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心裡,或多或少是有些隱密而不願揭露的部份。它很可能跟道德無涉,卻怎麼也不想洩漏。不是神祕,神祕感並不能帶來什麼,什麼地方也到不了。單單只是在擁抱人群的時候,可以小小感到自己是個獨立個體的區域。
之前,跟朋友談到80年代的音樂。無庸置疑的,那可是一個精彩的時期!當時的我們,正值尷尬時期,青春期。對很多事情都懷抱著高度的興趣,卻總是披著反骨的外衣,唱著反調。或許會被貼上標籤,但仍認為,很「酷」是必要的。天知道在那個年紀,有多麼好奇,想要吸光這世界上的所有新鮮事物。
經歷過Wham!的年代的朋友,現在都成為跟自己當初想像不同的大人。沒有變成搖滾樂手,也沒有拒絕聯考,變成很普通的大人。不知道Wham!是誰的朋友,至少你可能會記得有個歌手叫George Michael,近幾年他已經不常出現在你家的電視上。他就是Wham!的團員之一,另一位是Andrew Ridgeley。Wham!在80年代走紅的程度相當驚人!舉個例子,一個國中都沒有畢業的表姐,當年還收藏Wham!的卡帶。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身邊有人聽Wham!。
朋友告訴我,當時的廣播不斷地播送Wham!的歌曲,大家紛紛討論。他常常表現出不耐的表情,事實上,他的確非常討厭。只是他討厭的不是Wham!,相反地,他還收藏了幾張Wham!的專輯卡帶,一個人的時候才拿出來聽,總是放在房間最不容易被發現的地方。問他為什麼搞得這麼神祕?他說,他就是受不了別人耳朵聽到的Wham!和口中說的Wham!。他承認,這真的是一個很吸引人的團體,有很棒的音樂,然而,卻沒有一個人喜歡的理由是和他類似。加上,當時Wham!也算是個偶像團體,基於自己硬漢作風,更不能讓別人知道他竟然在聽「Wham!」這種音樂。
雖然當時我已經笑倒在地,但是,卻可以理解這樣的說法。有些朋友已經知道,我喜歡讀村上春樹的長篇作品,可是多數的時候,我不會主動承認。一方面,自己原本就比較低調,喜歡嬉鬧,卻不愛變成檯面上說話的角色。另一方面,大部份的時間,多半是從事一個人能完成的休閒,認知上,自然以為閱讀在某程度上是相當私人的事情。跟年輕的時候,單純只是為了愛面子是沒有什麼關聯。
對話需要告著一來一往相呼應,但是假如另一邊說不出什麼適合的話,抑或是有其他不願意說的原因,場子很容易突然冷掉。很多時候,不是故意裝出一副冷酷的模樣,只是說出來可能既不好笑,也沒什麼幫助。單純只是很私人的事情而已。勉強說出來的話,極可能會演變成白色謊言。對於採取盡量不說謊的我,的確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我可以自爆100件自己的糗事,但是,有一些話,我只想對著自己說。
我知道,你也是。沉默的背後,代表著很多不願揭露的語言。當你沉默的時候,我知道,你跟我是同一種人,雖然在不同的象限裡。在那裡,孤獨而美好。
[註1]Wham!是樂團名,包括那個驚嘆號。
圖片來源:
http://playingfortime.tripod.com/images/wham_pi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