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11 16:46:50| 人氣5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5)-美國掀十年來最大反華浪潮『中國威脅論』出新變種-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5)-美國掀十年來最大反華浪潮『中國威脅論』出新變種-

 

由於與3Com簽署有競業禁止協定,再加上3Com過去給了華為很大幫助,任正非一時下不了決心與3Com正面衝突。200912月,惠普收購3Com打破了這個僵局,進軍企業市場的最後障礙就此清除,華為馬上推出了自己的數通產品,並全面停止了對華三路由器的OEM(即代工生產)

 

2009年之後,華為加速向企業市場拓展。2011年,華為進一步明確了未來發展思路,從電信市場向企業級、消費者市場拓展,並重新組建了企業業務BG(業務集團),全面進入企業基礎網路、統一通信與協作、雲計算與資料中心,以及企業資訊安全領域。20111114,華為以5.3億美元收購賽門鐵克持有的華賽49%股份,從而完全持有華賽100%股權。

 

於是,在思科的核心市場上,這對夙敵再次狹路相逢。思科仍位居企業市場第一,但在某些主要產品領域的份額已經從60%下滑到50%以下。在企業級高端市場,思科面臨著來自Juniper、華為以及惠普的競爭;在低端產品領域,同樣面臨戴爾和華為等公司的競爭壓力。在所有的競爭對手中,來自華為的挑戰最大,這讓思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此消彼長又十年-2003年那場知識產權訴訟之後,華為依靠自主研發,多產品多領域齊頭並進,與思科在電信網路產品市場展開了全方位的競爭。如今,當華為重新在企業市場上向思科發起正面挑戰時,華為對研發的持續投入及在專利方面的成果,也給思科造成了空前壓力。

 

2011年,華為申請PCT(專利合作條約)專利數量為1831項,排名第三。截至2011年底,華為累計在全球申請專利達47322件,授權23522件,其中國外專利10978件,在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授權專利5415件,PCT申請10650件。而思科此時的專利數量,已經不在全球前100名內,即使在美國國內的公司排名中,思科也從2009年時第18位下降到去年的第22位。

 

思科十年前用知識產權來打華為,華為用了四五年的時間在國際專利上就超過了思科,現在華為的研發人員超過了思科的所有員工。博客網創始人、互聯網實驗室董事長方興東十年前就關注了那場知識產權之爭,也很清楚雙方十年間的此消彼長。他認為,華為在產品的很多創新方面已經超過了思科,他在《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思科通過創新已經沒法和華為公平競爭了,經濟手段、技術手段已經沒辦法和華為競爭了。

 

不僅是專利和創新能力已經改變,華為也用遠超對手的成長速度拉近了與對方的距離。十年來,華為的銷售收入增長7倍,員工數增長10倍;而思科十年來銷售收入僅增長1倍,員工數也僅增長1倍,而思科的市值也跌破千億美元,僅為高峰期的五分之一左右。

 

如果說十年前華為只是思科的潛在對手,現在兩家基本上是旗鼓相當。方興東認為,雖然華為在企業市場這一塊還是不能與思科比,但是華為的技術和產品已經完全具備衝擊市場的能力,華為這種勢頭,如果在美國能夠紮進去的話,思科的領導地位很快就會喪失。

 

事實上,這些年思科一直把華為當作最可怕的對手,即使在公開場合也對此直言不諱。早在20074月,談到競爭對手時,錢伯斯就將華為與穀歌、微軟和阿爾卡特並列。20103月,錢伯斯一個記者招待會上回答關於競爭對手的問題,他依然回答是華為,並連續強調三遍。20124月,錢伯斯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稱華為是比HPJuniper更大的競爭對手,並指責華為不按規則出牌,剽竊知識產權,網路安全得不到保障

 

就在錢伯斯不斷強調華為是其最強大的競爭對手時,思科卻深陷利潤下滑的泥沼。201129,思科財報表明,該公司的毛利率已經連續四個季度呈現萎縮。2011財年第二季度的業績報告顯示,思科淨利潤下挫18%;同期,與思科核心業務相競爭的瞻博網路,淨利潤同比增長31%2011年,思科不得已裁員6500人,減少了每年10億美元的支出。今年723,思科再次裁員1300人。

 

