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06 00:54:28| 人氣1,4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論佛家思想超越魏晉哲學之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論佛家思想超越魏晉哲學之處

 

.摘要

 

一般對佛家經典不甚理解的人,往往誤認佛家是消極出世,但這種觀點是謬誤至極。佛家的消極出世是對自身的小我而言,因為忘我、無我,所以能夠盡其在我,發揮全部的生命力投大我,投入整個宇宙,整個生命體,無私無止盡,生生世世的奉獻,而不只是一生的奉獻。相較於中國的思想,佛家思想的精髓,特別是大乘佛教的思想,的確有超越之處。甚至在整個人類文明,佛教思想拔出一切之上,位於最高峰,令人感到其浩瀚偉大,難以窺其萬一。

 .前言

人成即佛成,若將慈悲,智慧,無止盡超越的各種生命因素,完全實踐,即是成佛。每一種菩薩的名號都代表一種自性應具有的性德,例如: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的生命的因素,南無觀世音菩薩是代表皈依宇宙慈悲的生命因素。而宇宙的生命因素與每個人自性的生命因素並無二致,比如大海中的一滴水與整個大海的鹹味是一致的。所以在大乘佛教來說諸佛與眾生同一法身無二無別。

在佛家的思想,生命的形式是不斷超越的,就算成佛了,止於至善;所謂的止於至善,也是動態的,不斷向上一個階段超越。一般沒有深入佛教的人認為涅槃是消極的單純尋求自身的解脫,其實不然,對大乘佛教而言,生死即涅槃,涅槃是慾望的止息,因為私己慾望止息了,才可自身無止盡的奉獻出去。使整個全體或者我們稱其為宇宙,不斷超越,不斷地盡善盡美。

而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更是將上述的論點表達地淋漓盡致,毫無缺憾。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普賢菩薩在大乘佛教的表法是指存在的生命因素,所以普賢菩薩在佛教來說是以法界為其身相,因為任何一種現象都是存在,加上代表智慧的文殊師利菩薩這個宇宙生命因素,於是圓滿無礙的境界出現了,圓滿無礙的境界又稱為毗盧遮那佛,任何生存現象無所不包,無所不納,對萬物同等慈悲的給予。

普賢菩薩的普的字是指普及於一切,任何現象,祂都參與。賢次於聖,是指不斷向至善至美的方向前進,又指一切好的善的境界都可以稱為普賢。普賢行願是指一切好的境界的所作所為應是如何,普賢行願有十種廣大行願:(1)

 (.)禮敬諸佛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中,以擬人化的普賢菩薩

……………………………………………………………………………………

1.大方廣佛華嚴經,高雄,法界佛總會,20079第八冊 5499-5500

向善財童子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及微塵數佛。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此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2)

這裡的諸佛,是一切生靈,一切有情而言。佛有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在大乘佛教教義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所以禮敬諸佛是指對一切生靈,一切有情都採取恭敬的態度對待。

(.)稱讚如來

擬人化的普賢菩薩如此向善財童子言:復次,善男子!言稱讚如來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讚嘆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遍。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讚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讚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3)

 

佛的十種稱號,其中一種就是如來,如來狹義的解釋為佛,圓滿覺悟的有情,廣義的解釋為真理。稱讚如來的意涵在於擁護真理,在於追求真理。且這種追求真理的心意是永無止盡的。

(.)廣修供養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中,以擬人化的普賢菩薩向善財童子言:復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柱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4)

…………………………………………………………………………………………………………………………………

2.大方廣佛華嚴經,高雄,法界佛總會,20079月,第八冊 5500-5502

3.大方廣佛華嚴經,高雄,法界佛總會,20079月,第八冊 5502-5503

4.大方廣佛華嚴經,高雄,法界佛總會,20079月,第八冊 5503-5506

 

這裡所謂供養就是服務大眾,用你無止無盡的生命,在無窮盡的宇宙時光中,替無限寬廣的宇宙服務,菩賢行願品中將每個生靈都當成佛,如此恭敬地對待,在一般佛寺裡的觀世音菩薩頭頂有一尊阿彌陀佛,其表法就是將每個有情每個生靈都當成阿彌陀佛,佛與眾生無二無別。而所有的供養中,以傳揚真理,讓眾生心開意解,功德最大。一切物質的供養都比不上精神的供養,在佛教的精神肯定每個人皆有佛性,肯定每個個體的存在都有其價值意義和不可取代之處。

