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08 13:55:32| 人氣5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未來世界軍事七大發展趨勢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隨著美國的X37B空天飛機成功發射並返回,一個全球化的戰場正不斷展現在人們面前。

 

                         未來世界軍事七大發展趨勢

 

當時間的車輪駛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之際,隨著眾多國家紛紛加速提高軍事實力,世界軍事將呈現七大發展趨勢:軍事戰略調整步入“快車道”、力量分化組合向更深層次發展、軍事軟硬實力同時被重視、非核武器威力逼近核武器、北約未來走向尋求新擴張、虛擬空間鬥爭越來越激烈、傳統戰爭樣式日趨被顛覆。

 

                      1、軍事戰略調整步入“快車道”

 

一個國家推行什麼樣的軍事戰略,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國際形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是全球軍事戰略大調整時期。當時,各國都相繼出臺了冷戰後的新軍事戰略。隨著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爆發,為了適應新的國際軍事形勢,許多國家對本國軍事戰略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今年極可能再一次成為很多國家軍事戰略大調整的年份。

 

冷戰後,美國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其軍事走向直接影響世界軍事形勢的發展變化。目前看,美國軍事戰略將可能出現大調整。這主要是因為:其一,美國全球軍事部署將呈新佈局。去年8月,美國已將其駐伊拉克的作戰部隊全部撤出。今年,美國計畫於7月開始從阿富汗撤軍。這就意味著美國全球軍事部署將有一個大的調整。其二,美國加大了東亞地區的軍事“分量”。

 

美國不僅加大了其西平洋軍事基地的投入,而且加大了其在西太平洋地區用兵的力度。這表明,美國已經加快了其全球軍事戰略重點調整的步伐。其三,美俄間形成了新的戰略平衡。美俄兩國去年簽署的裁減核武器新條約已經生效。這意味著美俄將在軍事領域展開新的競爭。其四,奧巴馬為連任需要軍事為其“爭分”。軍事在美國的政治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奧巴馬的任期已經過半,其要為連任準備“硬體”。軍事的變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奧巴馬不能不在軍事上有所建樹。美國軍事戰略的調整對其他國家軍事戰略調整將起到“導火索”作用,將引發新一輪軍事戰略調整熱。

 

去年,美國從伊拉克撤出了作戰部隊,接著又宣佈從阿富汗撤軍。人們以為世界的穩定與和平有了喘息之機。可是,隨著去年底朝鮮半島南北雙方炮戰的爆發,東北亞地區軍情告急。美國不斷加大其在西太平洋地區用兵的規模。朝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軍事威脅。與此同時,朝鮮為應對外部軍事壓力,聲稱要利用“核遏制力”進行回擊。對此,美國和韓國聲稱準備好了“核反擊方案”,東北亞核風雲突起。此外,因核問題也受到美國軍事威脅的伊朗正與美國進行著軍事“周旋”,這些都會使人們看到,世界仍然受到戰爭和武力的恐嚇,甚至核恐嚇。人們不得不對軍力的作用進行反思。新樣式的武力恐嚇將是新一輪軍事戰略調整的“催化劑”。

 

                        2、力量分化組合深層次發展

 

在國際舞臺上,各種力量是圍繞著利益進行分化組合的。隨著美蘇對抗的結束,世界上沒有了兩大利益集團,各種軍事力量開始進行新的分化組合。今年,這種軍事力量的分化組合將會向更深層次發展。

 

美國與俄羅斯將擴大軍事合作領域。去年4月,美國與俄羅斯簽署了裁減核武器新條約。這使美俄兩國相互提高了“信任度”,為兩國軍事合作邁出新步伐打下了基礎。同年9月,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實現了自2005年以來俄防長對美國的首次訪問。美俄兩國簽署了一系列協議,以擴大交流,增加相互信任,並“在一些重要事務中展開合作”。

 

尖端武器領域展開合作研製與生產,實現高技術共用。過去,美國只與少數盟國有尖端軍事技術共用,如美國與日本共同研發導彈防禦系統等。如今,這種盟國間軍事高技術共用的現象正在改變。去年,俄羅斯與法國共同簽署了合作協定,兩國企業將共同為俄軍建造“西北風”級軍艦,這是北約成員國首次向俄羅斯出售如此先進的尖端武器。法俄雙方都表示,希望進一步擴大包括國防和安全等領域的合作。這就預示著,法俄兩國將可能在更多領域、更高技術層面上展開合作。