在方興東看來,思科2009年以來的收入大幅度下滑,主要是因為戰略上走了彎路。思科這些年最大的轉變就是怎麼跟進互聯網,他想進入互聯網服務,過去幾年在互聯網的服務和消費領域裏面,信誓旦旦要跟別人競爭,但是幾年下來花了很多錢卻沒有什麼突破,反而在原來領域的創新方面失去了核心競爭力。方興東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幾年美國出現很多高科技公司,但思科卻明顯進入一個向下走的階段,沒有跟上產業的更新換代。

 

然而,十年前那個還夠不上思科對手級別的中國公司華為,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收入達1027億元(約合162億美元),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銷售額第一的電信設備製造商,成為思科眼下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當年那個一心想博得北美市場歡心的華為,去年在這個市場上收穫了13億美金,而2010年只有7.6億美元。當下歐美各國正在大力推進的新代無線通信技術LTE中,華為持有15%以上的基本專利,華為通過低價策略打入高清視頻會議系統領域後,也將直接威脅到在這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思科。

 

北美市場是思科的戰略重鎮,為思科貢獻了60%的收入。如今,這個雄心勃勃的中國對手試圖破門而入,思科又將如何應對?這兩個宿敵間的十年戰爭正在延續,過程與結果均令外界備加關注。(實習生馬愛利對本文亦有貢獻)

 

在華為的國際化征途中,美國是最後一塊高地,也是最難攻克的一個關鍵市場。為此,華為在各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依然遇到這個市場的重重壁壘。108日,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調查報告發佈不到一小時,華為立刻發表回應聲明,報告運用了很多謠言和揣測來證明那些根本不存在的指控,且未能提供明確的資訊來證明委員會的擔憂是合理的,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一切活動和努力似乎都指向一個事先已確定的結果,而華為一直只是被深深地誤解

 

而從華為的反應中也可以看到,調查報告結果雖然令其失望,但並不能改變其繼續攻克美國市場的決心。與此同時,已經有越來越多像華為這樣的中國企業,正在前赴後繼地奔赴海外,試圖在國際市場上尋求安身立命之地。

 

農村包圍城市-一直被深深誤解的華為,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深圳的電信設備商,業務分支遍佈全球140多個國家,其設備為世界上排名前50的電話公司中的45家使用,旗下員工超過11萬名,由員工100%持股。

 

創始人任正非曾經是一名基建工程兵,擔任鐵道兵某研究所的副所長,因作出重大貢獻,1978年出席過全國科學大會,1982年並出席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83年隨國家整建制撤銷基建工程兵,任正非復員轉業至深圳南海石油後勤服務基地,在一家電子公司任副總經理。因為200多萬貨款收不回來,任正非轉而在1987年集資21000元人民幣(2500美元)創立華為公司,1988年出任華為公司總裁至今。

 

為了能夠生存下去,初創時的華為技術公司做的卻是貿易業務,什麼賺錢做什麼,沒有方向。一個偶然的機會,任正非被遼寧省農話處一位處長引薦給香港鴻年公司代理用戶交換機產品,從而與通信設備結緣。後來,任正非在內部曾經多次說過:華為是由於無知,才走上通信產業的,當初只知道市場大,不知市場如此規範,不知競爭對手如此強大。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被逼無奈的創業故事,卻因為創始人的軍隊服役經歷,引發國際市場尤其是美國的廣泛質疑。對華為一直有特別的關注,是因為這是一家重要的中國公司,其創始人個人曾參加人民解放軍,所以會有明顯的疑問,即這家公司是否能保證與中國政府毫無關係。英國情報與安全委員會主席馬爾科姆。列坎德的這個解釋,也是美國對華為窮追不捨的主要原因。事實上,任正非現在僅擁有的公司股份還不到2%

 

這家重要的中國公司1995年時終於超越國內首家成功研製數位程式控制交換機的企業巨龍公司,拿下農村市場,轉而向城市進軍,開始與西門子、AT&T、阿爾卡特等國際一流企業正面交鋒。這個時候,華為與國際一流企業的差距一一暴露出來了,也就在這時,任正非把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定為華為的發展目標。

 

華為開拓國際市場的嘗試開始於1996年。當時,除了參加過幾次國際電信展覽會之外,對於如何進入國際市場幾乎一無所知。因此,華為依然像在國內那樣採取類似農村包圍城市”“先易後難的策略,對於突破口的選擇主要考慮兩個因素:首先,與國內在文化、傳統比較接近或者關係比較密切;其次,市場規模不大,不是國際一流企業競爭的焦點。因此,香港和俄羅斯就這樣成為了華為國際化的前兩站。

