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08 09:35:08| 人氣6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略窺*劍道與武道*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古今劍道武道之論,莫不以道心為追尋之指引,能以術入道而不困於局也。對於天地自然之理,從古至今有其一貫之脈,古人以相為徵、為記,如伏羲之畫八卦,至文王之重卦而稱大概完備,然而後世以先後天論之,因有不同之脈絡;宋儒更以心、學分枝,進而使之開枝散葉。直至今日五行之論、陰陽之說、八卦之理充斥於寰宇,各以其論,以解天地之奧妙,以趨吉避凶。然天地不語,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故古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劍者:百刃之君,中華之神器也!劍之由來遠久,始有青銅器便已有劍,劍之初為武器神器並存,每見於祭祀與戰場,至後來發展為帝王權謀的象徵,春秋戰國時期,君諸侯,君臨天下,為了彰顯神勇威儀攝政紛紛遍請名匠為自己鑄劍,干將、莫邪,龍淵、湛盧,承影、魚腸,泰阿等絕世好劍粉彩漸呈。

 

劍者更與俠道和刺客不可分離,古代惜劍尤過生命,劍在人在,劍毀人亡。劍又為歷代騷客所青睞,李白十五歲在峨嵋學劍並終生佩帶;我家青干劍,操割有餘聞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 杜甫從二十歲開始挾劍浪跡天涯,拔劍欲與龍虎鬥。陸遊劍刺猛虎的故事亦流傳千古。

 

用劍之法,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實。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若滕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愎不聞。形神相應、動靜互制、長於變化、出奇制勝。

 

用劍之道,乃明德大道,用劍之法在於止殺,殺亦止殺,而非乎於專殺,用劍之道,亦非只於自衛,而在於品味素質的提升,故莽莽魯夫境界卑俗者不配談劍。中華民族對劍之信仰、之崇拜幾千年來伴隨至今,堪稱魂魄,宗春秋古韻,承漢唐古風,故真正劍道在中國。

 

止戈為武者謬論也!析甲骨文,金文,乃操戈走也!何意?征伐耶,武之首論必曰戰而無二,故武技必以打為本,不能戰則失去原始本意。然嘗有武術唯打者說,誠武術打人者武道之末技也!若把武道追求停留在武術打人理解上則實在是太悲哀了!而依武術打人者,莫若做打手。而今社會幻想武術打人豈不可笑,凡爛仔打架莫不是成群結隊,且晃晃白刃,汝敢以身勇當乎?

 

何曰武道?武道之道乃大道也!曰強身健體,曰防身自衛,實乃似是而非也,武道之道在古時乃是開疆辟壤,保家衛國之道,乃為征伐屠戮之道,然時至今日,技擊已淡遠陣戰,其原始之道已不在,唯精神而求矣!爾今武道宛若星漢,紛燦爭瑩,真理桎梏者眾矣!

 

武道之道乃強族強種之道,自強不息之道武道之道,乃做人之道,和天理而乎常規,欲勤奮而得大為,舍凡欲而無不為,是為正道。每見於做人奸猾刁蠻者,又豈會吃大苦流大汗而逐日漸效也!懶惰之人於事懶,於人懶,於己亦懶,又豈會有大成就?故餘語有曰:於人不實在者,於己亦不實在也!

 

修武道實為修人道,武道之道乃忠勇信義之道,待人處世之道,以武正心,以心照行,求大義而照德行,故修武道是更為走人道。武學之道當得天理順天意,蹈世間之軌,知物天而競擇,得適者而存焉。武道之道宗百學萬論,不乏有故作玄虛之徒,實為貽害百世之作,當返樸歸真、當破思想之禁錮、除保守之惡疾、納新科學之滋潤,攻他山玉棄自己之頑石,則興矣。

 

武道之道不應有傳統現代內外之分,只是風格特色各有廻異,匯百川而成大海,舍小我而證大道,的天時而獨厚矣。武道更是古武之文化,勢如滔滔之江水源遠流長,奔流而不息。中國功夫源遠流長,內含豐富,對任何一個武術愛好者都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也是歷史的必然。
 

中國功夫強調修心為上修身為次,從中國功夫脫胎而出的跆拳道和空手道都完整的繼承了這點。武道應以道為本,中國歷代的武術大家無一不是人品與學識俱佳。而現代的法治化社會,更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武術人,而不是出手傷人的匪類!武道豐富的文化韻味和對心靈意志的煆練,是廣大武術愛好者真正追求的目標,找准了方向,才能走得更快更遠,才能合乎時代的要求。男人練武,鑄就雄鷲沉毅般之精神,象一柄鋒利的寶劍淡出幽光,不言自威;女人練武在嫵媚中平添一股英武之氣,像大家閨秀,一言一行中透出內在的教養。

