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書時看過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從此在印象中威尼斯便是個商業發達的城市,每天上演著爾虞我詐、背叛出賣等情節。真正來到威尼斯感覺完全不是那回事,也難怪,如今離它稱霸地中海之日已將近千年,昔日的歡樂與繁華退去,如今這個與世隔絕的水鄉處處流露出慵懶與閒適。既然說過任何地方只要有水就有靈氣,那麼我會喜歡這個浮在水上的城市便一點都不出奇了。
早上乘渡輪進威尼斯,碼頭處有兩間台灣人開的工藝品小店,大家都講普通話頓時倍感親切,寒喧了一陣什麼都沒買,打算先到威尼斯格格價。一路上海鷗在天上飛,渡輪拖曳出一長串白色泡沫,陽光暖暖的,風很涼爽但不大,好是怡人。跳下夾板丟下團友抱起相機便是一頓亂拍,空氣中豐沛的水分讓我的心情異常輕快。導遊帶我們經過嘆息橋直往聖馬可廣場去,那是一座凌空而起的小橋,懸於兩座樓宇之間。左邊是用白色大理石建築富麗堂皇的皇宮,右邊是圍著鐵柵的監獄;一邊天堂,一邊地獄。導遊說以前的審訊在皇宮進行,犯人在皇宮裡被判處後便經過這座小橋步向不見天日的監獄。他們從密封的小橋上經過時透過小窗子可以看到碼頭處美麗的威尼斯,還有海上那自由飛翔的海鷗,想想在自己前面絕望的未來,想想即將永別的自由、摯愛、親友,他們深深地嘆息了,於是這裡便成了嘆息橋,充斥著千年的悔恨和遺憾。
來到聖馬可廣場,眼前豁然開朗。那是一個很大的廣場,三面建築,一面向著運河。廣場上滿地鴿子,我們一到便打趣說要小心禽流感。鴿子被餵飼慣了不怕人,你要拿著一點吃的牠們便沒頭沒腦地往你身上撲,我們也樂於同牠們嬉耍。後來在巴黎的香榭里舍大道旁再碰到成群鴿子,膽子小得要命,稍微動一動便嚇得撲剌剌亂飛,同樣是鴿子,也有活得痛快和窩囊之分。廣場旁是聖馬可教堂,奇怪之前寫教堂時竟忘了它,可見印象不深。依稀記得教堂是圓頂十字,有點像阿拉丁神話裡的建築物,進去看過,灰灰黑黑的都是被燒的印記,只能從那些退色牆壁上想像昔日金碧輝煌的景象。
遊威尼斯的其中一項自費活動是坐「貢多拉」,25歐元一位。那是一種首尾兩端尖尖翹起的小船,船身細長,可坐數人,當然如果是一對情侶包船坐會浪漫很多。導遊告訴我們集合時間,隨我們坐船還是徒步遊覽。在蜿蜒河道與曲折小巷中我選擇了後者,估摸著如此可以多看些小店。後來聽遊船回來的團友們怨聲載道,原來遊客太多導致他們在河道上塞了半天,白白浪費掉許多觀光時間。
巷道裡有很多精品店,最多的是面具和玻璃製品店。那些面具設計誇張奢華,讓人聯想起威尼斯十七十八世紀時的靡爛。很想捧個回家掛掛,選擇太多了一陣眼花撩亂下結果一個都沒買成,當然價錢太貴(手掌大小一個也要20多歐元)也是原因啦!玻璃製品七彩繽紛固然漂亮,可我向來不懂欣賞這個,便也沒多看。沿途有很多雪糕店,似乎歐洲人都特別喜歡吃雪糕。2歐元一個不算太貴,於是從到達羅馬那天開始父親就每天像哄小孩似的不斷買雪糕給母親和我吃。
在巷道裡繞了幾圈後不知怎樣繞到一座大拱橋處,那橋橫跨大運河,橋上可以看到大運河上的渡船及兩岸肩並肩排列的樓房,景致甚是壯觀。後來才知道那座橋很著名,叫里奧多橋,是大運河上最古老的橋,有四百多年歷史了。其實它的設計十分簡樸,並沒有像義大利或巴黎的橋樑那樣鑲了許多浮雕在橋身上,但站在橋上你可以從運河往來的渡船上依稀看到昔日威尼斯繁華的面龐。
聽說每年二、三月是威尼斯最熱鬧的時候,在這段長達半個月的面具嘉年華期間,有晝夜不停的煙花匯演和連綿不斷的巡遊舞會。有機會還真想一睹那頹廢華麗的風彩!離開威尼斯回到渡輪碼頭再去光顧台灣人開的小店,比較下來那裡的東西確實便宜。面具沒買成抱了個洋娃娃回家,有個小酒窩,煞是可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