 

憑藉香港即將回歸的東風,華為成功地簽下李嘉誠旗下和記電信的合同,負責覆蓋中環商業區並連接香港新機場的11個局共15萬線商業網的建設。近半年的安裝調試後,華為在國際市場上的第一台交換機於1996年底正式投入運營,由此邁出了第一步。

 

但是完成這個國際第一單的過程頗為曲折,華為獨具中國特色的作坊式工作方式,讓具體負責這個專案的周更生更多感到的是一種走出去以後才能體會到的寒磣一種類似于當年李鴻章出訪時在大紅地毯上隨地吐痰的寒磣。相比之下。俄羅斯的市場開拓則更加漫長而艱辛,後來通過成立合資公司才再俄羅斯站穩腳跟。

 

就這樣,沒有能力進入歐美大市場前,華為就先從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入手,此種艱辛,在200612月華為內部刊物《華為人》182期的一篇文章中有所披露:“1996年開始,眾多華為員工離別故土,遠離親情,奔赴海外,無論是在疾病肆虐的非洲,還是在硝煙未散的伊拉克,或者海嘯災後的印尼,以及地震後的阿爾及利亞……到處都可以看到華為人奮鬥的身影。”2000年起,華為開始在其他地區全面拓展,包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以及中東、非洲等區域市場。

 

在歐洲,華為一開始準備選擇西班牙和葡萄牙等西歐相對不那麼富裕的國家作為突破口,希望利用低價和不被電信設備製造巨頭們重視的小市場來進行突破,但是歐盟優厚的補貼政策,讓華為當時唯一具備的價格優勢毫無作用。因此,根本沒有機會見到當地運營商的華為,只好求助於當地代理商,從2001年開始成功進入德國、法國、西班牙、英國等發達國家。

 

艱苦耕耘十年之後,華為的國際市場終於在2005年取得重大突破。這年12 23 日,華為與英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英國電信簽署正式供貨合同,為後者升級網路供應設備,全球最頂級固網運營商的大門從此向華為敞開,而歐洲後來也成為華為做得最好的海外市場。這一年,華為海外合同銷售額首次超過國內合同銷售額。

 

如今,華為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信網路解決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電信基站設備供應商,有三分之二的產品銷往國際市場,還在20多個國家建立研發中心。然而,華為一直沒有真正敲開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電信市場的大門。在全球前50大電信運營商中,只有5家沒有使用華為的產品,其中的AT&TVerizonSprint均為美國企業。在華為的國際化征途中,美國是最後一塊高地,也是最難攻克的一個關鍵市場。

 

做好企業公民-我們對於安全的理解,是不是還不能達到美國政府的要求,我們想知道,是不是已經掌握了華為有違反美國安全的事例,具體是什麼能否告訴我們。”20112月,時任華為副董事長的胡厚在那封有名的公開信中,如此表達華為長久以來的困惑:美國政府是對華為的過去擔憂?還是對華為未來的發展擔憂?擔憂在哪些方面?具體什麼事情?我們能否一起找到解決的辦法?

 

華為一直試圖贏得美國的信任。早在開拓國際市場之初,華為就投入鉅資向IBM、和埃森哲等諮詢公司學習西方管理制度,引進集成品開發和集成供應鏈等先進模式,重新設計業務流程,以期能夠與世界頂級運營商用同一種語言進行溝通。華為高級副總裁丁少華9月中旬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表示,對西方管理制度的學習是助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他說: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們已經投入超過4000萬美元,用於管理變革。

 

當年華為在設立其美國公司時,沒有沿用中文拼音形式的公司名稱,而是選擇了更具國際化意味的Future Wei,並在其美國公司官方網站宣稱:自從2001年在美國設立第一個辦公室以來,我們就致力於成為美國的就業機會提供者、本地經濟的貢獻者,以及社區的積極參與者。

 

目前,華為美國公司的員工已經增加到1700人,其中75%的雇員在當地招聘,很多技術負責人、資深經理和管理層都是美國本地人。截至2011年,華為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北部城市普萊諾的北美地區總部,辦公面積已經擴大到10萬平方英尺,並在美國設立了12家分支機搆和7個研發中心;在美國的研發投入已經高達8億美元。2006年以來,華為對美國公司採購軟體、元器件、晶片和服務等累計約300億美元。