   (.)懺悔業障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中,以擬人化的普賢菩薩向善財童子言:復次,善男子!言懺悔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5)

在這裡的懺悔是此不斷地潔淨自己身心,潔淨身口意三業,海雲繼夢法師

<十大願王-華嚴經 普賢行願品講記>中提到:虛空界是心所起的幻境,是器世間,眾生界是有情世間,當有情世間窮盡了,眾生都成佛了,那我也成佛了。

眾生業和眾生煩惱是從眾生界分出來的,必須這兩者都盡了,眾生界才盡。虛空界和眾生界指的是成佛的部分,是上求佛道;眾生業和眾生煩惱指的是利他的菩薩行,是下化眾生。這些都盡了,我懺才盡。換句話說,教化眾生是上求下化無有窮盡,懺悔業障也是上求下化無有窮。

    問題是虛空界乃至眾生界乃至眾生煩惱都不可盡。成就佛道容易,眾生煩惱要盡很難,所以成佛之後的任務依然是認真教化眾生。但是再怎麼認真教化,眾生的業和煩惱都無法窮盡,那就只有繼續懺悔了。(6)

連成佛了,因為非無所不能,佛無法度無緣的眾生,怎麼辦呢?只有無止無盡地懺悔,潔淨自己,不斷地往前超越。

    ()隨喜功德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中,以擬人化的普賢菩薩向善財童子言:復次,善男子!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捨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

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

.....................................................................

5.大方廣佛華嚴經,高雄,法界佛總會,20079月,第八冊 5506-5508頁。

6.海雲繼夢法師著,十大願王-華嚴經 普賢行願品講記,台北 空庭書苑有限

公司,20047月,96-97

 

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7)

所謂的喜隨功德是指我們看到世間有無窮無盡的生靈不斷地向真理進,不斷地將自身奉獻給萬有。當我們看到這些美好善良的現象,我們都能生起參與之感,心生讚嘆。

 

(.)請轉法輪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中,以擬人化的普賢菩薩向善財童子言:復次,善男子!言請轉法輪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8)

請轉法輪,狹義的解釋為請佛或大善知識講述佛法,使得眾生心開意解,消除煩惱;廣義的解釋為使真理流傳在世間,使眾生知曉真理,真理無所不包,真理包含宇宙的種種現象,人情的真理,天文的真理,讓萬物隨著真理運行,生命不斷地更新。

    ()請佛住世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中,以擬人化的普賢菩薩向善財童子言:復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經於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為欲利樂一切眾生。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9)

海雲繼夢法師在〈十大願王-華嚴經 普賢行願品講記〉中提到:請佛住世除了祈請佛的色身及法寶住世外,還有一層意義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體驗。佛是覺悟,住世表示恆久不去,換句話說,就是當我們有所覺悟時,那個境界要保持著,不讓它消失。我們常常會突然覺悟到某些東西,也常常會忘記,因為對真理的追求容易忽略,世俗雜務又令人著迷,當偶爾有點覺悟,很快就被五蘊六塵所迷,覺悟便拋諸腦後,這時就要請佛住世了(10)

佛者完全覺知的人,可代表真理,請佛住世,可以表示為讓真理永久在人世間,讓人不致於矇昧無知,隨著聲光色彩,不斷地動念,不斷地起舞。

    ()常隨佛學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中,以擬人化的普賢菩薩向善財童子言:復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

……………………………………………………………………………………

7. 大方廣佛華嚴經,高雄,法界佛總會,20079月,第八冊 5508-5510頁。

8. 大方廣佛華嚴經,高雄,法界佛總會,20079月,第八冊 5510-5511頁。

9. 大方廣佛華嚴經,高雄,法界佛總會,20079月,第八冊 5511-5512頁。

10.海雲繼夢法師著,十大願王-華嚴經 普賢行願品講記,台北 空庭書苑有限

公司,20047月,123

 

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餘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會,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或處聲聞及辟支佛眾會道場,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處於如是種種眾會,以圓滿因,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入於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如今世尊毗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於念念中,我皆隨學。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11)

