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20 13:33:02| 人氣1,0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古國風情。西夏。*~超遜偵探~UOD之111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西夏1038年-1227年是党項族在中國西部建立的政權,後為蒙古所滅。

西夏的歷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蹤到唐初。這個時候羌族中的党項族開始強大起來。其中拓跋赤辭投降唐,被賜姓李,遷其族人至慶州(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內),封為平西公。自此在此定居。唐僖宗時,夏州偏將党項族拓跋思恭平黃巢之亂有功,再次被賜姓李,稱夏州節度使,封夏國公。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後代以夏國公成為當地的藩鎮勢力。傳至李繼遷,被遼封為夏國王。

宋初趙匡胤削藩鎮的兵權,引起李氏的不滿。雖然他們一開始服從宋的命令,但兩者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宋太宗時賜姓趙,宋真宗時封為夏州刺史。1032年李德明之子元昊繼夏國公位,開始積極準備脫離宋。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以元魏王室後裔自居。第二年以避父諱為名改宋明道年號為顯道。開始了西夏自己的年號。

在其後幾年內他建宮殿,立文武班,規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軍名,創造自己的文字(西夏文)。1038年10月11日稱帝,國號大夏(以夏州得名,一說羌語中的夏=東),都興州,號興慶府今寧夏銀川東南。由於在宋朝西部,史稱西夏。元昊向宋朝上表時自稱邦泥定國(意為白高國,白高是河名,發源於白坡,或雲西夏以白為上)、西夏文獻中往往把白高與大夏合在一起,稱為白高大夏國。西朝。又以位居黃河以西,代稱河西。

西夏是党項族建立的王朝。其統治範圍在今寧夏,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以及陝西北部的部分地區,其疆域方圓數千里,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今寧夏同心之南,北控大漠,幅員遼闊。

西夏處西涼地區,是游牧民族,經濟並不發達。西夏經濟的來源是靠侵佔宋的土地而成的。西夏在太祖(李繼遷)時期佔領了宋的靈州(今寧夏吳忠市)和興慶(今寧夏銀川)等地,又向西佔領了涼州(今甘肅武威)和瓜州(今甘肅安西)等地。這些地區豐饒五穀,經常種植蔬菜、水果和糧食。党項人在這個廣闊的農田裡耕作,學會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促進西夏經濟的發展。並且,西夏長期與漢人雜居,農業技術也達到很高水平。史書曰:「耕稼之事,略與漢同」。

西夏本來沒有瓷器,瓷器靠掠奪宋人來獲得。宋夏慶曆和議以後,西夏與漢族人民交往的同時學會了制瓷技術。西夏毅宗時期,西夏開始興建瓷窯,開始生產自己的瓷器,發展制瓷業。西夏的制瓷中心位於「塞上江南」銀川平原。其瓷器既吸收中原地區的優點,也有本民族的特點如淳厚樸實等,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西夏瓷器。西夏瓷器還遠銷到海外。

西夏崇宗、仁宗時期,西夏經濟大大的發展,農業、商業、手工業逐漸發達起來,四方的物品會集到興慶,進入了西夏經濟最鼎盛的時期。

西夏本是游牧民族,佛教東傳甘肅以後,西夏內部開始創造獨有的佛教藝術文化。內蒙古鄂托克旗的百眼窯石窟寺,是西夏佛教壁畫藝術的寶庫。在額濟納旗黑城、綠城子中發現的西夏文佛經、釋迦佛塔、彩塑觀音像等,是荒漠的重大發現。

另外不得不提到敦煌莫高窟。大慶二年(1036年),西夏人消滅瓜州、沙州的歸義軍政權,開始統轄敦煌地區。此時西夏將自己的民族特色融入莫高窟中,使其更加增添了幾分光輝。從景宗到仁宗,西夏皇帝多次下令修改莫高窟。當時莫高窟塗綠油漆,接受了幾分中原文化,還有一些畏兀兒、吐魯番風格。西夏將自己強悍的民族精神和別具一格的文化也讓這座佛教建築顯得更加光輝燦爛。

此外,表現西夏文化的還有西夏文,又稱蕃書。西夏設立蕃字院和漢字院,使西夏民族意識增強,百姓「通蕃漢字」,文化也增加了許多。值得一提,李元昊曾經頒布禿髮令,命令全國男人三天內必須禿髮,違者格殺勿論。