 

美國的盟國採取“越頂”合作。本來,法英兩國都是在“美國一盤棋”下展開軍事合作,去年11月,法國與英國簽署為期50年的軍事合作協定,兩國三軍將進行全面合作。尤其是,法國還要為英國維護核導彈等,開啟了兩國間的核合作。這種合作超越了北約框架的合作,也越過了美國進行的合作。這在冷戰時期是不可想像的。法英之間的軍事合作開啟了美國盟國“越頂”軍事合作的先例。有關國家為了維護各自的國家利益,這種“越頂”合作將會增多。

 

從上述諸多合作可以看出,軍事領域各種力量的合作已不再是陣營或聯盟內部的合作,而是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國家與國家之間展開的合作。採取這種合作的國家數量將會增多,合作內容將更加廣泛,合作層面也將深化。

 

                       3、軍事軟硬實力同時被重視

 

歷史演變告訴我們,使用長矛和大刀的年代,人們主要是靠體力和勇敢來戰勝對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軍事技術落後的民族或國家戰勝軍事技術先進的民族或國家的事例。在以槍炮為武器的年代,精度和威力是對戰爭雙方爭奪優勢影響最大的兩個因素。對精度和威力的追求是導致高技術戰爭出現的重要動力。在資訊主導的全球化戰場時代,速度和“影響”是各方爭奪優勢的重要要素。其中,“影響”因素使人們對軍事軟實力的建設特別重視。在軍事實力的較量中,人們不僅追求軍事硬實力,也追求軍事軟實力。軍事軟實力是各國在世界軍事舞臺上打拼的一個重要方面。

 

衡量軍事軟實力強弱的重要指標主要是看哪個國家的軍事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大,看哪個國家的軍事對其他國家的軍事影響層面深。如果一個國家的軍事對多個國家產生影響,影響層面深,這個國家的軍事軟實力就強,反之就弱。美國是非常重視軍事軟實力建設的國家。奧巴馬政府上臺後,明確提出了“軟實力”這個概念。從奧巴馬政府上臺後美軍搞的聯合軍事演習看,與美軍進行聯合軍事演習的國家數量比以前明顯增多。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原來主要與盟國進行軍事演習,現在不斷將聯合演習的參加國向非盟國擴展。隨著美國網路司令部正式投入運行和美國的X37B空天飛機的成功發射與返回,全球化戰場正不斷展現在人們面前,人們對軍事軟實力的重視將提到日程上來。其中,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軍事關係將是提高軍事軟實力的一個重要舉措。

 

一個軍事強國或大國對發展中國家軍事的影響力也是衡量該國軍事軟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目前,軍事大國或軍事強國加強與發展中國家軍事關係的途徑主要表現為:

 

一是加強非傳統安全領域的軍事合作。如美國去年8月與非洲南部的莫三比克舉行了長達11天的聯合軍事演習,以“提高莫三比克軍隊在打擊非法捕撈、走私毒品和販賣人口等活動中的能力”。

 

二是強化對發展中國家的軍火輸出。去年,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達成了一項買賣軍火協議。該協定計畫美國在未來1520年內向沙烏地阿拉伯出售總價值達600億美元的軍火。這是美國軍售歷史上最大的一筆交易。

 

三是擴大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美國在這方面具有代表性。一方面,美國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建立了“反恐”訓練基地,開展非傳統安全合作;另一方面,美國還大力擴大與發展中國家軍隊的軍事接觸、交流與合作,如擴大初級軍官赴美留學人員的數量,加大中級軍官的接觸頻度與力度,增加高級軍官相互訪問的次數等。

 

四是加大對發展中國家軍事改造的力度等。為了使阿富汗軍隊與北約形成“一體化”,美國已經將阿富汗國民軍裝備的蘇(俄)制AK47步槍換裝為美制M16步槍。美國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這種改造使阿富汗軍隊逐步實現北約化。

 

隨著軍事大國或軍事強國越來越獨立追求自己的國家利益,這些國家將越來越重視與發展中國家的軍事關係。隨著這種重視的不斷提高,對發展中國家施加軍事影響的競爭也將不斷上升。

 

                         4、非核武器威力逼近核武器

 

去年底,美國海軍某作戰研究中心進行了一次成功的電磁軌道炮試驗。此消息一出,人們不免會問,這種新的非核武器試驗成功,會給武器發展帶來何種衝擊?