 

像一個真正的企業公民一樣,華為也在美國積極資助高等教育和研究專案,合作物件包括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知名研究型大學。2011年,華為為此支付了約1000萬美元。華為在中國國內依然低調神秘,但是在海外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形象拓展活動。除了積極參加當地的展會、論壇之外,華為也積極與有影響力的各類海外機構進行溝通,並且向主流財經類雜誌和專業雜誌投放廣告。雖然不是上市公司,華為從2006年開始就對外公佈財務報告,2010年年報中還披露了公司高管名單、簡歷和照片,以及公司未來治理架構。

 

在安全問題上,華為表示一直與包括國際電訊聯盟、第三代移動通信合作計畫(3GPP,一個全球性移動標準組織)和事件響應與安全組論壇(FIRST,一個電腦安全團體)等多個組織合作。

 

2011年,華為發佈了《關於構築全球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聲明》,再次強調網路安全在華為的戰略意義。該公司聘用英國政府前首席資訊官約翰。薩福克出任全球網路安全官,並直接向公司 CEO 彙報,負責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戰略制定、管理和監督實施。今年,薩福克撰寫了《華為網路安全白皮書》,承諾將公司對網路和業務安全性保障的責任置於公司的商業利益之上,並表示簡單地因為公司的母國而將這些公司孤立的網路安全方法,是不符合邏輯的。

 

為了減輕美國的疑慮,華為聘請了前高級政府官員和西方電信公司的前高管做顧問,並提出讓自己的產品接受嚴格的外部安全檢查。去年11月以來,華為已經聘請了6家遊說公司,並在今年3月註冊了內部員工遊說者,包括3位前國會助手。今年8月,華為聘請前白宮幕僚、前美國政府技術承包商唐納德。普迪作為首席安全官。

 

此外,華為還建立了一種機制,讓美國客戶自行選擇由誰來為他們安裝華為的產品、由誰來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持;通過獨立的第三方安全認證公司如EWA等進行安全測試,從產品的源代碼級別確保產品的安全可靠。

 

對美國運營商所擔心的一些領域的一些產品,華為承諾不對美國市場銷售,也誠懇地希望美國有關方面給予指出,並明確這些技術進入美國的禁止年限。”20112月的那封公開信中,胡厚表示,華為也認為資訊浪潮越來越大,安全的困難越來越多,我們積極地與各國政府、各種組織機構合作起來,共同擔負起防範的責任。

 

然而,華為的這些努力,並沒有幫助其真正進入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電信市場。2011年,華為在美國的銷售收入為13億美元,僅占其全球超過300多億美元總營收的約4%。在這13億美元中,有超過9億美元來自於手機等終端產品的銷售,而在華為更加看重的主流運營商網路基礎設施市場仍無進展。

 

最重要的是,你要去搶別人的飯碗。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飛象網總裁項立剛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認為,華為的遭遇實際上是美國要保護本土的電信企業,即使沒有安全問題,也依然會有知識產權、反傾銷等各種手段可以應用,而這不是僅憑華為一己之力就可以解決的問題。(記者/楊正蓮/實習生馬愛利對本文亦有貢獻)

 

   -美國掀十年來最大反華浪潮 中國威脅論出新變種-載入完畢-

 

               

新領導習近平比華府能塑造世局-隨著中國大陸全球影響力提升,中共領導層換屆更受關注。國際媒體點出,中共新一代領導班子與胡溫體制會有什麼樣的不同?未來十年將把中國引向何處?是目前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日前在社論指出,習近平可望出任党領袖並成為國家主席,但可預見性並不能削弱這一人事變化的重要性;  未來十年,中國大陸的作為將具有深遠的重要性,「這位新主席可能比他在華盛頓的同級別人物更大幅度地塑造世界格局」。

 

社論稱,過去十年中國享有的經濟成長可能將會結束,人們擔心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薄熙來案件曝露了很多不堪聞問的情事,大陸民眾越看到領導人腐敗和貪污,局面就會越困難。

 

