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教區黃主教帶領著我們為這塊土地祈福.jpg
「聖母醫院要開農莊?!」大多數的人聽到此訊息,通常會楞一下,可能連下個問題都不知如何問,是「聖母醫院的人要作農夫?」「聖母醫院要自己種菜?」「聖母醫院要發展休閒健康產業?」「要把聖母醫院搬到農田裡?」「聖母醫院要推廣有機農業?」,還是「聖母醫院要開民宿?」以上的問題,幾乎都可以給予肯定的答覆:「是的」,只是得稍作解釋,才能解答眾人的疑惑:為何聖母醫院要開農莊。
過去的聖母醫院,曾是婦產科的專家,照護著台東居民的婦幼健康,並深入社區與原住民部落,專業化地服務偏遠地區居民;現在的聖母醫院,社區與偏遠地區的健康照護仍持續進行,每天亦不間斷地送餐給獨居老人,同時開設台東唯一的安寧病房,積極投入安寧照護。而在多年的安寧照護過程中,讓我們更加瞭解要重視善終,先要重視善生,故「健康生活促進」變成了聖母醫院現在與未來的重要目標與使命。
曾有營養專家說「我們所吃的食物,有1/3是在維繫自己的生命,有2/3是在維繫醫生的生命」,吃錯食物當然會生病,此點可從十大死亡原因中明顯看的出來,與飲食相關的慢性病已超過一半以上。不過吃錯食物還可分為二種,一種是「種類、份量及組合吃錯」,這是多數人最常遭遇到的問題;另一種就是「來源錯誤」,這是健康意識抬頭後,大家逐漸重視的課題。因此,聖母醫院為了讓「健康生活促進」的觀念走入社區,去年在台東市南京路設立了台東首見的全方位健康促進中心『聖母健康會館』,直營推廣健康膳食,教導民眾正確吃的觀念,同時積極尋求「自然、安全、無毒」的各種天然食物當作會館供餐之素材,期間可說是費盡苦心與時間,卻仍然無法完全擔保…。
「自己種自己吃」應該是最讓人放心的方式之一,因此聖母醫院自己開闢農莊與菜園,生產無毒安全的農作物,讓食材品管更能掌握,所以「聖母醫院的人要開始作農夫了!」「聖母醫院也要自己種菜了!」。但目前多數的農作物為達經濟產量及減少病菌蟲害,需施予大量的化學農藥與肥料,如此一來,作物的產量增加了,外觀色澤也變漂亮了,蟲蛀病菌也減少了,但這些動作卻讓我們的身體與土壤大地承受更大的傷害與負擔,而「有機農業」正是減少這些危害的重要指標,因此「聖母醫院也要推廣有機農業了!」。
在古希臘的大型醫療中心“醫神殿”的架構中,他並非只是一家醫院,而是一個「多功能養生醫療園區」,因此,身體不適或患有疾病者,不一定需要經過醫師的治療才能恢復健康,他可藉由飲食調整、適當的運動、按摩與芳香療 法、園藝舒壓與睡眠治療,再加上規律的作息與壓力調節等,便可改善大部分的病症,最後真正需要醫師治療的部分應已微乎其微。
在聖母醫院的長期規劃裡,「醫神殿」的構想持續在建構與醞釀,期間亦曾多次尋找設置的地點,卻未盡人意。「莫拉克」風災後,天主教花蓮教區成立「88水災救災及重建行動小組」,聖母醫院立即投入救災行列,每日前往災區協助落難災民,並於協調會議中決議,由台東聖母醫院向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台東農場知本分場租賃農地,設立「聖母健康農莊」,並以「以工代賑」的模式招募災區居民,給予災民工作機會,提供災後重建、農耕技能與健康生活之學習環境,栽種生產之作物則供作聖母醫院、聖母健康會館及醫院對弱勢團體(如:獨居老人等)外送供餐之食材。
面對11號省道之牌樓未來將以嶄新面貌呈現.jpg
曳引機鬆土整地讓作物得以開始栽種1.jpg
聖母醫院員工自發性至農莊撿石頭幫助作物得以順利栽種.jpg
台東聖母醫院稟持著「愛主愛人、尊重生命、為窮人服務」的精神,長期深入社區與偏遠地區的進行醫療照護,是間名符其實「沒有圍牆的醫院」,讓天主的愛及聖母醫院的服務無遠弗屆,「聖母健康農莊」正是以此精神進行規劃籌備,如同「把聖母醫院搬到農田裡頭」一樣,這裡的每一位員工皆秉持相同的信念來從事無毒、安全及有機的作物生產,讓生產的作物也能多份愛心在裡頭。
未來,更將規劃一系列「健康養生的課程」,將聖母健康會館的課程延伸,使其更具多元化與多樣性;並將籌畫「假日有機農夫市集」,結合台東及各地推廣有機之農戶,建立資訊交流與產銷平台,並提供展示銷售環境及「假日農夫認養區」,供消費者進一步瞭解有機農業,並得以直接接觸及取得無毒、有機農產品;成立「養生體驗餐廳」「懷舊技藝教室」「創意烘焙教室」,讓眼前田間作物,透過簡單的DIY教學與調理,即可轉化桌上美食,讓健康不再那麼遙遠,讓養生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讓您可以親身體體驗,真正感受健康與養生的滋味。不過,觸及養生與健康絕非一、二小時的講座或體驗課程即可達成,因此,未來亦將結合學校校外教學一日遊、與附近觀光飯店及民宿業者合作舉辦「樂活健康生活營」及「一日樂活體驗營」,讓所有人都能來台東體驗「好山」、「好水」、「好生活」。(作者蔡至宏是聖母健康農莊專案經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