 

當前人們對核武器的戰略威懾作用有新的思考,認為核武器已成為限於有關國家之間進行較量與威懾的手段,對於大多數國家而言,非核武器已經成為真正的威懾,非核武器的競爭將趨向激烈。這主要是因為:

 

一是美國將武器競爭引向“非核”領域。隨著美國宣佈不對無核國家首先使用核武器,未來的核競爭還將繼續在有核國家之間展開。但是,這種核競爭激烈程度將可能下降,主要是因為,隨著美俄裁減核武器新條約的簽署,美國開始將軍事競爭的領域轉向非核武器領域。從目前情況看,美國已開始試驗非核的高新武器,如空天飛機、多倍音速導彈等。這些武器已遠遠超過傳統的常規武器所指的含義。可以說,這些武器無不表明美國已經拉開了爭奪非核武器制高點的序幕。非核武器競爭已經開始。

 

二是凡有“一技之長”的國家都可以參與進來。非核武器的種類很多,能夠競爭的方面也非常多。這就把競爭的機會提供給了更多的國家。凡是能夠發揮本國非核武器研發與生產優勢或佔有某種傳統常規武器優勢的國家,都可以加入到非核武器競爭中來。

 

三是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非核武器的威力越來越逼近核武器。這將促使更多國家放棄研發核武器,而加入到非核武器的競爭中來。過去,由於軍事技術的發展還不能做到指哪打哪、威懾效果也達不到理想的程度,人們不得不求助於威力大的核武器來彌補非核武器的不足。隨著精確制導技術的不斷提高,非核、精確制導類武器的威力完全可以實現原來核武器達到的威力。因發展核武器受到種種限制,在不能實現擁有核武器願望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將轉向研發高精尖的非核武器。

 

四是技術已經發展到了這樣一種程度,完全可以用某些普通技術組合生產出某種性能各異的非核武器。當今時代是一個創新時代,武器研發也一樣。如原來航天器和大氣層飛行的飛機是兩種不同的飛行器。現在就可以生產既能在大氣層內飛行,也能在大氣層外的宇宙空間飛行的飛機,即空天飛機,這就是性能特異非核武器的一個突出代表。隨著非核武器領域競爭的展開,由非核武器技術生產出來的性能特異的武器將會越來越多。

 

“非核”競爭的種類更加寬泛。隨著軍事競爭轉向非核領域,這種“非核”將突破傳統常規的“常規”競爭,即開發新機理武器的競爭。如美國實施“星球大戰”計畫後,人們的視野中開始有了電磁軌道炮、鐳射武器和動能武器等新型機理武器。目前,人們並沒有給非核武器的研發設立“禁區”。隨著非核武器領域競爭的激烈,人們視野中的非核範圍將可能不斷拓展。為了取得非核領域的優勢,人們會不斷給非核武器注入新的內容。越來越多的新機理武器將會出現。主要表現為:

 

一是深海武器可能成為人們追求的一個最愛。目前,深海仍是人們探尋的未知地區。武器的競爭極可能向深海發展。

 

二是發展地下深層武器。隨著武器威力的不斷增強,人們會越來越求助於地層的保護。這使得人們的視野開始關注地下深層空間在戰爭中的作用。研發控制地下深層空間的武器將是未來非核武器競爭的一個重要方向。

 

三是製造非傳統災難的武器。一般地講,因自然力量產生的災難可以認為是傳統災難,因非自然力量引起的災難可稱為非傳統災難,如人為引起人類精神疾病,造成軍隊失去戰鬥力等。非傳統災難武器也將進入人們研究的視野。

 

