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05 01:43:12| 人氣2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送信到哥本哈根」(I Am David)觀後

這部是由丹麥小說「North to Freedom」改編的電影,原著由丹麥暢銷小說家Anne Holm編寫。內容其實有點老掉牙,敘述1952年一個從保加利亞集中營逃出來的12歲小男孩,如何隻身前往丹麥送信的故事。

在東歐民主化,蘇聯解體後,鐵幕生活的種種已不再是世界人們關心的焦點。但親身經歷過集中營生活的人現在都仍在世,世人健忘地快但他們不會忘記。David在集中營裡被強迫與父母分離,小小年紀的他必須跟大家一樣勞動,看盡紅軍警察兇殘暴虐的行徑,養成對人的不信任與冷漠。「Trust No One」是他謹記在心的銘言。David逃亡的路徑,必須先向南翻山越嶺來到希臘,再偷搭上船經海路到義大利,從義大利向北經由瑞士才能到達丹麥。這麼長的旅程,在沒有盤纏的情況下,孤獨的冒險必須有很大的毅力與勇氣以為支撐。不過他終究做到了。

David不知怎麼笑,因為從有記憶以來在集中營的痛苦生活讓他忘記如何笑,同時也養成一股冷漠與嚴肅的神情,這樣的神情被住在瑞士的Sophie老奶奶以繪畫捕捉到,Sophie驚訝於小小年紀竟有這樣的臉龐,早年的喪子之痛讓她將David視為己出,最後化解了David的心防,David終於願意信任老奶奶並說出自己的身世與最後目的地,而能與丹麥的媽媽相聚,完成千里送信、千里尋母的心願。

片中為了對照集中營裡滿佈石頭的灰色勞動環境,在David的長程旅途中盡是美麗的風景,從義大利南部海岸的地中海風情、義大利北部鄉村的遍地花田、到瑞士阿爾卑斯山的秀麗山水,讓觀眾有股嚮往旅遊的心情。相對於集中營的黑暗,多彩的外界景觀慢慢地開啟David的心扉。本片一方面勾起冷戰時期即將被遺忘的東歐鐵幕下的殘酷,另一方面對於千里尋母的親情感召,不禁興起感同身受的同情與憐憫。如同片名「I Am David」這麼簡單的一句話,不正象徵著親情的偉大嗎?


總台: http://www.zulu.idv.tw/

台長: 祖魯
人氣(2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