西夏還設立蕃學和太學。史家戴錫章《西夏記》曾言:「夫西夏聲明文物,誠不能與宋相匹,然觀其制國書、厘官制、定新律、興漢學、立養賢務、置博士弟子員。尊孔子為文宣帝,彬彬乎質有其文,固未嘗不可與遼金比烈!」

西夏建國後採取聯遼抗宋的戰略不斷入侵宋邊境。夏宋之間的戰爭一直到1044年才平息。宋承認夏的割據地位,夏對宋稱臣。另外宋每年「賜」夏若干財物。但同年夏與遼之間又爆發了戰爭。

李元昊死後,他不滿2歲的兒子李諒祚成為皇帝,由其母沒藏氏專政。遼攻西夏,夏大敗,向遼稱臣。李諒祚子李秉常即位後被其母梁氏幽禁。1063年吐蕃禹藏花麻歸夏。梁氏又發動與宋的戰爭。失敗後被迫讓權於李秉常。李秉常死後他三歲的兒子李乾順即位,梁氏再攬大權。重新發動與宋和遼的戰爭。李乾順親政後採取依附遼,與宋修和的策略。戰爭逐年減少,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1115年金朝立國,開始對遼的進攻。1123年遼天祚皇帝兵敗逃到西夏。同時金使到西夏勸李乾順將遼帝擒拿送往金,以保障西夏不被金攻擊。李乾順看到遼滅已不可挽回,答應了金的條件。從此西夏歸服金。金滅北宋時西夏隨其尾跡而入,獲得了數千里的土地。李乾順死後其子李仁孝即位,西夏境內發生了大饑荒和地震,民不聊生,以此爆發了人民反抗。李仁孝的改革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李仁孝死後,其子李純祐即位,政治腐敗,國勢日益衰落。1206年他的堂兄李安全篡位,殺李純祐。李安全改變了與依附金的政策,開始依附此時不斷強大起來的大蒙古國。他發動了與金長達十多年的戰爭,使兩個國家被削弱,而且,他統治時期,西夏百姓十分貧困,軍隊非常衰弱,政治腐敗到極點,而李安全自己也十分腐敗,沉湎於酒色之中,整日不理朝政,四處怨聲載道。再說李安全附蒙抗金的策略並沒有給他帶來蒙古的友好。早在1205年蒙古就開始進攻西夏,至1209年蒙古第三次出征西夏,包圍其首都中興府,李安全被逼與蒙古議和。1211年西夏內部發生宮廷政變,李遵頊篡位,李遵頊仍然保持著襄宗(李安全)的作風,西夏政治更加腐敗。1216年西夏因不肯派兵幫助成吉思汗西征,觸怒了蒙古,次年蒙古第四次進攻西夏。1223年,由於李遵頊聲稱自己不願做亡國之君,便讓位給太子李德旺。

西夏在襄宗、神宗一再的腐敗下,終於病入膏肓,無可救藥,儘管獻宗李德旺是治國之才,仍然挽不回西夏政權覆滅命運。李德旺打算趁成吉思汗西征之際抗擊蒙古,不料機密泄露,1224年蒙古再攻西夏,李德旺向蒙古投降,送人質,才得免滅國。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得勝後又開始對西夏的進攻。1226年李德旺病死,他的侄子李睍被推為皇帝。1227年李睍在中興府被圍半年後投降蒙古,西夏百姓「穿鑿土石,以避鋒鏑,免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成吉思汗此時已病死六盤山,但密不發喪,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後按照成吉思汗遺囑被殺,蒙古軍將領察罕努力使中興府避免了屠城的命運,入城安撫城內軍民,城內的軍民得以保全。西夏滅亡。



美麗的塞上江南、雄渾的大漠風光、古老的黃河文化、神秘的西夏王朝、濃郁的回鄉風情,這裏有世界沙都沙坡頭、濃郁藏文化的塔爾寺、優雅靜美的青海湖.....

從高塔上一眼望去,賀蘭山猶如一個巨大的屏風橫在西北部,黃河如晶瑩的玉帶繞城而過,不遠處就是沃土千裏的塞外江南——河套平原。歷史上這裏曾是北方少數民族與中原王朝爭奪的焦點,其中最富傳奇色彩的就是西夏王朝。他們在這裏建都稱帝,歷時189年之久,如果從唐朝建立夏州割據政權算起,那就有346年。銀川一直是這個遊牧民族生活和活動的歷史舞臺。它疆域遼闊,在西北橫跨萬裏,同時與宋、遼、金在中華大地上相對鼎立。