                        5、北約未來走向尋求新擴張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軍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從阿富汗撤軍。隨著美軍從阿富汗撤出,北約將會發揮“主角”作用,成為一支僅次於美軍的活躍於世界軍事舞臺的軍事力量。

 

北約原本是一個地區的軍事組織,是為了與蘇聯對抗而建立的。它的盟約明確規定,北約軍隊不能跨出成員國活動,並且只有在成員國遭受外敵入侵時才可採取行動。冷戰後,北約出現了一些新變化。目前看,這些新變化還被不斷注入新的內容。

 

其一,北約會尋求新的擴張。冷戰結束時,北約是一個擁有16個成員國的軍事組織。按理,隨著華約的解體,北約也應該停止其工作。然而,北約不但繼續存在下來,並且還不斷擴大。如今,北約已經成為包括歐洲絕大部分國家、擁有28個成員國的龐大軍事組織。目前,北約已經將南高加索的格魯吉亞武裝起來,美國還用自己的武器武裝了阿富汗政府的軍隊。北約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軍事集團。北約在安全上發揮著僅次於聯合國的作用。為了維護世界霸權,美國將北約推向了“前臺”。所以,美國是不會停止北約擴張步伐的,北約的成員國數量還會增加。

 

二是參與防區外的軍事行動。北約本來是一個防禦性的地區組織。冷戰結束以來,北約卻頻頻跨出自己的防區,在其防區外行動。北約首先參與了巴爾幹半島某些國家內部的軍事衝突,跨出了防區外行動的第一步。其次,北約主動出手打擊對其沒有造成任何軍事威脅的國家。隨著美國軍事戰略的調整,北約可能採取更多的軍事行動來干預其他國家的內部事務,或以武力威脅其他國家來為美國的霸權服務。

 

三是與俄羅斯共同建立導彈防禦系統。近幾年,美國到處兜售其導彈防禦系統,以實現其既定的戰略目的:一是構建對美國有利的軍事戰略態勢;二是使其生產的導彈防禦系統獲利。所以,美國在日本建立了第一個海外導彈防禦系統。接著,美國又將其導彈防禦系統賣給了印度。然後,美國又大力支持波蘭建立導彈防禦系統。美國又推出新花樣,讓北約出面與俄羅斯一起聯合建立導彈防禦系統。今年,美國將會仍然推動北約與俄羅斯共同建立導彈防禦系統。一旦俄羅斯真正加入這種導彈防禦系統,北約在國際軍事舞臺上發揮的作用將會更大。

 

                      6、虛擬空間鬥爭越來越激烈

 

隨著資訊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軍隊資訊化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網路對抗力量將會出現。虛擬空間的鬥爭將沒有戰時與平時之分,網路空間的較量將越來越激烈。

 

軍事鬥爭越來越依賴網路。隨著網路的發展,軍事鬥爭受網路的影響之大,是傳統軍隊所未遇到的,也是傳統戰爭中所從未出現的。如網路將人與武器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網路對人的心理影響日益增強,甚至關係到戰爭的勝敗等。所以,軍事鬥爭的勝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網路這一虛擬空間鬥爭的勝敗。隨著網路對抗越來越成為一種組織行為,網路上的軍事鬥爭會日益變得激烈。

 

網軍走上軍事舞臺。隨著網路軍事鬥爭的日趨激烈,美國已經率先成立從事網路戰的司令部,組成了“網軍”。所謂“網軍”,就是從事網路對抗的部隊。它既有軍隊的網路人員,也有地方的網路人員。這些人員在網路司令部的統一領導下,在網路上從事看不見硝煙的廝殺。據報導,韓國也已經嘗試建立網路部隊。法國、英國也計畫建立網軍。不難想像,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組建這種性質的部隊。網路部隊如同傳統部隊一樣,將會在未來的軍事鬥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網軍將由配角逐漸發展成為未來軍事鬥爭的主角之一。

 

網路鬥爭的“戰例”會不斷出現。從各種媒體的報導中,人們不難發現,網路鬥爭異常激烈。人們日常生活中也不時遇到網路癱瘓、打不開頁面、網頁被黑等事件的發生。殊不知,這些“問題”的背後就可能有某國的網軍在作祟。