 

""的外表看似激烈的身體運動,內地裏卻是任何時候都保持鎮定的一種自製力,在冷靜中方顯其高貴。在面對的是敵人淩利兇狠的拳腳,還是人生事業中的重重挫折,都能輕輕化解或是用巨人般的力量把它推開、將其擊潰。既能在風馳電掣的對抗中做出電光閃火般的反應,也能使自己的感情象巨大物體的運動,雖然緩慢,卻是不可抗拒的。

 

文極必武,武極必文,在""的面前,文與武殊途同歸 。正直的文人也有武道精神,甚至比練武者尤甚,武道是"""" 的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它以人的肢體運動來體現對宇宙生化的理解,如中國陰陽虛實的太極拳、五行生克的形意拳等,日本柔道稱為柔者求生之道,韓國跆拳道又被稱為行動的哲學。以美國拳擊為代表的西方武道,在原理上是物理學的範疇,其實質是對生命極度地展現,比如訓練時的理論是物理學上的速度、力量、強度、節奏、頻率等等。

 

只要是文化,終究會和做人聯繫在一起,武術講求禮、德、性(含有心性、稟性、靈性三層意思),各門派的清規戒律、對神功絕技的陶醉、對古人的無比推崇,使武術特別是氣功經常演變成宗教。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人是否應該如動物那樣,練拳時、運動時暫時遠離喧囂的世界,在天地間順其自然、自得其樂?沫浴在陽光下,呼吸著沒有被污染的新鮮空氣,在一望無垠的大地上盡情地舒筋活骨、縱橫弛騁。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日益面臨著經濟脅迫、生存競爭、觀念衝突、社會變動....等等嚴重擠壓;武道,正是告訴人們,個人改變社會環境幾乎無能為力,但卻可以通過武道的修煉改善自己的思想習慣,享受短暫的一生人人所原有的快樂與幸福,找出生命的意義來。劍道或武道,皆是生命之道-自強不息,是鬥爭之道-勇猛精進,是修身之道-守道待時,是和諧之道-引向自由!實乃在喚起人類本源的莊嚴!

 

                             (此文部分出處自《越女論劍》)

 

 

《吳越春秋》記載了最早闡述擊劍理論的武術名篇,這就是人們熟悉的--越女論劍。

 

越女是春秋時期一位隱居江湖的劍俠。范蠡奉了越王勾踐之命,聘請她擔任軍中武師。兩人行走途中,一位名叫袁公的白髮劍客擋住去路,揚言要打敗越女。於是范蠡親眼目睹了一場頗富武俠意味的比武。

 

兩人以竹枝代劍,越女先是退守,後來猛然一招擊中,袁公自知不敵飛身上樹遁走。來到越國都城,越王勾踐向她請教劍法,越女娓娓道出自己的擊劍之道。 她說:“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猛虎。布形候氣,與神俱往。”

 

越女論劍堪稱世界範圍內最早的武學理論名篇,但是對於一個初學者,這篇文章的缺陷也是明顯的。因為史學家對於武藝本身的細節描述過於簡略。這或許是由於漢代之前的文字,大多是寫在竹簡上的,窄窄的竹片限制了插圖形式的表現。

 

越女論劍-原文

 

越王又問相國范蠡曰:「孤有報復之謀,水戰則乘舟,陸行則乘輿,輿舟之利,頓於兵弩。今子為寡人謀事,莫不謬者乎?」范蠡對曰:「臣聞古之聖君,莫不習戰用兵,然行陣隊伍軍鼓之事,吉凶決在其工。今聞越有處女,出於南林,國人稱善。願王請之,立可見。」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戟之術。

 

處女將北見於王,道逢一翁,自稱曰袁公。問於處女:「吾聞子善劍,願一見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隱,惟公試之。」於是袁公即拔箖箊竹,竹枝上枯槁,未折墮地,女即捷末。袁公操其本而刺處女。處女應即入之,三入,因舉杖擊袁公。袁公則飛上樹,變為白猿。遂別去。

 

見越王,越王問曰:「夫劍之道則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長於無人之野,無道不習,不達諸侯。竊好擊之道,誦之不休。妾非受於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滕兔,追形逐影,光若彿彷,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不聞。斯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王欲試之,其驗即見。」越王大悅,即加女號,號曰「越女。」乃命五校之隊長、高才習之,以教軍士。當此之時皆稱越女之劍。

 

 

台長: 幻羽
人氣(639)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