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6-21 11:25:11| 人氣3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美~*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世間絕美的鄉野風情

美,是種哲學的概念,略指因某一事物引起人們愉悅情感的一種屬性。美是具體事物的組成部分,美不能夠離開具體事物單獨存在。

漢字的「美」字,是由「羊」和「大」組成,由此而延伸出其它美的含義。在甲骨文中,美寫作戴羽毛頭飾的婦女,與「每」同源,都表示漂亮、好看的意思。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謂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

伏爾泰有一段話說道:「何謂美?詢之雄蛤蟆,必答曰『雌蛤蟆是也』。」

《道德經》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專門用來研究美的學科是美學,美是具體事物的組成部分,是具體環境、現象、事情、行為、物體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具有的特殊性能、正面意義和正價值,是人們在密切接觸具體事物,受其刺激和影響產生了愉悅和滿足的美好感覺後,從具體事物中分解和抽取出來的有別於醜的相對抽象事物或元實體。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是個涉獵廣泛的美學家,他對音樂、繪畫、詩歌和歌劇等等都有研究。他把藝術看作是解除人類存在的痛苦一個可能途徑。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部分,他對柏拉圖表示了敬意,在這裡他討論了藝術以及藝術的積極意義。他認為藝術是獨立於充足理由律之外的表象,所以它能擺脫意志無處不在的訴求。而這種藝術的表象和柏拉圖的理念論有相似之處。

柏拉圖的理念論是為了解釋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遇到的各種事物中,有些事物與另一些如此相似,如果不是因為它們的個體性就幾乎分辨不了。於是就有了共相和殊相的問題,在柏拉圖看來,只有理念是永恆的,而經驗世界是處在不斷變化中的。叔本華意識到柏拉圖的理念論和康德的物自體有異曲同工之妙,康德認為知識只是在認識表象而不是自在之物,柏拉圖認為我們認識的經驗世界不是真正的認識對象,只有理念才有意義。

叔本華借鑒了他們兩者的思想。康德的物自體不能被完全認識但能被直接認識。意志作為自在之物,不從屬於時間、空間和因果律,因此不是個體化地被認識。柏拉圖的理念則可以在作為意志的客體化在客體化的對象中被找到。所以一切藝術就是對理念的直接把握,是理念的一個具體顯示。這種把握和顯示同樣具有一種絕對的普遍性和超時間或空間的本質,所以它就具有這樣一種能量,能將人類從永不休止的欲求中解脫出來。於是美也就具有了極高的價值。藝術家作為天才,可以把握殊相中的共相,通過理念把現象和意志相分離,這種能力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叔本華認為藝術品具有一種超時間的本質,而音樂同時具備超時間和超空間的本質,所以音樂不只是對理念的複製,它還更接近意志其本身,所以它也就具有一種更高的價值。對叔本華來說,音樂和表象世界幾乎是並列的存在。但這種美都只能使人們從意志那裡得到暫時的解脫,因為這種對於美的訴求只能使人陷入意志其本身的陷阱中去,所以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王國維是中國浙江嘉興海寧人,與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中國新學術的開拓者,連接中西美學的大家,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金石學、甲骨文、考古學等領域成就卓著。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有段文: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也,這是在美學感性上的極大認知,也是理性上另一層面的深意。

 

                                                 天地丹青抹   飄落詩墨幽

                                       瀟湘夜雨愁   山河風雨透

                                                 *幻羽*捻題



台長: 幻羽
人氣(394)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