 

                      7、傳統戰爭樣式日趨被顛覆

 

傳統上,人們通常按作戰空間將戰爭分為陸上戰爭、空中戰爭或海上戰爭等;按範圍分為局部戰爭、全面戰爭等;按使用的武器,可分為坦克戰、艦艇戰和炮戰等。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傳統戰爭樣式也在發生變化。

 

一是非傳統武器不斷出現。近年來,隨著美國“星球大戰”倡議的提出,非傳統武器不斷進入人們視野。空天飛機就是一種新型的非傳統武器裝備。從傳統意義來看,空與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是指不同的空間。所謂“空”是指大氣層空間,所謂“天”是指大氣層外的空間。飛行器在大氣層內外空間裏的飛行機理是完全不同的,在不同的作戰空間內武器的原理也是不同的。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將大氣層內外的武器裝備“結合”在了一起,出現了一種新的武器裝備,這就是空天飛機。

 

空天飛機的出現,可以說改變了空與天的作戰性質:一方面,空天飛機使外太空即太空真正成了戰爭空間;另一方面,空天飛機改變了大氣層內作戰的樣式,使全球成為一個整體的戰場,從而使未來的戰爭更加複雜。由於空天飛機的飛行速度極快,使得捕捉外太空裏處於工作狀態中的衛星成為可能,捕捉大氣層內正在飛行的導彈也將變成現實。同時,未來戰場敵對雙方鬥爭的方式也將大大改變。

 

二是非傳統戰場不斷出現。隨著戰爭手段的改變,人們鬥爭的視野將進入非傳統戰爭領域。這主要表現在:未來戰爭向傳統戰場之外延伸。隨著全球化的出現,傳統戰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問題”。原來的戰場只是使用真正武器進行廝殺的看得見的空間,未來的戰場將會向“看不見”的空間延伸。其主要含義是:一種是戰爭在可視範圍之外展開,也就是說相距幾千公里的地方可能同時進行著同一戰爭主體實施的戰爭。另一種是真正看不見的戰爭,如在網路空間、電信空間等,駭客的較量、電磁對抗激烈地進行,但人們卻無法用肉眼進行觀察。這是傳統上無法看得見的戰場。

 

三是新戰爭主體正在出現。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戰爭主體也不斷出現新的變化。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出現不使用真正武器的戰爭主體。網路戰場的主體就是典型的代表。通常,戰場上的對決都是使用真刀真槍來進行,網軍卻使用人們看不見的網路程式來進行對抗。這是以前人們所無法想像的。二是非軍隊力量的出現。恐怖分子挑起的戰爭正在改變傳統戰爭的樣式。傳統戰爭有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戰線,實施戰爭有明確的主體軍隊等。

 

可是恐怖主義發動的戰爭,使原來傳統戰爭的許多特徵發生了改變,如人們無法知道戰爭的組織者,無法看清從事戰爭的人的真實面目,無法摸清這些人將用何種戰術進行作戰等。美國在阿富汗地區的“反恐”無法打倒真正的對手,傳統的武器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所以,美國縱使有全球最先進的武器、實力最強的軍隊,也無法在對付恐怖主義的戰爭中取得最後勝利。

 

    

 

2010123X-37B太空飛機返回地面後,美國空軍人員對機身進行檢查。

 

         

波音X-37(全稱為波音X-37先進技術驗證機,Boeing X-37 Advanced Techonology Demonstrator)是由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無人且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機,由火箭發射進入太空,是第一架既能在地球軌道上飛行、又能進入大氣層的航空器,同時結束任務後還能自動返回地面,被認為是未來太空戰鬥機的雛形。其最高速度能達到音速的25倍以上,常規軍用雷達技術無法捕捉。它至今已發展出X-37A和X-37B兩個版本,X-37B已成功地連續飛行469天。

它的大小是X-40的約120%,約為退役太空梭的四分之一。該項目於1999年啟動,2004年由美國國防部接手。2006年4月7日進行了第一次投放測試。2010年4月22日X-37首次試飛,於12月3日成功返回加州空軍基地。

