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31 23:13:03| 人氣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半發酵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包種茶與烏龍茶同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半發酵茶,是現今臺灣主流的茶葉,目前所謂的凍頂烏龍茶、高山茶、鐵觀音茶等,大抵只在外形(半球形、球形)與文山包種茶(條形)有所不同,實質上均屬輕發酵的包種茶,與前述的烏龍茶(番莊烏龍)並不相同。
臺灣之製造包種茶源於1872年下半年大稻埕烏龍茶滯銷,乃送至福州,賦予花香,改製而成(花香包種茶)。之後,1881年起即有福建茶商前來臺北設立茶廠,專製包種茶。臺灣包種茶的製法與烏龍茶的製法同樣係自對岸福建傳來,與烏龍茶稍有不同之處,在其發酵程度較輕。臺灣包種茶最初均以形狀粗大之烏龍茶作為原料茶(粗製茶),1912年以後開始製造包種原料茶,品質大為提升,1921年左右,又有無花香包種茶的發明。
臺灣包種茶的市場最初是在華僑最多的南洋各地,爪哇(今印尼)居首位,其次是暹羅(泰國)、法屬越南、英領海峽殖民地、菲律賓等地。自1881年開始輸出以來,至1926年達530萬公斤,首度超越烏龍茶。1930年中日戰爭以後,由於華僑的抵制與爪哇的提高關稅,主要市場轉至滿洲(中國東北)、華北,1944年輸出量達730萬公斤,係歷年最高紀錄。戰後,中國政權易主,印尼政府親共,臺灣包種茶也絕跡此兩大市場,年輸出量平均在100-200萬公斤之間游走,主要市場變為泰國、香港、琉球,1970年起美國、1979年起日本(取代琉球)成為最重要銷售地,1989年輸出恢復至490萬公斤,近年又逐漸下降至200餘萬公斤。

台長: 陳婆娘
人氣(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包種茶 |
此分類下一篇:茶郊媽祖典故
此分類上一篇:飲茶功效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