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08 13:18:38| 人氣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外祖母的五斗櫃 作者 : 宋芳綺 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他,一個七歲的小孩,望著年過六十,頭髮灰白的外祖母
突然感到有一種不能理解的敬畏。

走過一片田野,外祖母帶著他到後山的一片小樹林。
樹林裡盡是高瘦的相思木
饅頭似的小土坡上長了幾叢矮灌木。
許多鳥雀在樹林間飛翔,吱吱喳喳
他鬆開外祖母的手,高興地在林子裡奔跑,其他的事都丟到腦後了。
  
「阿和,你看。」外祖母撥開一叢矮灌木的枝葉。
  
「啊!鳥仔兒。」望著幾隻張著黃口的小鳥兒,他驚喜地喊著。
  
「阿嬤!妳怎麼發現的?」
  
「我常常來這裡散步,有一天看見一隻母鳥在林子裡飛來飛去,
我想,牠肯定在林子裡築巢下蛋
因為發現我這個生人,不敢回巢,所以焦急地在林子裡飛來飛去。」
  
「後來呢?」
  
「後來我就在大石塊坐了下來,牠飛了一會兒,
看我沒動靜,也就安心地回巢了。」
外祖母笑著說:「真是一隻粗心的母鳥,把巢築那麼低,
萬一被哪個頑劣的孩子發現,那就完了。
所以,我每天傍晚都來看看牠們。」
  
「阿嬤!妳怎麼沒告訴我?」他抗議地說。
「妳是怕我傷害牠們?」
 
「阿嬤知道你不會,可是,阿嬤怕,萬一你說溜嘴,讓你那些玩伴知道」
外祖母輕聲地說:「現在,阿嬤不是讓你知道了嗎?」
  
「我一定不告訴任何人,阿嬤妳放心。」
他視這件事是他和外祖母之間的共同秘密
他很喜歡因為這秘密使他和外祖母之間的關係更親密些。

自從父母過世後,他就寄養在外祖母家,外祖母極疼愛他
但是,有時又讓他感到有一分疏離。

每天傍晚,外祖母做晚課時,
總一個人在廳堂上「篤篤篤」敲著木魚,念著佛經。
外祖母誦經時,神情專注,彷彿天塌下來都不管,
那一刻,沒有人能侵擾她的虔敬。

他莫名地跟菩薩吃起醋來,好像祂比他更親近外祖母。
有一回,他故意拿了外祖母的木魚出去亂敲亂打,
外祖母知道後很生氣,狠狠地訓斥了一頓,

她說:「法器是龍天護法的耳目,怎麼可以拿來亂敲。」
外祖母沒有打他,卻罰他跪在佛前懺悔。
他雖然聽不懂外祖母說的什麼「龍天護法的耳目」
但是,他知道外祖母對這件事很在意
往後她一誦完經就會把經本、木魚都收到佛桌的櫃子裡,甚至還上鎖。
  
他總覺得這件事情已造成外祖母與他之間的隔閡
外祖母把木魚跟經本鎖到抽屜裡,顯然就是防範他再亂動東西。
他心裡難過極了,儘管外祖母說過已經原諒他,
儘管外祖母還是跟以前一樣疼他

但在他心裡,總有一層說不清的隔膜。
如今,外祖母把小鳥兒的秘密告訴他,
顯然又重新信任他,他開心極了。
  
「阿和,你看,牠們肚子餓了。」
外祖母拿出口袋裡的發糕,掰成兩半,一半遞給他。

他將發糕弄成很小很小一塊,小心翼翼地放進那張得大大的嘴巴。
  
「阿和,你別看牠們是鳥兒,牠們也是有情眾生,我們要盡量地保護牠們。
有些孩子喜歡抓魚、抓小鳥、抓青蛙,隨意地玩弄,把牠們活活弄死
阿嬤看了好心疼,心疼那些被弄死的的小生命
也心疼那些孩子,他們的無知是在折損自己的福報啊!」
外祖母盯著巢中吱啾的鳥兒,神情十分愛憐。
  
「阿嬤!我一定不會這樣的。」
  
「阿嬤知道,你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
外祖母輕輕撫摸著幼鳥,那鳥兒的羽毛已漸豐毅。
「過不了幾天,牠們該學飛了。」
  
「阿嬤,我背過一首詩叫『樑上有雙燕』
說有些幼鳥還小的時候,那母鳥辛辛苦苦地餵養牠們
等牠們羽毛長好了,翅膀硬了,就飛走了,再也不回來了。」

說這話時,不知為何他想起小舅,想起小舅和大舅爭吵時,
說要移民國外說他再也不想回到鄉下跟這些沒知識的草地人生活在一起。
「阿嬤!大舅從來都不照顧妳,如果小舅將來真的走了,妳會不會很傷心?」
  
「傷心什麼?
做父母的就是這樣,一心只想把孩子養好帶大,哪會去計算那些。
如果孩子知道感恩圖報,那是自己和孩子有好因好緣。
如果孩子遺棄了父母,也只能怪因緣不好。怨啊恨啊又能怎樣?
怨天罵地,只是自己造口業,心裡也不見得舒坦。」
外祖母說著,聲調悠悠,翳入了向晚的微風中。
  