1996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提出了Future-X計劃,該計劃分為了兩個子計劃,其中的「探險者」計劃即成為了X-37計劃。1999年,NASA與波音公司簽署協議,進行一項為期4年的X-37驗證機項目,總投資為1.73億美元,其中波音公司投資了6700萬美元與價值1600萬美元的實物。其後,美國空軍也加入進來,同時投資了1800萬美元。

2000年,波音公司研製出了X-40A(X-37的85%縮比測試機),並交付給NASA。2001年3月至5月間,X-40A由CH-47直升機將其吊起在空中進行了七次無動力投放試驗。2002年,美國空軍停止了投資,而NASA與波音公司則繼續簽訂了3.01億美元的合同進行研製。

2004年,NASA認為此項目不再符合其長期目標,因此將它交給了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進行開發,同時也成為了機密項目。

2005年,X-37準備進行無動力投放試驗。原先計劃使用B-52轟炸機攜帶X-37,但之後決定改用白色騎士號。6月21日,X-37首次升空。2006年2月及3月,曾兩次計劃進行投放試驗,但因天氣原因而推遲。

2006年4月7日,X-37首次進行了無動力投放試驗,但著陸時衝出跑道,頭部受損。8月18日與9月26日,又進行了兩次投放試驗,其中至少有一次成功著陸。

2006年11月,美國空軍宣布以X-37A為基礎發展X-37B,稱為軌道試驗飛行器(Orbital Test VehicleOTV),由美國空軍下屬的快速反應能力辦公室(Rapid Capabilities Office)主持,同時NASA與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AFRL)也參與研製。原定於2007年底至2008條規初試飛的X-37B,幾經推遲後將首飛時間改到了2010年。

2010年4月22日,第一架被命名為OTV-1的X-37B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搭乘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在12月3日成功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降落。

2011年3月5日,X-37B型太空飛機(又稱OTV-2)在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由火箭運載,於當地時間傍晚5時半左右升空,進行了第2次的環繞地球軌跡測試,並在太空飛行逾469天後在2012年6月16日美國西岸時間清晨降落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它比X-37A飛行日數多出225天,比設計飛行日數多出199天。它降落時正值中國的神舟九號升空後的2個小時。

X-37B的具體飛行任務為軍事機密,歸屬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控制。美國軍方採購了第二架性能更好的X-37B飛機,計劃於2011年試飛。

美國一直堅稱科學研究是研製X-37B的主要目的。美空軍副助理部長佩頓(Gary Payton)在2010年4月22日解釋:「我不知這為何會被說成太空武器化,這只是太空梭的升級版。」一些太空業內人士認為X-37B實際上是一種先進的太空戰鬥機或太空作戰太空飛行器。X-37B很可能將是人類首架太空戰鬥機。另根據媒體推測,美國太空戰機大致在2015年定型,到2025年方能真正形成戰鬥力。

而美國軍方公開的消息是X-37B尚處於驗證機階段,且其研發進度一再拖延。太空戰機的概念和研究從上個世紀二戰前提出到現在近百年過去了,進展並不順利。

中國軍事裝備專家張召忠少將認為美國會在此基礎上開發出徹底顛覆現有軍事武器體系的作戰系統。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美籍專家香農·凱利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太空戰機真的研製成功,那麼對它來說,現有的其他武器系統不過是原始的弓箭和長矛而已。「這比核武競賽更危險」。

美國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X-37B的試飛「非常清楚地表明『太空武器化』已經開始」。

俄羅斯空軍前司令科爾努科夫稱俄羅斯或因此成第二個「伊拉克或南斯拉夫」。他認為,俄羅斯沒有能力防禦來自太空的打擊,「這意味著短期內美國已具有出手無人能敵的能力」。

亦有部分中國軍事專家認為X-37B不是真正的太空戰機,美國的太空戰機SMV計劃距離投入實用還遙遙無期,美國現在公開此項目更多的是出於戰略威懾和誘導的意義。

X-37A原先以高純度的過氧化氫和JP-8煤油作為推進劑。但X-37B則改為了甲基肼(MMH)和N2O4的雙組元自燃推進劑,雖然MMH有劇毒,然而技術上則更為成熟。

台長: 幻羽
人氣(599)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