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伯軒車禍案的肇事車車燈碎裂,玻璃碎片由行人穿越道旁邊開始散落,因而證實撞擊地點確實在行人穿越道上。
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二十日高等法院民事庭召開準備庭,庭訊由滕姓女法官主持,我方曾於二月二十日請求法官傳喚大有巴士證人,即前大有巴士司機李俊德再度出庭作證,結果證人李俊德以未收到法院傳票為由並未出庭應訊,肇事司機曾盛貴於本次庭訊中再度企圖翻供,在在令我痛心疾首無以名狀。
◎ 開庭前黃律師耳提面命再三
決定上訴高等法院之後,我們接受伯軒律師姑姑的推薦,敦請黃律師擔任我方新的委任律師,黃律師係資深法官轉業律師,他對台灣司法的積弊了解甚深;委任之初他即要求我在庭上不要隨意發言,以免讓被告有脫罪的可乘之機,我謹記他的叮嚀不敢或忘。
開庭前黃律師再次耳提面命的「重點提示」:「妳所說的話被列入筆錄才算數,如果沒有被列入筆錄,效果等於沒有說。」我允諾黃律師:「我的最高原則是不說話,但是萬一實在忍不住,請您務必原諒我。」
◎ 伯軒遭受大有巴士撞擊瞬間的真相
滕法官首先詢問曾司機:「你回去問公司了沒有?行車紀錄器的站距怎麼和實際的站距不符?」曾司機顧左右而言他:「開車前紀錄器是我自己安裝的…..」滕法官重新複述一遍問題:「行車紀錄器的站距怎麼和實際的站距不符?」
大有巴士的律師站起來答話:「肇事車的車速大約三十幾公里…」我坐在黃律師旁邊的座位上極端克制隱忍不發作,豎耳傾聽被告與他的律師如何神通廣大的顛倒是非。
滕法官翻了一下卷宗,再次提問:「交通局的覆議意見認為撞擊地點不是在行人穿越道?」滕法官的「印象」顯然不正確。
我向黃律師示意我想答話,我站起來回覆:「台北市交通局的覆議水準確實很差勁,由於經辦人員並未仔細閱讀卷宗,覆議委員也無暇閱讀卷宗,交通局的覆議的意見是:『縱使不在行人穿越道,亦在行人穿越道附近』,事實上,曾司機早在刑事庭已承認撞擊地點在行人穿越道上,此外曾司機於民國八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在『行車肇事鑑定委員會』也再度坦承撞擊地點在行人穿越道。」
我知無不言又補充說明:「由於『行車肇事鑑定委員會』並未針對肇事車的車速有所說明,我方因而要求將本案送交通局覆議,然而交通局的覆議意見也未對車速表示意見,我因而寫信給馬市長請求協助,結果相關單位實問虛答了一番了事,交通局則表示覆議以一次為限,因而造成本案目前的困境。」
滕法官立刻反問我:「司機什麼時候在刑事庭承認撞擊地點在行人穿越道上?」由於對肇事司機先前的供詞忍氣吞聲,一時之間,我竟氣得忘了曾司機在民國八十七年八月二十六日刑事庭首次開庭時即已坦承肇事地點在行人穿越道上,我據實回答滕法官:「對不起,我忘了,我查一下卷宗,再回報。」
曾司機眼見機不可失,立刻當庭翻供:「我不是在行人穿越道撞到陳伯軒。」我真不敢相信我的耳朵!黃律師開庭前曾為我分析犯罪者的心態,犯罪者為了脫罪,說謊的本領會愈來愈高強,最後連自己都會被說服,真是一點都沒錯哪!
曾司機又說:「陳伯軒從安全島衝出來,他想要斜穿到對角線的候車亭搭公車…」我的耐性一點一滴的銷蝕殆盡,我激動不已的對黃律師說:「抱歉,我想說話。」我也不理會滕法官是否允許我說話,站起來便說話:「行人穿越道的終點就是公車候車亭,陳伯軒沒有理由不走行人穿越道!」
滕法官低下頭去檢視現場照片,曾司機緊張的跑到法官跟前指著照片陳述所謂的「撞擊地點」;煞那間我恍然大悟,伯軒遭到撞擊前已警覺小命難保,他從安全島步下快車道的瞬間曾經向右跳躍了一步,原來,他曾經試圖閃躲想逃命!!!
我五內俱焚、咬牙切齒,當庭痛切的陳述:「車禍發生前陳伯軒想逃命,結果連逃命都不可能!!!撞擊地點在行人穿越道!!!」我當庭幾近吶喊的複述:「車禍發生前陳伯軒想逃命,結果連逃命都不可能!!!撞擊地點在行人穿越道!!!」
黃律師十分冷靜從容不迫的繼續詢問曾司機:「公車候車亭當時有車輛停靠嗎?」曾司機好像突然想起什麼:「當時有一部車子913正要靠站!」大安森林公園沒有913公車啊,曾司機又想鬼扯什麼?黃律師立刻下結論:「這樣說來,陳伯軒只需要穿越行人穿越道就可以搭到車了,他不需要斜向穿越馬路。」
滕法官又問:「肇事地點的行人穿越道通行時間有多久?」曾司機搶答:「最少一分鐘以上!」此點陳述與事實不符,我立刻要求更正說明:「民國八十七年肇事地點行人號誌的通行時間約二十三秒,民國九十年二月間在我的建議下,交通局將通行時間延長了十秒鐘變為三十三秒,該路口於今年一月間才安裝了行人倒數計時器。」肇事路口的交通號誌與交通設施確實有一些問題,伯軒已命喪一個問題路口,一時之間我除了嘆息已無言以對。
曾司機又說:「信義幹線的號誌燈都是連鎖的,我從建國南路口一路開過來,車禍的路口也是綠燈……」以上的認知並不正確,我向滕法官稟報:「肇事路口與信義幹線的號誌燈有時連鎖,有時不連鎖。」滕法官當庭裁示將向交通局查詢車禍當天該路口的號誌燈是否有問題,滕法官忽然嬌柔的詢問我:「媽媽,請問交通局那個單位叫什麼名字?」
我快速答覆:「台北市交通局交通工程管制工程處,簡稱交工處。」
可以預見未來兩造當事人將會為「誰闖紅燈?」繼續爭論不休,然而交通號誌與交通設施規劃不當的行政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不當的設施比貪污更可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