說來也奇怪,西夏的歷史卻撲朔迷離。元代只修了宋、遼、金史,唯獨不修西夏史。連集中國古代史之大成的巨著《二十四史》也獨缺西夏史。這真是歷史上天大的遺憾。因此在寧夏大地上追尋歷史上的神秘王國,始終是旅遊者最著迷的事情。

1205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即位後,開始了統一中原的戰爭,他率領的軍隊所向披靡,不料在攻打西夏時遇到了強悍的黨項族人的堅決抵抗。屢戰屢敗,十多年都攻不下。黨項族人還趁成吉思汗遠徵歐州時襲擊它的後方,令成吉思汗疲于奔命。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攻打西夏時一病不起。另有傳說,他上陣時中了西夏軍隊的箭,毒發身亡。因此成吉思汗遺囑:要徹底消滅西夏王國,以泄心頭之恨。此時銀川城內西夏王都又發生了地震,瘟疫流行,彈盡糧絕。成吉思汗去世三天後,不知這個重大秘密的西夏國王率部前去投降,並輕信了成吉思汗說的慌言“只要投降,我會像對待兒子一樣對待你”。誰知蒙古軍隊立即遵旨屠城,皇族無一幸免于死。連王陵也被毀壞,大量的西夏典籍及文物也隨之湮滅,從此這個強勁的民族銷聲匿跡了,它們象鷹一樣從崛起到消失,從歷史上掠過,飛得無影無蹤。西夏文化突然間灰飛煙滅成為千古之迷。留下來的只是一些歷史遺跡或遺物,零落于荒煙蔓草之間,訴說它們過去的繁榮。真是“不堪回首當年事,眼底滄桑盡劫灰”。

西夏王朝覆滅已770多年了,我們至今仍能看到銀川城內外遺留下來的西夏王朝的一些文化古跡,有些至今仍放射出奪目的光芒。著名的海寶塔為全國六大名塔之一,為南北朝時赫連勃勃所修,造型特異,古樸壯觀,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承天寺塔1050年建,11層66米高,呈角椎形,挺拔秀麗。拜寺口雙塔,青銅峽一百零八塔等都各具西夏特色,堪稱國寶。在外地我還看到了西夏所建張掖大臥佛、武威護國寺碑等,這些都是稀世珍寶。如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在西夏王陵修建了兩個展館,各具特色。使遊人在憑吊蒼涼神秘的陵墓之余,可在博物館看到稀世的珍貴文物,感受西夏文化,揣摩悠遠的傳奇歷史。尤其是蠟像館的十多個展廳,匠心獨具、造型生動,再現了西夏王朝興衰傳奇的故事,描述了當年千營鐵騎、萬裏疆土、揮戈雪山、彎弓瀚海的一代風流鼎足圖強的史詩...

至今西夏時代留下的最重要的遺跡要算西夏王陵。憑弔這個“曾霸西疆主一方,文治武功盡輝煌”的西夏王朝遺跡。西夏王陵在歷史長河中獨自冷冷清清地守著荒涼的歲月。夜深了,迷霧四起,籠罩著蒼茫淒楚的陵臺,雁過長空,晚來風急,似乎在向蒼天、向大地、向人世訴說著那段久遠神秘的歷史。如今的西夏陵默默矗立在漫漫戈壁,它既沒有秦陵的鋪張、唐陵的華彩,也缺少宋陵的考究、明陵的氣派,然而卻已以它的磅薄與蒼涼,述說著一個民族的榮辱得失。

   

在寧夏中衛黃河岸邊有一個神秘的村落南長灘村,村落雖小卻擁有三個寧夏第一:寧夏黃河第一村、寧夏黃河第一渡、寧夏黃河第一漂。群山環繞使得南灘村幾乎與世隔絕,村裏人姓拓,自稱是西夏後裔,並保存有完整的族譜。南長灘村村民是不是西夏後裔?西夏後裔有沒有在那場蒙古破城之後的屠戮中滅亡?西夏後裔今何在?