英國獨立報認為,中國大陸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其新任領導人將影響所有投資人。許多西方企業已將他們的未來與大陸的崛起綁在一起,新任領導人的表現將影響人們的投資組合。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點出,在1115前後新人走上人民大會堂主席臺的那一刻,大陸民眾才能確知新領導班子是由幾個人組成。過去十年中共政治局常委會都由九名成員組成,絕大多數政治分析人士已預測,新一屆常委將減至七人。

 

紐約時報表示,習近平預計會成為下一任國家主席,李克強幾乎確定會接任總理。他們的支持者悄悄放話,稱新領導人坐穩位子後,將會推出影響更為深遠的政策規畫。

 

但到目前為止,習近平幾乎沒有給出任何可以探知其經濟改革立場的線索;李克強在省長和省委書記任內的表現也顯示,他像一個不願冒險的技術官僚,而非改革派。

 

英國經濟學人週刊認為,作為新的世界經濟強國的領袖,習近平會沿襲前任的做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努力保持政治上的穩定,但過去的實踐證明要這樣做極其困難。該刊強調,中國大陸的左派仍在否定政治改革的需要,並堅持鎮壓手法對付不同政見者,習近平在這樣的政治關鍵時刻上臺,其選擇對中國甚至世界都至關重要。

 

2012年12月5日來自16個國家的20位外國專家參加了座談,習近平同他們一一握手,互致問候。習近平對專家們說,大家長期在中國工作,為中國發展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我要向你們,並通過你們向關心和支援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各國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今天來同大家座談,主要是想聽聽大家的看法和建議。

 

接下來,幾位外國專家代表發言。他們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八大後不久邀請他們參加座談會表示高興,認為這充分體現了中國黨和政府堅持改革開放、加強中外合作的決心和願望,感謝中方為他們提供了良好工作和生活環境,願為中國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西班牙工商管理專家、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歐方院長雷諾建議,在發展中鼓勵企業創新,促進風險資本發展;鼓勵中外青年學生交流,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

 

德國應用化學專家、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凱薩琳娜建議,提供良好的體制和學術環境,促進多學科交流融合,鼓勵青年求真務實,獨創研究,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美國飛行器降噪工程技術專家、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資深工程師謝裏建議,全社會樹立環保意識,每個公民以身作則,推動大學課程和產業接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保加利亞農學家、山東省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主任布拉高夫表示,願幫助中國培育更多更好的水果品種,使中國農產品更多地進入國際市場。

 

在聽取專家們發言後,習近平發表講話。習近平說,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很有見地,也很中肯,聽了很受啟發,我們將認真研究。習近平說,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了中國今後發展的奮鬥目標。實現這些目標,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付出長期的艱苦努力。中國是個負責任國家,我們要努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同時也要處理好中國和外部世界的關係,既爭取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也努力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說,我們的事業是得到世界人民支持的事業。要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根本要靠中國人民艱苦奮鬥,同時也需要世界各國人民理解和支持。在中國革命的崢嶸歲月裏,白求恩、斯諾、柯棣華等國際友人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批外國專家投身中國建設事業,為中國各方面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外國專家們功不可沒。“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國與國友好的基礎是否扎實,關鍵在於人民友誼是否深厚。包括外國專家在內的國際友人,對促進中外交流合作發揮著重要橋樑和紐帶作用。

 

習近平說,我們的事業是向世界開放學習的事業。關起門來搞建設不可能成功。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不封閉、不僵化,打開大門搞建設、辦事業。“滿招損,謙受益。”中國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然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還有許多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我們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加注重學習吸收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國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我們歡迎外國專家和優秀人才以各種方式參與中國現代化建設,一如既往支援大家來中國創業和發展。

 

習近平說,我們的事業是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事業。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複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一枝獨秀,這就要求各國同舟共濟、和衷共濟,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增進人類共同利益,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中國走的是和平發展道路,中國的發展不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我贏你輸的發展,對他國、對世界決不是挑戰和威脅。中國決不會稱霸,決不搞擴張。中國越發展,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就越有利。中國不僅是合作共贏的積極宣導者,更是合作共贏的切實踐行者。中國扎實推進同各國的務實合作,堅持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最後,習近平向外國專家致以新年祝福,表示我們不會忘記外國專家為中國發展進步所作的貢獻和對中國人民的情誼。我們將繼續創造條件,讓大家在中國工作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今後我們願以各種形式繼續同大家進行交流。

 

 

      

     

台長: 幻羽
人氣(511)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