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科學家、專家、學者孜孜不倦地在專業領域不斷地專研,企圖在萬象之中找到解說一切的真理,如來與佛在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系統中,可以解釋成真理。而那些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我們都可以解釋為常隨佛學。

()恆順眾生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中,以擬人化的普賢菩薩向善財童子言:復次,善男子!言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砂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12)

所謂恆順眾生,如莊子裡所說:至人之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13)。眾生有所感,故佛菩薩有所應,故遇病苦者,作其良醫;遇失道者,指其正路;在黑暗無光處,放大光明,這裡的光明,應該解釋其心光,比如在你爭我奪之際,還能保持自身的良善;遇貧窮者,讓其能自力

………………………………………………………………………………………

11大方廣佛華嚴經,高雄,法界佛總會,20079月,第八冊 5512-5514頁。

12大方廣佛華嚴經,高雄,法界佛總會,20079月,第八冊 5515-5519頁。

13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741月,121頁。

更生。在這一願中,把一切眾生都視為一體,我們所遇到的一切眾生,一切的苦難都是為了成就我們的人格,讓我們自身趨近完美而來。

() 普皆迴向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中,以擬人化的普賢菩薩向善財童子言:復次,善男子!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14)

這一願承接這上一願,將整個宇宙視為一體,佛菩薩將其累劫所修行的功德通通迴向給全體,而不據為己有,無止盡的付出,有所成就,不斷回饋給全體,將一切的磨難都視為宇宙在考驗,要增加其品德修養。

    .論大方廣佛華嚴經超越魏晉南北朝思想之處

.超越儒家思想

   儒家的思想不外乎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善天下,內聖外王的思想,劉大杰在魏晉時代的人生觀一文,提到「儒家所講的治國平天下,全以修身為基礎

(15)又提到「修身的本意,就是要大家排除自然人的情慾生活,建設人的理智生活」(16)又提到「他們這種修身主義的人生哲學,初步是要改善個人,最後目的,還是要救世」(17)

儒家的思想與佛家的菩薩道思想極其相似,佛家講的大乘菩薩道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礎上,個人的思想欲望清淨了,才有可能行六度萬行的菩薩道,所謂的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18),與儒家內聖外王的思想一致,可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提出一個觀點,就是願力,憑藉此願力,生命得以定位,此願力不會隨著外在環境而改變。佛教有一說法,佛菩薩度眾靠的是善巧方便,而善巧方便來自般若也就是智慧,靠著善巧方便,生命得以無止無盡的前進,直到融入本體,融入整個大宇宙,止於至善,生命還是不斷往前邁進。

如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偈語所示: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彼佛眾會咸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19)

成佛之後的境界是化身千萬,積極的介入,參與宇宙,不言之教,生命的澎湃之力無窮無盡的延伸下去。

…………………………………………………………………………………

14大方廣佛華嚴經,高雄,法界佛總會,20079月,第八冊 5519-5520頁。

15劉大杰著,魏晉思想論,台北,里仁書局,19958月,113

16劉大杰著,魏晉思想論,台北,里仁書局,19958月,113

17劉大杰著,魏晉思想論,台北,里仁書局,19958月,114

18淨空法師,認識佛教,台北,財團法人華藏世界教育基金會,200910月,

114-143頁。

19.大方廣佛華嚴經,高雄,法界佛總會,20079月,第八冊 5539-5540頁。

.超越聖人有情無情之辯

    魏晉南北朝有聖人有情無情之辯:何晏主張聖人無情,而王弼主張聖人有情,因應事物而反應情感,只是不能受事物的羈絆。王弼舉孔子與顏回師生的互動為例,孔子遇到顏回這樣好學且能舉一反三的學生,孔子自然而然地表現出喜悅之心,當顏回不幸英年早逝,孔子的哀傷之情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最後聖人有情說之論勝過聖人無情說之論。(20)

    在魏晉南北朝的聖人有情說,是體驗道的沖靈境界,並跟一般人相同也有喜怒哀樂之情,心靈穎悟而能推求最精微的道理,反應事物而不受事物拘束,聖人的見解高潔,聖人並非無情,而是情致高尚,身雖處於人情事故中能以理智化解感情,聖人居廟堂與山林之中,是沒有兩樣的。(21)