西夏是歷史上西北一個重要的少數民族政權,強盛時期曾經前期與北宋、遼,後期與南宋、金三足鼎立,公元1227年被蒙古大軍所滅。由于滅西夏過程中遇到強力抵抗,成吉思汗也死于六盤山行宮,為此成吉思汗臨終前發出滅絕命令:“殄滅無遺,以滅之、以死之”。蒙古軍隊對西夏進行了毀滅性的屠戮,“城郭付之一炬,四面搜殺遺民,白骨蔽野,數千裏幾成赤地”,西夏故地三十年無法恢復元氣。 經過戰爭蹂躪、地震、兵亂、屠城,大部分西夏城鎮淪為廢墟,毀滅性的打擊使得王朝的許多歷史變成千古之謎。西夏文字少人識別、西夏書法狂草書被稱為天書、西夏學被認為是絕學,西夏後裔也一度被認為毀滅于戰爭。

結合文物考古實證,認為西夏後裔並非人們心中想象的被蒙古大軍滅亡,部分黨項族人在這場屠戮中生存下來繁衍後代,並逐步漢化、藏化、蒙化、回化以及進入尼泊爾國。

西夏亡國後,部分西夏後裔流亡到山西、河北、河南、浙江、四川、西藏等地區,變成了漢民。北京居庸關雲臺門石壁上的77行西夏文陀羅尼經,河北保定地區的西夏文碑,河南北部濮陽地區發現一支楊姓西夏後裔,這都說明部分西夏後裔進入漢族地區並逐漸漢化。西夏後裔漢化歸納為五種情況:姓氏漢化、語言漢化、通婚漢化、民俗漢化、崇儒漢化。

據西夏文獻記載,西夏的先人黨項人被稱作彌藥人,早先在現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道孚、丹巴等縣定居。如今,這裏的木雅人保留了自己的語言和習俗,與其他民族有一定區別,他們的語言被稱作“木雅語”或“道孚語”,與古代的黨項族語--即西夏語在發音和基本詞匯上比較接近,李范文考察後認為,部分黨項族人在西夏亡國後返回原籍,與藏民相居,並逐漸藏化了。

也有部分投降或被俘虜西夏人逐步蒙化。西夏國曾在鄂爾多斯高原駐扎軍民,西夏滅亡後,這一地區被蒙古軍佔領,居住于此的原西夏國民仍被稱作“木納”即“彌藥”,證明他們是西夏人的後裔。另外,戰亂之後的西夏故地大量土地拋荒,統治者採取移民屯軍的方法恢復生產,後居民大部分信奉了伊斯蘭教,其中也包括黨項族人,這些黨項族人也自然而然地變成了回回居民。

另考證認為西夏亡國後,一部分黨項族人逃到了尼泊爾國,尼泊爾夏爾巴人中就有從康巴地區到此的西夏先民和西夏滅亡後遁入尼泊爾的西夏後裔,當地不少人仍在使用木雅語。2000年7月,西夏王陵迎來了第一批拜祭者--李積文和其父李培業。李培業的出現,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然而李培業的家譜修撰于清代,最早的史料記載也在明代,距西夏滅亡年代久遠,不足為憑。

                         

                           西夏樸素美麗的女孩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滅西夏國後,西夏大批皇親國戚、後宮妃嬪從甘肅經川西高原流入丹巴革什扎一帶,因這裏山清水、氣候合宜,便定居于此,將美麗與富貴的血質注入這了一方膏腴之地。

藏區四大神山之一墨爾多神山,座落在丹巴縣城東北方向約8公裏處,南北走向,主峰高聳入雲,海拔4800多米。南仰如藍色的寶瓶置于地毯上,北看似一尊巨佛跨著雄獅奔馳;山頂雪峰,金光燦爛,直刺藍天;東望峨眉金頂,西眺西藏岡底斯雪山,是民族英雄的象徵。自古,人們把墨爾多神山周圍縱橫千裏之地居住的部族稱為“嘉莫查瓦絨”。據學者楊嘉銘稱:“嘉莫查瓦絨”在吐蕃統治前為東女國,“嘉莫”是指女王,“查瓦絨”是指河谷,合起來即表示女王和河谷農區,後人將“嘉莫查瓦絨”一詞予以簡化,取其首尾而稱“嘉絨”。據傳,發源于丹巴的大渡河過去叫“嘉莫歐曲”,即女王河,是女王的汗水和淚水匯成的河流。     

似乎是上天注定,不論哪一種解釋揭示了真理,不論哪一種說法符合事實,都免不了丹巴美女富貴與美麗的潛在血質,讓人不禁勾起一段段美麗而感懷的記憶!   

                   

西夏女性頭頂繡花方帕,身著油綠、紫繹、赭紅、翠藍、藏青水獺皮鑲邊外套,下著百褶五色裙,腳踏藏靴,胸垂銀白色嘎烏,挂鏈、鈴鐺、珊瑚等飾品,頭戴碧玉發箍、藍寶石、黃寶石等,顯得雍容華貴、富麗典雅。   

 

台長: 幻羽
人氣(1,086)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