到滿意,他與商業夥伴弗蘭克.羅賓遜依照成分中含有古柯葉(Coca leaf)的萃取液和可樂果 (Kola Nuts)咖啡因,而命名為可口可樂(Coca-Cola)。美國市場已經有了大量生產的技術與能力,但是要有消費者,生產才有意義。羅賓遜為了打開市場,發送免費品嘗卷,期待人們經由試喝而愛上這款飲料。這種行銷概念非常成功,確實讓人們接受這種有著特殊口感的飲品。

儘管美國人愛喝,可樂仍然只是美國本土的飲料,又如何風行全球?關鍵點在於二戰動員時期,可口可樂公司總裁羅伯特.伍德羅夫發布公司計畫:「不惜虧本,爭取每一位士兵在任何地方都能用美金五分錢買到可口可樂。」這樣的構想,讓可樂深入美軍所駐紮的地方如北非、西歐等地區。因為這樣的滲透力,早在二戰前就已進入德國和日本市場。當戰情危急,德國人批判:「美國人對於世界文明的唯一貢獻,就是發明了口香糖和可口可樂。」軸心國的另一個成員日本則宣稱:「進口可口可樂就是進口了世界病毒。」儘管如此批判,然是擋不住可口可樂熱銷的情況。甚至二戰結束後,美、俄兩國為了解決德國問題而進行談判。美國亦請俄方代表飲用可樂,其獨特的氣泡口感吸引了俄方代表朱可夫元帥。喜歡可樂的俄方將領,須顧及美俄冷戰局勢,如接受可樂,成為對於美國的妥協。因此俄方將領提出一個建議:「能否創造一種沒有顏色的可樂,讓他相似於俄國傳統的伏特加呢?」在商言商的可樂公司,在經過美國總統哈瑞.杜魯門的許可下,一種沒有顏色、裝在圓柱型瓶子裡的可樂誕生,其標籤是一枚蘇聯的紅星。這段歷史讓可樂公司在一九四八年時表示:「一想到共產黨,我們就想到鐵幕;一想到民主,共產黨就會想到可口可樂。」

一罐飲料,一段歷史。在課堂上如果可以畫龍點睛的引用一些生活所見的尋常事務的歷史軌跡,是否能夠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甚至誘發其思考到底身邊有甚麼點滴,也是改變歷史發展的發明或發現。教育一直都要培育學子終生受用的思維能力,換個角度談歷史是值得嘗試的挑戰。

台長: 阿梅
人氣(1,5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史隨筆 |
此分類下一篇:探索歷史課本中的遊牧民族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