夕陽下,他望著外祖母泛著金黃光彩的臉龐,心中有幾分迷離。

剎那間,他突然想到大廳供桌上那尊身著白衣,
手持淨瓶的觀世音菩薩,他覺得,外祖母就是觀世音菩薩。
  
「為什麼外祖母總是如此平和?
人世間似乎沒有什麼事可以使她生氣、煩惱。
為什麼我就做不到這樣,
阿標罵我一句『哭爸』,我就非得跟他打上一架不可?」他悶悶地想。

「阿和,你想什麼?」外祖母見他一個人發呆。
  
「阿嬤!妳為什麼總是這麼好脾氣?」
  
「是菩薩教我的。」外祖母笑著說。
  
「以前阿嬤的脾氣也很壞,
是菩薩指示阿嬤要改變個性、改變心境,才能改變命運。
遇到不如意的事就當作是修行,才不會整天陷在苦惱裡,沒有出頭日。」
  
那天傍晚,在樹林裡的小土坡上,
外祖母把他當成一個懂事的孩子,
向他述說她年輕時期的一段痛苦往事。
 
原來,外祖母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女兒,小時候因為怕痛,不肯纏足
因此長了一雙大腳丫,也因為這樣不得外曾祖父的歡心,
總覺得她像是個丫環。
  
外祖母十六歲時,外曾祖父便把她嫁給了佃農的兒子。
外曾祖父畢竟還是心疼女兒,所以,給了她一塊田地當嫁妝。
外祖母嫁到農家當媳婦,生活自然很不適應
平日除了針黹女紅之外,農忙時節她也得下田插秧播種、拔草施肥。
細活粗活都得做,外祖母那一雙原本細嫩的手,
被農務磨得破皮、長繭
她卻一心一意嫁夫隨夫,無怨無悔。
  
外祖父因為娶了外祖母得到一塊良田,年年豐收
再加上外祖母善於理家,使家境逐漸富裕了起來。
所謂「飽足思淫欲」,這句話用在外祖父身上一點也沒錯
有了錢,外祖父開始花天酒地,甚至沉迷賭場。
  
外祖母和外祖父的婚姻雖是父母之命,沒有愛情基礎
但是,她遵從三從四德,敬奉公婆,服侍丈夫。
沒想到,外祖父不但不體諒外祖母的賢慧、辛勞,反而變本加厲。
  
外祖母嫁過來,因為遲遲不孕,
外祖父順理成章在外面養了女人,生了一個兒子抱回家來。
  
「妳既然不會生,有人替妳生了個兒子,
讓妳當現成的阿母,妳該高興才是。」
外祖父一句話,就把襁褓中的嬰兒丟給了外祖母。

抱著嬰孩,她想著,「這孩子自幼就離開了親娘,我應該視如己出。」
就這樣,外祖母默默地承受了委屈,當起了嬰兒的阿母。
一個年輕的女人,還沒有機會親身體驗孕育、生養子女的喜悅,
就被一個又一個的蘿蔔頭把坑給填滿了。
就在那第三個孩子抱回家的當下,外祖母終於崩潰了
她將積壓已久的憤怒、委屈和怨恨一股腦兒全傾泄而出。

她拿著一把菜刀,衝到外祖父面前,歇斯底里地嘶吼著:
「夠了,夠了,到此為止,如果你敢再抱下一個進門
我發誓,我一定把這些孩子連你一起剁了,熬成豬菜餵豬。」
  
自娶外祖母進門,外祖父就從未曾見過外祖母生氣動怒
他眼裡的她始終是個怎麼捏怎麼擺都行的泥人兒。
那一日,她那鐵青猙獰的面孔像厲鬼一樣,嚇得他毛孔豎起
飽受驚嚇的外祖父捲走家中細軟,落荒而逃。
  
外祖父這一出去,就好幾年沒再進家門
直到他金銀散盡,貧病潦倒,才讓外祖母給「撿」了回來。
  
外祖父最初離家的那幾年,外祖母每天面對三個來路不明的孩子,
心中的怨恨難消
她詛咒外祖父,打罵孩子,漸漸變成一個精神異常的女人。
整日披頭散髮、衣衫襤褸,原本豐腴美麗的面龐已消瘦得不成人形。
  
常常,她獨自一個人坐在屋前望著天空發呆,
有時站在街口,追著路人破口大罵。
大家因為同情她的遭遇,也就特別包容她。
偶爾,她也有正常的時候。

有天,村裡來了一個和尚化緣,外祖母極有布施心
雖然家中米缸見底,她還是勉強挖出半碗米供養和尚。

和尚接受供養,道了一聲:「阿彌陀佛!」
輕輕嘆口氣:「可憐的女人,何苦把自己折磨成這樣。」
  
外祖母聽到和尚這麼說,「哇!」一聲,痛哭失聲。
她像吃了黃蓮的啞巴,多年來一直是有苦難言,
如今,終於有人知道她的苦
她激動得連說帶比,叨叨絮絮地訴說著自己多年來的委屈與不甘。

「米糧療養色身,心靈則需要慈悲心為藥帖。
如果妳想離苦得樂,一定要服這帖良藥。」
  
「慈悲心?」她默默念道:「慈悲心,慈悲心」

台長: 靜子
人氣(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