    在佛教的說法,佛菩薩為覺有情,佛菩薩當然是聖人,所以佛教也是聖人有情,在小乘佛教,聖者是阿羅漢,已經放下了執著,其斷除煩惱,體證真理的程度,只有相當於圓教的七信位菩薩,所謂圓教就是佛陀圓滿的教法,圓教菩薩,從信位菩薩10階、住位菩薩10階、行位菩薩10階、迴向位菩薩10階、登地菩薩10階、加上等覺菩薩、妙覺菩薩等兩個位階,總共有42位階(22)。小乘的聖者是遠離紅塵,自求解脫,但在大乘,這非真正的解脫,真正的解脫是在紅塵斷證,在人事物互動之間,能夠從心所欲,不逾矩。在紅塵雜染中,心能夠無所束縛,才是真正的解脫。

    在普賢行願品中,心無所束縛外,重要的是生命能夠找到真正的定位,生命的因素無窮無盡的發揮,前進再前進,沒有止盡。

.超越道家的宇宙本體論

    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23)在道教,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八卦,萬物的源頭就是無極,一切的本體。

    而佛教說的本體就是存在本身,存在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所謂的宇宙大爆炸說、宇宙膨脹論、宇宙平衡說,都只不是一種現象,沒有所謂的第一因,宇宙大爆炸前,是什麼都沒有嗎?並不是,只是用另一種形態存在,而普賢菩薩的代表意涵就是存在。如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偈語:

我為遍淨普賢行,文殊師利諸大願,滿彼事業盡無餘,未來際劫恆無倦。

我所修行無有量,獲得無量諸功德,安住無量諸行中,了達一切神通力。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願我離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咸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

20.參考伍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產史(魏晉南北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319-320頁。

21.參考伍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產史(魏晉南北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320頁。

22參考海雲繼夢法師著,華嚴經導讀 ,台北 空庭書苑有限公司,20075

123頁。

23.老子原著,陸晉德解讀,老子 終於讀懂,台北,志文出版社,20103月,

61頁。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24)佛教說法,諸佛同一法身,整個宇宙或說整個存在的本身就是一體,無窮無盡,有無邊的妙用,宇宙的表象雖然有成住壞空,表象有生滅,但存在本體卻無生滅。如上列的偈語,存在本身的意識不斷地進化,成佛就融入整個存在,所以才有不生不滅的境界,那個境界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結論

阮籍作《清思賦》云:是以微妙無形,寂寞無聽,然後乃可以賭窈窕而淑清」(25)身心修養到某個層次才可見到宇宙的大美,這個觀點與佛教是一樣的,但佛教思想中生命是不斷前進,不斷超越的。這種思想是魏晉南北朝的思想哲學所沒有的。生命方向一旦定位,生生世世就會隨著願力的所在受生,乃至為人處世,雖有隔陰之迷,但會因願力的作用,不至迷失。最後以普賢行願品的其中一段偈語作結:「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26)

  無量光佛就是阿彌陀佛,也就是壽命無限,光明無限的境界,普賢殊勝行,存在重要的意義在於覺知,不再沉溺小我的生命,生命無止無盡的奉獻出去,永遠沒有停止的那一刻,那種境界就是壽命無限,光明無限,不可思議的解說的境界,也就是普賢行願,。

.參考書目

 

1.大方廣佛華嚴經,高雄,法界佛總會,20079月。

2.伍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產史(魏晉南北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海雲繼夢法師著,十大願王-華嚴經 普賢行願品講記,台北 空庭書苑有限

公司,20047

4.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741月,121頁。

5.劉大杰著,魏晉思想論,台北,里仁書局,19958月。

6.淨空法師,認識佛教,台北,財團法人華藏世界教育基金會,200910月。

7.海雲繼夢法師著,華嚴經導讀 ,台北 空庭書苑有限公司,20075

8.老子原著,陸晉德解讀,老子 終於讀懂,台北,志文出版社,20103

 

…………………………………………………………………………………

24大方廣佛華嚴經,高雄,法界佛總會,20079月,第八冊 5538-5540頁。

25.參考伍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產史(魏晉南北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299頁。

26.大方廣佛華嚴經,高雄,法界佛總會,20079月,第八冊 5542頁。

 

文學系碩專班魏晉南北朝文學與哲學期末報告

台長: 劉俊余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4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