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31 22:38:32| 人氣2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山包種茶的特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之有茶,早於清康熙丁丑年(西元一六九七年)之「蕃境補遺」中即載有台灣
   中部水沙連深山蕃地有高丈餘茶樹;而「淡水廳誌」中亦載有:「貓螺內山產茶,性極
   寒,蕃不敢飲。」所謂貓螺內山乃今南投、埔里、水里地區的深山;而水沙連乃自埔里
   的五城往集集、沙連一直到濁水溪上游蕃地的總稱。當時蕃界與平地隔絕,非經通事(
   理蕃官職)與之議妥,不得進入。由此觀之,台灣先民早已利用野生山茶焙製茶葉營販
    。

     然而,本省近二百年來,茶樹栽培及茶葉製造之發展,與上述野生茶並無關連,茶
   園所植之茶樹更與野生茶無親緣之關係。本省現今供製包種茶、烏龍茶…等優良地方品
   種,是先民由福建帶來之閩茶品種,早期製茶技術亦由福建製茶師父來台傳授,因此台
   灣產製包種茶、烏龍茶之技術乃源自福建。清嘉慶年間(西元一七九六年~一八二○年)
   ,柯朝氏自福建武夷山引入茶種,種植於魚桀魚坑(今台北縣瑞寸地區),相傳為台灣
   北部植茶之始。
 
     清廷鑒於茶為台灣重要經濟作物,乃鼓勵茶之生產,當時台灣北部為一片未開墾之
   處女地,播植茶樹發育異常良好,品質亦佳。由此沿淡水河上游及其支流大嵙崁溪、新
   店溪、基隆河之丘陵地帶廣植茶樹,而農民多以製茶為副業,此為文山區發展的起源。

     台茶發展之初,製茶種類只有台灣獨特之烏龍茶而已,光緒七年(西元一八八一年
   ),來自福建同安之吳氏,開設「源隆號」茶廠,經營製造包種茶,為台灣開導精製包
   種茶之先河。旋有福建安溪之茶商,王安定及張占魁合辦「建成號」,繼之大陸茶商來
   台設廠製造包種茶者接踵而至,於是包種茶之產量漸增。
    
     文山茶區植茶及製茶技術早期雖由福建傳入,但在政府有關機構不斷應用新科技、
   新技術輔導茶農改進產製技術,提高茶葉品質之後,已逐漸演變而自成一格:條索緊結
   、葉尖自然捲曲、枝葉連理,色澤墨綠帶麗色,嫩葉金邊色隱存;水色密綠鮮艷浮麗色
   、澄清明麗水底光;香氣幽雅,飄而不膩;滋味圓滑富活性,落喉甘潤韻無窮。
    
     這些品質表都是文山包種茶的特色,也是它迷人的地方,有如青春少女,活潑、清
   純、柔媚。

台長: 陳婆娘
人氣(2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包種茶 |
此分類下一篇:日光萎凋
此分類上一篇:產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